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4
(一)区域经济差异测量指标与方法 4
(二)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测量 5
三、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 8
(一)政府政策因素 8
(二)人力资源因素 8
(三)产业结构因素 8
(四)城市化水平 9
四、推动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11
(一)调整要素投资布局,加大落后地区政策扶持 11
(二)加大中西部人才培养 11
(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2
(四)重视城市间的交流合作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研究背景
区域经济差异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的国家中,较部分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差异化的现象更为突出,而往往正是这一原因,阻碍了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在我国,尤其是最近的十几年时间里,随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国内区域经济差异化的现象呈大体下降的趋势,通过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区域带动经济发展缓慢的区域的方针,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但在目前为止,由于区域经济差异而带来的影响无处不在,而在这些问题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区域之间居民的收入问题以及区域间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立即解决。
文中以山东省为例,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化问题严重的典型省份之一,山东省的经济总量在每年也能位列全国的前列。在2015年山东省GDP为63002.3亿元,在全国各省GDP总量中排名第三。但由于山东省的地形复杂,资源、环境等因素的约束,导致其内部的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因此,在本文中,通过全面协调的发展方向出发,对山东省出现区域经济差异化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进而提出更适合山东省今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建议。
2. 理论意义
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以山东省内的三个区域的最新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导致区域经济差异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DP总量中排名第三。但由于山东省的地形复杂,资源、环境等因素的约束,导致其内部的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因此,在本文中,通过全面协调的发展方向出发,对山东省出现区域经济差异化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进而提出更适合山东省今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建议。
2. 理论意义
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以山东省内的三个区域的最新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导致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原因和其造成的影响,以多门学科的知识作为理论基础。这些分析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区域经济领域的研究内容,开拓了区域经济分析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3. 实践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而这一步的承诺完成时间是2020年,对于目前国内经济的发展来说,要完成这“一步”需要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而区域经济差异化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全面的经济发展,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造成了阻碍。因此,就必须重视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并积极采取合理措施予以管理。到目前为止,尽管山东的经济总量位于全国的前列,但其区域经济差异化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区域经济差异化的发展会制约了山东省全面协调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为了让山东省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分析其区域经济差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而提出能够实现山东省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经济建议,为山东省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法国的经济学家Francois Perroux提出了“增长极理论”,该理论说明了在经济的发展中,区域之间出现经济差异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是否能够通过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使经济增长较快的区域能够带动经济增长缓慢的区域,从而全面、协调整个省或国家的经济发展。
Karl Gunnar Myrdal认为,经济发展不是自我平衡的,要经历逐步循环的过程。在这一循环过程中,经济增长会首先出现在自然资源条件好,有优越条件的区域,优势在该区域持续积累进而产生“扩散效应”或“回波效应”。扩散效应引导优势区域周围区域的共同发展,而回波效应会造成其他区域经济下降,加深了区域经济差异。
Michael E. Porter指出,伴随着某一区域产业集群的提高,该区域会出现内在集聚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此发展,使产业集聚水平再次提高,进而推动这一地区经济发展。也就是说,产业的聚集发展方式能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有相关的经济学者(郭宁、李新等)针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化现象,采用了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和人均收入差异系数等进行了研究,在他们的研究结论中,提出了山东近年来的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进程,是一个上升、下降、进而上升的发展过程,而总体来说,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化的程度是在不断加重的。
除此之外,国内的其它经济学者,如王一帆等,他们在对山东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研究中,通过将山东省划分为经济发达区域、较发达区域和不发达区域,通过回归法对这三种类型的区域进行分析,分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环境等因素对这些区域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在他们的研究结论中,指出了山东省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在逐年增大,区域间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差别,这种现象在山东东西部之间尤为严重。在这一基础上,国内的学者还分析了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关系,发现了人力资源能为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这种作用在越发达的区域体现得越明显。
冯长春,曾赞荣和崔娜娜(2015)发表的《2000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认为在2000年以后区域经济差异的趋势为“先小幅上升,进而逐渐下降”,同时省内经济差异缩小的省份越来越多。并在此基础上,多角度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国内的经济学者苏红妍在研究山东区域经济差异化现象时,通过结合山东的发展历史,进而将山东省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区域,对每个区域的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等进行了计算。根据得出的结果探析了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同时对今后的和谐发展给出合理客观的建议。
二、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一)区域经济差异测量指标与方法
