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博物馆经营管理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我国的文化遗产彰显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它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是对弘扬民族文化,加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建设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都有很大助益,同时也利于带动各个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调整、促进社会、经济繁荣、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而本文中也提到在保护好秦始皇帝陵这一文化遗产,并且如何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齐头并进,近些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方针,这些政策对传统的文化遗产的如何保护、全面管理和利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博物馆如何进行有效的发展研究为主旨,围绕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的同时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当下存在的问题、从博物馆的经营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口进行研究,分析问题的原因,结合具体的事实情况得出结论,给出比较合理的建议。本文认为,博物馆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是呈相对关系的,先进的管理方案方法必然会让秦始皇帝陵博物馆走的更远。在此基础上提出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水平的发展对策和建议。关 键 词旅游竞争力;经营管理;文化遗产;秦陵博物馆Abstract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carry forward the folk spirit, strengthen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build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to driv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regional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n order to practically protect the qin shihuang mausoleum of hadrian this precious human cultural heritage,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promot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recent years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major initiatives, the qin shihuang mausoleum of hadria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lways and plays a very active role. In this paper, the museum of qin shihuang mausoleum of hadrian as purpose,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on literature study and logic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museum of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of study of the museum of qin shihuang mausoleum of hadrian existing problems betwee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cultural heritage exhibition means a single, lack of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relevant theories,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museum is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a relative relationship, advanced management solution method will inevitably make further museum of qin shihuang mausoleum of hadrian. On the basis of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seum of qin shihuang mausoleum of hadria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 of qin shi huang1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1.1.2研究的意义 1.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论文的研究方法 2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现状 2.1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基本状况 2.2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2.3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2.4品牌资源现状分析 3 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文化遗产内涵挖掘不够,展示内容有限 3.2展示手段单一,技术陈旧 3.3保护与展示未能有效统一 3.4产业开发不足,旅游市场尚待规范和引导 4 提升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水平的发展对策 4.1升级核心产品,增加扩展产品 4.2利用媒体资源,丰富展示手段 4.3借鉴国外理念,保护与展示相统一 4.4关注游客需求,活化文化和旅游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 绪论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1研究的目的 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上家喻户晓的第八大奇迹,所以如何有效的保护这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历史留下震撼,留下我们的精髓,它的保护和利用都是应该用心好好思考的重要问题。为了切实保护好秦始皇帝陵这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对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利用具有十分总要和积极的作用。调查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后发现近年来的年旅量有所波动,游客的回头率不高,对秦始皇帝陵的印象不深刻等一系列的原因。基于此,本文想通过对秦始皇帝陵近几年的年旅量的状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发放的调查问卷和相关文献分析秦始皇帝陵的旅游竞争力,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如何提高秦始皇帝陵的旅游竞争力提出建议与对策。1.1.2研究的意义秦始皇陵兵马俑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作为中国标志性的人类文化遗产,对秦始皇陵博物馆的经营管理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的研究不仅能够起到保护传统的人类文化遗产,而且能够很好的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也有利于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社会、经济繁荣、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它的保护和开发有利于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旅游的发展,对周边经济有着带动作用。1.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2.1国外研究现状Throsby在1994年提出博物馆应具备的主要模式即是行为模式,该模式假定博物馆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是一个共体,让博物馆的行政主体机构将博物馆的功能化放在首位。斯蒂芬他指出,现代社会的博物馆不仅仅是传统的展示功能,而是他深层次的意义和具体有效的功能相统一。也正如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馆长科尔Esteve-Coll 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博物馆已不是只是消极的典藏文物,而是成为进入社区的一个跳板。”