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奉节县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摘 要奉节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产业为提高奉节县人民的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近些年来,奉节县的旅游产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瓶颈,多年累积下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眼,从旅游业发展沿革、旅游资源概述、宏观区位、旅游营销现状、旅游附属产业这五个角度研究了奉节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认为奉节县的旅游产业存在游客以过境游为主、县域内部交通不足、旅游营销力度不足、旅游人才和资金两缺等问题,并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多举措提高过夜游游客比重、加强县域内部交通建设、大力发展新媒体营销、加大自我人才培育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创新旅游产业融资机制等建议,以期促进奉节县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2
1.3主要研究方法 3
1.4研究的主要内容 3
第2章 旅游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5
2.1旅游产业相关概念 5
2.2可持续发展理论 5
第3章 奉节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7
3.1奉节县旅游业发展沿革 7
3.2奉节县旅游资源概述 7
3.3宏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8
3.4奉节县旅游产业营销现状 9
3.5旅游附属产业发展现状 9
第4章 制约奉节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 11
4.1游客以过境游为主 11
4.2县域内部交通不足 11
4.3旅游营销力度不足 12
4.4旅游人才缺乏 12
4.5旅游产业资金缺乏 12
第5章 制约奉节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3
5.1接待能力不足 13
5.2林大沟深客观约束,车辆调配不足 13
5.3新媒体营销发展滞后 13
5.4人才自我培养和引进双滞后 14
5.5经济发展落后,融资渠道不畅 14
第6章 推动奉节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17
6.1多举措提高过夜游游客比重 17
6.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加强县域内部交通建设 17
6.3大力发展新媒体营销 17
6.4加大自我人才培育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18
6.5大力发展奉节经济,创新旅游产业融资机制 18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属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也被誉为“朝阳产业”。[1]
十三五规划”中,倡导把旅游和外交关系相结合,以及提出国际间的旅游与合作,扩展与大多数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规划完善旅游体制。通过旅游建立外交关系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国家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加突显出旅游产业的优势和在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奉节县占据丰富的旅游资源与人文资源。但奉节县地处山区,较为偏远,发展旅游业,景区规划不合理、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旅游产业创造力量小,游客承受能力有限,加上自然资源惨遭破坏等系列因素。另外,当地居民缺乏对景区资源的生态保护意识,这严重影响我县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发展我县旅游业,必须从当前的客观现状和巨大优势上衡量,有效考察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尤其要重视政府有关部门、旅游从业管理服务人员及旅游人士、以及当地旅游居民等全面着手研究旅游产业的发展。鉴于保护旅游资源以及保障奉节县旅游产业长远发展的考虑,必须想方设法,突破一切制约条件,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的目标。
1.1.2研究意义
重庆奉节属于西部城市特色县域之一,承载着千百年来刘备托孤的故事和历代著名诗人包括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苏轼、黄庭坚等诗人的经典诗词传奇,他们游夔门,留下经典诗篇。因此,奉节县作为历史文化古城,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旅游资源数量丰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近些年来,政府倡导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重新规划建设旅游交通线路,使景区交通拥堵情况得到极大改善;同时,社会人士对当地旅游景点的热情高涨,促使旅游产业经济效益提高;但是,由于认识不到位、发展机制不健全、管理方法不恰当等因素的影响,奉节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体现资金不充足、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旅游管理人才不专业、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低下、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等问题。因此,还需要对奉节县旅游产业进行研究,从而针对性的找出合理有效对策,使旅游产业得到充分发展,进一步提高奉节县人民的生活水平。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国外研究现状
