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现象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形式在世界各地很快得到了广泛地发展。我国是于2005年展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运营,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曾一度被暂停,2012年又重新开启这一试点运营,在此之后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步入迅猛发展期。文中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对资产证券化定义进行概括阐述,再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程,进行实证分析、并参照建设银行等实例,得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融资数量及规模小、基础资产类型不够多元化、发起和投资主体结构单一、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逐步扩大融资规模、丰富基础资产种类、鼓励中小商业银行参与发行、降低投资主体门槛、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健全市场监管体系等几点对策与建议。
Keywords: Asset Securitization Commercial Bank Credit Assets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1国外研究综述 2
1.3.2国内研究综述 2
1.4研究内容 3
1.4.1解决思路 3
1.4.2研究方法 3
2.资产证券化相关内容概述 4
2.1资产证券化内涵 4
2.2 资产证券化特点 4
2.3资产证券化原理 5
2.3.1资产重组原理 5
2.3.2风险隔离原理 5
2.3.3信用增级原理 5
3.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6
3.1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概述 6
3.2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 6
3.3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问题 11
3.3.1融资数量及规模小 11
3.3.2基础资产类型不够丰富 11
3.3.3发起机构主体单一 12
3.3.4投资群体结构单一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3.3.5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到位 12
4.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策及建议 13
4.1 逐步扩大融资规模 13
4.2 丰富基础资产的种类 13
4.3鼓励中小商业银行参与发行 14
4.4降低投资主体门槛 14
4.5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健全市场管理体系 14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引言
1.1研究背景
2005年3月份,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颁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正式启动,这个时期的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虽然发展顺利不过整体规模都很小。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原因是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张太快,而对应的监管组织却无法监管到位,产生了很大的金融风险无法解决,以至于给金融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宏观经济造成不可控的影响。出于对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防控以及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的考虑,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监管部门暂停了对这一相关金融产品的审核批准以及发行,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步入停滞时期。2012年出于对金融市场发展的考虑,我国将处于停滞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工作重新正式开启。2014年,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也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金融创新势在必行。于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再次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重要角色。2015年,我国颁布了《关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试行注册制的公告》,其内容是关于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更为详细的制度规定。2018年,证监会、银行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以及组织先后发布七大利好政策,极大地支持和规范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首先,在阐述资产证券化的定义、特性的同时,能够加深对资产证券化的认知以及理解,对如今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理论以及运行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再则,在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时期国内金融市场的形势及发展要求,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以及发展态势进行总结,找出如今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在深刻认识到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目前形势的前提条件下,提出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稳定持续发展的相关改进意见。
1.2.2研究意义
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大关键时期。国内金融市场目前正处于深度变革中,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也越来越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应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由于证券化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机构的完善程度其实是一直处于市场发展的后面的,这样的监管形势无疑会越来越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所以,本文不管是对金融监管、证券化市场发展还是商业银行本身的发展以及银行业的稳健运转来说都具有实际意义。
纵览国内外证券化市场的多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关于其发展对银行体系运转的影响相关研究,可以知道理论研究是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发展速度。而基于银行机构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和在当代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变化对金融市场的深远影响,本文的主题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综述
“资产证券化”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投资银行家Lewis .S. Rainier在1977年时和《华尔街日报》记者进行探讨美国“换手证券”时提及的。1988年,James A. Tosenthal在《信贷证券化》当中提及,资产证券化“是一个专心设计的流程,经由整个流程,将贷款以及应收账款进行精美的包装然后以证券的方式售出。”1991年,Gardener提到“将整个金融市场上的储蓄方和供货人达成所有匹配或者大致匹配的行为过程就是资产证券化,也可以说它是一种金融工具。”Shenker&Colletta则认为为资产证券化下的含义就是“将具备股权或债权的凭证进行售出。这样的凭证表明其是一种单独的,能够产生资金流动的资产或者说是资产中所具有的权益以及相关担任。这样的交易方式被称为能够减轻或者重新打乱在获得或售出这一资产时所要承担的风险,使得这些资产具有更多的市场特征,以得到比获得这类资产本身所代表的权益或者债券更多的流通功能。”与此同时,他们对美国最近20年间的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程以及改革创新成果展开了深入研究,同时也对美国资产证券化的转变过程以及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入分析,还共同探索了美国资产证券化将来的发展趋势。Gennaioli(2012,2013)研究了资产证券化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Hanson和Sunderam(2013)对此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提到资产证券化这一变化会使得资本市场价格波动范围变大。Vanasco(2017)则对资产证券化对金融机构能否获得质量更优的资产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Keywords: Asset Securitization Commercial Bank Credit Assets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1国外研究综述 2
