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协调发展研究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协调发展研究[20191212142343]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土,江苏省作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的省份,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 2011年全省FDI实际金额达到321.3亿美元之多,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28.76%,位居全国首位。FDI对江苏省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江苏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调整升级,但不合理的FDI区位分布,即省内外资的区域分布失衡,也进一步拉大了江苏省南北的经济差距。
因此,全文针对江苏省FDI区位分布不均的问题,总结了FDI 区位选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使用EBA模型,围绕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围绕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素质、区域开放程度、资本存量、科技水平、交通运输能力、资源利用情况、通讯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这十个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江苏省现存的问题和需要保持的优势,再从整体出发,针对共同相相关因素(资本存量和开放程度),和各自相关的因素,结合区域特点提出政策建议,以达到全省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目的。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江苏省FDI;协调发展;EBA模型
key words:FDI of Jiangsu;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BA model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意义和方法 1
第2章 FDI区位分布基本理论 2
2. 1 FDI区位选择 2
2. 2 FDI研究综述 2
2.2.1 理论模型 2
2.2.2 技术手段 3
2. 3 EBA模型综述 4
2. 4 总结与评述 4
第3章 江苏省FDI区位分布现状 5
3. 1 江苏省FDI总体现状 5
3.1.1 总体概述 5
3.1.2 与其他省市比较 6
3. 2 江苏省内各市FDI现状 7
3.2.1 江苏省区域发展现状 7
3.2.2 与浙江省FDI分布状况对比 9
第4章 基于全省数据的实证分析 10
4. 1 EBA模型构建 10
4.1.1 模型的建立 10
4.1.2 模型的检验 11
4. 2 变量说明 11
4. 3 结果及分析 12
4.3.1 基本模型检验 12
4.3.2 稳健性检验 14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16
5. 1 总结与启示 16
5. 2 政策建议 16
5.2.1 吸引优质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 16
5.2.2 提高开放程度,改善交通运输 17
5.2.3 提高科技水平,加强通信能力 17
5.2.4 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17
5.2.5 发展产业园区,发挥集群效应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1 浙江城市数据 21
附录2 苏南地区数据 22
附录3 苏中地区数据 23
附录4 苏北地区数据 24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2年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外资东道国,从1983年以来,截止至2013年3月,中国已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达12981.03亿美元。
江苏作为全国外资大省,2011年FDI实际利用金额达到321.3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28.76%,位居全国首位。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一来促进江苏省第一产业更快的更新和改造,使基础产业向现代化转变,增强竞争力;其次,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成熟的技术手段,促使江苏省二、三产业更合理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磨砺,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各类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江苏全省范围内,苏南由于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区位优势,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成为江苏FDI分布密集区,而外资在总体数量增加的同时,也没有停下优化和改善投资结构的步伐,其中工业部门FDI呈结构性增长态势,资本密集产业与技术密集产业的数量不断增加。江苏省自20世纪末以来,FDI的空间集聚模式十分明显;以苏州为核心的苏南地区已经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FDI发展的核心区域,而苏北与苏中的绝大部分区域,则成为FDI的外围区域。
1.2 研究意义和方法
论文主要是为江苏省制定外商投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是个区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避免出现政策的盲目颁布和互相之间的恶性竞争,为外来资本创造一个良好的区域投资环境。其次,通过论文的比较分析,找出各区域的优点和劣势,进而为江苏省各区域提供有差异的吸引物资的政策建议。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揭示影响FDI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一般规律和内在的联系,为制定适应各区域发展的外商投资政策,及各区域内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把EBA模型引入FDI区位条件因素分析,研究江苏省FDI区位条件的稳健性因素,并对其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揭示影响江苏省FDI区位分布条件因素的规律性,提出政策建议(图1.1)。
图1.1 论文技术线路图
第2章 FDI区位分布基本理论
2. 1 FDI区位选择