认为免费开放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播,吸引更多的观众,同时配以其他形式的服务和创收策略,为博物馆带来丰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Marie C.Malaro(1994)提出博物馆的管理是博物馆行业步入21世纪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获得大众的关注从而带动游客量,并为所在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1.2.2国内研究现状李莉(2006)认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和居民经济结构的变化,现当代的博物馆的经营模式已经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改变现有的困境,博物馆就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深层次挖掘本博物馆的艺术内涵和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通过有创意的展示和推广,带领时尚,带领参观潮流。单霁翔(2012)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近十年来尤为明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博物馆的建设已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博物馆社会功能日益凸显,对外交流的作用力不断扩大。罗赤、李海涛、张娟(2013)认为人民群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而博物馆的数量、技术、服务理念等都跟不上社会的潮流,导致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矛盾。同时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有所差异,导致全国博物馆的分布位置存在不均匀的问题而且布局也不合理,在加上缺乏统一和一定的约束力统一性,导致的博物馆建设的随意性大,而且博物馆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如何改变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管理模式,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1.3.1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通过国内外关于博物馆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学习和阅读,同时,对国内外学者对博物馆的经营管理的研究行为综述,归纳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收集基础上,找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第二章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现状。主要从经营管理现状分析、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品牌资源现状分析这四个方面来分析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经营管理处于什么状况,从而进行研究。第三章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从秦始皇陵博物馆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的,根据秦始皇陵博物馆所存在的管理层面以及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为秦始皇陵博物馆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第四章提升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水平的发展对策。是根据秦始皇陵博物馆的事实情况,结合政府的政策方针顺应历史的潮流,借鉴国外博物馆的先进之处,为秦始皇陵博物馆量身定制合理有效的发展对策。1.3.2论文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学习和阅读,归纳整理相关的理论,重点整理前人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2)理论逻辑分析通过对以往的旅游业的开发的详细解读,并且根据现有的旅游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适合新时代的新模式,对传统旅游文化的保护等。(3)实证分析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馆进行分析,并通过深入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来进行研究。2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现状2.1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基本状况早在 1998 年,陕西省政府就准备以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狠抓紧抓陕西旅游业的颓势,重振陕西旅游业的雄风,彰显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魅力。主要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业务工作分成两个部分来做第一方面是主要负责博物馆的门票定价方针、旅游督导推广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则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的工作,主要以发展场馆的深层次的挖掘工作,场馆内的重要文物的保护工作、以及陈列布局的合理规划等,主要是围绕这两点展开工作,争取让陕西旅游得到蓬勃发展。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经济收入主要还是以门票为主要的收入来源。2007年年底,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借鉴国内其他相似博物馆的经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发展再次经历重大改革。陕西省将秦始皇陵这一重要的文化保护遗址委托陕西旅游集团进行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案方针,并成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2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参观人数的逐年增加,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营业收入情况也呈上升趋势,而同时支出也是逐年增加。在2015年盈余也有15.51%的增长。表2.1 收支情况表年份收入(元)支出(元)盈余(元)2014589.906.608401.150.586168.095.8722015655.451.752461.451.480194.000.272数据来源参考知网官方网站信息自制,www.epub.cnki.net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主要收入以财政收入、主要收入和副经营三部分。其中,财政收入是指地方政府对博物馆的管理开发和科研经费调拨;主要收入指场馆的主要收入支柱,以门票为核心,大型表演和赞助为主的收入内容;副收入指场馆其他商业经营的收入,包括房屋出租收入、活动场租收入。场馆收入从2014年的5.90亿增长到2015年的6.55亿,增幅达11.02%。其中,政府加大运营投入,财政性资金投入从528万元增长到681万元增幅达28.98%,本体经营收入的增长尤为明显,大型表演和赞助都有十分明显的发展,门票收入一直是主要的收入支柱,本体经营收入较上年增幅12.63%,说明场馆本体经营能力不断增强。表2.2 2014-2015年收入明细表年份财政性资金收入主要收入副营收入合计小计门票大型表演赞助小计房屋出租销售收入2014528575745660445052088832056858990201568164840615488481444102436066465545增幅28.98%12.63%8.73%88.44%177.69%15.32%12.5%16.9%11.11% 数据来源参考知网官方网站信息自制,www.epub.cnki.net2.3人力资源现状分析秦始皇帝陵博物馆有工作人员237人,其中编制内职工58人,占24%,合同工164人,占69%,退休人员15人,占6%。场馆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制度,即根据所在岗位领取工资和岗位津贴,每月工作数额固定,无浮动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等与工作表现进行挂钩的激励性工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1 工作人员分类情况对在职的222人员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员工平均年龄38岁;大专以上学历189人,占85%,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33人,占1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2在职人员学历情况2.4品牌资源现状分析秦始皇帝陵博物馆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载体,秦始皇兵马俑的场馆,它的这一个品牌,并不需要过多的宣传,相信来到西安的人肯定不会错过的旅游项目就是这个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窗口和中国旅游的著名品牌。