Mac Cannell 在著作《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内,首次将符号介绍进旅游这一研究领域,并进一步指出世界各地区的旅游者在旅游时都在领略当地城市风景的文化内涵与底蕴,这些文化内涵都是隶属于符号系统的一部分。[2]学者Graburn(1983)是最早提出要将符号学领域的多种研究方法应用到旅游研究范畴之中的学者,他认为研究旅游产业本质就是研究分析旅游产业中的特定符号内涵及其相关文化意义。[3]Brown(1992)从营销的角度切入了旅游产业,并针对游客的旅游景区(点)体验性、旅游消费的符号性这两大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Brown指出旅游业营销活动就是一种使用合适的文化符号体系展现那些虽存在差异但是能够体现特殊身份、社会地位的体验活动。[4]Oppermann(1996)、Sharpley R(1997)、Sharpley J(1997)先后指出发展特色化的旅游产业能够显著增加景区(点)的就业岗位,从而达到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优化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目标,最终提到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5]Gianna与Phili P(1999)基于Tjapukai提出的特色土著文化旅游概念,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并预测了特色土著文化旅游的市场前景。
1.2.2国内研究现状
郭跃(2002)指出,诗文化是奉节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奉节县旅游产业必须对奉节县诗文化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并围绕这个主题,从性质、功能、风格等角度对诗文化开发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6]李庆(2003)以产业集群视角研究了奉节县的旅游产业,李庆认为巫山、奉节、巫溪这三个县之间的地理区位相对靠近、旅游资源又呈趋同之势,使得这三县在客观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相对较为独立的、以大山大峡为主要的旅游资源的“金三角”地域经济。程远清(2008)认为发展奉节县旅游业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生态旅游,在对奉节县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确立“保护性开发”的主题、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推出生态旅游产品等开发建议。[7]田成才(2012)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对奉节县旅游产业进行了分析,认为奉节县应该从强化宣传、科学规划、强化管理等方法发展奉节特色旅游业。[8]万政文(2013)以天坑地缝作为旅游项目的开发实例探讨了奉节县的旅游开发模式,认为天坑地缝景区的比较优势主要是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形势向好,并进一步指出奉节天坑地缝旅游的正确开发路径是走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加快奉节国际旅游品牌景区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等。[9]王珊、孔海(2014)以SWOT矩阵对奉节县旅游产业就行了分析,她们提出奉节县应该转变奉节县人民政府的职能、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强化奉节县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等发展建议,以期促进奉节县旅游产业发展。[10]刘绍菊、贺海(2017)从旅游扶贫视角对奉节县的乡村旅游产业进行了研究,认为奉节县的乡村旅游产业存在资金和人才两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11]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2
1.3主要研究方法 3
1.4研究的主要内容 3
第2章 旅游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5
2.1旅游产业相关概念 5
2.2可持续发展理论 5
第3章 奉节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7
3.1奉节县旅游业发展沿革 7
3.2奉节县旅游资源概述 7
3.3宏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8
3.4奉节县旅游产业营销现状 9
3.5旅游附属产业发展现状 9
第4章 制约奉节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 11
4.1游客以过境游为主 11
4.2县域内部交通不足 11
4.3旅游营销力度不足 12
4.4旅游人才缺乏 12
4.5旅游产业资金缺乏 12
第5章 制约奉节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3
5.1接待能力不足 13
5.2林大沟深客观约束,车辆调配不足 13
5.3新媒体营销发展滞后 13
5.4人才自我培养和引进双滞后 14
5.5经济发展落后,融资渠道不畅 14
第6章 推动奉节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17
6.1多举措提高过夜游游客比重 17
6.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加强县域内部交通建设 17
6.3大力发展新媒体营销 17
6.4加大自我人才培育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18
6.5大力发展奉节经济,创新旅游产业融资机制 18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属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也被誉为“朝阳产业”。[1]
