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的风险防范(附件)
摘 要随着我国加入 WTO以及外贸体制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对外贸易领域发展。信用证是当前国际贸易中最普遍使用的结算方式,在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中,使用率更广泛,可转让信用证便是国际信用证结算方式中的一种。 可转让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出现便利了中间商从事国际贸易,使中介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却面临着诸多风险,出口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本文通过对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的概念、可转让信用证的特征及转让方式的分析,针对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所面临的证不符遭到拒付、第一受益人替换单据、第一受益人蓄意制造骗局、第二受益人被动的地位、信用证转让过程中的风险的相关案例的研究,从而提出防范措施及相关建议。
目 录
1引言 1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1.1选题目的 1
1.1.2选题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2
2理论基础 4
2.1可转让信用证 4
2.1.1可转让信用证的概念 4
2.1.2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的概念 4
2.2可转让信用证的特征及转让方式 4
2.3可转让信用证的操作流程 5
2.4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的概念 6
3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所面临的风险 8
3.1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权责演变 8
3.1.1可转让信用证条例的演变 8
3.1.2 UCP600下第二受益人的权责 9
3.2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所面临的风险 10
3.2.1 单证不符遭到拒付的风险 10
3.2.2 第一受益人替换单据带来的风险 11
3.2.3 信用证软条款所带来的的风险 11
3.2.4 尴尬的被动地位带来的风险 12
3.2.5 信用证转让过程中带来的风险 13
4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面临风险的防范 15
4.1 严格审单,单单一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单证一致 15
4.2签约前加强资质审查 15
4.3 加强对单证中软条款的审查 15
4.4 致力于法律完善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 引言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目的
信用证是当前国际贸易中最普遍使用的支付方式,在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中,使用率更广泛,作为国际信用证结算方式可转让信用证也是其中的一种。在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广泛深入发展的同时,各种间接贸易方式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中间商在真正的供货商和进口商之间扮演着形形色色的角色。它们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机会,起到了丰富和活跃国际市场的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参与交易的当事人的数量,使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的关系和结算问题更加复杂化。随着可转让信用证的产生,为以中间商为中介的贸易方式提供了信用基础,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就同一份合同而产生的多方结算的问题,在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可转让信用证自身的特点使得第二受益人不仅要面对一般信用证具有的风险外,还要应对可转让信用证的特殊风险。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这些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提供借鉴。
1.1.2 选题意义
由于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所面临的这些风险,比如:单证不符遭到拒付的风险、第一受益人替换单据带来的风险、第一受益蓄意制造骗局的风险、独特的法律地位带来的风险、信用证转让过程中带来的风险等,让许多外贸出口企业对可转让信用证的选择望而却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的概念、可转让信用证的特征及转让方式的分析,针对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所面临的证不符遭到拒付、第一受益人替换单据、第一受益人蓄意制造骗局、第二受益人被动的地位、信用证转让的风险的研究,从而提出防范措施及相关建议,对可转让信用证中的第二受益人所受风险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不仅有利于我国外贸出口企业进一步了解可转让信用证,而且可以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在选择可转让信用证时提供风险防范借鉴,所以对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所受风险防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结算的方式也不断多样化,中间商贸易的出现使得可转让信用证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国内外有关可转让信用证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可转让信用证的研究主要是从可转让信用证的整体或其他当事人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观点。
Michael Rowe(1985)指出可转让信用证中开证申请人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第二受益人的违约风险。对于第二受益人所面临的风险没有加以研究说明。
John Mo(2000)则是对可转让信用证中转让行的权利与义务给予了说明,转让行没有义务办理信用证的转让,有权利拒绝第一受益人的转让请求。同样没有对第二受益人的权利义务及其所受风险进行阐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在找寻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风险防范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对可转让信用证风险防范研究专著并不多。
王运设(2009)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可转让信用证中主要当事人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指出目前在可转让信用证的使用中第二受益人所受风险主要有交单、换单、融资等风险,我国外贸企业对可转让信用证缺乏深度的了解,国际规则和惯例不够健全。
郭瑜(2006)对可转让信用证法律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信用证的转让实际上是信用证受益人地位的转让,是国际贸易行业在实际业务中总结的符合贸易需要的特殊的转让方法,已经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法律制度。
综上,在可转让信用证的研究上,国内外学者大部分只是从可转让信用证的整体着手或者是从其他当事人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对于第二受益人所受风险没有说明或阐述不详尽,对于国内外贸出口企业在选择可转让信用证时没有特别大的借鉴与指导。
1.3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首先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动态打好理论基础。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UCP600与UCP500的对比了解新条例的变动,以及对第二受益人的影响。
(3).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分析来更好的阐述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所受风险,更切合实际的去讲述。
