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愈加严重。这些污染在不断的破坏生态的平衡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碳金融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新兴金融发展模式就应运而生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碳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碳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在这个金融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传统银行业务所带来的盈利在商业银行利润中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创新型的可发展的金融业务促进了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提高了银行的创新能力,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是目前商业银行的迫切需求和努力方向。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的角度,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产权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以及金融创新理论,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碳金融的发展经验,提出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3.1国外研究综述 1
1.3.2国内研究综述 2
1.4研究内容和方法 3
2.商业银行碳金融相关理论概述 4
2.1商业银行碳金融概述 4
2.1.1碳金融的起源 4
2.1.2碳金融的概念 4
2.1.3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含义 5
2.2碳金融的理论依据 5
2.2.1科斯定理 5
2.2.2环境经济学理论 6
2.2.3金融创新理论 6
3.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7
3.1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现状 7
3.2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9
3.2.1缺乏完善的政策环境和体制建设 9
3.2.2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的战略储备缺乏 9
3.2.3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专业人才稀缺 10
3.2.4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创新意识不强 10
3.2.5商业银行碳金融风险防控体系薄弱 10
4.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对策及建议 11
4.1国外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借鉴 11
4.2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对策及建议 13
4.2.1加强商业银行自身基础能力建设 13
4.2.2提高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及风险管控能力 13
4.2.3改善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外部政策环境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引言
1.1研究背景
21世纪是我国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的一个时代,人们在享受财富和技术带来的快乐与便利的同时,也越来越发觉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气候变暖、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海平面上升、生态失衡
我国作为经济迅速发展的人口大国,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国际上也是名列前茅。长期以来,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造成了愈加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势在必行。由于碳排量相对较大,我国碳金融业务的需求会较多,因此给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商业银行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对碳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如今这个创新推动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银行如果只是依靠从传统的存贷款利息差中获得收益,终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碳金融业务作为目前低碳经济下的创新发展产物将是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一个有力途径。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从十六大到十九大都在不断强调绿色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对绿色环保的愈加重视。长久以来,我国为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众多,在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却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伤害。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愈加重视,向低碳经济经济转型的呼声也愈加高昂,这也符合我国构建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目标。商业银行作为碳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开拓者,应主动积极地加入国际碳交易市场。碳金融业务作为一个新兴业务领域,通过对其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同时,积极承担绿色环保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本文通过对国内银行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从国外的发展经验中获得的启发,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商业银行的基础能力、业务模式创新能力以及风险防范能力,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碳金融业务指引方向,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1.3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发达国家由于率先进入工业时代,在快速发展的生产经济下,生态环境也最先爆发出问题,因此如何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间取得平衡,也是国外学者探索多年的课题。他们创造性的将金融与环保相结合,提出了碳金融这一发展道路,并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了碳交易市场体系,对碳融资、碳交易市场、商业银行碳金融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国外对碳金融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对于碳金融概念、理论、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各方面的研究都比较深入而全面。Jotzo和Pezzey(2007)就对碳金融市场在各种因素不确定的情况下,温室气体交易强度的变化进行了探究,发现温室气体的交易强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碳金融市场的风险情况。Hugh Bigsby(2009)通过研究商业银行对碳金融的影响,发现发展碳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能够对商场上的碳存量进行收集汇总,以此来满足不同企业对于碳排放额的不同需求。Joanna I.Lewis(2010)主要研究低碳金融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思考改进现有的CDM。Perdan和Azapagic(2011)则对碳金融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他认为虽然目前看来碳交易的波及范围可能扩散至全球,但是在此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Malhotra和Bhardwaj(2012)通过研究碳银行,发现其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银行绩效、推动发展绿色产业。Faruque 和 Biplob(2016)认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商业银行还应承担起绿色环保的社会责任,将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在既定的范围内,扶持节能环保项目,促进低碳发展。
国外由于较早地对碳金融进行了研究,因此在商业银行碳金融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近些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于环保也越加关注,我国政府也提出了需要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企业,大力推动发展低碳行业。在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众多学者开始踏足绿色金融领域,对碳金融的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发表观点。