十三五规划”中,倡导把旅游和外交关系相结合,以及提出国际间的旅游与合作,扩展与大多数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规划完善旅游体制。通过旅游建立外交关系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国家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加突显出旅游产业的优势和在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奉节县占据丰富的旅游资源与人文资源。但奉节县地处山区,较为偏远,发展旅游业,景区规划不合理、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旅游产业创造力量小,游客承受能力有限,加上自然资源惨遭破坏等系列因素。另外,当地居民缺乏对景区资源的生态保护意识,这严重影响我县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发展我县旅游业,必须从当前的客观现状和巨大优势上衡量,有效考察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尤其要重视政府有关部门、旅游从业管理服务人员及旅游人士、以及当地旅游居民等全面着手研究旅游产业的发展。鉴于保护旅游资源以及保障奉节县旅游产业长远发展的考虑,必须想方设法,突破一切制约条件,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的目标。
1.1.2研究意义
重庆奉节属于西部城市特色县域之一,承载着千百年来刘备托孤的故事和历代著名诗人包括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苏轼、黄庭坚等诗人的经典诗词传奇,他们游夔门,留下经典诗篇。因此,奉节县作为历史文化古城,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旅游资源数量丰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近些年来,政府倡导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重新规划建设旅游交通线路,使景区交通拥堵情况得到极大改善;同时,社会人士对当地旅游景点的热情高涨,促使旅游产业经济效益提高;但是,由于认识不到位、发展机制不健全、管理方法不恰当等因素的影响,奉节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体现资金不充足、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旅游管理人才不专业、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低下、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等问题。因此,还需要对奉节县旅游产业进行研究,从而针对性的找出合理有效对策,使旅游产业得到充分发展,进一步提高奉节县人民的生活水平。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国外研究现状
Mac Cannell 在著作《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内,首次将符号介绍进旅游这一研究领域,并进一步指出世界各地区的旅游者在旅游时都在领略当地城市风景的文化内涵与底蕴,这些文化内涵都是隶属于符号系统的一部分。[2]学者Graburn(1983)是最早提出要将符号学领域的多种研究方法应用到旅游研究范畴之中的学者,他认为研究旅游产业本质就是研究分析旅游产业中的特定符号内涵及其相关文化意义。[3]Brown(1992)从营销的角度切入了旅游产业,并针对游客的旅游景区(点)体验性、旅游消费的符号性这两大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Brown指出旅游业营销活动就是一种使用合适的文化符号体系展现那些虽存在差异但是能够体现特殊身份、社会地位的体验活动。[4]Oppermann(1996)、Sharpley R(1997)、Sharpley J(1997)先后指出发展特色化的旅游产业能够显著增加景区(点)的就业岗位,从而达到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优化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目标,最终提到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5]Gianna与Phili P(1999)基于Tjapukai提出的特色土著文化旅游概念,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并预测了特色土著文化旅游的市场前景。
1.2.2国内研究现状
郭跃(2002)指出,诗文化是奉节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奉节县旅游产业必须对奉节县诗文化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并围绕这个主题,从性质、功能、风格等角度对诗文化开发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6]李庆(2003)以产业集群视角研究了奉节县的旅游产业,李庆认为巫山、奉节、巫溪这三个县之间的地理区位相对靠近、旅游资源又呈趋同之势,使得这三县在客观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相对较为独立的、以大山大峡为主要的旅游资源的“金三角”地域经济。程远清(2008)认为发展奉节县旅游业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生态旅游,在对奉节县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确立“保护性开发”的主题、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推出生态旅游产品等开发建议。[7]田成才(2012)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对奉节县旅游产业进行了分析,认为奉节县应该从强化宣传、科学规划、强化管理等方法发展奉节特色旅游业。[8]万政文(2013)以天坑地缝作为旅游项目的开发实例探讨了奉节县的旅游开发模式,认为天坑地缝景区的比较优势主要是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形势向好,并进一步指出奉节天坑地缝旅游的正确开发路径是走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加快奉节国际旅游品牌景区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等。[9]王珊、孔海(2014)以SWOT矩阵对奉节县旅游产业就行了分析,她们提出奉节县应该转变奉节县人民政府的职能、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强化奉节县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等发展建议,以期促进奉节县旅游产业发展。[10]刘绍菊、贺海(2017)从旅游扶贫视角对奉节县的乡村旅游产业进行了研究,认为奉节县的乡村旅游产业存在资金和人才两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1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