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冬枣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附件)
近年来,大荔县冬枣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大荔农民经济增长的一大主导产业。大荔冬枣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深加工领域也开始进军,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消息显而易见,大荔冬枣的美名也逐渐为人熟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品种结构单一、果品质量存在隐患、枣农素质缺乏,产业链有待延伸,开发程度不够等。通过对陕西省大荔县冬枣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分析了冬枣的栽培技术,市场信息,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方,指出大荔冬枣适合的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写了大荔县冬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道路上与大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使冬枣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打造大荔冬枣品牌化道路,走出大荔,走出世界,为更广大的消费者所熟识。
目 录
1.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3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3
2.冬枣产业的基本概述 4
2.1 冬枣的由来 4
2.2冬枣产业的发展历程 4
2.3 冬枣产业的发展现状 7
2.4 冬枣产业的种植模式 10
2.5 冬枣产业的发展模式 11
2.6 冬枣产业的深加工 13
3.冬枣产业对枣农的影响 14
3.1 对枣农家庭收益的影响 14
3.2 对枣农生活水平的影响 16
4.冬枣的销售渠道及其问题 18
4.1 销售渠道 18
4.2 面临问题 19
5.冬枣产业面临问题的对策分析 20
5.1 从果农角度考虑 20
5.2从销售角度考虑 20
5.3从政府角度考虑 21
6.结束语 22
参考文献 23
致 谢 24
1.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意义
大荔县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土壤肥沃、农林生产条件优越,耕地面积150万亩,是全国闻名的枣树发源地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园区的建设,冬枣产业也得到了快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速发展,大荔冬枣种植面积以每年两万亩的速度递增,满眼望去,都是排列整齐的温室大棚。面对2015年农副产品价格和销量普遍下滑的态势,大荔冬枣仍保持良好销售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县冬枣收入超过伍拾万元的已有二十余户。截至2016年,大荔冬枣全县种植面积已达到35万亩,成为享誉全国的“冬枣第一县” ,也被国内专家称赞为“全国冬枣最佳优生区”。本文主要叙述了陕西省大荔县冬枣产业发展的现状,销售渠道等,指出冬枣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陕西省大荔县冬枣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今后冬枣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为改善销售渠道,如何管理好枣园提供有效的改善办法。
1.1.2 选题意义
近年来,陕西省大荔县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面取得了卓效成果,创出园区建设多元发展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荔冬枣为何依然能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为了发展壮大全县冬枣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把发展冬枣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大力推广大棚促早栽培技术和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荔冬枣种植面积以每年两万亩的速度递增,达到35万亩,年产量29.3万吨,实现产值达到37.5亿元,占到全县农业生产总值的30%,从事冬枣产业的农民达到了25万人,人均枣业纯收入1766元,枣区农民收入的一般来自冬枣,枣业总产值达10亿元,冬枣产业已经成为大荔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必然会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农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对科技改善农业环境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深刻,更愿意去发展设施农业,对冬枣产业的各个环节更加重视。对此,国内外学者对冬枣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Lingling Jiang, Hong Zheng, Hongfei Lu对冬枣的储藏进行了研究。抗坏血酸 (AA) 在沾化冬枣存储在选定温度下连续的光明和黑暗条件下,活化能在光照条件下比黑暗条件下低,这项研究显示,AA 连续黑暗中的损失比其他样品更多 ,在连续黑暗中,AA 退化可能青睐于低的温度。因此,建议储藏在较低的温度和连续黑暗条件,以延长冬枣果实采后贮藏期限。这项研究结果对冬枣在采后贮藏期间保留枣和其他水果中的氨基酸含量有重大影响。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刘倩(2014)认为陕西省大荔县气候,土壤条件独特,比原产地河北黄骅条件更为优越,更适合冬枣的栽培,而且成熟期比较早。大荔县主要有两种模式,露天冬枣和设施冬枣。设施温室冬枣的总体经济收益比较大,肥水管理,树形修剪,设施棚内的湿度,温度的控制,花期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果实采摘都优于普通露天冬枣。所以,拥有一套适宜的栽培模式和配套技术,对冬枣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郭文霞(2013)认为设施农业比传统农业更具优势,它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形式,设施冬枣减少环境对其的影响,提高果实品质产量,增加产业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设施栽培冬枣技术即是大荔县高效优质生产的新技术,和栽培模式,又是一个富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综上所述,尽管在目前的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随着科技推广部门的努力,加上枣农科技意识,冬枣设施促早栽培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设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冬枣产业必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大荔县冬枣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道路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措施。一是冬枣种植的起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冬枣产业的种植面积,冬枣产业的发展优势,产业的发展模式;三是冬枣产业对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四是冬枣产业发展道路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五是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使冬枣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成为农民经济增收的主导产业。打造大荔冬枣品牌化道路,走出大荔,走出世界,为更广大的消费者所熟识。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首先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动态打好理论基础????
