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企业在市场成熟期的应对策略(附件)

摘 要自从01年中国申奥成功后,中国居民的运动意识逐渐提升,以健身房、健身工作室为主的健身企业开始在中国大陆遍地开花,中国健身企业在这几年蓬勃发展。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消费水平的上升,消费者对健身企业的需求日益增大,在17年,中国健身房总数已超过一万家,且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根据17年的整体数据来看,健身房续卡率不超过百分之十,来访者签约率不超过百分之二十,健身房的活跃人数不超过百分之七,而美国日本这样健身环境发达的国家,不但健身人口占总人口百分之五十以上,续卡率也超过了百分之五十。这不仅仅是健身意识与消费水平的差距,中国许多健身房的存活时间不超过三年,营业三年后,很多健身房都面临着市场饱和度高,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企业转型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处理好转型期的种种问题,是中国健身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消费者效用论等理论与方法,对我国健身企业在市场成熟期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目 录
一、引言 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二、我国健身企业发展现状 3
(一)我国健身企业发展状况 3
(二)我国健身企业现阶段发展的普遍问题 4
(三)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市场成熟期的健身企业 4
三、我国健身企业主要问题 5
(一)价格竞争问题 5
(二)市场饱和度问题 6
(三)转型成本高 7
四、健身企业市场成熟期的应对策略 7
(一)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7
(二)制定吸引潜在消费者的营销策略 8
(三)如何进行企业内部转型 8
参考文献 9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健身行业进入中国市场时间并不短,20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出现以器械训练与操课训练为主的健身房,但是受限于中国的消费水平与健身观念,再加上健身房的设备落后,缺乏具有技术经验的健身教练,运营模式落后,所以直到2010年后,中国健身行业才开始稳定发展,市场也逐渐成熟。同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健身企业运营寿命普遍较短、会员健身效果较差、各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也有各种只有中国才出现的运营问题,长久以来一直伴随在中国健身企业的运营之中。近年来,各个健身企业开始针对市场现状开始了自我调整,虽小有成效,但事实上并从本质上解决中国健身企业的典型问题。本论文基于这个危机与机会并存的中国健身市场,对种种问题进行研究。
2.研究意义
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蓬勃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像健身企业这类的服务行业逐渐增多,在其中,健身企业属于较为典型的,因为健身企业对技术与人才的要求较高,对企业自身营销能力较为依赖,同时又具有着完整的产业链,因此其中各类经济问题对于研究当前中国服务业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同时,健身行业又有其特殊性,健身企业即使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却难以保证市场份额的质量,即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这使健身企业在成熟期转型的经济问题更加复杂。而健身企业作为文体服务行业中收入最多,经济链最为完整的行业,在体育经济学中极具代表性,因此进行健身企业在成熟期转型的研究实际上也更具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中国健身行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进入成熟期的企业也大部分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所以国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并不多,其中的大部分文献更注重对技术转型的研究。如《体育学刊》的《全民健身的转型升级——由全民健身热点问题谈起》,指出现如今中国健身行业的各种负效应,提出将现有健身行业的整体转型,提升其公共服务的作用。而发布于浙江体育学院期刊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体育培训市场转型研究》,则认为现如今的中国健身行业转型应着眼于科技提升,注重在现代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商业基础上进行转型。可以看出,颇具价值的研究,大部分着眼于健身企业的转型升级,基本瞄准的是当今热点,如互联网运营、全民健身模式等,着重于健身企业的社会价值,颇具中国特色,也与中国社会性质相符。
2.国外研究现状
在美国日本这样的健身大国,早已拥有成熟的健身市场,健身文献较为丰富。17年的赫尔曼罗格斯针对发达国家健身企业在成熟市场下的转型,在《健身房运营之道:如何做好健身行业的客户经营与客户体验》,主要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对健身房的客户经营以及客户体验进行研究,更加注重健身房的人文建设。而《体育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则认为健身房在市场成熟期的转型,健身房管理者应该从掌握体育俱乐部管理与经营的运作程序、方法和手段,提高体育俱乐部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经营体育俱乐部的方式方法。同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评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运营者的实践意识和分析能力。由此可见,国外的研究已从基础的企业转型转向于更具难度的客户体验,这说明国外企业基本已可以解决成熟期的各类基础性问题,因此国外文献拥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局限于各国健身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环境,外国文献所能借鉴的部分仅仅局限于一些传统理论,研究中国的健身企业在成熟期的应对策略,还要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健身企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健身企业发展状况
截至2017年为止,中国健身房已超过一万一千家,健身性质的工作室已超过两万六千家,主要集中于华中、华南、华北、华东、西南、东北、西北这七大区域,东北地区客户活跃度相对较高,而西南地区的客户活跃度最低,全国健身房平均续卡率为百分之十一,目前,我国参与运动的人群每月运动频次达到7.5次/月,健身人群平均每年在健身的花费达到了1万元/年,种种迹象表明健身行业未来前景发展可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身市场远未达到天花板。据报告,中国健身会员仅有 350 万人,而美国有 5000 万人,中国的人均教练只有 0.12 人/万人,美国则达 7.5 人/万人。中国健身人群每年健身投入费用为 1 万元左右,商业健身市场规模为 300亿人民币,而 2013 年美国的健身市场规模即达 218 亿美元。即使与亚太地区相比,中国的健身会员渗透率仅为 0.4%,仅高于印度和印尼,显著低于亚洲平均水平 3.8%。
(二)我国健身企业现阶段发展的普遍问题
1.客户留存率低
我国健身房的续卡率仅为百分之十左右,能坚持长久健身甚至终身健身的人则不超过百分之二,这一数据与健身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较,问题十分严重。原因不仅仅是我国国民健身意识较差,健身企业技术不发达,还与健身企业的营销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
2.很快进入饱和期
我国大部分健身房在营业一两年后便面领着潜在消费者减少,发展空间缩小等问题,健身房由于其服务功能的特殊,较其他服务性质的产业,如餐饮业、医疗保健等相比,进入饱和期的周期较短,滞销期较长,进一步引起投入减少,进而进入顾客继续流失的恶性循环。
3.转型困难
中国百分之四十的健身房在营业两到三年后便面临倒闭,而大部分的健身房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都很难做出转型,而仅仅是将策略着眼于价格战之上,这样不但引起恶性竞争,反而更快地将本来就不多的潜在消费者消耗殆尽,走向一种竭泽而渔的营销与生产模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2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