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200428201201]
摘要:茶叶的发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是茶叶的出口大国,在国际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其它国家茶叶产业的发展,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等问题的出现,使我国茶叶产业面临着威胁。本文主要是通过计算我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以及出口价格等指标来判断我国的竞争力现状,并且找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我国茶叶发展现状研究 2
2、茶叶竞争力研究层面 2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3
1、研究内容 3
2、研究方法 3
(四)可能的创新点 3
二、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现状 3
(一)世界茶叶出口概况 3
(二)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状况 4
1、总体贸易概况 4
2、我国绿茶出口的贸易概况 7
3、我国红茶出口的贸易概况 8
(三)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比较优势 9
1、国际市场占有率(MS) 9
2、贸易竞争力指数(TCI) 10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11
三、用“钻石模型”分析我国茶叶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11
(一)资源要素 11
1.人力资源 11
2.天然资源 12
(二)需求条件 12
(三)辅助行业 12
(四)企业战略 12
(五)主要机遇 13
(六)政府功能 13
四、提高我国茶叶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3
(一)完善茶叶产业组织制度结构 13
(二)充分利用国外优越的地理优势,扩大我国红茶的国际影响力 13
(三)改变传统的营销理念,创建我国茶叶国际知名品牌 14
(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我国茶叶科技含量 14
(五)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茶叶销售大包装向小包装的转型.........................................14
(六)提高我国茶叶卫生质量,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14
(七)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推动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是茶叶的故乡。我国现在茶叶的种植规模,茶叶的品种,茶叶生产量和出口量等都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有名的茶叶大国。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出口创汇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我国茶叶的竞争力也是世界许多国家无法比拟的,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茶叶生产却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加工、销售等环节都对口的劳动力依靠性较大,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茶叶产业所特有的优势不断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茶叶生产中的各种不足被逐渐暴露出来,茶叶产业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需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来对茶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自从我国加入WTO,茶叶产业迅速发展,我国的出口茶叶受到许多国外消费者的欢迎。不容忽视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开拓茶叶市场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各国日益激烈的茶叶产业间的竞争、愈加严格的茶叶检验检测标准,茶叶产品结构的新变化等等使得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威胁。提高我国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己成为促进茶业产业快速发展、提高茶农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我国茶叶现有的特点和比较优势,探讨提升国际竞争力来获取更多比较利益的路径,提高茶叶产业的生产力,优化产业结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我国茶叶发展现状研究
尽管如此,赵小兰(2005)在统计和计算茶叶贸易竞争指数、市场占有率、出口贸易的价格等时,发现同其他世界主要产茶国相比我国茶叶还存在很多差距。世界茶叶的种植和贸易主要是红茶,而我国主要生产绿茶和乌龙茶,少量生产红茶但品质不高。徐长兴(2001)认为我国是全世界绿茶最大的生产国与出口国,绿茶的的发展潜质很大。目前中国的绿茶出口基本上能左右国际市场价格,年出口量占到国际市场的80%以上。虽在国际市场上也出口一定数量的红茶,但除个别品种外基本上都是红碎茶,属下级茶,茶价较低,不被消费者认可(许月丽,2003)。
中国茶叶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首先在茶叶产业组织结构方面,我国的茶叶产业还存在着小规模家庭经营的特点(苏祝成,2001),家庭式农户或小企业分散经营为主,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稳定的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缺乏联合经营意识,这种分散经营格局,很难形成产业凝聚力,难以形成大品牌(彭禧阳,2012)。
其次是质量和安全问题,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选购茶叶产品时,更多关心的是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而对价格并不是那么的敏感。然而,我国茶叶生产过程当中农药喷洒过量或并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来执行,使得我国茶叶产品的农药残留量超标(鲁成银,2004)。除此以外,茶叶中的重金属(特别是铜、铅)含量问题也越来越引起茶叶进口国的关注,重金属超标影响茶汤的口感,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许月丽,2003)。在发达国家严格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保护下,我国茶叶产品出口难度较大,产业竞争力有限。
再次是茶叶生产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不高。由于我国茶叶产业化程度低,产品贸易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和能力,致使茶叶生产、经营方式传统,生产、加工以手工劳动为主,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偏低,影响了茶叶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以及中国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彭禧阳,2012)。
2、茶叶竞争力研究层面
