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因素分析以盐城射阳农商行为例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民生之重点,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农村市场的有力支撑,其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金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数量上,广大城市中的金融机构的扩张都十分迅速。但与此同时,植根于农村地区的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与发展却风险重重。而江苏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其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趋势也十分明显,苏南与苏中苏北地区的经济差距明显,尤其苏北地区以农村为主,农村金融需求是广泛的,但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却差强人意。迄今为止,现有的研究对中小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方面涉及较少,而对江苏省区域进行研究也可起到示范参考作用,因此选取苏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因素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现有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分析的成果,对射阳农商行的经营风险以及射阳县、盐城市、江苏省的金融环境风险进行了细致分析,按照外部与内部对风险因素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与解决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引言1
一、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概况2
(二)国内研究概况2
二、盐城射阳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现状3
(一)民间金融乱象横生3
(二)正规金融声誉脆弱3
三、风险因素的分类 4
(一)外部因素潜藏风险 4
(二)内部因素加剧风险 6
四、风险因素成因分析 6
(一)有效监管的缺失 7
(二)有效引导的缺失 7
(三)有效改革的缺失 8
五、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建议8
六、结语10
参考文献10
致谢10
江苏省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因素分析
——以盐城射阳农商行为例
引言
2008年lO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决定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村小型金融机构务农业发展服的功能得到认可,因而被认为是解决“三农”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的新希望。但在传统观念看来,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存在高风险、低收益等经营特征,不适合大规模开展业务。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着广袤农村地区的国家应该如何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使之持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应对风险、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盐城市处于苏北欠发达地区,又是江苏第一农业大市,“三农”问题体现明显,一方面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特别旺盛,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的农村金融机的经营与发展又充满各种风险,因而对其风险因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国外一些微型金融组织服务农村的巨大成功也带动了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研究探索。Mason以及Basin利用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法研究农村金融市场的情况,从而发现金融机构的风险构成;Fries以及Akin等学者利用价值链分析法分析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效率;Yaron提出用覆盖面和自我持续性来衡量农村金融机构的业绩,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Collender从农业自身的单一弱质的特点来诠释外部风险因素。总的来说国外的研究体系比较完善,但都是基于各自的具体实际,与我国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欠缺的是,国外学者的研究较为集中在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发面,对风险这一块没有深入独立的理论研究。
(二)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研究文献不少,中国的农村区域广泛,研究角度涉及内外部风险成因、表现、建议指导等多种多样,但对于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度量体系的建设比较滞后,没有完善的公认的指标体系。对江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研究也有涉及,但数量有限。目前,《江苏农村金融发展报告》对江苏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有较为具体的描述。
柳松、邹帆(2007)等学者透过农村金融机构繁荣的表象,指出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贷款回收率、资产盈利性都较低,经营风险较大的本质最明显的表现为制度缺陷较大,旧规则与新规则衔接脱节,产生了“无章可依”的真空地带。而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所在,崔啸、马超远(2006)则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自身入手,从业人员在操作上以及意识上要重视风险控制。武翠芳(2009)的研究表明,在本来就资本稀缺的农村地区资金外流,不仅会减少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储蓄,减少农村金融的规模。聂 勇(2011)利用萨乐普环形城市模型指出过度竞争的压力是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风险较大、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有其特殊性,“本土化”属性较强,管理模式也不同于一般大型的金融机构。目前国家针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法律法规政策出台还不完善。 李义奇(2010)认为要从立法的角度明确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不得超出所在地域,要通过立法来保障其经营不受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的干预,金融机构自身也要落实股东、经营者和监管者的责任,堵塞一切可能的风险转嫁渠道。张曼(2009)根据蔡亚诺夫(1925)为代表的“道义小农”理论,指出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管理要调整固有观念,从加强对农户的扶持,提高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出发,以低贷款利率提高农户贷款,保证农户有持续还款的能力,不仅帮助农户循环利用资金创收,还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声誉,最终实现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安起雷(2011)、杨连波(2008)等也认为要突破风险约束这一障碍,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风险分散、转移和补偿机制,主要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建立创新支农贷款抵押担保方式、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业风险保障基金或农业再保险机构。黄定表(2010)等提出减少内部操作风险是提高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管理效率的关键,通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对严重违规行为或屡查屡犯的,实行严格的连带责任追究制度。
二、盐城射阳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现状
根据央行201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现全国农村商业银行共有492家,其中江苏52家,占比最高,这与江苏经济发展迅速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但农商行地区分布的密集性将大大加剧风险产生和蔓延的概率。盐城市射阳县的射阳农商行虽然在规模上来看,尚属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但作为江苏长江以北的第一家地方商业银行,在射阳当地市场份额达到40%的射阳农商行,实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射阳农商银行资产总额达125.45亿元,比年初净增29.23亿元,增幅达30.39%,比上年多增22.14个百分点;各项存款余额达100.46亿元,比年初净增20.8亿元,增幅达26.07%,首次跨入百亿银行行列。各项贷款余额达73.94亿元,比年初净增11.81亿元,增幅达19.02%,看上去运营状况良好。但2014年3月24号的射阳农商行倒闭谣言事件还是凸显出当地金融机构的生存风险。
