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逐步实行,但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信贷危机证券化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也因此,被迫暂停证券化产品的发型。但是,相关部门在2012年重新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限额500亿。对商业银行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举足轻重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更高的信用,操作风险。因此,我国在发展证券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其风险管理,增加商业银行收益,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2
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概论 3
(一)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3
1.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3
2.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流程3
(二)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构成4
1.基础资产风险 4
2.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 4
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5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状况5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风险5
1.信用风险 5
2.早偿风险 5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风险6
1.交易结构风险 6
2.法律风险 7
3.第三方风险 7
五、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7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
引言
引言
目前来说,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主要由两类:一是资产证券化,二是风险管理。西方关于于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大致有减少信息不对称理论、风险隔离理论、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理论、成本诱导理论。
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1.减少信息不对称学说
有理论提出信息不相符的问题可以由资产证券化来成功解决,资产有价证券化能利用资产的“真实销售”,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投资风险仅要求投资者关注资产池消息和资产支持证券的消息即可有效减少。该研究者提出了通过提高贷款支持证券的收益率的方法用于解决银行、企业问题。此外,资产证券化之后,高违约风险的贷款者、低违约风险的贷款者与高蹄选成本的高违约贷款者可以从银行获得贷款。
2.成本诱导学说
StevenL提出中小企业贷款利息率比较于资本市场的基本利息率要高出一些。而另一位研究者Shane A. Johnson (2000)提出证券化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证券化的收入和成本的衡量。而舍弃非证券化债券带入的盈利所致使的成本也被称为机会成本又是其中最主要的成本。
3.风险隔离理论
Christopher认为能够将破产和重整风险区分开来是通过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机制,此法优点在于能够避免损失,重新整顿程序的有效率率达到补救破产法所达不到的作用。Benveniste and Berger等人指出通过进行证券化让风险从风险规避型资者向风险中立型投资者转移,是贯彻落实帕累托改善的必要条件。
4.公司资本结构优化论
Jure Skarabot (2001)指明,公司发行自身的债权及证券并组建理想的资金结构才能让公司总价值最大化,换言之资产有价证券化是一种用在投资与风险管理目的的金融翻新模式。该模式明确了资产证券化才能优化公司资本组织。而证券化动因综合各方面考虑,可以解释为增强流动性、减少融资资本与提高资产的回报率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历经多年终于从理论走向实践。内容方面主要包括国外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的介绍;国内引进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与前景分析;中国资产证券化中SPV的运行机制及相关的法律,组织形式、会计、税收制度等问题的分析。国内较具有创新意义的资产证券化研究是《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该文章提出包括“一个核心原理、三大基本原理及四类业务”的证券化理论体系。其中具体内容是核心原理为证券化资产加之评估及现金流分析,三大基本原理为“资产重组原理”、“风险隔离原理”和“信用增级原理”,四类业务指现金资产证券化业务、实体资产证券化业务、证券资产证券化业务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但国内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还需加强深度与宽度的探究。
有文献表明,从风险回避的角度来研究MBS在中国的行为。可以认为MBs作为一种固定收益证券,其创新过程本质上是回避违约、价格、流动性、购买力风险和税收风险等。由此转移至中国MBS市场最要紧的是从回避风险做起,三个必不可少的创立基本条件显而易见:(1)定量住房抵押贷款;(2)商业银行有转让住房抵押贷款给特设中介机构的意愿;(3)投资者愿意接受MBS。在此基础上,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从基于信用风险回避的创新、流动性风险回避的创新、利率分析同避的创新等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开拓MBS市场创新的新思路。
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概论
(一)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
1.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1)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转换为可流通的资本市场证券产品。
(2)信贷资产证券化原理
资产重组原理:通过重新组合资产结构以实现资产收益的分割与重组。
信用増级原理:资产支持证券是SPV凭借资产信用发行的证券,独立于发起人本身的信用,需要利用分级等手段进行信用增级,以获得投资者认可并降低融资成本。
风险隔离原理:通过设立 SPV,使发起机构(原始权益人)的债务不与资产支持证券的资产及其收益混同,使资产支持证券远离发起机构的破产风险。
2.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流程
(1)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
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发起机构。
信托公司则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主要承担SPV(特殊目的载体)角色,充当制度载体和通道职能。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及破产隔离保护机制,使信托作为特殊目的载体,具有先天制度优势。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涵盖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财务公司、证券公司、外资银行、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等。在资产证券化的起步阶段,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2)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流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83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