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红色旅游游客数量变动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附件)
摘 要一些城市或地区已经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旅游业以其低成本,发展的也比较快,同时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很被人看好,有可能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热门产业。西柏坡是石家庄代表旅游景点,是我国建国前最后的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研究影响客流量的因素和提出应对策略,对西柏坡实现又好有快发展和提升石家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数据显示近两年旅游人数趋于平缓,我们需要找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目前西柏坡红色旅游业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导游、解说员缺乏,景区工作人员各方面素质亟待提高;农家乐在除了服务人员质量之外还有农家乐的布置,饭菜问题;旅馆的卫生以及安全令人担心,和旅馆娱乐项目贫乏;停车场,厕所难找等。这就表现出了我们要是想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西柏坡旅游,来提高平山县、石家庄的经济,就要找出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对的应对策略,就像是定期对服务人员开展培训,开会,总结;提高平山县教育水平,大力宣扬让平山县人民接受教育;在方便的地方安放建议箱,投诉箱等。
目 录
1绪 论 1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论文的主要内容 3
1.4主要研究方法 3
2西柏坡景区游客的调查 4
2.1过程调查 4
2.1.1调查过程 4
2.1.2现状调查 4
2.2每年游客数量变动调查 6
2.2.1图表显示 6
2.2.2文字分析 6
2.3西柏坡游客数量变动对经济影响 7
3西柏坡景区游客变动的因素分析 9
3.1针对游客变动的调查问卷 9
3.1.1针对游客设计调查问卷以及发放 9
3.1.2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9
3.2影响西柏坡游客变动的问题 12
3.2.1服务人员 12
3.2.2西柏坡旅游各方面设施 12
3.3影响西柏坡游客变动问题的原因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 西柏坡红色旅游游客数量变动的应对策略 16
5.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附 录 22
1绪 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目的
2004年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党的十七大以后,特别是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发展红色旅游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尤显重要。伴随着建党九十周年的到来及红色旅游发展理论的深入,渐趋成熟的红色旅游将迈向全面发展阶段,红色旅游发展将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效益注重发展理念,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其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大西柏坡”位于平山县境内,处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距平山县城45公里,距省会石家庄85公里,在五大革命圣地中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一个。作为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个农村根据地,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而西柏坡作为著名旅游景点之一,游客的数量是影响西柏坡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平山县和石家庄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次我研究的课题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希望会对西柏坡和石家庄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帮助。
1.1.2研究意义
研究西柏坡游客变动的因素,第一有助于更好的向游客、向更多人传达西柏坡红色精神,第二有助于让我们了解什么因素影响了客流量以助我们找到并解决,第三有助于平山县、西柏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红色旅游大潮席卷全国,作为红色资源大省的河北省在红色旅游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系列亟待关注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旨在推进河北省红色旅游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早日实现建设红色旅游强省的发展目标。本文提出了河北省西柏坡游客数量变动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相关对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外研究现状
Pearce D在《 Tourism Development》中对旅游流变化规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旅游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Divisekera(2003)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国为旅游地,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和新西兰四国居民旅游需求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居民旅游需求弹性越高,旅游偏好越低;反之,旅游偏好越高。新西兰居民对美国旅游需求弹性高于澳大利亚和英国,且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旅游替代性最强。
有关影响游客变动的因素有: 旅游(景区)文化研究,国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Wall.G等人(1997)认为旅游文化体现在旅游的各个方面,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诸环节的行为方式和风格习惯,指出旅游文化是围绕旅游活动发生的所有关系和现象。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旅游文化就是作为媒介的旅游企业在招揽和接待活动时,游客、旅游从业人员、相关执法检查人员及其相关人员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Cano(2004)墨西哥乡村社区的亡灵节为例,指出虽然旅游文化与当地居民有些许冲突,但政府为化区经济发展,仍然提倡景区发展文化旅游,并认为文典性是旅游的本质属性。MacDonald(2003)在对加拿大乡村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分析的基础上,强调乡村旅游发展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BobMcKerche(2004)W香港为例对文化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认为旅游地之巧W受游客的青睐和欢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化的多功能性,并认为文化建设能给香港旅游带来更多机遇。DTHerbe(1996)通过对法国3个小镇的对比研究,提出文化资源(名人遗迹、遗址等)对有辨别力的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能提升游客的感知。
1.2.2国内研究现状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重要性。旅游业作为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低碳旅游、生态旅游、文明旅游和健康旅游等现代旅游形式都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夏华丽等; 葛全胜等)。
在基于入境游客感知的中国旅游服务质量演进特征和影响机制和负面 IPA 的入境游客对华环境风险感知研究中针对游客旅游感知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硕,集中在入境游客感知行为、期望与满意度、气候感知与决策、目的地形象感知、价值感知行为意图、服务质量感知、环境风险感知等方面,对入境游客的感知究逐渐由群体视角转向群体与目的地互动视角,研究程度也逐步加深,但基于入境游客对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的研究较为鲜见。