同时秦始皇帝陵遗址内的文物类型繁多,琳琅满目。经过多年的挖掘工作出土一大批的精美文物。观众可以在参观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沉淀,和我们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于此同时更能增强参观效果、加深印象,为将来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等目的,获取更多针对性地相关信息。也要为观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而目前在秦陵博物院内提供的信息服务包括人工讲解,录音导游、触摸屏导览等形式,数字化展示技术在陈列展览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多年来一直开展的边发掘边展示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等等这些都会使得秦始皇帝陵博物馆有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3 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3.1文化遗产内涵挖掘不够,展示内容有限经过多年以来的考古钻探、发掘、研究,截止目前己经在秦始皇帝陵园内外发现了多座陪葬坑、数百万平方米的建筑遗址、数百座陪葬坑等,它的文化遗产的内涵、类别也十分丰富,等级和展示价值较高。但是现在科技的落后所以对秦始皇帝陵的挖掘力度有一定的约束性,使的科学研究与公开展示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展陈设计中使得展品与观众的距离较远而导致的亲和力不足。尤其令人遗憾的是,除了秦兵马俑坑遗址在七十年代以后建成遗址性博物馆,其他大部分遗址并没有对外开放展示,如代表秦代宫廷娱乐活动的百戏俑、面积与兵马俑一号坑相同的石恺甲坑等,尽管内容更丰富,等级更高,但目前尚不具备展示条件而无缘与观众见面。3.2展示手段单一,技术陈旧目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展示方式是以静态式陈列为主,包括遗址原状展示、场馆展示、植被标示展示、模拟展示等手段,展示的方式比较简单,展示的技术手段较为陈旧。而且这些展示方式都是以展品为中心组织的,多局限于学术研究成果的直接转化,文化遗产的活化不足,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没有充分重视观众的体验要求和求知欲望,给观众形成“生、冷、硬”的印象,无法满足观众多方面体验需求。在具体展示设计中,往往仅限于博物馆等常规性的静态展示教育活动,博物馆的展示则以传统的展品静态陈列为主,展示的互动性差,观众的参与性不强,很难引起观众的进一步兴趣,因而普通的观众仅仅满足于“到此一游”的观光型参观,造成展示的最终效果不佳,观众停留时间较短,重游率较低。秦始皇帝陵现有的几处活态展示项目,如“秦陵大祭典”等,因其展示设计手法粗陋,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并未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遗产的严肃性。3.3保护与展示未能有效统一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展示中,受与设施的约束性,导致不能很好的满足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教育两方面的实际需求。以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展厅为例,陈列展厅建筑形成于建馆初期,在当时是属于比较先进的展厅方式,曾经一度被国内遗址性博物馆所借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例如在保护厅内没有设置温湿度调控设施,不能够很好的对博物馆内部的干燥、冬季的日夜温差骤变、粉尘等外部因素对土遗址、陶俑等构成伤害和威胁,同时,观众只能沿陪葬坑,坑体周边的参观环廊参观,直接拉开了展品与观众的距离,直接影响了展示应有的效果,使得观众不能直观地进行观看。再加上秦陵公司为了吸引游客而对秦始皇帝陵的封土行为,在北侧设置了一条登陵路,使观众可以攀登到达陵顶。但是,铺砌登陵路本身对封土遗址就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拥挤的人流也有可能对封土产生新的危害,而具体的展示效果却是,观众登上陵顶后却觉得索然无味,使得文化遗产遭受威胁的同时也没有很好的宣传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和展示教育,可以说是个很大的失败。3.4产业开发不足,旅游市场尚待规范和引导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开发利用是以人文类旅游产品为主,对于旅游资源开发方式的单一,旅游活动项目也比较单调,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尤其是对旅游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发掘、活化和提升不够。于此同时对于旅游开发的相对滞后,和产品结构的不尽合理,产品老化、旅游配套设施不尽完善,已经不足以满足日益提高的旅游消费需求。此外,观光旅游者长期占据当地旅游开发的市场主体,休闲度假、体验娱乐类的旅游者数量很少,旅游市场结构不合理。景区建设缺乏规划指导,一些景点粗制滥造、文化伪劣,人造景点与陵区环境极不协调,影响景区良性持续发展。此外,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仅限于立足于博物馆等展示场所的常规公众服务,缺乏整体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4 提升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水平的发展对策4.1升级核心产品,增加扩展产品在以后的博物馆产品开发中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将无形的文化元素与价值内涵与有形的产品形式相结合,在文化中找寻其表达载体,在载体中其挖掘其文化内涵,将博物馆创意产品的文化价值通过有效的产业开发来引导社会价值;其次,是深挖文化价值的差异化,在资源进行整合归类的过程中努力做到求同存异,从而开发出类型丰富的文化产品,特别是凸显出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形式多样的资源禀赋优势,要积极地多去结合并加以利用,通过各种有创意的表达形式让需求有所不同消费群体更容易接受并喜欢博物馆,喜欢博物馆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精髓,起到很好的传承和传播作用;再次,是通过不间断的调整产品生产模式,将规模化生产与差异化生产相结合的同时以提高产品的品质为中心。4.2利用媒体资源,丰富展示手段 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充分宣传博物馆①基本制作。如海报、导览图、资讯手册、门票等基础文宣品,在内容的传达上以及时效性上都要准确无误,并且能在预算内做到物美价廉。②专题论坛。举办或参与专业性论坛,在举办论坛时应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人员或从业人员及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座谈会,或邀请相关人士撰写专文,整理成论文集或专著供大家参阅。③特制宣传。在大型的活动中可以运用“立体化宣传策略”对活动进行全面的推广,例如人流量大的地区的公交站宣传板的大型海报、宣传单及小礼品发放,或在活动现场悬挂彩旗、氢气球、条幅等,营造热闹喜庆的文化气氛,吸引群众参与。4.3借鉴国外理念,保护与展示相统一博物馆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展示设计经验,按照博物馆的不同性质和留存状况,采用以下不同的保护与展示方式① 天原状展示这种展示方式主要适用于仍有部分暴露于地面以上,并且遗迹的体量较大面积较广的遗址区域,例如秦始皇帝陵封土、南门闽遗址等。针对此类遗址,首先要恢复遗址原貌,拆除人为加建的一些地面建筑物,将遗迹以最初的样貌充分还原,充分展示。对需要采用植被保护的遗址一定要十分注意,选择种植浅根系植物进行必要的绿化保护。具体来说,秦始皇帝陵封土遗址的还原工作,就需要先拆除北侧的登陵路和顶部的观景台等一系列为人添加的地面建筑物,再按照历史文献记载的封土原貌,并 结合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有选择性地去除封土上后期种植的杂树,对出现崩塌险情的封土区域实施土遗址保护加固,再根据需要选择浅根系植物进行整体绿化保护,恢复封土的原貌。对于秦始皇帝陵南门网遗址,可对遗址区域进行适当的考古工作,清除遗址表面和周边的后期扰土层,恢复南门网基址存留原状,再对遗址进行加固后进行原状展示。② 场馆展示对文化遗产保护、安全等要求较高的遗址如陪葬坑、陪葬墓等,在不影响陵区整体景观风貌的前提下,可考虑在原址建立合适体量的场馆进行展示。如目前已发现的石恺甲坑、百戏俑坑、文吏俑坑、青铜水禽坑等.年在汉阳陵博物院建成的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充分利用了汉阳陵陪葬坑开口于地下米左右深度的特点,建设了全地下的封闭式展厅,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在大跨度空间内展示出了围绕西汉景帝陵封土座外藏坑中的座,建筑内部大面积采用了特种玻璃全封闭的保护与展示手段,观众通过四周的玻璃环廊可以近距离感受考古遗址发掘前的氛围,而遗址内的文物则处于恒温恒湿的良好保存环境中。这种展示方式一方面满足了文物保护的技术要求,同时也可以使参观观众充分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保护与展示两者良好接合的创新方式。③ 基址复原展示秦始皇帝陵园的大部分建筑经过后期的自然和人为破坏,一般仅存地下基址,地上部分早己荡然无存。如秦始皇帝陵园三出阔、内外城部分门址等。对于此类遗址的展示方式,可以采用基址复原展示。即选择基址的关键区域,进行有计划的主动发掘,以研究建筑基址的具体结构。之后将原址覆土掩埋并抬高一米后,按照建筑基址的出土原状进行复原。同属世界文化遗产的安阳殷墟,在设计晚商时期宫殿建筑基址的展示时就大量使用了这种方式。4.4关注游客需求,活化文化和旅游文化类旅游产品,如果没有很好的内涵外化途径和方式,其中包含的文化价值是很难充分传递给游客的。