目前,我国茶叶产业还是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张家峰,2009),但是我国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和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茶园面积、产量、平均单产以及出口茶叶平均价格这些方面(黄福平,2000)。李道和等(2007)利用CMS模型和RCA指数对我国茶叶产业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茶叶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各国相比,有其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目前,该种比较优势却因为某些因素的存在,幵始呈下降趋势。从历史上看,我国茶叶出口主要依赖于资源禀赋的优势,今后茶产业的竞争力必然落实在产业组织载体上。产业组织制度影响着产业运行绩效,进而影响其竞争力(苏祝成,2001)。
陈宗懋等(2002)在统计茶叶出口贸易量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的绿茶和乌龙茶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红茶缺乏比较优势,但乌龙茶、绿茶国际市场面较窄,开拓市场、扩大出口难度较大,也指出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在看到绿茶消费有增长的趋势后也加快绿茶生产,与中国争夺绿茶市场,国际绿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沈佐民等(2005)指出影响我国茶叶产业贸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营管理体制、经营主体素质、茶叶产品结构、茶叶均价、茶叶生产规模、茶叶的知名度、茶叶质量与安全等,并认为目前我国茶叶产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茶叶出口过程中的经营管理体制滞后;二是茶叶出口的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三是出口茶叶的产品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四是我国茶叶的出口价格全部较低;五是我国茶叶的出口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1)对21世纪后我国茶叶出口现状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汇总分析,构建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如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出口价格等方面对我国的茶叶竞争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2)假如我国在某种茶叶品种上的竞争力不如其他国家,那么分析其竞争力较弱的原因,找到问题所在。
(3)对我国茶叶竞争力情况进行总体概述,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政策以及展望。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文献分析、描述性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等。
(四)可能的创新点
国外茶叶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趋向于对茶叶产业的技术、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研究,而国内关于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从最近几年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主要从概念、不同层面、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没有完善的、系统的研究。本文选取不同种类的出口茶叶来计算具体的市场竞争力指标,考虑到出口中不同包装代表的茶叶精制水平的差异,具有针对性。
二、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现状
(一)世界茶叶出口概况
表1 2001—2012世界茶叶出口情况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
摘要:茶叶的发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是茶叶的出口大国,在国际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其它国家茶叶产业的发展,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等问题的出现,使我国茶叶产业面临着威胁。本文主要是通过计算我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以及出口价格等指标来判断我国的竞争力现状,并且找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我国茶叶发展现状研究 2
2、茶叶竞争力研究层面 2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3
1、研究内容 3
2、研究方法 3
(四)可能的创新点 3
二、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现状 3
(一)世界茶叶出口概况 3
(二)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状况 4
1、总体贸易概况 4
2、我国绿茶出口的贸易概况 7
3、我国红茶出口的贸易概况 8
(三)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比较优势 9
1、国际市场占有率(MS) 9
2、贸易竞争力指数(TCI) 10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11
三、用“钻石模型”分析我国茶叶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11
(一)资源要素 11
1.人力资源 11
2.天然资源 12
(二)需求条件 12
(三)辅助行业 12
(四)企业战略 12
(五)主要机遇 13
(六)政府功能 13
四、提高我国茶叶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3
(一)完善茶叶产业组织制度结构 13
(二)充分利用国外优越的地理优势,扩大我国红茶的国际影响力 13
(三)改变传统的营销理念,创建我国茶叶国际知名品牌 14
(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我国茶叶科技含量 14
(五)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茶叶销售大包装向小包装的转型.........................................14
(六)提高我国茶叶卫生质量,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14
(七)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推动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是茶叶的故乡。我国现在茶叶的种植规模,茶叶的品种,茶叶生产量和出口量等都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有名的茶叶大国。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出口创汇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我国茶叶的竞争力也是世界许多国家无法比拟的,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茶叶生产却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加工、销售等环节都对口的劳动力依靠性较大,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茶叶产业所特有的优势不断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茶叶生产中的各种不足被逐渐暴露出来,茶叶产业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需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来对茶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自从我国加入WTO,茶叶产业迅速发展,我国的出口茶叶受到许多国外消费者的欢迎。不容忽视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开拓茶叶市场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各国日益激烈的茶叶产业间的竞争、愈加严格的茶叶检验检测标准,茶叶产品结构的新变化等等使得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威胁。提高我国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己成为促进茶业产业快速发展、提高茶农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我国茶叶现有的特点和比较优势,探讨提升国际竞争力来获取更多比较利益的路径,提高茶叶产业的生产力,优化产业结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我国茶叶发展现状研究
