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转型的问题分析以延长县支行为例(附件)

摘 要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和家庭对银行零售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以个人消费信贷、个人理财为基础的银行零售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总利润中的贡献度日益上升,成为商业银行主要的赢利性业务。面对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必须围绕零售业务展开一系列转型,以求实现利润最大化。本文从相关背景入手,首先阐述了储蓄银行转型的概念、目标、路径等基本理论知识;接着以延长县邮政储蓄银行为例,通过分析其发展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等情况,阐明其转型的必要性;最后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延长县支行转型的对策和建议。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2
1.2.1 对邮储银行发展战略的研究 2
1.2.2 对邮储银行内部管理机制的研究 2
1.2.3 对邮储银行业务发展模式的研究 2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
2 基本理论知识概述 4
2.1 邮政储蓄银行转型的概念 4
2.2 邮政储蓄银行转型的目标 4
2.3 邮政储蓄银行转型的路径 4
3 延长县支行转型的必要性 6
3.1 延长县支行概况 6
3.2 延长县支行转型的意义 6
3.2.1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6
3.2.2 提升产品销售能力 7
3.3 延长县支行转型的必要性 7
3.3.1 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7
3.3.2 提升银行的经营效益 8
3.3 延长县支行转型的SWOT分析 8
3.3.1 机会分析 8
3.3.2 威胁分析 9
3.3.3 优势分析 9
3.3.4 劣势分析 10
4 加快推进延长县支行转型的对策和建议 12
4.1 推进流程优化,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12
4.2 加强安全管理,防范风险 12
4.3 科学确定绩效考核重点和方法 13
4.3.1 坚持效益优先,突出效益指标考核 13
4.3.2 注重质量风险控制,设置质量控制和风险否决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3.3.4 劣势分析 10
4 加快推进延长县支行转型的对策和建议 12
4.1 推进流程优化,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12
4.2 加强安全管理,防范风险 12
4.3 科学确定绩效考核重点和方法 13
4.3.1 坚持效益优先,突出效益指标考核 13
4.3.2 注重质量风险控制,设置质量控制和风险否决指标 13
4.3.3 突出重点城市贡献,实行部分指标市本附加考核 13
4.3.4 实施以岗定薪,以效计酬的分配方式 14
4.4 加强网点渠道建设与整合加强渠道建设 14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986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为了使货币回笼以支持国家建设之用,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邮电部试图重新开办邮政储蓄的提议。1986年底,中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邮政储蓄业务正式成为邮政企业下的一种法定业务。最开始,邮政储蓄业务在本质上其实是邮政部门作为人民银行的代理,经手办理储蓄业务,即邮政储蓄部门在扣除库存必需的现金数额之后,把剩余的收储资金上缴到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在每月会付给邮政储蓄部门一定的代办费用。1989年以后,我国出现资金紧张的趋势,使得经济建设受到严重阻碍,为了解决这一困局,央行与邮电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办好邮政储蓄的通知》,规定中指出从1990年元旦之日起,邮政储蓄由代办业务改为自办业务、邮政的储蓄收入由原来的代办费改为利差,和人民银行的关系从缴存转变为转存。也是从那时起,确立了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发放补贴的关系。2003年到2007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呈现出急剧增长的局面,此时全球的资金也出现了过剩的流动,这导致邮政储蓄的职能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而央行也不愿意再承担额度巨大的利差支出,加上监管部门已授权给邮政储蓄总部,允许尝试用新增资金进行自主运用。2012年1月,经过国务院研究后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显示,到2012年6月末,邮储银行的总资产有4.59万亿,贷款余额达到1.14万亿,由此可见,改制后的邮政储蓄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使其形成了空前的盈利能力,收入和净利润的增加幅度远远超过了行业的平均水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金融市场空前开放,市场竞争也到了白热化阶段,越来越多的银行成立,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如果还是仅靠以前单一的个人负债业务与同行对手竞争,显然是会被时代所淘汰的。现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加上我国的宏观调控对邮储银行形成了新的压力,因此,增强发展能力与竞争力,迅速、合理的转型为一流的现代邮政储蓄银行对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来说迫在眉睫。邮储银行成立时间短,无论是社会认知度还是盈利水平都处在上升阶段,若是能根据社会实际情况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将来一定发展成为重要的金融
1.2 文献综述
1.2.1 对邮储银行发展战略的研究
关于邮储银行的发展战略定位,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何扬(2007)认为邮政储蓄银行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就一定要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所以在定位机构的性质时,要注重政策性。邮政储蓄银行以城乡居民为主要客户,为他们提供普遍性的金融服务,同时积极开展 农村消费信贷业务,以及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谢丁(2008)研究后指出,邮政储蓄银行需要制定一条符合自身特点、有特色的路线,把目标定位于大众客户为目标,发挥渠道的众多优势,创造并引领金融快餐的潮流。高明华(2009)经过研究发现,使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障碍的重要因素是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效,因此他认为邮政储蓄银行不应该定位于政策性、商业性,而应该定位成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
1.2.2 对邮储银行内部管理机制的研究
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公司治理等构成了邮政储蓄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国内对其内部管理机制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孟英娇(2008)提出作为成立不久的银行,邮储银行应该遵循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分析自身,从自身特点出发,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培养专业的风险管理队伍、建立风险管理预警系统。陈朴(2008)认为邮储银行作为组建不久的国有邮政储蓄银行,面对当前的银行业管理逐渐转变为资本管理的趋势下,邮储银行树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理念,对二级分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提高邮储银行的经济效益和资本质量。袁闽川(2010)结合邮储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2.3 对邮储银行业务发展模式的研究
邮储银行应该如何定位自身的业务发展模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裙均、党均章(2008)分析认为,我国的银行业已经形成了卖方市场的局面,竞争日益激烈,邮储银行应该结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86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