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
2.1 地区经济总量 1
2.2 人均GDP 2
2.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3
2.4 产业结构4
2.5 对外开放度6
3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7
3.1 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7
3.2 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
3.3 评价方法 9
4 江苏区域经济不平衡原因 11
4.1 区位因素 11
4.2 工业化水平12
4.3 劳动力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3
4.4 区域发展策略 13
5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对策 14
5.1 加大对苏中、苏北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15
5.2 优化区域间产业结构,大力提高经济效益 15
5.3 加快各区域的经济要素合理流动16
5.4 加快城乡区域统筹17
5.5 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加强区域间的协调17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20
图1 2001-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GDP增长率2
图 2 江苏省三大区域2001-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
图3 江苏省三大区域2001-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
图4 江苏省2001-2013年三大区域工业化水平 12
表1 2001 年至 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 GDP 及增长率 1
表 2 2001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至 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人均 GDP 3
表3 2001-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三次产业结构 5
表 4 2001年至 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对外开放部分指标 6
表5 2001-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六大指标统计值 7
表6 江苏省三大区域2001-2013年六大指标分值统计 9
表7 2001-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总分 11
1 引言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热点研究对象,这一问题在近些年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区域经济差异不仅存在于国家内部,也存在于省内地区之间。省域内经济差异的缩小对改善全国区域经济差异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江苏省是东部沿海的发达省份之一,在改革开放战略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经济体系逐步完善,总体经济水平也得到了大力提高。然而,江苏省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梯度[1]。这种梯度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即三大经济区域——苏南、苏中和苏北。如2013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36385.68亿元、11297.81亿元和13558.88亿元,同年三大地区的人均GDP分别是110202元、68913元和45525元,从这两组数据就可发现江苏省省辖市层面的区域经济差距较大,如何让苏中、苏北加快发展步伐,赶上苏南的整体发展水平,这是促使江苏省区域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2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2.1 地区经济总量
表1 2001 年至 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 GDP 及增长率
地区 苏南 苏中 苏北
年份 GDP(亿元) 增长率(%) GDP(亿元) 增长率(%) GDP(亿元) 增长率(%)
2001 5446.25 13.11 1764.73 9.35 2186.94 10.68
2002 6280.1 15.31 1950.86 10.55 2436.9 11.43
2003 7821.58 24.55 2233.97 14.51 2715.81 11.45
2004 9591.77 22.63 2719.39 21.73 3220.08 18.57
2005 11417.34 19.03 3216.36 18.28 3610.76 12.13
2006 13485.61 18.12 3860.78 20.04 4235.7 17.31
2007 15931.09 18.13 4625.59 19.81 4976.23 17.48
2008 19111.48 19.96 5685.31 22.91 6346.29 27.53
2009 21154.19 10.69 6390.12 12.40 7196.89 13.40
2010 25185.39 19.06 7743.88 21.19 8920.37 23.95
2011 29635.09 17.67 9133.14 17.94 10744.32 20.45
2012 33381.66 12.64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193.54 11.61 12182.94 13.39
2013 36385.68 9.00 11297.81 10.83 13558.88 11.29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02-2013、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省GDP取得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13年全省实现GDP总量59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其中苏南GDP增长率为9%、苏中10.83%、苏北11.29%。三大区域 GDP 总量都取得了快速增长,但三大区域经济规模的绝对差异也呈现出了明显的扩大趋势。根据表1数据显示,“十一五”计划第一年,苏南地区实现 GDP 5446.25 亿元,比苏中、苏北 GDP 分别多出 3681.52 亿元和3259.31亿元。到“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苏南 GDP 增长到36385.68 亿元,同时与苏中、苏北地区的差异也扩大到 25087.87 亿元和 22826.8 亿元,分别是 2008 年与苏中、苏北差异的 1.87 和 1.80倍。从地级市看,2013 年经济规模最大的苏州市实现GDP13015.70 亿元,而经济规模最小的宿迁市实现GDP1706.28 亿元,仅为苏州的 13.11%。
图1 2001-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GDP增长率(%)
从GDP增长速度来看,图1中的三条折线走势可以体现三大区域2001年以来的GDP增长率的变化较为复杂。在“十五”时期,苏南发展速度总体高于苏中和苏北,且三大区域在这几年的发展速度都在逐渐加快,而“十五”计划的末期到“十一五”期间,三大区域的GDP增长率都明显放缓了,尤其是苏南2008年GDP增长率低于苏中和苏北,只有19.96%,苏北赶超苏中,甚至以27.53%的增长率超过苏南,在2009年三大地区增长率都下降到12%左右 。而“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即2010年,苏南、苏中和苏北GDP的增长率又大幅度递增,据统计2010年苏南、苏中、苏北GDP增长率分别是19.06%、21.19%和23.95%。随着“十二五”计划的进行,三大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正以趋于稳定的速度继续前进。
1 引言 1