FDI区位选择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但随着FDI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以及其对世界经济的深刻影响,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的成就世界瞩目,2002年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外资东道国,从1983年以来,截止至2013年3月,中国已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达12981.0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的大规模流人不仅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也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针对FDI区位的选择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涉及FDI国别选择分析、动因分析和地区具体投资地分析等。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所考察的对象、出发点和理论基础都存在不同,以及所采用的数据的差异,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FDI区位选择理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以往的研究中找出关于FDI区位选择的方法和理论模型。
很多对于FDI的研究主要是从产业角度和区位角度进行的,主要是为外商选择东道国和某一地区吸引FDI做出理论支持,下文将列举四个从区位角度进行研究的理论模型或方法。
2. 2 FDI研究综述
2.2.1 理论模型
一,异质性模型,Melitz(2003)提出异质企业贸易模型来解释国际贸易中企业的差异和出口决策行为。Helpman,Melitz 和Yeaple(2004)对Melitz2003年的研究进行了拓展,研究表明企业究竟是选择出口还是FDI是由企业根据其生产率预先决定的,最具有生产力的公司会进行FDI,而生产力其次的公司进行贸易出口,生产力最差的公司选择国内生产。Volker和Yeaple(2007)从资源异质性的角度研究了企业FDI模式的选择,认为并非所有类型的要素都是流动的,公司参与投资和并购是为了利用他们之间的互补性。异质性理论用于对企业是否进入海外市场和以什么形式进入海外进行研究,阐明了现实中只有部分企业选择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
二,企业内生边界模型。原有的国际经济研究只能解释企业有在外国进行生产的原因,但是这些模型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些海外生产会发生在企业边界之内,而不是通过常见的市场交易、分包或许可的形式进行海外生产。Antras(2003)研究的内生模型将产业组织理论和契约理论的概念融入贸易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公司内贸易模式,并在企业全球化生产研究领域进行了理论创新。Antras和Helpman(2004)探讨企业的异质性对企业边界、外包(out-sourcing)以及内包(in-sourcing)战略的选择的影响,界定了跨国公司的边界和生产的国际定位,并能够预测企业内贸易的类型。
2.2.2 技术手段
一,空间计量模型。如果观测数据存在空间相关的话(往往基于地理面元的区域发展数据和创新数据基本上都存在空间相关),很多学者会使用空间计量模型。Lall(2001)选择空间固定效应模型,使用时间虚拟变量、区域虚拟变量、人力资本和公共资本存量等,作出美国经济收敛速度受到空间异质性和相邻地区人力资本的影响的结论[11]。Trullen用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反映空间相关性,表明知识在空间上的聚集类,似于技术或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在空间上聚集。国内学者余可(2007)对1995~ 2005年间中国省市区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建立空间经济计量模型,提出生产性事业费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和政府机构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性影响,而农业支出则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上世纪末,VAR模型逐渐发展成为宏观经济学家工具箱里面最重要的工具。Thomas J. Sargent教授人建立了包含多种动态变量和不确定性因素的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他认为只有果断的体制变革才能带来经济的稳定,才能改变通胀预期。Fabio Canova和Matteo Ciccarelli(2009)该模型来估算各种利率的有限样本的后验分布,在此基础上检验各因素变动对利率的影响。黄旭平和张明之(2007)用面板VAR模型研究得出FDI对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并无显著影响。郭熙保和罗知(2009)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外商直接投资特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国内固定资本投资。然而对一般VAR模型而言,其建模过程中需要估计的参数过多,对数据序列样本长度的要求过大。
2. 3 EBA模型综述
极值边界分析模型(the extreme bounds analysis,即EBA模型)最先由Leamer提出,后被Levine和Renel, Sala-I-Martin等优化完善。极值边界分析(EBA模型)是一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于评价不同解释变量和被解释经济变量增长或下降之间是否存在抗干扰的“强显著”关系(“稳健”的线性关系),它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随着条件信息集的逐步改变来对回归系数进行灵敏性分析,检验回归系数的“稳健性”,探索抗干扰的“稳健性”的显著关系。
本质上说,EBA模型是在传统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条件信息集下多次遍历式回归的统计分布,依据概率原则构造检验统计量,来检验目标变量回归系数的“稳健性”,EBA模型所得出的结果不是一个单独的统计量,而是得出众多统计结果后得出的一个统计分布,因此其实证结果具有抗干扰的“稳健性”,这种回归结果具有超越传统回归结果的显著性、统计性和一致性。
2. 4 总结与评述
为了将研究的经济问题量化,通过数据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经济学家开始结合经济理论与数理统计,并以实际经济数据作定量分析,这使得经济学对于经济现象从以往只能定性研究,扩展到同时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新阶段。
人们在研究分析各类经济问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境,由于实证研究显示有太多因素会影响FDI区位的选择,并且在传统的一元线性回归中是显著关系,并且随着其他解释变量的引入,这种单变量回归的“显著”关系往往会发生改变(变为不显著),从而影响研究效果。我们在进行传统回归分析由于使用的统计数据在测算方式上可能存在重叠或指标的细微调整,不可避免地受到多重共线性、极端值和变量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结论的解释经济现象能力大打折扣。为此,经济学家开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来解释因变量变化的回归方程。当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时,从研究文献看,大多数学者一般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和面板数据分析FDI区位条件因素,变量选择随意性和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难免会影响分析结果,包括原始数据在统计时可能用到相同的数据,因此导致研究并没有取得可以令人信服的结果。