赵宇雯、杨育军以陕西户县东韩村为例,对其特色产业的 “画乡风情游”进行满意度评价采用的也是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王昌海 基于七省( 市) 30 个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实证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估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满意度现状,并分析合作社的效率、公平及信任与满意度的内在关系逻辑。张春琳 分析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的游客满意度及再次游览意,研究结果显示,千户苗寨的游客总体满意度较高,百分制换算得分为 75. 4,游客对当地的特色饮食、风土人情、娱乐休闲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满意度。
目 录
1绪 论 1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论文的主要内容 3
1.4主要研究方法 3
2西柏坡景区游客的调查 4
2.1过程调查 4
2.1.1调查过程 4
2.1.2现状调查 4
2.2每年游客数量变动调查 6
2.2.1图表显示 6
2.2.2文字分析 6
2.3西柏坡游客数量变动对经济影响 7
3西柏坡景区游客变动的因素分析 9
3.1针对游客变动的调查问卷 9
3.1.1针对游客设计调查问卷以及发放 9
3.1.2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9
3.2影响西柏坡游客变动的问题 12
3.2.1服务人员 12
3.2.2西柏坡旅游各方面设施 12
3.3影响西柏坡游客变动问题的原因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 西柏坡红色旅游游客数量变动的应对策略 16
5.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附 录 22
1绪 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目的
2004年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党的十七大以后,特别是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发展红色旅游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尤显重要。伴随着建党九十周年的到来及红色旅游发展理论的深入,渐趋成熟的红色旅游将迈向全面发展阶段,红色旅游发展将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效益注重发展理念,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其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大西柏坡”位于平山县境内,处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距平山县城45公里,距省会石家庄85公里,在五大革命圣地中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一个。作为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个农村根据地,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而西柏坡作为著名旅游景点之一,游客的数量是影响西柏坡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平山县和石家庄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次我研究的课题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希望会对西柏坡和石家庄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帮助。
1.1.2研究意义
研究西柏坡游客变动的因素,第一有助于更好的向游客、向更多人传达西柏坡红色精神,第二有助于让我们了解什么因素影响了客流量以助我们找到并解决,第三有助于平山县、西柏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红色旅游大潮席卷全国,作为红色资源大省的河北省在红色旅游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系列亟待关注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旨在推进河北省红色旅游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早日实现建设红色旅游强省的发展目标。本文提出了河北省西柏坡游客数量变动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相关对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外研究现状
Pearce D在《 Tourism Development》中对旅游流变化规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旅游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Divisekera(2003)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国为旅游地,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和新西兰四国居民旅游需求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居民旅游需求弹性越高,旅游偏好越低;反之,旅游偏好越高。新西兰居民对美国旅游需求弹性高于澳大利亚和英国,且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旅游替代性最强。
有关影响游客变动的因素有: 旅游(景区)文化研究,国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Wall.G等人(1997)认为旅游文化体现在旅游的各个方面,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诸环节的行为方式和风格习惯,指出旅游文化是围绕旅游活动发生的所有关系和现象。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旅游文化就是作为媒介的旅游企业在招揽和接待活动时,游客、旅游从业人员、相关执法检查人员及其相关人员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Cano(2004)墨西哥乡村社区的亡灵节为例,指出虽然旅游文化与当地居民有些许冲突,但政府为化区经济发展,仍然提倡景区发展文化旅游,并认为文典性是旅游的本质属性。MacDonald(2003)在对加拿大乡村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分析的基础上,强调乡村旅游发展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BobMcKerche(2004)W香港为例对文化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认为旅游地之巧W受游客的青睐和欢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化的多功能性,并认为文化建设能给香港旅游带来更多机遇。DTHerbe(1996)通过对法国3个小镇的对比研究,提出文化资源(名人遗迹、遗址等)对有辨别力的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能提升游客的感知。
1.2.2国内研究现状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重要性。旅游业作为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低碳旅游、生态旅游、文明旅游和健康旅游等现代旅游形式都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夏华丽等; 葛全胜等)。
在基于入境游客感知的中国旅游服务质量演进特征和影响机制和负面 IPA 的入境游客对华环境风险感知研究中针对游客旅游感知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硕,集中在入境游客感知行为、期望与满意度、气候感知与决策、目的地形象感知、价值感知行为意图、服务质量感知、环境风险感知等方面,对入境游客的感知究逐渐由群体视角转向群体与目的地互动视角,研究程度也逐步加深,但基于入境游客对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的研究较为鲜见。
赵宇雯、杨育军以陕西户县东韩村为例,对其特色产业的 “画乡风情游”进行满意度评价采用的也是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王昌海 基于七省( 市) 30 个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实证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估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满意度现状,并分析合作社的效率、公平及信任与满意度的内在关系逻辑。张春琳 分析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的游客满意度及再次游览意,研究结果显示,千户苗寨的游客总体满意度较高,百分制换算得分为 75. 4,游客对当地的特色饮食、风土人情、娱乐休闲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满意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