因此,如何让游客在较长的时间内感受到文化的熏陶,这就需要博物馆的设计者好好思量,给出最合理的旅游规划,满足游客的需求。而且为了能够让游客深入其中的感受传统文化,文化体验型模式就应该充分的发挥其特点,使游客亲自从事各种文化活动。这种模式强调游客对当地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体验,可以使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产生一种深厚的感情。此模式具有停留时间长、支出较多、提高游客的重游率等特点。在以往的过程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等的展示方式目前还停留于文化观光型模式,通过运用分析手段对秦俑博物馆的展示效果进行观众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一部分观众对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和手段是不满意的,普遍反映展览设计中过分偏重对展品的一般展示和解说,造成大部分国内外游客对兵马俑展品的体验只有短暂的震撼力,难有持久的品味。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去兵马俑的游客中,的观众在博物馆停留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观众仅在博物馆停留小时左右,而且博物馆的观众重游率较低,目前到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大多数为观光型的游览。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展示的现状,已经不足以满足体验经济背景下文化旅游的多层面需求,需要我们充分重视旅游者的体验需求,探讨文化遗产景观培育的方式和具体途径,活化“静态”的文化遗产。因此,在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应当将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和自然景观遗产融合到一起进行开发作为吸引游客的一种独特开发模式,以培育景区景观三维模式。具体来说,可以将以骊山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与秦始皇帝陵出土文物、遗址和秦地民风民俗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培育出融生态、历史、民俗“三维一体”的活态展示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深入挖掘具有浓郁陕西地方特色文化的秦腔、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临憧当地石榴、火晶柿子等种植传统,依托骊山、渭水生态环境优势,构建出以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为文化遗产展示核心,以陶俑手工艺制作为活态展示主体,以秦地民俗风情为活态展示方式,以关中民居为独特展示氛围,以生态休闲旅游为辅助的多维展示新模式,以进一步拓宽文化遗产的展示空间。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合理有效的将文化体验型模式的运用和融入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展出方式中,就是如何迎合观众,如何深层次的让观众参与进来,感受传统文化震撼的同时,去体会和领略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都是在未来的工作只用应该去努力做到的一些工作内容。5 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经济一直在正增长,总体来说发展机遇较多,同时地理位置也比较理想,结合品牌的优势,同时还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力度可以说,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发展是集合了很多的先天优势。但是综上所述的第三章内容和第四章内容,我们发现,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发展仍然存在问题,那么如何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下,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来弥补秦始皇帝陵博物馆所存在的不足,如何有效的解决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1)秦始皇帝陵博物馆作为世界第八大文化遗产的大名,注定它不是一个低调的博物馆,所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丰富展示手段,吸引游客来参观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宣传的同时,关注区域社会、经济和民生的发展,关注生态环境的改善,以达到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的和谐统一发展。(2)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体现它的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同时也体现在它的社会价值、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凝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颠峰杰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珍贵印记,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力量来源,同时也是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博物馆的保护工作就很重要。(3)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理念和技术,让博物馆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为博物馆更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让展示和保护有效和谐的统一起来,对我们和全人类都是一种贡献。(4)提升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展示水平,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化遗产展示方式对于文化遗产地的重要作用,重视观众的体验需求和多层次要求,采用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和活化文化遗产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注重保护与展示和谐统一。参考文献陈晨.关于博物馆“策展制度”项目化管理方式的构建[J].中国博物馆. 2015(04) 张颖岚.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资源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知网.2008(06)宋杨.陕西博物馆产业化开发路径研究[J].中国知网.2013(06)王睿,康传义.跪在门票上的兵马俑[J].中国知网.2010(04)郭阁文.博物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雷杰.文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2014(07) 杨丽华.免费开放背景下的博物馆发展[J].中华文化论坛.2009(01) 乔庆功,王玮.浅谈免费开放与博物馆发展[J].科技资讯.2008(27)王冠玲.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7张桂元.浅议博物馆的经营策略[J].博物馆研究.2006(01)丁继东.谈谈现代博物馆经营管理[J]. 科技经济市场. 2007(06) 游云,刘中刚.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建议[J]. 博物馆研究. 2012(03) 张艺军.论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2(02) 张品.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理论初探[J].前沿.2012(07)胡继芳.关于博物馆经营理念的几点思考[J]. 中原文物. 2008(06) 彼得·冯·门施,黄黎.博物馆学与经营管理学:敌人还是朋友?——欧洲理论博物馆学和博物馆经营管理学的当前走向[J].中国博物馆.2007(01) 辛儒,孔旭红.适度市场化与社会化运作:博物馆经营管理创新的基点[J]. 商场现代化.2007(36) 丁继东.谈谈现代博物馆经营管理[J].科技经济市场.2007(06)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excavated structures of mudbrick. Conservation o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Mediterranean Area . 1995 Andras,R.Reconstruction -From the Venice Charter to the Charter of Cracow 2000.the scientific symposium strategies for the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in a Globalised World:Principles, Practices and Perspectives . 2002 Andropogon Associates Ltd.Earthworks Landscape Management Manual. . 