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路径研究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许多国家积极谋求对外经济合作方式,促进本国经济交流发展。而山东省作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点省份,区域位置得天独厚,经济基础完善,所以,应紧紧把握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区域对外合作,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本文采用文献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山东省积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应该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积极拓展路径,促进山东省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山东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节点省份,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更应加强自身在高端制造业和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建设,努力将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形成次区域内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这样才能在未来“一带一路”战略实质性推进阶段成为地区增长,全方位促进一带一路策略的实施,推动山东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体系之中。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 1
(二)研究意义 1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
二、山东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 3
三、影响山东省参与全球价值链路径的因素分析 6
(一)产业格局 6
(二)技术创新能力 7
(三)跨国公司实力 7
(四)行业要素禀赋 8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山东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机遇 8
(一)与世界经济格局的联系不断深入 8
(二)不断提升的区域战略地位 10
(三)不断完善的省内交通设施 10
(四)特色海洋产业集聚区 10
五、“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山东拓展全球价值链分工路径建议 11
(一)重塑产业链,拓展山东产业新空间 11
(二)山东省经济发展空间拓展政策机制保障 11
(三)山东省产业攀升路径 12
(四)促进产业结构贸易主体升级 12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经济背景下,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凭借丰富的劳动力和资源禀赋优势在产品的加工、组装环节形成比较优势。同时,山东省凭借着独特的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理优势,贸易规模飞速发展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但出口中国内附加值比重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处于中下等水平。山东省迫切需要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其关键在于技术创新,随着山东省行业技术实力的增加,部分产业已经向产业中上游转移,开始加快技术创新、增强附加值的步伐,有能力构建全球价值链,“一带一路”的提出为此提供了可能。
(二)研究意义??
山东作为我国的外贸大省、科技强省,对实现我国的产业升级,“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构建、贸易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向高端环节的攀升,有着重大意义。山东是我国科技、教育、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以帮助“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其他国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带动沿线国家产业发展。我们可以预计,充分利用山东的重要地理位置及其资本、科技的优势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以及沿线国家沿“一带一路”构建区域价值链,并有利于我国在区域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实现产业的技术升级,从而进一步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山东省产业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形式,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的影响下,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了显著地提高,山东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路径成为新的研究点,很多国内学者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不同的成果。孟祺在《基于“一带一路”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构建》(2016)分析“一带一路”区域国家制造业状况及“一带一路”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构建的动力机制,得出“一带一路”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构建的路径;刘广生在《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以山东省为例》(2011)运用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博弈分析等方法,分析全球一国内价值链并建及其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建立引入价值链指标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具体研究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途径和策略;孙学敏、王杰(2013)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生产率效应”—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得出参与全球价值链有益于提高企业生产率,说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生产率效应显著存在。另外,通过对企业所有制、资本密集度、贸易方式以及产品多样性等异质性特征的考察发现,国有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的生产率效应最高,外资企业次之,民营企业最低;高资本密集度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率效应要高于低资本密集度企业;戴翔、徐柳(2017)《中国外贸增速变化的行业差异性——基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视角》通过特征事实的考察和初步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行业层面出口增速变化表现出的差异性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程度的差异性有关,应抓住和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机遇,尽快构建起中国自身的全球价值链。
2、国外研究现状:
Jolanta Gora在《Global Value Chains as a Tool for Globalization Studies》(2013)经过批判性地回顾全球价值链的主导作用及其在全球化进程研究中的应用来解决这一缺陷,结合波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利用全球价值链进行进一步研究的一些结论;Francesco Picciolo在《How crude oil prices shape the global division of labor》(2016)通过全球价值链1960年至2011年之间形成的世界经济中的作用,通过马尔可夫链和网络分析方法。表明在这段时间内,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与石油价格密切相关,并观察到一个非常高的负相关(?0.85)石油价格和周期性价值份额之间,即价值体现在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保守的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分享,得出这种相关性并不取决于国际收支平衡,也没有对贸易或贸易协定的名义价值,反而是与全球价值链(价值链)的方式塑造全球贸易。
《TheInteraction of Global Value ChainsandRural Livelihoods:The Case of Smallholder Rasp berry Growers in Chile》(2011)中Edward R.T.CHALLIES
结合全球价值链和可持续农村生计分析,探讨智利农业全球化的局部影响。概述了智利树莓全球价值链的地理和结构配置,并考虑了治理模式和链内关键行为者之间的协调形式;《Region Of Southern Africa:International Trade And Global Value Chains》(2014)通过南部非洲的一体化导致了贸易结构和跨国界生产过程的变化,提出了变革中的南部非洲国家贸易结构发生,以及在全球价值链南非的位置,充分利用了国际贸易综合研究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的指标和措施,从总体和部门两个方面考察了南非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似性、集中性和地位。
二、山东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9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