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持续增长下对大豆种植产业的保护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大豆进口量持续增长情况下我国大豆种植产业的现状,分析出我国大豆竞争不过美国大豆主要由于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和国内补贴政策三个方面,我国应该保护大豆种植产业,以降低我国食品不安全性,加工企业不安全性和国家社会不稳定性,最后建议打造国产大豆非转基因的绿色品牌 ,缩小比较劣势,以品种创新和提高相对规模效益降低大豆生产成本,增强市场行为能力,创建并完善大豆产业风险管理体系,改善宏观竞争环境,以促进我国大豆种植产业健康发展,维持国家和社会安全,保证我国豆农和消费者的利益。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1
1.1 研究意义与背景1
1.2国内外文献综述2
二、中国大豆种植产业现状分析2
2.1中国大豆产量与进口量比较分析 2
2.2国产大豆销路陷入窘境 3
2.3豆农收入问题 3
2.4种植面积小幅波动,种植投入在缩减3
三、国产大豆为何如此滞销(与美国大豆比较)4
3.1生产成本比较4
3.2流通成本比较4
3.3补贴政策比较5
四、虽然国产大豆竞争力不够,大豆种植仍需要保护5
4.1大豆食品安全风险 5
4.2大豆加工产业安全风险 6
4.3国家社会稳定性威胁 6
五、如何保护大豆种植业 6
5.1打造国产大豆非转基因的绿色品牌 6
5.2缩小比较劣势:以品种创新和提高相对规模效益降低大豆生产成本7
5.3增强市场行为能力:创建并完善大豆产业风险管理体系7
5.4改善宏观竞争环境:有所为有所不为7
致谢8
参考文献8
图1 1991—2012年中国大豆产量与进口量统计3
图2 19912012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变化4
表1 美国2004年2009年大豆补贴率计算 5
进口持续增长下对大豆种植产业的保护研究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大豆又属于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中的一种,它既具有粮食作物属性,又有经济作物属性,大豆产业涉及到国民生活的众多方面。近些年,大豆贸易随着日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逐渐发展起来。大豆有着广泛的利用价值,同时又在农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上不少国家把它看作战略物资。
大豆种植产业在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更是是世界大豆的发源地。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豆贸易国,在1996年之前,中国一直是大豆的净出口国。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饮食结构和偏好需求都发生了变化,这几年对豆油和豆粕等大豆制品的需求量猛增。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大豆产量一直没有提升,在国外廉价大豆和跨国公司的双重冲击下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着严重危机和窘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断断续续采取了很多种应对措施,但是成效都不是很明显,大豆进口数量依旧在快速增长。
豆油是中国重要的食用油,国内对大豆原料的需求量可想而知。然而,国产大豆产量迟迟不增,产量徘徊不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对大豆的市场需求;反而进口大豆因为拥有低廉的价格和较高的出油率等明显优势,国内市场更偏向于进口大豆。此外,由于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直接导致对豆粕的需求量骤增,供需之间突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迫使中国不断从国外进口大豆。1996年,国内市场对进口大豆完全放开,由于进口大豆只有3%的低关税且没有进口数量限制,中国大豆消费市场迅速被进口大豆倾入,国产大豆从此一撅不起。从1996年成为大豆的净进口国以来,大豆进口总量数值不断突破,由当年的111万吨升至2013年的6338万吨,增长了近61倍。由于国内外各种复杂的因素,大豆进口量势必会持续增长,且短时间内无法根本改观。
大豆进口的持续增长,已经触及我国豆农,大豆种植业,大豆加工企业以及大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长期以往,势必危及到中国的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本文通过研究大豆国产大豆竞争力低的成本原因,以及该不该保护国内的种植产业,和怎样去保护大豆种植业,给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此希望能保护中国大豆产业的自主性,通过增加豆农收入手段,重新提高国内豆农大豆种植的积极性,从而保护国内大豆种植产业和加工企业的安全。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大豆进口的影响因素以及大豆产业安全的探讨一直在继续,杨树果(2014)从大豆生产,流通,加工几个生产环节对我国大豆产业现状进行了一个深度剖析。