1989 Anna Leask,Allan Fyall.World Heritage Sites: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implications. Refelection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Tourism and heritage relationships: Global, national and local perspectives . 2000 Araoz Gustavo,argaret MacLean,Lara Day Kozak. 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uthenticity in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Americas .1999致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衷心感谢帮助过我的人。首先,感谢导师杨军鸽,感谢他对我学习、研究上的指导。本文从选题、资料收集和写作过程中都凝聚了杨老师大量的心血,没有刘老师的帮助,我是很难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的作风深深影响着我,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我谨向杨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这在里,衷心的祝各位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目录
promot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recent years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major initiatives, the qin shihuang mausoleum of hadria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lways and plays a very active role. In this paper, the museum of qin shihuang mausoleum of hadrian as purpose,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on literature study and logic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museum of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of study of the museum of qin shihuang mausoleum of hadrian existing problems betwee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cultural heritage exhibition means a single, lack of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relevant theories,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museum is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a relative relationship, advanced management solution method will inevitably make further museum of qin shihuang mausoleum of hadrian. On the basis of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seum of qin shihuang mausoleum of hadria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 of qin shi huang1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1.1.2研究的意义 1.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论文的研究方法 2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现状 2.1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基本状况 2.2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2.3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2.4品牌资源现状分析 3 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文化遗产内涵挖掘不够,展示内容有限 3.2展示手段单一,技术陈旧 3.3保护与展示未能有效统一 3.4产业开发不足,旅游市场尚待规范和引导 4 提升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水平的发展对策 4.1升级核心产品,增加扩展产品 4.2利用媒体资源,丰富展示手段 4.3借鉴国外理念,保护与展示相统一 4.4关注游客需求,活化文化和旅游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 绪论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1研究的目的 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上家喻户晓的第八大奇迹,所以如何有效的保护这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历史留下震撼,留下我们的精髓,它的保护和利用都是应该用心好好思考的重要问题。为了切实保护好秦始皇帝陵这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对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利用具有十分总要和积极的作用。调查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后发现近年来的年旅量有所波动,游客的回头率不高,对秦始皇帝陵的印象不深刻等一系列的原因。基于此,本文想通过对秦始皇帝陵近几年的年旅量的状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发放的调查问卷和相关文献分析秦始皇帝陵的旅游竞争力,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如何提高秦始皇帝陵的旅游竞争力提出建议与对策。1.1.2研究的意义秦始皇陵兵马俑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作为中国标志性的人类文化遗产,对秦始皇陵博物馆的经营管理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的研究不仅能够起到保护传统的人类文化遗产,而且能够很好的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也有利于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社会、经济繁荣、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它的保护和开发有利于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旅游的发展,对周边经济有着带动作用。1.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2.1国外研究现状Throsby在1994年提出博物馆应具备的主要模式即是行为模式,该模式假定博物馆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是一个共体,让博物馆的行政主体机构将博物馆的功能化放在首位。斯蒂芬他指出,现代社会的博物馆不仅仅是传统的展示功能,而是他深层次的意义和具体有效的功能相统一。也正如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馆长科尔Esteve-Coll 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博物馆已不是只是消极的典藏文物,而是成为进入社区的一个跳板。”认为免费开放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播,吸引更多的观众,同时配以其他形式的服务和创收策略,为博物馆带来丰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Marie C.Malaro(1994)提出博物馆的管理是博物馆行业步入21世纪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获得大众的关注从而带动游客量,并为所在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1.2.2国内研究现状李莉(2006)认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和居民经济结构的变化,现当代的博物馆的经营模式已经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改变现有的困境,博物馆就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深层次挖掘本博物馆的艺术内涵和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通过有创意的展示和推广,带领时尚,带领参观潮流。单霁翔(2012)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近十年来尤为明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博物馆的建设已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博物馆社会功能日益凸显,对外交流的作用力不断扩大。