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冲击下的本土百货零售企业场定位策略研究(附件)【字数:11664】

摘 要我国拥有着最具潜力的零售业发展市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我国本土的零售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规模和数量的扩大将是对我国本土零售业发展的一种冲击。相比较外资零售业而言,我国本土零售业在竞争优势、市场稳定性和客户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这不小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些差距,并提高我国本土零售业在外资冲击下的竞争性,本文分析了本土零售业遭遇外资冲击的深层原因,探究并提出了“快速扩张战略”、“复合式业态经营战略”、“加强企业文化战略”等我国应对外资冲击应有的市场定位策略。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1
1.2研究的意义 1
第二章 研究理论综述 3
2.1什么是零售业 3
2.2什么是市场定位相关理论 3
第三章 外资冲击下我国本土零售业所遭遇到的问题 4
3.1我国本土零售业尚未形成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 4
3.2外资冲击下我国本土零售业尚未形成合适的市场定位 5
3.3 外资冲击下我国本土零售业顾客流失 5
第四章 我国本土零售业遭受外资冲击的原因 7
4.1 本土零售业尚未形成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原因 7
4.2 本土零售业尚未形成合适的市场定位的原因 7
4.3 本土零售业客户流失的原因 8
第五章 我国本土百货企业市场定位对策 9
5.1采用异化战略 9
5.2采用新型定位策略 10
5.3培养自身民族品牌 10
结束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零售业对经济推动的作用越来越大。自中国入世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其对外资利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最初,我国政府规定外资零售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唯一法定形式是合资,于是大多数的外资零售商通过这一途径打开中国市场。后来中国逐步开放对外资零售商的管制,外国零售商采用更多形式多样的方式进入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市场。如:(1)本土零售商委托外国零售商管理。由于外方管理的输入不受中国政府的管理与控制, 一些本土零售商为了引进外国零售商管理,只提取最低利润。他们使用支付管理费用、让渡股权、租赁等形式委托外方管理, ( 陈春花, 赵海然,2004) , 如马来西亚百盛。(2)物业的移植。因为中外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比较容易获得中国政府的立项,很多外国零售商以开发房地产为手段,直接在酒店或写字楼建成以后用建筑的一部分来经营零售业。(3)本土零售业经营外资零售商的商品品牌。外商授权中国本土零售商代理销售外资零售商的品牌商品;或在中国以许可证的方式开展特许经营。如北京的法国 Lafayette以及日本的崇光Sogo百货店。(4)中外合资制造企业的分销店。一些合资的制造企业利用国家政策,通过制造型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销售其部分产品, 在中国以产品直销或设立特许专卖店的形式销售自己的产品, 如花花公子(Play Boy)和皮尔卡丹 ( Pierre Cardin)。(5)并购。2004年7月,英国塔斯科(TESCO)集团,通过收购乐购连锁超市 50%的股权, 从而以并购形式进入中国市场。(6)独资。从2004年底开始,我国取消对外资商业的股权限制后, 跨国零售商越来越倾向于运用独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在2005年上半年我国新批准设立的59家外资零售企业中, 外商独资企业38家, 比重已达 64.4%。由此可见,中国的零售业市场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零售业市场之一。外国零售商为了进入这个最具潜力的市场采取多种手段,间接或直接的进入中国市场。最后,政府对政策的把握上甚至出现了“开放过度”的不协调现象。面对资金雄厚,技术高端的外资零售业,这对于中国的本土零售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发展永远要与竞争并存。外资的冲击,有利于本土零售业的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促进本土零售业变革。然而本土零售商存在着“没有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没有合适的市场定位”、“无法抓住顾客”等重要问题,很难在与外资零售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找到本土零售商在外资冲击下所存在的问题,帮助本土零售商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策略来与应对外资零售业所带来的冲击。
1.2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都侧重于外资零售业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从政府、企业等方面的对策。而本文侧重于从企业自身的定位发面出发,研究在外资冲击下本土百货零售业应当使用的定位策略。
实际意义:本文观察外资进入我国零售市场对我国本土零售商的影响,找出外资冲击对我国本土零售业影响的问题所在,全面分析本土零售业存在问题的原因。根据原因帮助本土百货零售业找到合适的市场定位策略,从而帮助本土百货零售业面对外资的冲击,并逐步形成本土百货零售业的本土优势。
第二章 研究理论综述
2.1什么是零售业
到目前为止,零售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较为常见的定义为:零售业是任何一个个人或公司将从批发商、中间商或制造商购买的商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营销活动。
零售业态从店铺的形式上来看,可以将零售业划分为有店铺和无店铺零售业态两类。我国商务部2004年颁布的文件《零售业态分类新标准》中,将零售根据选址、商圈与目标顾客、规模、商品售卖方式以及服务功能的特点,把零售业态分为食杂店、折扣店、便利店、超市、超级市场、仓储式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购物中心(社区购物中心、市区购物中心、城郊购物中心)、工厂直销中心 等12种零售业态;根据无店铺零售业态目标客户、结构、售卖方式不同,分为电视购物、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电视邮购、网购5种业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