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却依然显著。本文全面回顾了城乡收入差距相关理论,并对金融发展理论进行了总结。发现学者在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主要形成三种观点,分别是正相关、负相关、倒U型曲线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5至2014年间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随着农村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会先扩大后缩小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2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2
(二)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3
1.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呈现倒U型关系 3
2.金融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
3.金融发展拉大城乡收入差距4
三、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4
(一)门槛效应4
(二)排斥效应5
(三)减贫效应5
(四)涓滴效应5
四、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6
(一)模型设定、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6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7
1. 面板单位根检验 8
2.面板协整检验8
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9
4. 分地域比较9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图1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6
表1 各研究变量描述性统计7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8
表3 协整检验结果8
表4 模型回归结果9
表5 分地域回归结果10
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伴随着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持续扩大。美国经济学家提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报告2016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高达0.465,早已超出国际警戒线,悬殊的收入差距不仅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也易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2363元,而城镇为33616元,是农村的2.72倍。虽然这一比值近10年来一直保持下降趋势,但未来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统筹好城乡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
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早已成为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金融发展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同时经济的增长也会促进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我国2016年实现GDP7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金融资产总额达232.2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5.8%,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年末余额112.06万亿元,存款年末余额155.52万亿元。可见金融的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小的动力。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当然也对收入分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学者们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却存在分歧。以Greenwood和Jovanovich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存在库兹涅茨效应。在金融发展的早期过程中,由于初始的收入差距,低收入者无法获取高收益的金融服务,导致与高收入者之间的差距被拉大,而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低收入者可以跨越金融服务的门槛,同样获得金融资源,使收入差距缩小。另一种观点却认为,即使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的发展也可以降低基尼系数,缩小收入差距。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金融的发展完全对富人有利,低收入者获利不高,因此会拉大收入差距。那么,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具体到农村金融,其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又如何?金融自身发展的特点又会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怎样影响?这些问题正是本文所要探究的。
本文的后续部分作如下安排:第二部分是对城乡收入差距理论以及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第三部分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第四部分介绍使用的计量模型和数据并得到计量结果;第五部分为结论和政策建议。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城乡差距问题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是一个不仅在中国,更是在全球范围内都被关心的问题。众多学者纷纷致力于研究产生城乡差距的原因,其中最易外化并引起关注的是收入差距。部分学者从中国的历史、政策和制度的角度来看,认为是时代的原因助推了城乡收入的差距。刘社建等(2004)认为建国初期,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掠夺了农村资源,使得农村资源更多地流向城市,造成了城乡资源分配上原有的差距。蔡昉、杨涛(2000)则认为传统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制度问题使城市利益集团掌握对经济的控制,从而导致农村经济承受巨大压力,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林光彬(2004)同样认为,中国社会现存的社会等级关系加之市场经济的巨大推动力共同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另外有一部分学者提出户籍制度扭曲了劳动力市场,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城乡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解释比例占20%以上,且农村劳动力的入城流动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蔡继明,1998;李实,1999;姚先国等,2004)。还有一些学者将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归结于财政支出的分配。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均衡,对城乡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都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偏向城市的经济开放、国有化、政策支持都进一步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悬殊(傅道忠,2004;陆铭等,2004)。刘文忻等人(2006)基于19782003年的面板数据发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有普及基础教育和加快城市化,而劳动力的向城市流动、对外开放程度与财政支出都对收入差距有负面影响。黄国华(2009)在城市化这一问题上持不同意见,认为短期内城市化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中长期才会使其缩小。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的角度探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如人力资本、生育率、失业率、第三产业就业率等(郭剑雄,2005;王培刚等,2005),都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社会因素。综合上述文献,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众多,但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的并不充分,不过仍有一些学者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2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2
(二)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3
1.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呈现倒U型关系 3
2.金融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
3.金融发展拉大城乡收入差距4
三、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4
(一)门槛效应4
(二)排斥效应5
(三)减贫效应5
(四)涓滴效应5
四、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6
(一)模型设定、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6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7
1. 面板单位根检验 8
2.面板协整检验8
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9
4. 分地域比较9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图1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6
表1 各研究变量描述性统计7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8
表3 协整检验结果8
表4 模型回归结果9
表5 分地域回归结果10
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伴随着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持续扩大。美国经济学家提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报告2016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高达0.465,早已超出国际警戒线,悬殊的收入差距不仅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也易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2363元,而城镇为33616元,是农村的2.72倍。虽然这一比值近10年来一直保持下降趋势,但未来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统筹好城乡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
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早已成为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金融发展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同时经济的增长也会促进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我国2016年实现GDP7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金融资产总额达232.2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5.8%,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年末余额112.06万亿元,存款年末余额155.52万亿元。可见金融的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小的动力。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当然也对收入分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学者们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却存在分歧。以Greenwood和Jovanovich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存在库兹涅茨效应。在金融发展的早期过程中,由于初始的收入差距,低收入者无法获取高收益的金融服务,导致与高收入者之间的差距被拉大,而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低收入者可以跨越金融服务的门槛,同样获得金融资源,使收入差距缩小。另一种观点却认为,即使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的发展也可以降低基尼系数,缩小收入差距。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金融的发展完全对富人有利,低收入者获利不高,因此会拉大收入差距。那么,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具体到农村金融,其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又如何?金融自身发展的特点又会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怎样影响?这些问题正是本文所要探究的。
本文的后续部分作如下安排:第二部分是对城乡收入差距理论以及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第三部分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第四部分介绍使用的计量模型和数据并得到计量结果;第五部分为结论和政策建议。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城乡差距问题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是一个不仅在中国,更是在全球范围内都被关心的问题。众多学者纷纷致力于研究产生城乡差距的原因,其中最易外化并引起关注的是收入差距。部分学者从中国的历史、政策和制度的角度来看,认为是时代的原因助推了城乡收入的差距。刘社建等(2004)认为建国初期,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掠夺了农村资源,使得农村资源更多地流向城市,造成了城乡资源分配上原有的差距。蔡昉、杨涛(2000)则认为传统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制度问题使城市利益集团掌握对经济的控制,从而导致农村经济承受巨大压力,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林光彬(2004)同样认为,中国社会现存的社会等级关系加之市场经济的巨大推动力共同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另外有一部分学者提出户籍制度扭曲了劳动力市场,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城乡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解释比例占20%以上,且农村劳动力的入城流动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蔡继明,1998;李实,1999;姚先国等,2004)。还有一些学者将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归结于财政支出的分配。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均衡,对城乡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都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偏向城市的经济开放、国有化、政策支持都进一步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悬殊(傅道忠,2004;陆铭等,2004)。刘文忻等人(2006)基于19782003年的面板数据发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有普及基础教育和加快城市化,而劳动力的向城市流动、对外开放程度与财政支出都对收入差距有负面影响。黄国华(2009)在城市化这一问题上持不同意见,认为短期内城市化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中长期才会使其缩小。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的角度探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如人力资本、生育率、失业率、第三产业就业率等(郭剑雄,2005;王培刚等,2005),都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社会因素。综合上述文献,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众多,但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的并不充分,不过仍有一些学者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