王元龙、田野对绿色金融进行了狭义上的定义,认为绿色金融其实就是与碳排放权相关金融衍生产品。拉巴特和怀特(2007)则认为绿色金融仅仅只是环境金融里的一小部分,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金融工具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王留之、宋阳在2009年发表了他们对于低碳金融发展中的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及操作风险的研究结果。王燕则在2014年提出为应对碳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风险防控体系。 张晖、姚珉(2012)通过研究国外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历程,结合国内银行碳金融发展现状,提出我国银行应研发丰富碳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将低碳经济与银行业务相结合。吴青莹、高清霞(2016)提出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应加强国际间合作、遵守国际原则、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节能减排激励机制、促进产品创新等。吴丽婷、游方璨等人(2018)通过对我国20家发展碳金融的商业银行进行研究,认为一个商业银行业务能力的强弱对其在碳金融领域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3.1国外研究综述 1
1.3.2国内研究综述 2
1.4研究内容和方法 3
2.商业银行碳金融相关理论概述 4
2.1商业银行碳金融概述 4
2.1.1碳金融的起源 4
2.1.2碳金融的概念 4
2.1.3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含义 5
2.2碳金融的理论依据 5
2.2.1科斯定理 5
2.2.2环境经济学理论 6
2.2.3金融创新理论 6
3.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7
3.1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现状 7
3.2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9
3.2.1缺乏完善的政策环境和体制建设 9
3.2.2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的战略储备缺乏 9
3.2.3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专业人才稀缺 10
3.2.4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创新意识不强 10
3.2.5商业银行碳金融风险防控体系薄弱 10
4.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对策及建议 11
4.1国外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借鉴 11
4.2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对策及建议 13
4.2.1加强商业银行自身基础能力建设 13
4.2.2提高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及风险管控能力 13
4.2.3改善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外部政策环境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引言
1.1研究背景
21世纪是我国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的一个时代,人们在享受财富和技术带来的快乐与便利的同时,也越来越发觉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气候变暖、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海平面上升、生态失衡
我国作为经济迅速发展的人口大国,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国际上也是名列前茅。长期以来,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造成了愈加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势在必行。由于碳排量相对较大,我国碳金融业务的需求会较多,因此给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商业银行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对碳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如今这个创新推动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银行如果只是依靠从传统的存贷款利息差中获得收益,终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碳金融业务作为目前低碳经济下的创新发展产物将是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一个有力途径。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从十六大到十九大都在不断强调绿色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对绿色环保的愈加重视。长久以来,我国为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众多,在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却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伤害。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愈加重视,向低碳经济经济转型的呼声也愈加高昂,这也符合我国构建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目标。商业银行作为碳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开拓者,应主动积极地加入国际碳交易市场。碳金融业务作为一个新兴业务领域,通过对其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同时,积极承担绿色环保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本文通过对国内银行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从国外的发展经验中获得的启发,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商业银行的基础能力、业务模式创新能力以及风险防范能力,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碳金融业务指引方向,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1.3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发达国家由于率先进入工业时代,在快速发展的生产经济下,生态环境也最先爆发出问题,因此如何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间取得平衡,也是国外学者探索多年的课题。他们创造性的将金融与环保相结合,提出了碳金融这一发展道路,并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了碳交易市场体系,对碳融资、碳交易市场、商业银行碳金融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国外对碳金融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对于碳金融概念、理论、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各方面的研究都比较深入而全面。Jotzo和Pezzey(2007)就对碳金融市场在各种因素不确定的情况下,温室气体交易强度的变化进行了探究,发现温室气体的交易强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碳金融市场的风险情况。Hugh Bigsby(2009)通过研究商业银行对碳金融的影响,发现发展碳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能够对商场上的碳存量进行收集汇总,以此来满足不同企业对于碳排放额的不同需求。Joanna I.Lewis(2010)主要研究低碳金融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思考改进现有的CDM。Perdan和Azapagic(2011)则对碳金融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他认为虽然目前看来碳交易的波及范围可能扩散至全球,但是在此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Malhotra和Bhardwaj(2012)通过研究碳银行,发现其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银行绩效、推动发展绿色产业。Faruque 和 Biplob(2016)认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商业银行还应承担起绿色环保的社会责任,将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在既定的范围内,扶持节能环保项目,促进低碳发展。
国外由于较早地对碳金融进行了研究,因此在商业银行碳金融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近些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于环保也越加关注,我国政府也提出了需要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企业,大力推动发展低碳行业。在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众多学者开始踏足绿色金融领域,对碳金融的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发表观点。
王元龙、田野对绿色金融进行了狭义上的定义,认为绿色金融其实就是与碳排放权相关金融衍生产品。拉巴特和怀特(2007)则认为绿色金融仅仅只是环境金融里的一小部分,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金融工具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王留之、宋阳在2009年发表了他们对于低碳金融发展中的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及操作风险的研究结果。王燕则在2014年提出为应对碳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风险防控体系。 张晖、姚珉(2012)通过研究国外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历程,结合国内银行碳金融发展现状,提出我国银行应研发丰富碳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将低碳经济与银行业务相结合。吴青莹、高清霞(2016)提出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应加强国际间合作、遵守国际原则、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节能减排激励机制、促进产品创新等。吴丽婷、游方璨等人(2018)通过对我国20家发展碳金融的商业银行进行研究,认为一个商业银行业务能力的强弱对其在碳金融领域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