李洋(2014)在大都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用进口安全指标体系对我国大豆进口进行进口安全评价。张亮(2011)概括出对我国大豆进口量激增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这些影响因素做了多元线性模型分析,然后从大豆生产,国内政策,贸易政策方面给出一些列建议意见。李小贞(2011)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大豆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在大豆种植成本上比美国低,但美国有补贴,价格收益大。李建文(2010)借我国向美国肉鸡的反倾销案例表述中国大豆产业反倾销需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和详细的调查。王玉飞(2011)介绍了美国大豆补贴政策的主要方式,分析了美国大豆补贴政策的特点及我国补贴政策与美国存在的差异,并对我国大豆产业补贴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王程光(2010)以美国对大豆各项补贴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大豆补贴做法与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规则的合规性,及其大量进口对中国大豆产业造成的影响,并对中国可采取的单边和多边法律应对措施提出了建议。
国外学者主要研究影响转基因大豆进口的因素,大豆进口和国内生产之间的影响关系。Pick(1991)、Wu(1992)、Woo(1992)分析影响大豆的进口需求的因素包括国民收入、国内产量、国内外价格、替代产品价格、汇率和政策等。Margot Anderson and Philip Garcia(1987)研究了汇率不确定性对大豆进口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大豆种植产业现状分析
2.1中国大豆产量与进口量比较分析
我国大豆国内产量1992年后都在1000万吨以上,国内产量基本稳定,近几年产量有下滑趋势,2012年大豆产量为1301.09万吨,同比2011年的1448.53万吨下降10.18%。
我国1996年大豆进口为111.4万吨,出口为19万吨,这标志着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成为净进口国,之后大豆进口量一路彪升,2000年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之后的十几年中不断突破2000万,3000万,4000万,5000万,直至2013年更是突破了6000万。其中2003年大豆进口2074万吨首次超过国内大豆产量1539.32万吨,往后大豆国内产量基本平稳,但大豆进口量不断攀升,2012年大豆进口5838万吨,国内产量1301.09万吨,大豆消费主要依靠大豆进口,大豆对外依存度更是首次突破80%。从1996年成为大豆的净进口国以来,大豆进口总量数值不断突破,由当年的111万吨升至2013年的6338万吨,增长了近61倍。由于国内外各种复杂的因素,大豆进口量势必会持续增长,且短时间内无法根本改观。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1
1.1 研究意义与背景1
1.2国内外文献综述2
二、中国大豆种植产业现状分析2
2.1中国大豆产量与进口量比较分析 2
2.2国产大豆销路陷入窘境 3
2.3豆农收入问题 3
2.4种植面积小幅波动,种植投入在缩减3
三、国产大豆为何如此滞销(与美国大豆比较)4
3.1生产成本比较4
3.2流通成本比较4
3.3补贴政策比较5
四、虽然国产大豆竞争力不够,大豆种植仍需要保护5
4.1大豆食品安全风险 5
4.2大豆加工产业安全风险 6
4.3国家社会稳定性威胁 6
五、如何保护大豆种植业 6
5.1打造国产大豆非转基因的绿色品牌 6
5.2缩小比较劣势:以品种创新和提高相对规模效益降低大豆生产成本7
5.3增强市场行为能力:创建并完善大豆产业风险管理体系7
5.4改善宏观竞争环境:有所为有所不为7
致谢8
参考文献8
图1 1991—2012年中国大豆产量与进口量统计3
图2 19912012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变化4
表1 美国2004年2009年大豆补贴率计算 5
进口持续增长下对大豆种植产业的保护研究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大豆又属于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中的一种,它既具有粮食作物属性,又有经济作物属性,大豆产业涉及到国民生活的众多方面。近些年,大豆贸易随着日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逐渐发展起来。大豆有着广泛的利用价值,同时又在农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上不少国家把它看作战略物资。
大豆种植产业在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更是是世界大豆的发源地。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豆贸易国,在1996年之前,中国一直是大豆的净出口国。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饮食结构和偏好需求都发生了变化,这几年对豆油和豆粕等大豆制品的需求量猛增。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大豆产量一直没有提升,在国外廉价大豆和跨国公司的双重冲击下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着严重危机和窘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断断续续采取了很多种应对措施,但是成效都不是很明显,大豆进口数量依旧在快速增长。