区域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4
(一)区域经济差异测量指标与方法 4
(二)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测量 5
三、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 8
(一)政府政策因素 8
(二)人力资源因素 8
(三)产业结构因素 8
(四)城市化水平 9
四、推动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11
(一)调整要素投资布局,加大落后地区政策扶持 11
(二)加大中西部人才培养 11
(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2
(四)重视城市间的交流合作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研究背景
区域经济差异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的国家中,较部分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差异化的现象更为突出,而往往正是这一原因,阻碍了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在我国,尤其是最近的十几年时间里,随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国内区域经济差异化的现象呈大体下降的趋势,通过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区域带动经济发展缓慢的区域的方针,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但在目前为止,由于区域经济差异而带来的影响无处不在,而在这些问题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区域之间居民的收入问题以及区域间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立即解决。
文中以山东省为例,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化问题严重的典型省份之一,山东省的经济总量在每年也能位列全国的前列。在2015年山东省GDP为63002.3亿元,在全国各省GDP总量中排名第三。但由于山东省的地形复杂,资源、环境等因素的约束,导致其内部的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因此,在本文中,通过全面协调的发展方向出发,对山东省出现区域经济差异化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进而提出更适合山东省今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建议。
2. 理论意义
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以山东省内的三个区域的最新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导致区域经济差异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DP总量中排名第三。但由于山东省的地形复杂,资源、环境等因素的约束,导致其内部的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因此,在本文中,通过全面协调的发展方向出发,对山东省出现区域经济差异化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进而提出更适合山东省今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建议。
2. 理论意义
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以山东省内的三个区域的最新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导致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原因和其造成的影响,以多门学科的知识作为理论基础。这些分析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区域经济领域的研究内容,开拓了区域经济分析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3. 实践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而这一步的承诺完成时间是2020年,对于目前国内经济的发展来说,要完成这“一步”需要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而区域经济差异化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全面的经济发展,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造成了阻碍。因此,就必须重视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并积极采取合理措施予以管理。到目前为止,尽管山东的经济总量位于全国的前列,但其区域经济差异化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区域经济差异化的发展会制约了山东省全面协调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为了让山东省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分析其区域经济差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而提出能够实现山东省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经济建议,为山东省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法国的经济学家Francois Perroux提出了“增长极理论”,该理论说明了在经济的发展中,区域之间出现经济差异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是否能够通过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使经济增长较快的区域能够带动经济增长缓慢的区域,从而全面、协调整个省或国家的经济发展。
Karl Gunnar Myrdal认为,经济发展不是自我平衡的,要经历逐步循环的过程。在这一循环过程中,经济增长会首先出现在自然资源条件好,有优越条件的区域,优势在该区域持续积累进而产生“扩散效应”或“回波效应”。扩散效应引导优势区域周围区域的共同发展,而回波效应会造成其他区域经济下降,加深了区域经济差异。
Michael E. Porter指出,伴随着某一区域产业集群的提高,该区域会出现内在集聚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此发展,使产业集聚水平再次提高,进而推动这一地区经济发展。也就是说,产业的聚集发展方式能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有相关的经济学者(郭宁、李新等)针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化现象,采用了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和人均收入差异系数等进行了研究,在他们的研究结论中,提出了山东近年来的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进程,是一个上升、下降、进而上升的发展过程,而总体来说,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化的程度是在不断加重的。
除此之外,国内的其它经济学者,如王一帆等,他们在对山东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研究中,通过将山东省划分为经济发达区域、较发达区域和不发达区域,通过回归法对这三种类型的区域进行分析,分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环境等因素对这些区域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在他们的研究结论中,指出了山东省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在逐年增大,区域间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差别,这种现象在山东东西部之间尤为严重。在这一基础上,国内的学者还分析了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关系,发现了人力资源能为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这种作用在越发达的区域体现得越明显。
冯长春,曾赞荣和崔娜娜(2015)发表的《2000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认为在2000年以后区域经济差异的趋势为“先小幅上升,进而逐渐下降”,同时省内经济差异缩小的省份越来越多。并在此基础上,多角度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国内的经济学者苏红妍在研究山东区域经济差异化现象时,通过结合山东的发展历史,进而将山东省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区域,对每个区域的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等进行了计算。根据得出的结果探析了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同时对今后的和谐发展给出合理客观的建议。
二、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一)区域经济差异测量指标与方法
区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