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经营策略研究(附件)【字数:12075】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像一条鹏飞的巨龙,飞速增长,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日趋完善。此外,伴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日益深化,金融创新进程的不断加快,商业银行的融资主导地位相对降低,金融脱媒应运而生。本文基于金融中介理论,研究金融脱媒背景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索对其经营情况产生的影响;其次,根据我国政府的经济、货币政策,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深入分析金融脱媒的原因;最后,以南京银行为例,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从金融理财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大力发展混业经营,推进实施零售业务发展规模,加强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加强资产流动性管理,持续夯实基础管理,坚持创新经营模式,追求探索共同运营模式等几个方面,积极应对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的冲击,推进商业银行的正确发展。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绪 论1
第一章 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分析2
1.1直接融资规模的总体变化2
1.2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变化3
第二章 金融脱媒现象产生的原因4
2.1政府的支持4
2.2社会财富的大量累积4
2.3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5
2.4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5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6
3.1影响银行利差收入6
3.2分流商业银行客户7
3.3加大商业银行经营难度7
3.4促进同业存款的发展7
南京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策略9
4.1加强金融理财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10
4.2推进实施线上零售业务发展规模11
4.3利用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11
4.4坚持创新经营服务模式12
4.5大力发展混业经营12
4.6探索追求共同运营模式12
4.7加强资产流动性管理13
4.8持续夯实基础管理能力13
4.9根据经营发展规模制定五年战略规划14
结束语15
致 谢16
参考文献1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绪论
20 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金融脱媒现象的起源地,当时美国拥有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金融政策和体制也趋于完善。金融脱媒的另外一种说法是金融非中介化,简明扼要的解释为:资金的需求方绕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从资金供给方中获取资金的现象,并完成资金运输循环的过程。从1933年至1966年9月,美国为提高就业率出台Q条例,其主要内容:对银行存款利率设置上限。储户们为了获得高额的收益率,更加热衷于将存款投资于证券市场,银行流出的大量存款使得美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受到影响,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利润下降,利差收入的不断减少导致资本市场的萎缩,如若仅仅依靠商业银行传统存款业务实在难以维持日常经营,随即出现了“银行脱媒”现象,该现象拉开了金融脱媒的序幕,后来迅速的发展到多个国家。
由于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渐渐被人们所认可,更加压缩了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由于科技经济的发展,导致新金融产品的出现直接冲击商业银行业务,加之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日渐更新换代,多种投资方式的创新,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脱媒在此背景下走向开端。
我国金融脱媒趋势来势汹汹,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迅速调整相应的资产结构和经营战略,将原有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的经营方式逐步向集约型创新性经营理念方向转化,并且学习国外商业银行先进资产管理案例经验,大力提高资产的配置效率,通过对资产管理的优化组合来对风险、盈利和安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协调处理,促进收益最大化,将客户满意度作为最终目标。商业银行将大力发展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托贷款等表外业务、同业业务等非传统性存贷款业务实现反脱媒。
第一章 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1.1直接融资规模的总体变化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体系在整体结构上进行了重建,致力扩大发展的目标,并且深化银行体制改革之后,银行体系逐步趋于完善,对其发展壮大有着巨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的12 家中小型商业银行、137家城商银、5家大型商业银行、约 203 家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作为数据统计对象,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252.3万亿元,同比增长8.72%,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77.9%。随着银行资产规模的增长,商业银行在风控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缓解了银行资产压力。截止2017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4%。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特点为资产负债规模大。
然而,伴随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社会融资方式逐渐从间接融资方式向直接融资转化,资本市场流入大量的资金,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证券融资规模的扩大,其中债券融资尤为明显。金融脱媒程度的体现为:全社会融资规模中直接融资所占比重。图11为20112017年全社会融资中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规模和占比。由下图可见,我国社会融资规模总体趋势近年来呈现逐年走高的趋势,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截至去年年底,社会融资总规模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直接融资的组成部分为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分别达到了24329亿元和 6665亿元,总占比为 15.61%。
/
图11 20112017年全社会融资中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规模和占比
1.2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变化
以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 2017年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和总负债的余额分别达到了710142亿元和657136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和总负债的余额分别达到了313803亿元和 294642亿元。在过去的近十年时间里,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同时增长了将近2.9倍,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近十年间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大致增长4.7倍,远远大于大型商业银行的经济增长速度。从两者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同比增长率来看,两种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增长率每年都存在一定波动,但是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变化情况。
第二章 金融脱媒现象产生的原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