2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
2.1 地区经济总量 1
2.2 人均GDP 2
2.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3
2.4 产业结构4
2.5 对外开放度6
3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7
3.1 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7
3.2 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
3.3 评价方法 9
4 江苏区域经济不平衡原因 11
4.1 区位因素 11
4.2 工业化水平12
4.3 劳动力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3
4.4 区域发展策略 13
5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对策 14
5.1 加大对苏中、苏北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15
5.2 优化区域间产业结构,大力提高经济效益 15
5.3 加快各区域的经济要素合理流动16
5.4 加快城乡区域统筹17
5.5 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加强区域间的协调17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20
图1 2001-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GDP增长率2
图 2 江苏省三大区域2001-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
图3 江苏省三大区域2001-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
图4 江苏省2001-2013年三大区域工业化水平 12
表1 2001 年至 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 GDP 及增长率 1
表 2 2001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至 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人均 GDP 3
表3 2001-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三次产业结构 5
表 4 2001年至 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对外开放部分指标 6
表5 2001-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六大指标统计值 7
表6 江苏省三大区域2001-2013年六大指标分值统计 9
表7 2001-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总分 11
1 引言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热点研究对象,这一问题在近些年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区域经济差异不仅存在于国家内部,也存在于省内地区之间。省域内经济差异的缩小对改善全国区域经济差异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江苏省是东部沿海的发达省份之一,在改革开放战略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经济体系逐步完善,总体经济水平也得到了大力提高。然而,江苏省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梯度[1]。这种梯度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即三大经济区域——苏南、苏中和苏北。如2013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36385.68亿元、11297.81亿元和13558.88亿元,同年三大地区的人均GDP分别是110202元、68913元和45525元,从这两组数据就可发现江苏省省辖市层面的区域经济差距较大,如何让苏中、苏北加快发展步伐,赶上苏南的整体发展水平,这是促使江苏省区域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2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2.1 地区经济总量
表1 2001 年至 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 GDP 及增长率
地区 苏南 苏中 苏北
年份 GDP(亿元) 增长率(%) GDP(亿元) 增长率(%) GDP(亿元) 增长率(%)
2001 5446.25 13.11 1764.73 9.35 2186.94 10.68
2002 6280.1 15.31 1950.86 10.55 2436.9 11.43
2003 7821.58 24.55 2233.97 14.51 2715.81 11.45
2004 9591.77 22.63 2719.39 21.73 3220.08 18.57
2005 11417.34 19.03 3216.36 18.28 3610.76 12.13
2006 13485.61 18.12 3860.78 20.04 4235.7 17.31
2007 15931.09 18.13 4625.59 19.81 4976.23 17.48
2008 19111.48 19.96 5685.31 22.91 6346.29 27.53
2009 21154.19 10.69 6390.12 12.40 7196.89 13.40
2010 25185.39 19.06 7743.88 21.19 8920.37 23.95
2011 29635.09 17.67 9133.14 17.94 10744.32 20.45
2012 33381.66 12.64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193.54 11.61 12182.94 13.39
2013 36385.68 9.00 11297.81 10.83 13558.88 11.29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02-2013、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省GDP取得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13年全省实现GDP总量59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其中苏南GDP增长率为9%、苏中10.83%、苏北11.29%。三大区域 GDP 总量都取得了快速增长,但三大区域经济规模的绝对差异也呈现出了明显的扩大趋势。根据表1数据显示,“十一五”计划第一年,苏南地区实现 GDP 5446.25 亿元,比苏中、苏北 GDP 分别多出 3681.52 亿元和3259.31亿元。到“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苏南 GDP 增长到36385.68 亿元,同时与苏中、苏北地区的差异也扩大到 25087.87 亿元和 22826.8 亿元,分别是 2008 年与苏中、苏北差异的 1.87 和 1.80倍。从地级市看,2013 年经济规模最大的苏州市实现GDP13015.70 亿元,而经济规模最小的宿迁市实现GDP1706.28 亿元,仅为苏州的 13.11%。
图1 2001-201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GDP增长率(%)
从GDP增长速度来看,图1中的三条折线走势可以体现三大区域2001年以来的GDP增长率的变化较为复杂。在“十五”时期,苏南发展速度总体高于苏中和苏北,且三大区域在这几年的发展速度都在逐渐加快,而“十五”计划的末期到“十一五”期间,三大区域的GDP增长率都明显放缓了,尤其是苏南2008年GDP增长率低于苏中和苏北,只有19.96%,苏北赶超苏中,甚至以27.53%的增长率超过苏南,在2009年三大地区增长率都下降到12%左右 。而“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即2010年,苏南、苏中和苏北GDP的增长率又大幅度递增,据统计2010年苏南、苏中、苏北GDP增长率分别是19.06%、21.19%和23.95%。随着“十二五”计划的进行,三大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正以趋于稳定的速度继续前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