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

本文以当前市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为研究方向,结合大量的案例和相关文献,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尽管他们在促进国际贸易、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激活市场、增加收入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融资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依旧阻碍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面对的困境时迎难而上,具有深刻和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当加快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并且积极地去补充当前利率体系不完善的部分,因此我们要认真的对待和分析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的这个课题,有着特别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
第一章 利率市场化概述 1
1.1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1
1.2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1
1.3利率市场化的现状 1
第二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 1
2.1中小企业概念及划分 1
2.2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
2.3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1
第三章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1
3.1融资理念 1
3.2融资环境 1
3.3融资成本 1
3.4融资结构和方式 1
3.5融资风险 1
第四章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建议 1
4.1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1
4.2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
第五章 中小企业融资案例分析 1
5.1温州鹿城捷信小额贷款公司的案例 1
5.2启示 1
结束语 1
致 谢 1
参考文献 1
第一章利率市场化概述
利率市场化中的内容:利率结构特点,利率传导作用,利率管理的模式以及利率决定的机制。金融机构在融资经营时,通过分析资本市场的供求来决定利率的水平。这从根本上说明了利率决定权是由金融市场决定的,一般对金融机构自身的资金情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来判断来确定如何调节利率的变化幅度,货币市场在最后就成为了桥梁纽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或称中介机构,基础利率:是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市场利率形成的机制和市场利率的体系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形成的。
1.1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把利率的决定权完全的交给市场,市场的利率是由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的,根据金融交易的不同特点来决定利率,这是由于市场主体基于市场利率的前提下。同样,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是影响利率市场化不可排除的因素,政府经常使用政府手段来影响资金的供求,这实际上是一种间接的形式,但是利率水平仍然会受到影响。利率市场化的含义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率的决定权是由金融交易的主体来主导。只有当商业银行能够对贷款利率自主决定时,那么在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时,才能对利率变动的方向和变化的幅度做出有效的及时的预期估算,所以在利率市场化中,定价权是商业银行在存贷款的特别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程度的风险、不同部门才可以准确的指出他们的价格。与此同时,央行的基准利率和基础货币上的调控也是有弹性的。
第二,市场可以自主的选择利率。利率水平的高低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通过纵观整个市场的来说,利率的水平,是由所有参与者市场交易行为决定的,并且有着自我调节的作用。在经济危机的时候,资金短缺使得利率有所降低,并且有效地刺激了资金需求的增长;当经济高速膨胀时,利率水平会因为过高的资金需求而提高,导致了融资需求得到了降低。
第三,市场的基准利率是这样定义的:同业拆借和短期国债利率,央行的利率为上下限,并由市场的供求决定存贷款利率,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的市场利率的体系。正常情况下,金融交易主体在一般情况下所采用的利率水平或者是参照一个或多个交易量大的利率水平决定着利率的水平。通过对其他国家利率化的了解,短期利率或者同业拆借利率是市场上交易量大,最具代表性且透露信息量最完全的,它们也是一个有效地根据,用它们来衡量基准利率水平的起伏。由于期限、风险、成本等因素的不同,银行存贷款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的机构是尤其复杂的,央行的货币政策直接决定着利率市场。
第四,央行间接调控的影响着利率的水平,央行由此成为了调整利率的主体。放弃政府的金融控制并不是利率市场的主旨,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并不反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利率市场化的基础实际上是央行的货币政策、企业、银行、财政紧密相连,这只有在以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1.2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不同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同的经历,从这些案例来看,负利率一般是由利率管制造成的,这种情况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增长,而且,利率管制让资金的使用效率变得低下。资金价格由于政府上控制压低,一方面削弱了金融系统吸收国内储蓄的能力,导致资金缺乏现象出现,同时资金供给也出现缺乏;另一方面看来,利率水平的低下导致了企业对资金的过度需求,这种情况导致了资金的需求远超资金的供给,发展很不均衡。在这样的情况下,资金的分配会出现固定化,弱势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资金的难度会大大增加,排除在金融之外。因此,为了减弱金融活动中的人为因素影响,金融改革势在必行,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使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各项功能能够很好地发挥从而消除金融抑制。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一直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主要进程如下:
(1)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
①1996年1月1日,中央银行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市场,同时也形成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Chibor);
②1996年6月1日,Chibor已经成功运作了半年,在这个基础上,央行放宽了条件,其上限的管制得到了开放,拆借的双方完全可以自主的决定利率的水平。
(2)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
①1996年10月,债券利率市场化,证券交易所通过市场的利率的招标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②1997年,中央银行建立了全国债券市场,存款类的金融机构的国债统一放到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逐渐实现了国债交易利率的市场化;
(3)贷款利率市场化
①2004年,央行对利率进行了多次调整,并且央行撤销了贷款的上限封顶,而贷款至多下浮到基准利率的0.9倍;
②2006年、2008年,央行降低了个人商业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调整到了基准利率的0.86倍和0.70倍之间;
③2012年,贷款利率的下浮区间分别增长到了基准利率的0.16倍和0.70倍;
④2013年,央行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0倍的下限,根据商业方面的原则来自主的去确定贷款的利率水平,通过这些形式实现利率市场化。
表11 2007到2015年5月的贷款基准利率变化表
调整的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5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