尽管如此,赵小兰(2005)在统计和计算茶叶贸易竞争指数、市场占有率、出口贸易的价格等时,发现同其他世界主要产茶国相比我国茶叶还存在很多差距。世界茶叶的种植和贸易主要是红茶,而我国主要生产绿茶和乌龙茶,少量生产红茶但品质不高。徐长兴(2001)认为我国是全世界绿茶最大的生产国与出口国,绿茶的的发展潜质很大。目前中国的绿茶出口基本上能左右国际市场价格,年出口量占到国际市场的80%以上。虽在国际市场上也出口一定数量的红茶,但除个别品种外基本上都是红碎茶,属下级茶,茶价较低,不被消费者认可(许月丽,2003)。
中国茶叶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首先在茶叶产业组织结构方面,我国的茶叶产业还存在着小规模家庭经营的特点(苏祝成,2001),家庭式农户或小企业分散经营为主,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稳定的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缺乏联合经营意识,这种分散经营格局,很难形成产业凝聚力,难以形成大品牌(彭禧阳,2012)。
其次是质量和安全问题,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选购茶叶产品时,更多关心的是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而对价格并不是那么的敏感。然而,我国茶叶生产过程当中农药喷洒过量或并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来执行,使得我国茶叶产品的农药残留量超标(鲁成银,2004)。除此以外,茶叶中的重金属(特别是铜、铅)含量问题也越来越引起茶叶进口国的关注,重金属超标影响茶汤的口感,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许月丽,2003)。在发达国家严格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保护下,我国茶叶产品出口难度较大,产业竞争力有限。
再次是茶叶生产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不高。由于我国茶叶产业化程度低,产品贸易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和能力,致使茶叶生产、经营方式传统,生产、加工以手工劳动为主,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偏低,影响了茶叶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以及中国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彭禧阳,2012)。
2、茶叶竞争力研究层面
目前,我国茶叶产业还是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张家峰,2009),但是我国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和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茶园面积、产量、平均单产以及出口茶叶平均价格这些方面(黄福平,2000)。李道和等(2007)利用CMS模型和RCA指数对我国茶叶产业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茶叶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各国相比,有其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目前,该种比较优势却因为某些因素的存在,幵始呈下降趋势。从历史上看,我国茶叶出口主要依赖于资源禀赋的优势,今后茶产业的竞争力必然落实在产业组织载体上。产业组织制度影响着产业运行绩效,进而影响其竞争力(苏祝成,2001)。
陈宗懋等(2002)在统计茶叶出口贸易量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的绿茶和乌龙茶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红茶缺乏比较优势,但乌龙茶、绿茶国际市场面较窄,开拓市场、扩大出口难度较大,也指出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在看到绿茶消费有增长的趋势后也加快绿茶生产,与中国争夺绿茶市场,国际绿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沈佐民等(2005)指出影响我国茶叶产业贸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营管理体制、经营主体素质、茶叶产品结构、茶叶均价、茶叶生产规模、茶叶的知名度、茶叶质量与安全等,并认为目前我国茶叶产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茶叶出口过程中的经营管理体制滞后;二是茶叶出口的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三是出口茶叶的产品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四是我国茶叶的出口价格全部较低;五是我国茶叶的出口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1)对21世纪后我国茶叶出口现状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汇总分析,构建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如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出口价格等方面对我国的茶叶竞争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2)假如我国在某种茶叶品种上的竞争力不如其他国家,那么分析其竞争力较弱的原因,找到问题所在。
(3)对我国茶叶竞争力情况进行总体概述,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政策以及展望。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文献分析、描述性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等。
(四)可能的创新点
国外茶叶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趋向于对茶叶产业的技术、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研究,而国内关于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从最近几年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主要从概念、不同层面、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没有完善的、系统的研究。本文选取不同种类的出口茶叶来计算具体的市场竞争力指标,考虑到出口中不同包装代表的茶叶精制水平的差异,具有针对性。
二、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现状
(一)世界茶叶出口概况
表1 2001—2012世界茶叶出口情况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