1.3.2国内研究综述 2
1.4研究内容 3
1.4.1解决思路 3
1.4.2研究方法 3
2.资产证券化相关内容概述 4
2.1资产证券化内涵 4
2.2 资产证券化特点 4
2.3资产证券化原理 5
2.3.1资产重组原理 5
2.3.2风险隔离原理 5
2.3.3信用增级原理 5
3.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6
3.1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概述 6
3.2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 6
3.3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问题 11
3.3.1融资数量及规模小 11
3.3.2基础资产类型不够丰富 11
3.3.3发起机构主体单一 12
3.3.4投资群体结构单一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3.3.5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到位 12
4.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策及建议 13
4.1 逐步扩大融资规模 13
4.2 丰富基础资产的种类 13
4.3鼓励中小商业银行参与发行 14
4.4降低投资主体门槛 14
4.5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健全市场管理体系 14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引言
1.1研究背景
2005年3月份,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颁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正式启动,这个时期的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虽然发展顺利不过整体规模都很小。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原因是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张太快,而对应的监管组织却无法监管到位,产生了很大的金融风险无法解决,以至于给金融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宏观经济造成不可控的影响。出于对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防控以及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的考虑,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监管部门暂停了对这一相关金融产品的审核批准以及发行,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步入停滞时期。2012年出于对金融市场发展的考虑,我国将处于停滞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工作重新正式开启。2014年,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也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金融创新势在必行。于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再次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重要角色。2015年,我国颁布了《关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试行注册制的公告》,其内容是关于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更为详细的制度规定。2018年,证监会、银行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以及组织先后发布七大利好政策,极大地支持和规范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首先,在阐述资产证券化的定义、特性的同时,能够加深对资产证券化的认知以及理解,对如今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理论以及运行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再则,在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时期国内金融市场的形势及发展要求,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以及发展态势进行总结,找出如今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在深刻认识到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目前形势的前提条件下,提出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稳定持续发展的相关改进意见。
1.2.2研究意义
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大关键时期。国内金融市场目前正处于深度变革中,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也越来越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应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由于证券化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机构的完善程度其实是一直处于市场发展的后面的,这样的监管形势无疑会越来越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所以,本文不管是对金融监管、证券化市场发展还是商业银行本身的发展以及银行业的稳健运转来说都具有实际意义。
纵览国内外证券化市场的多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关于其发展对银行体系运转的影响相关研究,可以知道理论研究是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发展速度。而基于银行机构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和在当代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变化对金融市场的深远影响,本文的主题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综述
“资产证券化”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投资银行家Lewis .S. Rainier在1977年时和《华尔街日报》记者进行探讨美国“换手证券”时提及的。1988年,James A. Tosenthal在《信贷证券化》当中提及,资产证券化“是一个专心设计的流程,经由整个流程,将贷款以及应收账款进行精美的包装然后以证券的方式售出。”1991年,Gardener提到“将整个金融市场上的储蓄方和供货人达成所有匹配或者大致匹配的行为过程就是资产证券化,也可以说它是一种金融工具。”Shenker&Colletta则认为为资产证券化下的含义就是“将具备股权或债权的凭证进行售出。这样的凭证表明其是一种单独的,能够产生资金流动的资产或者说是资产中所具有的权益以及相关担任。这样的交易方式被称为能够减轻或者重新打乱在获得或售出这一资产时所要承担的风险,使得这些资产具有更多的市场特征,以得到比获得这类资产本身所代表的权益或者债券更多的流通功能。”与此同时,他们对美国最近20年间的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程以及改革创新成果展开了深入研究,同时也对美国资产证券化的转变过程以及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入分析,还共同探索了美国资产证券化将来的发展趋势。Gennaioli(2012,2013)研究了资产证券化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Hanson和Sunderam(2013)对此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提到资产证券化这一变化会使得资本市场价格波动范围变大。Vanasco(2017)则对资产证券化对金融机构能否获得质量更优的资产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