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

目 录
1 引言1
2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概念和基本特点1
2.1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概念和重要性1
2.2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本特点2
3 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2
3.1 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2
3.1.1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2
3.1.2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不足3
3.2国外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我国形成的压力4
3.2.1越南纺织业崛起4
3.2.2 马来西亚塑料模具行业的竞争5
4影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原因的分析5
4.1 经济增长方式5
4.2 竞争对手不断发展,周边国家劳动密集裂产业的崛起5
4.3 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6
4.4 人民币持续升值影响大 7
4.5 原材料能源等成本迅速上涨8
4.6 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的问题8
5 大力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策与建议8
5.1政府应以市场为导向调控经济运行8
5.2 要坚持科技创新9
5.3 必须制定中长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战略9
5.4 走集约化发展之路10
5.5 合理协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布局10
5.5.1 东中西部布局11
5.5.2 城乡布局11
5.6 培育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民族品牌11
5.7 扩大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内需求12
5.8 推进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投资主体的转换13
结论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可理解为比较生产费用优势,它是由各国土地、劳力、资本等有形资源上的差别引起的。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力比较。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一大优势。而且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于西方国家较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我国虽然在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不止中国一家,近十年来亚洲周边国家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在不断体现,特别是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相比之下我国的成本优势不断下滑。甚至可以说快丧失优势,所以如何优化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如何发展比较优势成为我国现在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生出口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困难的原因,提出了发展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的对策。目的是为了优化和解决现今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问题。
2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1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 。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 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 相比所占比重较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个相对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 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 等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周勇(2008)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的实证研究中提到根据产业关联理论,产业链上游主要是研发和原材料中间品供应。中游主要是加工装配,下游主要是营销和品牌。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加工装配的中间环节。资本密集型产业提供中间品和生产资料,主要处于上游,它们之间有关联基础。又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工业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轻工业主导阶 段和重化工业主导阶段 。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而资本密集 型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部门。工业发展阶段问有梯次性,重化工业发展以轻工业发展为基础,因此可以认为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前导没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就没有配套和服务的对象: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够。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能力就会过剩。正因为所处的产业高度,资本密集 型产业才需要处于较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撑 。
2.2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本特点
从我国情况看,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以下三个特点:
a.不可替代性。
在当前技术水平下,相当部分劳动仍然无法被技术取代,即使能取代,对于资本短缺而劳动成本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使用技术的成本往往高于使用劳动的成本。特别是为了满足市场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或者对精湛手工艺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追求,必须保留或采用人工作业。
b.发展阶段性。
劳动密集型产业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过程,逐步由占主导地位阶段向占非主导地位阶段过渡。据专家研究,美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 阶段持续了110年,日本持续了80年,我国台湾省持续了40年。只有认识到我国的工业化还处于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劳动力呈典型的“无限供给”的特征,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潜能尚未完全释放出来,才能看到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还要持续较长的时期。
c.存在广泛性。
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和多种所有制,覆盖城乡两大地域。即使是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一些工序,如光学、精密零件的研磨、抛光等,仍然需要人工来完成
3 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3.1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
3.1.1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
蔡世强(2012)在中国应进入《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时代》中提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经济起步的基石,因为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基础,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中国的经济起步也是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我国劳动力相比欧美国家较为廉价,且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乃至2050年之前,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仍具有比较优势,所以中国不应该弱化反而应该围绕劳动密集型产业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其优化升级。
他在论文中也提到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巨大的就业效应,因为相对于其他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的就业量能力十分突出据测算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是资本密集型和重工业企业的2.5倍。2010年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达到2184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量的28.7%。目前我国青壮年劳动力4亿多人,吸纳如此多的劳动力,没有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做不到的。
5.6 培育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民族品牌
目前,影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是民族品牌价值的模糊与缺失。一些企业没有意识到品牌消费时代的到来,仍把企业产品的卖点聚焦在产品的耐用性和产品的功能上,造成产品品牌价值的缺失。还有一些企业虽然也在塑造自己的品牌,但由于缺少对消费者内心活动的深刻感悟,塑造出来的品牌文化内涵模糊不清,很难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也就很难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正因如此,我国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性能和功能与国外产品的性能和功能基本一样,但因为没有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造成我国产品市场价格大大低于国外产品。 而同样的产品一旦贴上国外的知名品牌商标,其市场价格便大大上涨。这一事实提醒我们,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没有民族品牌作为支撑,其发展将不具有可持续性。实施品牌战略,也是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重要途径。对于企业来说,实施品牌战略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消费者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销售收入大幅度增加。据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2003年“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榜”中,美国品牌占62个,中国为零。2004年1月,在由世界品牌试验室、世界经理人周刊等联合发布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海尔成为惟一入选的中国品牌。由此可见,我国在实施品牌战略中与发达的国家差距太大了。而要创建品牌,就必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培育自己的民族品牌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塑造品牌文化。品牌文化塑造的核心是以产品的天然属性和目标市场的文化属性为基础,通过特定的品牌为产品赋予一定的意义,使消费者通过该品牌来感知一种文化的存在,并把此品牌作为彰显自己价值观的一种载体,使品牌成为消费者与社会进行非语言沟通的有效工具。品牌文化塑造需要企业对消费者心理进行细心琢磨和深刻领悟,以便有效地把握和提炼特定目标消费者群体的文化精髓,为企业品牌文化的准确定位打下基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54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