罗赤、李海涛、张娟(2013)认为人民群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而博物馆的数量、技术、服务理念等都跟不上社会的潮流,导致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矛盾。同时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有所差异,导致全国博物馆的分布位置存在不均匀的问题而且布局也不合理,在加上缺乏统一和一定的约束力统一性,导致的博物馆建设的随意性大,而且博物馆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如何改变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管理模式,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1.3.1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通过国内外关于博物馆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学习和阅读,同时,对国内外学者对博物馆的经营管理的研究行为综述,归纳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收集基础上,找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第二章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现状。主要从经营管理现状分析、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品牌资源现状分析这四个方面来分析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经营管理处于什么状况,从而进行研究。第三章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从秦始皇陵博物馆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的,根据秦始皇陵博物馆所存在的管理层面以及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为秦始皇陵博物馆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第四章提升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水平的发展对策。是根据秦始皇陵博物馆的事实情况,结合政府的政策方针顺应历史的潮流,借鉴国外博物馆的先进之处,为秦始皇陵博物馆量身定制合理有效的发展对策。1.3.2论文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学习和阅读,归纳整理相关的理论,重点整理前人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2)理论逻辑分析通过对以往的旅游业的开发的详细解读,并且根据现有的旅游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适合新时代的新模式,对传统旅游文化的保护等。(3)实证分析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馆进行分析,并通过深入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来进行研究。2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现状2.1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基本状况早在 1998 年,陕西省政府就准备以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狠抓紧抓陕西旅游业的颓势,重振陕西旅游业的雄风,彰显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魅力。主要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业务工作分成两个部分来做第一方面是主要负责博物馆的门票定价方针、旅游督导推广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则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的工作,主要以发展场馆的深层次的挖掘工作,场馆内的重要文物的保护工作、以及陈列布局的合理规划等,主要是围绕这两点展开工作,争取让陕西旅游得到蓬勃发展。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经济收入主要还是以门票为主要的收入来源。2007年年底,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借鉴国内其他相似博物馆的经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发展再次经历重大改革。陕西省将秦始皇陵这一重要的文化保护遗址委托陕西旅游集团进行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案方针,并成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2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参观人数的逐年增加,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营业收入情况也呈上升趋势,而同时支出也是逐年增加。在2015年盈余也有15.51%的增长。表2.1 收支情况表年份收入(元)支出(元)盈余(元)2014589.906.608401.150.586168.095.8722015655.451.752461.451.480194.000.272数据来源参考知网官方网站信息自制,www.epub.cnki.net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主要收入以财政收入、主要收入和副经营三部分。其中,财政收入是指地方政府对博物馆的管理开发和科研经费调拨;主要收入指场馆的主要收入支柱,以门票为核心,大型表演和赞助为主的收入内容;副收入指场馆其他商业经营的收入,包括房屋出租收入、活动场租收入。场馆收入从2014年的5.90亿增长到2015年的6.55亿,增幅达11.02%。其中,政府加大运营投入,财政性资金投入从528万元增长到681万元增幅达28.98%,本体经营收入的增长尤为明显,大型表演和赞助都有十分明显的发展,门票收入一直是主要的收入支柱,本体经营收入较上年增幅12.63%,说明场馆本体经营能力不断增强。表2.2 2014-2015年收入明细表年份财政性资金收入主要收入副营收入合计小计门票大型表演赞助小计房屋出租销售收入2014528575745660445052088832056858990201568164840615488481444102436066465545增幅28.98%12.63%8.73%88.44%177.69%15.32%12.5%16.9%11.11% 数据来源参考知网官方网站信息自制,www.epub.cnki.net2.3人力资源现状分析秦始皇帝陵博物馆有工作人员237人,其中编制内职工58人,占24%,合同工164人,占69%,退休人员15人,占6%。场馆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制度,即根据所在岗位领取工资和岗位津贴,每月工作数额固定,无浮动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等与工作表现进行挂钩的激励性工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1 工作人员分类情况对在职的222人员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员工平均年龄38岁;大专以上学历189人,占85%,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33人,占1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2在职人员学历情况2.4品牌资源现状分析秦始皇帝陵博物馆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载体,秦始皇兵马俑的场馆,它的这一个品牌,并不需要过多的宣传,相信来到西安的人肯定不会错过的旅游项目就是这个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窗口和中国旅游的著名品牌。同时秦始皇帝陵遗址内的文物类型繁多,琳琅满目。经过多年的挖掘工作出土一大批的精美文物。观众可以在参观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沉淀,和我们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于此同时更能增强参观效果、加深印象,为将来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等目的,获取更多针对性地相关信息。也要为观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而目前在秦陵博物院内提供的信息服务包括人工讲解,录音导游、触摸屏导览等形式,数字化展示技术在陈列展览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多年来一直开展的边发掘边展示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等等这些都会使得秦始皇帝陵博物馆有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3 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3.1文化遗产内涵挖掘不够,展示内容有限经过多年以来的考古钻探、发掘、研究,截止目前己经在秦始皇帝陵园内外发现了多座陪葬坑、数百万平方米的建筑遗址、数百座陪葬坑等,它的文化遗产的内涵、类别也十分丰富,等级和展示价值较高。但是现在科技的落后所以对秦始皇帝陵的挖掘力度有一定的约束性,使的科学研究与公开展示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展陈设计中使得展品与观众的距离较远而导致的亲和力不足。