2 理论基础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L/C),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买方)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受益人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根据受益人对信用证的权利可否转让,可分为可转让信用证和不可转让信用证。本文便是针对其中的可转让信用证进行的研究和分析,来找出可转让信用证中的第二受益人在可转让信用证所受风险及应该采取的防范措施。
目 录
1引言 1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1.1选题目的 1
1.1.2选题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2
2理论基础 4
2.1可转让信用证 4
2.1.1可转让信用证的概念 4
2.1.2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的概念 4
2.2可转让信用证的特征及转让方式 4
2.3可转让信用证的操作流程 5
2.4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的概念 6
3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所面临的风险 8
3.1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权责演变 8
3.1.1可转让信用证条例的演变 8
3.1.2 UCP600下第二受益人的权责 9
3.2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所面临的风险 10
3.2.1 单证不符遭到拒付的风险 10
3.2.2 第一受益人替换单据带来的风险 11
3.2.3 信用证软条款所带来的的风险 11
3.2.4 尴尬的被动地位带来的风险 12
3.2.5 信用证转让过程中带来的风险 13
4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面临风险的防范 15
4.1 严格审单,单单一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单证一致 15
4.2签约前加强资质审查 15
4.3 加强对单证中软条款的审查 15
4.4 致力于法律完善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 引言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目的
信用证是当前国际贸易中最普遍使用的支付方式,在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中,使用率更广泛,作为国际信用证结算方式可转让信用证也是其中的一种。在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广泛深入发展的同时,各种间接贸易方式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中间商在真正的供货商和进口商之间扮演着形形色色的角色。它们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机会,起到了丰富和活跃国际市场的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参与交易的当事人的数量,使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的关系和结算问题更加复杂化。随着可转让信用证的产生,为以中间商为中介的贸易方式提供了信用基础,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就同一份合同而产生的多方结算的问题,在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可转让信用证自身的特点使得第二受益人不仅要面对一般信用证具有的风险外,还要应对可转让信用证的特殊风险。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这些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提供借鉴。
1.1.2 选题意义
由于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所面临的这些风险,比如:单证不符遭到拒付的风险、第一受益人替换单据带来的风险、第一受益蓄意制造骗局的风险、独特的法律地位带来的风险、信用证转让过程中带来的风险等,让许多外贸出口企业对可转让信用证的选择望而却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的概念、可转让信用证的特征及转让方式的分析,针对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所面临的证不符遭到拒付、第一受益人替换单据、第一受益人蓄意制造骗局、第二受益人被动的地位、信用证转让的风险的研究,从而提出防范措施及相关建议,对可转让信用证中的第二受益人所受风险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不仅有利于我国外贸出口企业进一步了解可转让信用证,而且可以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在选择可转让信用证时提供风险防范借鉴,所以对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所受风险防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结算的方式也不断多样化,中间商贸易的出现使得可转让信用证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国内外有关可转让信用证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可转让信用证的研究主要是从可转让信用证的整体或其他当事人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观点。
Michael Rowe(1985)指出可转让信用证中开证申请人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第二受益人的违约风险。对于第二受益人所面临的风险没有加以研究说明。
John Mo(2000)则是对可转让信用证中转让行的权利与义务给予了说明,转让行没有义务办理信用证的转让,有权利拒绝第一受益人的转让请求。同样没有对第二受益人的权利义务及其所受风险进行阐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在找寻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风险防范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对可转让信用证风险防范研究专著并不多。
王运设(2009)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可转让信用证中主要当事人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指出目前在可转让信用证的使用中第二受益人所受风险主要有交单、换单、融资等风险,我国外贸企业对可转让信用证缺乏深度的了解,国际规则和惯例不够健全。
郭瑜(2006)对可转让信用证法律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信用证的转让实际上是信用证受益人地位的转让,是国际贸易行业在实际业务中总结的符合贸易需要的特殊的转让方法,已经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法律制度。
综上,在可转让信用证的研究上,国内外学者大部分只是从可转让信用证的整体着手或者是从其他当事人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对于第二受益人所受风险没有说明或阐述不详尽,对于国内外贸出口企业在选择可转让信用证时没有特别大的借鉴与指导。
1.3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首先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动态打好理论基础。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UCP600与UCP500的对比了解新条例的变动,以及对第二受益人的影响。
(3).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分析来更好的阐述可转让信用证中第二受益人所受风险,更切合实际的去讲述。
2 理论基础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L/C),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买方)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受益人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根据受益人对信用证的权利可否转让,可分为可转让信用证和不可转让信用证。本文便是针对其中的可转让信用证进行的研究和分析,来找出可转让信用证中的第二受益人在可转让信用证所受风险及应该采取的防范措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