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的兴衰对商业银行诚信经营的启示(附件)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徽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商帮之一,在徽商繁荣的时代,即可操纵全国金融。深受朱子理学的影响,儒商文化已经深入骨髓,其诚实守信、注重道义、知人善任、善识时变、标准管理等一系列的独特经营管理模式为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做了很好的表率。徽商的诚信经营思想对我国商业银行诚信经营带来很好的启示。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古徽商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究,并联系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诚信缺失及诚信建设现状,提出几点对现代商业银行诚信建设的意见。
目 录
1 绪论 1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
1.1.1 选题目的 1
1.1.2 选题意义 1
1.2 主要研究方法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2 诚信经营的徽商精神 4
2.1 小本经营、积累财富 4
2.2诚信经营、注重质量 4
2.3高效运转、讲求效益 5
2.4知人善任、网络人才 5
2.5标准管理、严苛规定 6
2.6致力公益、回报家乡 7
2.7洞察形势、善观时变 7
3 徽商衰落及其原因分析 8
3.1清政府的政策 8
3.2咸丰、同治年间的战争 8
3.3外国资本及工业品的侵入 8
3.4自身思想的禁锢 8
4 徽商与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诚信问题 10
4.1徽商诚信精神的由来 10
4.2徽商与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相同之处 10
4.3我国商业银行诚信缺失问题及其成因 10
4.3.1、商业银行失信行为存在隐蔽性,金融监管难度较大 10
4.3.2、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产生偏差 11
4.3.3、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不够完善 11
4.3.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员工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不适应形式发展的需求 11
5 徽商诚信精神对商业银行诚信建设的启示 12
5.1培植“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建立金融系统的诚信文化 12
5.2规范“诚信立行”的行为准则,打造商业银行的诚信品牌 12
5.3强化“诚信至上”的监管力度,营造全社会共享的诚信环境 13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 绪 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目的
经济全球化以来,外资银行的进入和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使基础薄弱的中国银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但也加快了中国银行业迈入群雄逐鹿这一新局面的步伐。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金融环境也由于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过程的不断推进而不停的发生着变化。
1.1.2 选题意义
由于竞争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实施的经营管理受到了多方冲击和巨大挑战,所以调整企业战略,加强资源整合,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将是未来商业银行努力的方向。本文借鉴徽商时期徽商的兴盛与衰落,并通过对徽商的兴衰与对我国现阶段的经营管理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现状,提出徽商的兴衰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启示。
1.2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为论文动态打好理论基础 。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利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分析并得到相应的结论。
比较研究法。对现有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与徽商的经营理念分析比较中进行应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最早研究徽商这一群体是开始于日本学者藤井宏,他的古文《太函集》中的有大量珍贵史料,为结构严谨、立体的徽商研究之路竖立了灯塔。并且 在19531954年间,滕井宏在《东洋学报》36卷第l碑期上,连续刊载了他10万余字的长篇论文《新安商人的研究》,全文分序言、明末清初物资流通的一般情况、新安商人的活动范围与营业项目、商业资本的蓄积经营的诸形态、新安商人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接触面、新安商人与国家及官僚的关系和结论,共七个部分,这一长篇论文意义重大,奠定了现代徽商研究的基础[1]。
19661976年,这十年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由于“文化大革命”受到了巨大的、灾难性的冲击,使得国内对于徽商的研究停滞不前,而日本和台湾对于徽商的研究却颇有进展。日本学者斯波信义对于徽州地域开发的研究,学者重田德对于徽州商人的研究,都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台湾学者方豪根据其在战乱时收集的部分徽州文书资料,加以深刻研究,最终发表了关于徽商和徽州社会经济研究的系列论文,在运用徽州文书研究徽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开创了新的学术风格[2]。
1.3.2国内研究现状
早在明清时代就有了对徽商的描述,但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徽商学术研究是开始于上世纪40年代左右的。
在1947年,傅一凌《明代徽商考》一文中,首次出现“徽商”一词。文章中对徽商较为集中、影响较大的十二类不同行业分别进行了论述,对明代徽商独执商界牛耳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在1983年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一文中,主要研究了佃仆制度、乡绅阶层以及宗族制度、徽州的土地管理制度,并专门对徽商的商业资本形成以及徽州文化进行研究,为徽商的研究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就在此时,安徽师范大学也开始了对徽商的研究,以张海鹏教授为首的明清史研究室和学术团队筹建成立。并于1985年由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的出版为徽商研究竖立了第一座里程碑,具有重大意义,再一次推动了徽商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2004年王世华的《徽商》对徽商研究的又有一次全面总结。书中着重阐明徽商的兴起,徽商的发展,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徽商的经营方式及其特点,徽商原始资本的累积,徽商与宗族势力、儒家传统文化以及封建政治势力,徽商的历史作用,徽商的衰落等问题[3]。
在2005年5月18日,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成立,之后开展了一系列徽商研究活动,并且联系多家媒体报道徽商活动,使得徽商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自此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大众,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9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