豆油是中国重要的食用油,国内对大豆原料的需求量可想而知。然而,国产大豆产量迟迟不增,产量徘徊不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对大豆的市场需求;反而进口大豆因为拥有低廉的价格和较高的出油率等明显优势,国内市场更偏向于进口大豆。此外,由于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直接导致对豆粕的需求量骤增,供需之间突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迫使中国不断从国外进口大豆。1996年,国内市场对进口大豆完全放开,由于进口大豆只有3%的低关税且没有进口数量限制,中国大豆消费市场迅速被进口大豆倾入,国产大豆从此一撅不起。从1996年成为大豆的净进口国以来,大豆进口总量数值不断突破,由当年的111万吨升至2013年的6338万吨,增长了近61倍。由于国内外各种复杂的因素,大豆进口量势必会持续增长,且短时间内无法根本改观。
大豆进口的持续增长,已经触及我国豆农,大豆种植业,大豆加工企业以及大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长期以往,势必危及到中国的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本文通过研究大豆国产大豆竞争力低的成本原因,以及该不该保护国内的种植产业,和怎样去保护大豆种植业,给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此希望能保护中国大豆产业的自主性,通过增加豆农收入手段,重新提高国内豆农大豆种植的积极性,从而保护国内大豆种植产业和加工企业的安全。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大豆进口的影响因素以及大豆产业安全的探讨一直在继续,杨树果(2014)从大豆生产,流通,加工几个生产环节对我国大豆产业现状进行了一个深度剖析。李洋(2014)在大都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用进口安全指标体系对我国大豆进口进行进口安全评价。张亮(2011)概括出对我国大豆进口量激增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这些影响因素做了多元线性模型分析,然后从大豆生产,国内政策,贸易政策方面给出一些列建议意见。李小贞(2011)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大豆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在大豆种植成本上比美国低,但美国有补贴,价格收益大。李建文(2010)借我国向美国肉鸡的反倾销案例表述中国大豆产业反倾销需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和详细的调查。王玉飞(2011)介绍了美国大豆补贴政策的主要方式,分析了美国大豆补贴政策的特点及我国补贴政策与美国存在的差异,并对我国大豆产业补贴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王程光(2010)以美国对大豆各项补贴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大豆补贴做法与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规则的合规性,及其大量进口对中国大豆产业造成的影响,并对中国可采取的单边和多边法律应对措施提出了建议。
国外学者主要研究影响转基因大豆进口的因素,大豆进口和国内生产之间的影响关系。Pick(1991)、Wu(1992)、Woo(1992)分析影响大豆的进口需求的因素包括国民收入、国内产量、国内外价格、替代产品价格、汇率和政策等。Margot Anderson and Philip Garcia(1987)研究了汇率不确定性对大豆进口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大豆种植产业现状分析
2.1中国大豆产量与进口量比较分析
我国大豆国内产量1992年后都在1000万吨以上,国内产量基本稳定,近几年产量有下滑趋势,2012年大豆产量为1301.09万吨,同比2011年的1448.53万吨下降10.18%。
我国1996年大豆进口为111.4万吨,出口为19万吨,这标志着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成为净进口国,之后大豆进口量一路彪升,2000年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之后的十几年中不断突破2000万,3000万,4000万,5000万,直至2013年更是突破了6000万。其中2003年大豆进口2074万吨首次超过国内大豆产量1539.32万吨,往后大豆国内产量基本平稳,但大豆进口量不断攀升,2012年大豆进口5838万吨,国内产量1301.09万吨,大豆消费主要依靠大豆进口,大豆对外依存度更是首次突破80%。从1996年成为大豆的净进口国以来,大豆进口总量数值不断突破,由当年的111万吨升至2013年的6338万吨,增长了近61倍。由于国内外各种复杂的因素,大豆进口量势必会持续增长,且短时间内无法根本改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