尤其令人遗憾的是,除了秦兵马俑坑遗址在七十年代以后建成遗址性博物馆,其他大部分遗址并没有对外开放展示,如代表秦代宫廷娱乐活动的百戏俑、面积与兵马俑一号坑相同的石恺甲坑等,尽管内容更丰富,等级更高,但目前尚不具备展示条件而无缘与观众见面。3.2展示手段单一,技术陈旧目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展示方式是以静态式陈列为主,包括遗址原状展示、场馆展示、植被标示展示、模拟展示等手段,展示的方式比较简单,展示的技术手段较为陈旧。而且这些展示方式都是以展品为中心组织的,多局限于学术研究成果的直接转化,文化遗产的活化不足,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没有充分重视观众的体验要求和求知欲望,给观众形成“生、冷、硬”的印象,无法满足观众多方面体验需求。在具体展示设计中,往往仅限于博物馆等常规性的静态展示教育活动,博物馆的展示则以传统的展品静态陈列为主,展示的互动性差,观众的参与性不强,很难引起观众的进一步兴趣,因而普通的观众仅仅满足于“到此一游”的观光型参观,造成展示的最终效果不佳,观众停留时间较短,重游率较低。秦始皇帝陵现有的几处活态展示项目,如“秦陵大祭典”等,因其展示设计手法粗陋,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并未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遗产的严肃性。3.3保护与展示未能有效统一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展示中,受与设施的约束性,导致不能很好的满足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教育两方面的实际需求。以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展厅为例,陈列展厅建筑形成于建馆初期,在当时是属于比较先进的展厅方式,曾经一度被国内遗址性博物馆所借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例如在保护厅内没有设置温湿度调控设施,不能够很好的对博物馆内部的干燥、冬季的日夜温差骤变、粉尘等外部因素对土遗址、陶俑等构成伤害和威胁,同时,观众只能沿陪葬坑,坑体周边的参观环廊参观,直接拉开了展品与观众的距离,直接影响了展示应有的效果,使得观众不能直观地进行观看。再加上秦陵公司为了吸引游客而对秦始皇帝陵的封土行为,在北侧设置了一条登陵路,使观众可以攀登到达陵顶。但是,铺砌登陵路本身对封土遗址就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拥挤的人流也有可能对封土产生新的危害,而具体的展示效果却是,观众登上陵顶后却觉得索然无味,使得文化遗产遭受威胁的同时也没有很好的宣传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和展示教育,可以说是个很大的失败。3.4产业开发不足,旅游市场尚待规范和引导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开发利用是以人文类旅游产品为主,对于旅游资源开发方式的单一,旅游活动项目也比较单调,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尤其是对旅游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发掘、活化和提升不够。于此同时对于旅游开发的相对滞后,和产品结构的不尽合理,产品老化、旅游配套设施不尽完善,已经不足以满足日益提高的旅游消费需求。此外,观光旅游者长期占据当地旅游开发的市场主体,休闲度假、体验娱乐类的旅游者数量很少,旅游市场结构不合理。景区建设缺乏规划指导,一些景点粗制滥造、文化伪劣,人造景点与陵区环境极不协调,影响景区良性持续发展。此外,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仅限于立足于博物馆等展示场所的常规公众服务,缺乏整体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4 提升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经营管理水平的发展对策4.1升级核心产品,增加扩展产品在以后的博物馆产品开发中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将无形的文化元素与价值内涵与有形的产品形式相结合,在文化中找寻其表达载体,在载体中其挖掘其文化内涵,将博物馆创意产品的文化价值通过有效的产业开发来引导社会价值;其次,是深挖文化价值的差异化,在资源进行整合归类的过程中努力做到求同存异,从而开发出类型丰富的文化产品,特别是凸显出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形式多样的资源禀赋优势,要积极地多去结合并加以利用,通过各种有创意的表达形式让需求有所不同消费群体更容易接受并喜欢博物馆,喜欢博物馆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精髓,起到很好的传承和传播作用;再次,是通过不间断的调整产品生产模式,将规模化生产与差异化生产相结合的同时以提高产品的品质为中心。4.2利用媒体资源,丰富展示手段 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充分宣传博物馆①基本制作。如海报、导览图、资讯手册、门票等基础文宣品,在内容的传达上以及时效性上都要准确无误,并且能在预算内做到物美价廉。②专题论坛。举办或参与专业性论坛,在举办论坛时应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人员或从业人员及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座谈会,或邀请相关人士撰写专文,整理成论文集或专著供大家参阅。③特制宣传。在大型的活动中可以运用“立体化宣传策略”对活动进行全面的推广,例如人流量大的地区的公交站宣传板的大型海报、宣传单及小礼品发放,或在活动现场悬挂彩旗、氢气球、条幅等,营造热闹喜庆的文化气氛,吸引群众参与。4.3借鉴国外理念,保护与展示相统一博物馆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展示设计经验,按照博物馆的不同性质和留存状况,采用以下不同的保护与展示方式① 天原状展示这种展示方式主要适用于仍有部分暴露于地面以上,并且遗迹的体量较大面积较广的遗址区域,例如秦始皇帝陵封土、南门闽遗址等。针对此类遗址,首先要恢复遗址原貌,拆除人为加建的一些地面建筑物,将遗迹以最初的样貌充分还原,充分展示。对需要采用植被保护的遗址一定要十分注意,选择种植浅根系植物进行必要的绿化保护。具体来说,秦始皇帝陵封土遗址的还原工作,就需要先拆除北侧的登陵路和顶部的观景台等一系列为人添加的地面建筑物,再按照历史文献记载的封土原貌,并 结合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有选择性地去除封土上后期种植的杂树,对出现崩塌险情的封土区域实施土遗址保护加固,再根据需要选择浅根系植物进行整体绿化保护,恢复封土的原貌。对于秦始皇帝陵南门网遗址,可对遗址区域进行适当的考古工作,清除遗址表面和周边的后期扰土层,恢复南门网基址存留原状,再对遗址进行加固后进行原状展示。② 场馆展示对文化遗产保护、安全等要求较高的遗址如陪葬坑、陪葬墓等,在不影响陵区整体景观风貌的前提下,可考虑在原址建立合适体量的场馆进行展示。如目前已发现的石恺甲坑、百戏俑坑、文吏俑坑、青铜水禽坑等.年在汉阳陵博物院建成的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充分利用了汉阳陵陪葬坑开口于地下米左右深度的特点,建设了全地下的封闭式展厅,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在大跨度空间内展示出了围绕西汉景帝陵封土座外藏坑中的座,建筑内部大面积采用了特种玻璃全封闭的保护与展示手段,观众通过四周的玻璃环廊可以近距离感受考古遗址发掘前的氛围,而遗址内的文物则处于恒温恒湿的良好保存环境中。这种展示方式一方面满足了文物保护的技术要求,同时也可以使参观观众充分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保护与展示两者良好接合的创新方式。③ 基址复原展示秦始皇帝陵园的大部分建筑经过后期的自然和人为破坏,一般仅存地下基址,地上部分早己荡然无存。如秦始皇帝陵园三出阔、内外城部分门址等。对于此类遗址的展示方式,可以采用基址复原展示。即选择基址的关键区域,进行有计划的主动发掘,以研究建筑基址的具体结构。之后将原址覆土掩埋并抬高一米后,按照建筑基址的出土原状进行复原。同属世界文化遗产的安阳殷墟,在设计晚商时期宫殿建筑基址的展示时就大量使用了这种方式。4.4关注游客需求,活化文化和旅游文化类旅游产品,如果没有很好的内涵外化途径和方式,其中包含的文化价值是很难充分传递给游客的。因此,如何让游客在较长的时间内感受到文化的熏陶,这就需要博物馆的设计者好好思量,给出最合理的旅游规划,满足游客的需求。而且为了能够让游客深入其中的感受传统文化,文化体验型模式就应该充分的发挥其特点,使游客亲自从事各种文化活动。这种模式强调游客对当地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体验,可以使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产生一种深厚的感情。此模式具有停留时间长、支出较多、提高游客的重游率等特点。在以往的过程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等的展示方式目前还停留于文化观光型模式,通过运用分析手段对秦俑博物馆的展示效果进行观众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一部分观众对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和手段是不满意的,普遍反映展览设计中过分偏重对展品的一般展示和解说,造成大部分国内外游客对兵马俑展品的体验只有短暂的震撼力,难有持久的品味。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去兵马俑的游客中,的观众在博物馆停留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观众仅在博物馆停留小时左右,而且博物馆的观众重游率较低,目前到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大多数为观光型的游览。