1.4.2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从实际生活中找出相对应案例,分析并找出相应的结论。?
1.4.3 实地考察法。
去当地相关部门拜访,询问当地合作社与枣农,了解冬枣的现状。
2.冬枣产业的基本概述
目 录
1.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3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3
2.冬枣产业的基本概述 4
2.1 冬枣的由来 4
2.2冬枣产业的发展历程 4
2.3 冬枣产业的发展现状 7
2.4 冬枣产业的种植模式 10
2.5 冬枣产业的发展模式 11
2.6 冬枣产业的深加工 13
3.冬枣产业对枣农的影响 14
3.1 对枣农家庭收益的影响 14
3.2 对枣农生活水平的影响 16
4.冬枣的销售渠道及其问题 18
4.1 销售渠道 18
4.2 面临问题 19
5.冬枣产业面临问题的对策分析 20
5.1 从果农角度考虑 20
5.2从销售角度考虑 20
5.3从政府角度考虑 21
6.结束语 22
参考文献 23
致 谢 24
1.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意义
大荔县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土壤肥沃、农林生产条件优越,耕地面积150万亩,是全国闻名的枣树发源地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园区的建设,冬枣产业也得到了快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速发展,大荔冬枣种植面积以每年两万亩的速度递增,满眼望去,都是排列整齐的温室大棚。面对2015年农副产品价格和销量普遍下滑的态势,大荔冬枣仍保持良好销售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县冬枣收入超过伍拾万元的已有二十余户。截至2016年,大荔冬枣全县种植面积已达到35万亩,成为享誉全国的“冬枣第一县” ,也被国内专家称赞为“全国冬枣最佳优生区”。本文主要叙述了陕西省大荔县冬枣产业发展的现状,销售渠道等,指出冬枣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陕西省大荔县冬枣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今后冬枣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为改善销售渠道,如何管理好枣园提供有效的改善办法。
1.1.2 选题意义
近年来,陕西省大荔县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面取得了卓效成果,创出园区建设多元发展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荔冬枣为何依然能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为了发展壮大全县冬枣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把发展冬枣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大力推广大棚促早栽培技术和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荔冬枣种植面积以每年两万亩的速度递增,达到35万亩,年产量29.3万吨,实现产值达到37.5亿元,占到全县农业生产总值的30%,从事冬枣产业的农民达到了25万人,人均枣业纯收入1766元,枣区农民收入的一般来自冬枣,枣业总产值达10亿元,冬枣产业已经成为大荔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必然会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农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对科技改善农业环境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深刻,更愿意去发展设施农业,对冬枣产业的各个环节更加重视。对此,国内外学者对冬枣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Lingling Jiang, Hong Zheng, Hongfei Lu对冬枣的储藏进行了研究。抗坏血酸 (AA) 在沾化冬枣存储在选定温度下连续的光明和黑暗条件下,活化能在光照条件下比黑暗条件下低,这项研究显示,AA 连续黑暗中的损失比其他样品更多 ,在连续黑暗中,AA 退化可能青睐于低的温度。因此,建议储藏在较低的温度和连续黑暗条件,以延长冬枣果实采后贮藏期限。这项研究结果对冬枣在采后贮藏期间保留枣和其他水果中的氨基酸含量有重大影响。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刘倩(2014)认为陕西省大荔县气候,土壤条件独特,比原产地河北黄骅条件更为优越,更适合冬枣的栽培,而且成熟期比较早。大荔县主要有两种模式,露天冬枣和设施冬枣。设施温室冬枣的总体经济收益比较大,肥水管理,树形修剪,设施棚内的湿度,温度的控制,花期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果实采摘都优于普通露天冬枣。所以,拥有一套适宜的栽培模式和配套技术,对冬枣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郭文霞(2013)认为设施农业比传统农业更具优势,它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形式,设施冬枣减少环境对其的影响,提高果实品质产量,增加产业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设施栽培冬枣技术即是大荔县高效优质生产的新技术,和栽培模式,又是一个富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综上所述,尽管在目前的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随着科技推广部门的努力,加上枣农科技意识,冬枣设施促早栽培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设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冬枣产业必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大荔县冬枣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道路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措施。一是冬枣种植的起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冬枣产业的种植面积,冬枣产业的发展优势,产业的发展模式;三是冬枣产业对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四是冬枣产业发展道路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五是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使冬枣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成为农民经济增收的主导产业。打造大荔冬枣品牌化道路,走出大荔,走出世界,为更广大的消费者所熟识。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首先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动态打好理论基础????
1.4.2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从实际生活中找出相对应案例,分析并找出相应的结论。?
1.4.3 实地考察法。
去当地相关部门拜访,询问当地合作社与枣农,了解冬枣的现状。
2.冬枣产业的基本概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