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附件)

摘 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这一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学者开始研究并获得一定成果,但多针对的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利于具体而深入的分析。本文通过结合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现状,采用理论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影响。本文依据山东统计信息网内关于山东省居民消费水平、六十五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各类消费品消费情况的数据,对其归纳整理,采取计量分析方法,运用OLS回归估计模型,根据回归估计结果进一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及对消费结构的的影响方面。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以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角度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人口老龄化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以老年抚养比的角度分析,得出山东省口老龄化与消费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需要依据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消费市场的现状,需要针对老年人对不同消费品的需求发展老龄产业,培育老年消费市场。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二、基本概念及现状 4
(一) 基本概念 4
(二) 人口老龄化现状 4
(三) 消费水平现状 4
三、 统计与数据分析 5
(一)老龄化对消费水平影响统计分析 5
(二)老龄化对消费水平影响相关性分析 8
(三)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影响数据分析 8
(四)老龄化与消费结构关系原因分析 9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
前言
(一)研究背景
由于老龄化现象具有不可逆的特点,随时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极可能愈加严重,当大环境下老龄化问题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引起该环境下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动,影响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到2016年底,山东省有2057万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20.68%,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2%,全省老年人口中,城镇老年人口占42.3%,(其中城区老年人口占24.4%、镇区老年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口占比17.9%)、乡村老年人口占比57.7%。并且山东比全国早五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可以看出山东省老龄化程度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令人堪忧。出于此担忧,有必要将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对提高老年群体消费能力与调整部分企业生产结构提供具体改进方案,从而稳固山东省消费水平,有利于山东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进一步研究老龄人口对消费的影响意义重大,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结论各有相似与不同,我们对人口老龄化给消费带来的影响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其中,刘平(2013)在其研究中说明:人均消费与人口老龄化具有增长趋势,同时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均GDP和人口老龄化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说明在了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影响的同时,要抓住机遇,推动老年产业发展,调整消费产业和市场。同时,田雪原在2006年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每上升1%,储蓄率随之提高0.37%;当人均储蓄率上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同时,老龄化通过对消费的影响间接影响经济增长。
通过对刘平、宋宝庆等几位学者研究的学习,对老龄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有一个初步把握,即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确有一定影响,增强本文研究的信心。
王淼在建立回归模型时以人均消费、人均GDP和老少比等作为指标,也是我国多数学者在研究这一课题时普遍采用的指标,本文在研究时对人口老龄化采取的指标为65岁以上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从一新角度出发,继续探究老龄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包玉香,李子君(2013)对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和农村不同地区消费水平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相较于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更大。学者包玉香具体研究城镇和农村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分析角度细致,并且,准确地得出城镇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大于农村。
同时,毛中根(2013)通过实证分析也得出一般性发现:当老龄化程度越深,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越低。并且这一影响在城镇地区表现得要比农村地区明显,在东部地区表现的要比中西部地区明显。陈冲(2013)根据中国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相关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和消费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从短期来看,居民收入越高,消费越多,并且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比城镇地区更为明显。李洪心、高威(2008)采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消费结构所发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会对消费结构的转变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迎接人口老龄化这一挑战,国家需要积极利用老年市场、完善老年群体的医疗保险制度。
其次,国内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时间尚短,并且主要集中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对社会保障、医疗、老年产业等方面的影响。很少以某一个省为例,深入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
2.国外研究现状
二战后,以《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为标志,国外学者开始研究人口老龄化这一课题,而且近年来对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生命周期假说”,假说实际上说明了:在人口年龄结构尚未达到人口老龄化时,社会总储蓄率会不断增加,总消费呈现下降状态;当人口年龄结构转化为人口老龄化时,社会总储蓄率呈现减少状态,社会总消费反而上升。
Culter(1990)借鉴新古典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实际消费人口支持率的影响,并且在理论、实证两个方面对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均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通过进行储蓄消费动态路径模拟,得出随着消费能力的增长到一定阶段,同时,老年人人口的持续增加,家庭赡养负担因此加重,由此引发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导致最终形成的稳态消费达不到初始水平。
美国学者克拉克(R.L.Clark)、斯彭格勒(J.J.Spengler)统计了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比重, 1951 年在他们统计的国家中,其人口老龄化比率均超过 7%,即都已达到老龄化社会的最低标准。由此,他们判断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逐渐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问题。Raffaele Miniaci(2010)对意大利的退休群体的消费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19851996年间,家庭户主的消费支出退休后的比退休前的少5.44%,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劳动工具的支出减少,家庭物品的支出增加。
法国学者詹姆斯(R.G.James)研究了关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其极限,詹姆斯的主要结论是:发达国家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 2040年基本达到了“峰值”,同时,书中提到于 2050 年前后发达国家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出现减少的走势,人口老龄化趋势可能出现转机,但其不会维持较长时间,人口老龄化比率会逐渐稳定在某一个数值前后。西方国家老龄化的出现,要追溯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且老龄化的速度并不快,并且呈现先富裕后老龄化的特点。因此在基于社会发展比较成熟的背景下,研究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受到了很多西方学者的青睐,也有一些选择研究老年人口对消费、储蓄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3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