(一)民间金融乱象横生
射阳当地虽然经济属于欠发达,且以农业人口为主,人均收入并不高,但金融业从表象上显示却分外兴旺。街道上几乎每隔十米就会出现一家担保公司,占地有限的小镇上有20多家“合作社”、“投资有限公司”、“担保公司”,但是却没有一家有监管部门的许可或者是批文,甚至没有一家有工商注册登记,基本上是简单门面房挂块牌子就开张营业,由于初期利润可观,又不受监管,当地人纷纷效仿开办类似的“基金会”、“互助社”,以至于在最鼎盛的2010 年左右,县内乡镇平均担保公司的数量几乎达到100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引言1
一、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概况2
(二)国内研究概况2
二、盐城射阳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现状3
(一)民间金融乱象横生3
(二)正规金融声誉脆弱3
三、风险因素的分类 4
(一)外部因素潜藏风险 4
(二)内部因素加剧风险 6
四、风险因素成因分析 6
(一)有效监管的缺失 7
(二)有效引导的缺失 7
(三)有效改革的缺失 8
五、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建议8
六、结语10
参考文献10
致谢10
江苏省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因素分析
——以盐城射阳农商行为例
引言
2008年lO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决定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村小型金融机构务农业发展服的功能得到认可,因而被认为是解决“三农”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的新希望。但在传统观念看来,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存在高风险、低收益等经营特征,不适合大规模开展业务。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着广袤农村地区的国家应该如何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使之持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应对风险、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盐城市处于苏北欠发达地区,又是江苏第一农业大市,“三农”问题体现明显,一方面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特别旺盛,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的农村金融机的经营与发展又充满各种风险,因而对其风险因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国外一些微型金融组织服务农村的巨大成功也带动了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研究探索。Mason以及Basin利用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法研究农村金融市场的情况,从而发现金融机构的风险构成;Fries以及Akin等学者利用价值链分析法分析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效率;Yaron提出用覆盖面和自我持续性来衡量农村金融机构的业绩,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Collender从农业自身的单一弱质的特点来诠释外部风险因素。总的来说国外的研究体系比较完善,但都是基于各自的具体实际,与我国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欠缺的是,国外学者的研究较为集中在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发面,对风险这一块没有深入独立的理论研究。
(二)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研究文献不少,中国的农村区域广泛,研究角度涉及内外部风险成因、表现、建议指导等多种多样,但对于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度量体系的建设比较滞后,没有完善的公认的指标体系。对江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研究也有涉及,但数量有限。目前,《江苏农村金融发展报告》对江苏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有较为具体的描述。
柳松、邹帆(2007)等学者透过农村金融机构繁荣的表象,指出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贷款回收率、资产盈利性都较低,经营风险较大的本质最明显的表现为制度缺陷较大,旧规则与新规则衔接脱节,产生了“无章可依”的真空地带。而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所在,崔啸、马超远(2006)则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自身入手,从业人员在操作上以及意识上要重视风险控制。武翠芳(2009)的研究表明,在本来就资本稀缺的农村地区资金外流,不仅会减少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储蓄,减少农村金融的规模。聂 勇(2011)利用萨乐普环形城市模型指出过度竞争的压力是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风险较大、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有其特殊性,“本土化”属性较强,管理模式也不同于一般大型的金融机构。目前国家针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法律法规政策出台还不完善。 李义奇(2010)认为要从立法的角度明确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不得超出所在地域,要通过立法来保障其经营不受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的干预,金融机构自身也要落实股东、经营者和监管者的责任,堵塞一切可能的风险转嫁渠道。张曼(2009)根据蔡亚诺夫(1925)为代表的“道义小农”理论,指出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管理要调整固有观念,从加强对农户的扶持,提高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出发,以低贷款利率提高农户贷款,保证农户有持续还款的能力,不仅帮助农户循环利用资金创收,还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声誉,最终实现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安起雷(2011)、杨连波(2008)等也认为要突破风险约束这一障碍,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风险分散、转移和补偿机制,主要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建立创新支农贷款抵押担保方式、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业风险保障基金或农业再保险机构。黄定表(2010)等提出减少内部操作风险是提高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管理效率的关键,通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对严重违规行为或屡查屡犯的,实行严格的连带责任追究制度。
二、盐城射阳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现状
根据央行201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现全国农村商业银行共有492家,其中江苏52家,占比最高,这与江苏经济发展迅速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但农商行地区分布的密集性将大大加剧风险产生和蔓延的概率。盐城市射阳县的射阳农商行虽然在规模上来看,尚属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但作为江苏长江以北的第一家地方商业银行,在射阳当地市场份额达到40%的射阳农商行,实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射阳农商银行资产总额达125.45亿元,比年初净增29.23亿元,增幅达30.39%,比上年多增22.14个百分点;各项存款余额达100.46亿元,比年初净增20.8亿元,增幅达26.07%,首次跨入百亿银行行列。各项贷款余额达73.94亿元,比年初净增11.81亿元,增幅达19.02%,看上去运营状况良好。但2014年3月24号的射阳农商行倒闭谣言事件还是凸显出当地金融机构的生存风险。
(一)民间金融乱象横生
射阳当地虽然经济属于欠发达,且以农业人口为主,人均收入并不高,但金融业从表象上显示却分外兴旺。街道上几乎每隔十米就会出现一家担保公司,占地有限的小镇上有20多家“合作社”、“投资有限公司”、“担保公司”,但是却没有一家有监管部门的许可或者是批文,甚至没有一家有工商注册登记,基本上是简单门面房挂块牌子就开张营业,由于初期利润可观,又不受监管,当地人纷纷效仿开办类似的“基金会”、“互助社”,以至于在最鼎盛的2010 年左右,县内乡镇平均担保公司的数量几乎达到100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