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展示的现状,已经不足以满足体验经济背景下文化旅游的多层面需求,需要我们充分重视旅游者的体验需求,探讨文化遗产景观培育的方式和具体途径,活化“静态”的文化遗产。因此,在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应当将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和自然景观遗产融合到一起进行开发作为吸引游客的一种独特开发模式,以培育景区景观三维模式。具体来说,可以将以骊山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与秦始皇帝陵出土文物、遗址和秦地民风民俗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培育出融生态、历史、民俗“三维一体”的活态展示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深入挖掘具有浓郁陕西地方特色文化的秦腔、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临憧当地石榴、火晶柿子等种植传统,依托骊山、渭水生态环境优势,构建出以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为文化遗产展示核心,以陶俑手工艺制作为活态展示主体,以秦地民俗风情为活态展示方式,以关中民居为独特展示氛围,以生态休闲旅游为辅助的多维展示新模式,以进一步拓宽文化遗产的展示空间。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合理有效的将文化体验型模式的运用和融入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展出方式中,就是如何迎合观众,如何深层次的让观众参与进来,感受传统文化震撼的同时,去体会和领略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都是在未来的工作只用应该去努力做到的一些工作内容。5 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经济一直在正增长,总体来说发展机遇较多,同时地理位置也比较理想,结合品牌的优势,同时还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力度可以说,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发展是集合了很多的先天优势。但是综上所述的第三章内容和第四章内容,我们发现,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发展仍然存在问题,那么如何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下,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来弥补秦始皇帝陵博物馆所存在的不足,如何有效的解决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1)秦始皇帝陵博物馆作为世界第八大文化遗产的大名,注定它不是一个低调的博物馆,所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丰富展示手段,吸引游客来参观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宣传的同时,关注区域社会、经济和民生的发展,关注生态环境的改善,以达到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的和谐统一发展。(2)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体现它的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同时也体现在它的社会价值、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凝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颠峰杰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珍贵印记,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力量来源,同时也是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博物馆的保护工作就很重要。(3)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理念和技术,让博物馆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为博物馆更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让展示和保护有效和谐的统一起来,对我们和全人类都是一种贡献。(4)提升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展示水平,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化遗产展示方式对于文化遗产地的重要作用,重视观众的体验需求和多层次要求,采用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和活化文化遗产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注重保护与展示和谐统一。参考文献陈晨.关于博物馆“策展制度”项目化管理方式的构建[J].中国博物馆. 2015(04) 张颖岚.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资源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知网.2008(06)宋杨.陕西博物馆产业化开发路径研究[J].中国知网.2013(06)王睿,康传义.跪在门票上的兵马俑[J].中国知网.2010(04)郭阁文.博物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雷杰.文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2014(07) 杨丽华.免费开放背景下的博物馆发展[J].中华文化论坛.2009(01) 乔庆功,王玮.浅谈免费开放与博物馆发展[J].科技资讯.2008(27)王冠玲.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7张桂元.浅议博物馆的经营策略[J].博物馆研究.2006(01)丁继东.谈谈现代博物馆经营管理[J]. 科技经济市场. 2007(06) 游云,刘中刚.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建议[J]. 博物馆研究. 2012(03) 张艺军.论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2(02) 张品.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理论初探[J].前沿.2012(07)胡继芳.关于博物馆经营理念的几点思考[J]. 中原文物. 2008(06) 彼得·冯·门施,黄黎.博物馆学与经营管理学:敌人还是朋友?——欧洲理论博物馆学和博物馆经营管理学的当前走向[J].中国博物馆.2007(01) 辛儒,孔旭红.适度市场化与社会化运作:博物馆经营管理创新的基点[J]. 商场现代化.2007(36) 丁继东.谈谈现代博物馆经营管理[J].科技经济市场.2007(06)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excavated structures of mudbrick. Conservation o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Mediterranean Area . 1995 Andras,R.Reconstruction -From the Venice Charter to the Charter of Cracow 2000.the scientific symposium strategies for the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in a Globalised World:Principles, Practices and Perspectives . 2002 Andropogon Associates Ltd.Earthworks Landscape Management Manual. . 1989 Anna Leask,Allan Fyall.World Heritage Sites: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implications. Refelection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Tourism and heritage relationships: Global, national and local perspectives . 2000 Araoz Gustavo,argaret MacLean,Lara Day Kozak. 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uthenticity in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Americas .1999致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衷心感谢帮助过我的人。首先,感谢导师杨军鸽,感谢他对我学习、研究上的指导。本文从选题、资料收集和写作过程中都凝聚了杨老师大量的心血,没有刘老师的帮助,我是很难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的作风深深影响着我,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我谨向杨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这在里,衷心的祝各位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目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