尽管从EBA模型建立起就备受质疑,但是对EBA模型的应用和研究却有增无减。早期该模型发端于传统经济增长要素的研究,比如投资、税收和FDI等(Sala-I-Martin,1997;Moosa和Cardak,2003等);后来侧重于制度变量或政策性变量的研究,如市场化、外商直接投资、腐败、人权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与经济增长关系(Haan和Sturm,2005;Gassebner,2007;Codes 2007,2011;Bhaskara,2010等)。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对EBA模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王立平,2005,2009, 2010;王宇新,2008,2009;齐畅,2009),利用该模研究了中国市场化、FDI、国民经济增长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土,江苏省作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的省份,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 2011年全省FDI实际金额达到321.3亿美元之多,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28.76%,位居全国首位。FDI对江苏省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江苏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调整升级,但不合理的FDI区位分布,即省内外资的区域分布失衡,也进一步拉大了江苏省南北的经济差距。
因此,全文针对江苏省FDI区位分布不均的问题,总结了FDI 区位选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使用EBA模型,围绕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围绕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素质、区域开放程度、资本存量、科技水平、交通运输能力、资源利用情况、通讯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这十个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江苏省现存的问题和需要保持的优势,再从整体出发,针对共同相相关因素(资本存量和开放程度),和各自相关的因素,结合区域特点提出政策建议,以达到全省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目的。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江苏省FDI;协调发展;EBA模型
key words:FDI of Jiangsu;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BA model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意义和方法 1
第2章 FDI区位分布基本理论 2
2. 1 FDI区位选择 2
2. 2 FDI研究综述 2
2.2.1 理论模型 2
2.2.2 技术手段 3
2. 3 EBA模型综述 4
2. 4 总结与评述 4
第3章 江苏省FDI区位分布现状 5
3. 1 江苏省FDI总体现状 5
3.1.1 总体概述 5
3.1.2 与其他省市比较 6
3. 2 江苏省内各市FDI现状 7
3.2.1 江苏省区域发展现状 7
3.2.2 与浙江省FDI分布状况对比 9
第4章 基于全省数据的实证分析 10
4. 1 EBA模型构建 10
4.1.1 模型的建立 10
4.1.2 模型的检验 11
4. 2 变量说明 11
4. 3 结果及分析 12
4.3.1 基本模型检验 12
4.3.2 稳健性检验 14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16
5. 1 总结与启示 16
5. 2 政策建议 16
5.2.1 吸引优质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 16
5.2.2 提高开放程度,改善交通运输 17
5.2.3 提高科技水平,加强通信能力 17
5.2.4 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17
5.2.5 发展产业园区,发挥集群效应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1 浙江城市数据 21
附录2 苏南地区数据 22
附录3 苏中地区数据 23
附录4 苏北地区数据 24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2年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外资东道国,从1983年以来,截止至2013年3月,中国已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达12981.03亿美元。
江苏作为全国外资大省,2011年FDI实际利用金额达到321.3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28.76%,位居全国首位。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一来促进江苏省第一产业更快的更新和改造,使基础产业向现代化转变,增强竞争力;其次,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成熟的技术手段,促使江苏省二、三产业更合理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磨砺,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各类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江苏全省范围内,苏南由于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区位优势,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成为江苏FDI分布密集区,而外资在总体数量增加的同时,也没有停下优化和改善投资结构的步伐,其中工业部门FDI呈结构性增长态势,资本密集产业与技术密集产业的数量不断增加。江苏省自20世纪末以来,FDI的空间集聚模式十分明显;以苏州为核心的苏南地区已经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FDI发展的核心区域,而苏北与苏中的绝大部分区域,则成为FDI的外围区域。
1.2 研究意义和方法
论文主要是为江苏省制定外商投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是个区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避免出现政策的盲目颁布和互相之间的恶性竞争,为外来资本创造一个良好的区域投资环境。其次,通过论文的比较分析,找出各区域的优点和劣势,进而为江苏省各区域提供有差异的吸引物资的政策建议。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揭示影响FDI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一般规律和内在的联系,为制定适应各区域发展的外商投资政策,及各区域内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把EBA模型引入FDI区位条件因素分析,研究江苏省FDI区位条件的稳健性因素,并对其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揭示影响江苏省FDI区位分布条件因素的规律性,提出政策建议(图1.1)。
图1.1 论文技术线路图
第2章 FDI区位分布基本理论
2. 1 FDI区位选择
