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富硒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 要硒元素在抗病、抗衰老和免疫功能增强方面具有替代作用。安康是富硒产品出口地区最多的,也是本地区极具有竞争力的出口产业。富硒产品的出口便于开发富含硒的食品,也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入。然而,现在的富硒产品的出口业务,其营销力不足,其国际竞争力相对较低。富含硒的产品出口业务需要改变这种现状。基于此,文章剖析了安康富硒产品的现状,研究了富硒食品的出口贸易结构、国际市场占比以及出口企业。剖析了对外贸易产生的问题,了解富硒食品工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提出了安康富硒食品对外贸易的相关建议。基于此,本文认为将很大程度上优化富含硒的食品的贸易结构,促成区域富硒食品特色产业的展开,带动该地域经济的高速发展。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选题目的 1
1.1.3选题意义 2
1.2文献综述 2
1.2.1国内研究现状 2
1.2.2 国外研究现状 3
1.3研究方法 4
2 安康富硒食品的出口贸易现状 5
2.1安康富硒食品出口贸易结构 5
2.2富硒食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6
2.3富硒食品的出口贸易主体 7
3富硒食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8
3.1富硒食品的出口质量不高 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 8
3.2富硒食品的出口结构单一 8
3.3富硒食品出口的季节性强 8
3.4出口对外依存性高 9
3.5生产模式小和企业营销不到位 9
4优化富硒食品出口的对策及建议 11
4.1提高富硒食品的建议 11
4.1.1 政府层面 11
4.1.2 加大政府的“绿箱支持”力度 11
4.1.3 稳定出口秩序 11
4.1.4 统一标准化建设 11
4.1.5 推进产业重组,改善富硒食品产业结构 12
4.2 行业协会层面 12
4.3 企业层面 12
4.3.1 严格把控质量环节 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意识 12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2 加大营销策略,打造国际富硒食品品牌 13
4.3.3 组建跨区域富硒企业 13
5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硒是一种化学元素,硒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人体以膳食吸收硒元素是最主要的方式,目前富硒食品均能满足人们对补硒的需求。安康拥有独特的富硒资源,其地区所生产的富硒类产品多达30余种,其中一紫阳茶、岚皋魔芋和汉阴大米为代表,至今国家级别的大型企业2家,省市级别的中型企业40余家。虽然有独特的自然禀赋,但是由于地处南水北调的中线,限制了安康地区的工业发展,经济欠发达,明显地发展富硒农业,富硒产业可以为安康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据资料统计,2018年富硒食品产值保持30%的超高速增长,占规上工业比重27.2%,成为安康生态友好型的首位产业。如以魔芋产业为例,魔芋种植面积占比较大,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和欧美,成为安康最大的富硒食品出口创汇种类之一。[5].
1.1.2选题目的
现在,人们从倚重规模和数量向愈加倚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产品转变,而富硒食品正是以强调农产品保健功能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为主。长期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和失衡,导致不少群众尤其是偏远山区的贫困人群营养不良,并由此引发各种慢性疾病。
陕西的优势出口产业除了有苹果还有富硒食品,它的出口对促进地方特色富硒食品发展,增强农民收入具备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富硒产品在出口业务开展中,其市场营销力不够、国际竞争力相对不高,富硒产品的出口业务的开展需要提升出口竞争力。
因此,本文通过对陕西安康富硒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出口竞争力。首先是对陕西富硒产品进行调研,在外贸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富硒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富硒食品产业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与竞争短板,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外贸竞争力的策略。希望可以提升富硒食品的国际认可度,拉动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1.1.3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现在富硒的硒是一种新的含义,营养和医药行业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的科学定位。社会以及网络上对待硒含量高的产品也有很多不正确的观点,进而误解了人民群众的消费,削弱了国民健康的“补充硒”意识,富含硒的产品也只停留在“特产的效应”。基于之前的研究理论,结合前人的研究,外加上现在社会新发展带来的各种条件,我们进一步研究得出了陕西安康地区富硒产品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系统。与此同时,这一研究也能够为安康产业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一点参考,这些研究为当前宏观环境变化时候富硒产品的竞争力研究给予了新的思考角度。
(2)现实意义
对安康富硒食品的竞争力进行钻研,其现实意义就是对本地区富硒产品的竞争力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价。通过这些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让我们能够较为清晰的看清该地区富硒产品的短板,以便更精准的为提升富硒产品的竞争力提供参考,此外,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富硒食品产业出口、该地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提供点指引,为家乡建设的发展出谋划策。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富硒产品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依托于生态和自然资源,而富硒资源的开发也只涉及了种植业、养殖业等。富硒产品产业化发展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对产业化的理论和研究还较少,能够获取的数据尚不完整,从经济角度的分析研究较少[4]。很多的经济研究都是从区域分析,恩施和紫阳经常作为研究的特定地区。王超(2017)在论文中以紫阳为例利用稀缺经济学理论、分析了硒资源分布与作用,并运用SWOT劣势分析法详细介绍了产业发展的优劣势[5],以经济理论为支撑分析硒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富硒产品的产业化研究、现状分析及对策并利用swot模型等。
我国对硒资源研究起步晚,国内文献研究表明,不一样的学者采用不一样的方法研究富硒产品产业的发展,有很多成果,然而,很少有人研究富含硒的食品出口竞争力的评价[3].。出口竞争力评价应该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进而能够做到全面分析各种影响因素。
然而,就当前来说,富硒产品的出口指数比特定研究对象相对少,大多关注的是用优势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富硒食品工业的途径。但是,这样是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以对富硒食品竞争力正确认知的评价体系,也就不能正确的评价安康富硒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不能够从竞争力分析的角度去发现富硒食品目前存在的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59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