FDI区位选择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但随着FDI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以及其对世界经济的深刻影响,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的成就世界瞩目,2002年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外资东道国,从1983年以来,截止至2013年3月,中国已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达12981.0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的大规模流人不仅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也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针对FDI区位的选择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涉及FDI国别选择分析、动因分析和地区具体投资地分析等。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所考察的对象、出发点和理论基础都存在不同,以及所采用的数据的差异,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FDI区位选择理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以往的研究中找出关于FDI区位选择的方法和理论模型。
很多对于FDI的研究主要是从产业角度和区位角度进行的,主要是为外商选择东道国和某一地区吸引FDI做出理论支持,下文将列举四个从区位角度进行研究的理论模型或方法。
2. 2 FDI研究综述
2.2.1 理论模型
一,异质性模型,Melitz(2003)提出异质企业贸易模型来解释国际贸易中企业的差异和出口
二,企业内生边界模型。原有的国际经济研究只能解释企业有在外国进行生产的原因,但是这些模型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些海外生产会发生在企业边界之内,而不是通过常见的市场交易、分包或许可的形式进行海外生产。Antras(2003)研究的内生模型将产业组织理论和契约理论的概念融入贸易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公司内贸易模式,并在企业全球化生产研究领域进行了理论创新。Antras和Helpman(2004)探讨企业的异质性对企业边界、外包(out-sourcing)以及内包(in-sourcing)战略的选择的影响,界定了跨国公司的边界和生产的国际定位,并能够预测企业内贸易的类型。
2.2.2 技术手段
一,空间计量模型。如果观测数据存在空间相关的话(往往基于地理面元的区域发展数据和创新数据基本上都存在空间相关),很多学者会使用空间计量模型。Lall(2001)选择空间固定效应模型,使用时间虚拟变量、区域虚拟变量、人力资本和公共资本存量等,作出美国经济收敛速度受到空间异质性和相邻地区人力资本的影响的结论[11]。Trullen用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反映空间相关性,表明知识在空间上的聚集类,似于技术或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在空间上聚集。国内学者余可(2007)对1995~ 2005年间中国省市区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建立空间经济计量模型,提出生产性事业费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和政府机构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性影响,而农业支出则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上世纪末,VAR模型逐渐发展成为宏观经济学家工具箱里面最重要的工具。Thomas J. Sargent教授人建立了包含多种动态变量和不确定性因素的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他认为只有果断的体制变革才能带来经济的稳定,才能改变通胀预期。Fabio Canova和Matteo Ciccarelli(2009)该模型来估算各种利率的有限样本的后验分布,在此基础上检验各因素变动对利率的影响。黄旭平和张明之(2007)用面板VAR模型研究得出FDI对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并无显著影响。郭熙保和罗知(2009)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外商直接投资特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国内固定资本投资。然而对一般VAR模型而言,其建模过程中需要估计的参数过多,对数据序列样本长度的要求过大。
2. 3 EBA模型综述
极值边界分析模型(the extreme bounds analysis,即EBA模型)最先由Leamer提出,后被Levine和Renel, Sala-I-Martin等优化完善。极值边界分析(EBA模型)是一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于评价不同解释变量和被解释经济变量增长或下降之间是否存在抗干扰的“强显著”关系(“稳健”的线性关系),它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随着条件信息集的逐步改变来对回归系数进行灵敏性分析,检验回归系数的“稳健性”,探索抗干扰的“稳健性”的显著关系。
本质上说,EBA模型是在传统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条件信息集下多次遍历式回归的统计分布,依据概率原则构造检验统计量,来检验目标变量回归系数的“稳健性”,EBA模型所得出的结果不是一个单独的统计量,而是得出众多统计结果后得出的一个统计分布,因此其实证结果具有抗干扰的“稳健性”,这种回归结果具有超越传统回归结果的显著性、统计性和一致性。
2. 4 总结与评述
为了将研究的经济问题量化,通过数据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经济学家开始结合经济理论与数理统计,并以实际经济数据作定量分析,这使得经济学对于经济现象从以往只能定性研究,扩展到同时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新阶段。
人们在研究分析各类经济问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境,由于实证研究显示有太多因素会影响FDI区位的选择,并且在传统的一元线性回归中是显著关系,并且随着其他解释变量的引入,这种单变量回归的“显著”关系往往会发生改变(变为不显著),从而影响研究效果。我们在进行传统回归分析由于使用的统计数据在测算方式上可能存在重叠或指标的细微调整,不可避免地受到多重共线性、极端值和变量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结论的解释经济现象能力大打折扣。为此,经济学家开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来解释因变量变化的回归方程。当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时,从研究文献看,大多数学者一般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和面板数据分析FDI区位条件因素,变量选择随意性和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难免会影响分析结果,包括原始数据在统计时可能用到相同的数据,因此导致研究并没有取得可以令人信服的结果。
尽管从EBA模型建立起就备受质疑,但是对EBA模型的应用和研究却有增无减。早期该模型发端于传统经济增长要素的研究,比如投资、税收和FDI等(Sala-I-Martin,1997;Moosa和Cardak,2003等);后来侧重于制度变量或政策性变量的研究,如市场化、外商直接投资、腐败、人权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与经济增长关系(Haan和Sturm,2005;Gassebner,2007;Codes 2007,2011;Bhaskara,2010等)。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对EBA模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王立平,2005,2009, 2010;王宇新,2008,2009;齐畅,2009),利用该模研究了中国市场化、FDI、国民经济增长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