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分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 要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银行作为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时遇到了不少问题。本文以建设银行苏州分行为研究对象,探讨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困境及对策。苏州建行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信贷产品、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需不匹配、理财子公司风险管理等困境。本文从绩效管理及信贷风险相关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得出的原因主要有信贷人员追求业绩、信息不对称和银行自身体制及国家监管问题,并据此提出商业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时需要优化信贷产品、调整信贷人员绩效管理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供需不匹配,同时在国家层面,需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调整对银行信贷的管理模式的对策,为苏州建行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时提供参考。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内研究分析 1
1.2.2国外研究分析 2
1.2.3评述 3
1.3研究方法 3
1.3.1文献研究法 3
1.3.2内外因分析法 3
2.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4
2.1相关概念 4
2.1.1中小企业的定义 4
2.1.2绩效管理 6
2.2 信贷风险相关理论 6
2.2.1信贷风险 6
2.2.2信息不对称理论 6
3.建设银行苏州分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8
3.1建设银行苏州分行概况 8
3.2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现状 9
3.2.1苏州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9
3.2.2建设银行苏州分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0
3.3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中出现的问题 10
3.3.1苏州建行提供的产品问题 10
3.3.2银企之间供需不匹配问题 13
3.3.3建行理财子公司风险管理问题 13
4.苏州建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原因 14
4.1信贷产品管理及信贷人员业绩 14
4.1.1信贷产品管理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1.2信贷人员追求业绩,倾向于向大企业发放贷款 14
4.2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 14
4.3理财子公司发展不成熟 15
4.4银行体制及国家政策监管 15
4.4.1 银行属于体制内企业,在信贷上受限制 15
4.4.2国家对银行信贷的管理仍处于传统模式 16
5.改善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17
5.1优化信贷产品,调整管理信贷人员 17
5.1.1优化信贷产品 17
5.1.2调整信贷人员业绩评判标准 17
5.2调整供需平衡及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18
5.2.1调整供需平衡 18
5.2.2规范中小企业经营行为,完善其担保机制 18
5.3加强建行理财子公司的风险管理 18
5.4金融体制改革,改进对银行信贷的管理模式 19
5.4.1金融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 19
5.4.2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19
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小企业自改革开放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几年政府更是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苏州建行作为苏州商业银行内唯一一家摘得“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的一级分行,积极投身于服务苏州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其实力不言而喻,然而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空间变窄,主要原因在于其贷款业务大部分面向大型企业,且其中大部分是优质客户。但随着直接融资方式的增加,很多大型企业不再特别依赖商业银行贷款,同时由于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各大银行信贷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因此,银行需要寻找新的客户群体来实现其长远发展目标。结合当今经济趋势以及相关政策,掌握好中小企业这一数量庞大的客户群体,对于拓展银行利润空间、优化信贷结构大有裨益。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第一、有利于苏州建行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时保障自身经营安全;第二、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困难的现状;第三、有利于改善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促成互惠互利的局面;第四、有利于苏州地区经济繁荣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分析
龙正清(2015)认为,由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现场调查的不实、信贷审批决策过于集中、信贷人员操作不规范、风险收益不对称等方面,导致中小企业在信贷业务中的失信风险。因此商业银行会从风险控制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被迫使用信贷配给方式,从而导致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排挤,因此中小企业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有一定困难。
在面对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肖舟(2016)认为通过控制不良率(不良贷款/各项贷款余额)可以达到控制信用风险的目的,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减少不良贷款余额和防止存量各项贷款中出现裂变、迁徙。
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不仅仅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转型时期的制度壁垒和制度创新,尤其是金融体系壁垒。黄益平(2018)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之一在于经济需要转型,但金融部门没有转过来,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决策靠历史数据和抵押资产,另一方面是压低利率;这导致中小企业被挤出正规市场,从而非正规金融的利率被推高。
近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怎样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主要包括要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对中小企业的“放管服”改革,实行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同时,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首先是要将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完善,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并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在监管方面,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进一步释放商业银行投放小微企业贷款的经济资本。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内研究分析 1
1.2.2国外研究分析 2
1.2.3评述 3
1.3研究方法 3
1.3.1文献研究法 3
1.3.2内外因分析法 3
2.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4
2.1相关概念 4
2.1.1中小企业的定义 4
2.1.2绩效管理 6
2.2 信贷风险相关理论 6
2.2.1信贷风险 6
2.2.2信息不对称理论 6
3.建设银行苏州分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8
3.1建设银行苏州分行概况 8
3.2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现状 9
3.2.1苏州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9
3.2.2建设银行苏州分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0
3.3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中出现的问题 10
3.3.1苏州建行提供的产品问题 10
3.3.2银企之间供需不匹配问题 13
3.3.3建行理财子公司风险管理问题 13
4.苏州建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原因 14
4.1信贷产品管理及信贷人员业绩 14
4.1.1信贷产品管理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1.2信贷人员追求业绩,倾向于向大企业发放贷款 14
4.2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 14
4.3理财子公司发展不成熟 15
4.4银行体制及国家政策监管 15
4.4.1 银行属于体制内企业,在信贷上受限制 15
4.4.2国家对银行信贷的管理仍处于传统模式 16
5.改善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17
5.1优化信贷产品,调整管理信贷人员 17
5.1.1优化信贷产品 17
5.1.2调整信贷人员业绩评判标准 17
5.2调整供需平衡及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18
5.2.1调整供需平衡 18
5.2.2规范中小企业经营行为,完善其担保机制 18
5.3加强建行理财子公司的风险管理 18
5.4金融体制改革,改进对银行信贷的管理模式 19
5.4.1金融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 19
5.4.2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19
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小企业自改革开放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几年政府更是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苏州建行作为苏州商业银行内唯一一家摘得“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的一级分行,积极投身于服务苏州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其实力不言而喻,然而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空间变窄,主要原因在于其贷款业务大部分面向大型企业,且其中大部分是优质客户。但随着直接融资方式的增加,很多大型企业不再特别依赖商业银行贷款,同时由于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各大银行信贷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因此,银行需要寻找新的客户群体来实现其长远发展目标。结合当今经济趋势以及相关政策,掌握好中小企业这一数量庞大的客户群体,对于拓展银行利润空间、优化信贷结构大有裨益。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第一、有利于苏州建行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时保障自身经营安全;第二、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困难的现状;第三、有利于改善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促成互惠互利的局面;第四、有利于苏州地区经济繁荣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分析
龙正清(2015)认为,由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现场调查的不实、信贷审批决策过于集中、信贷人员操作不规范、风险收益不对称等方面,导致中小企业在信贷业务中的失信风险。因此商业银行会从风险控制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被迫使用信贷配给方式,从而导致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排挤,因此中小企业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有一定困难。
在面对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肖舟(2016)认为通过控制不良率(不良贷款/各项贷款余额)可以达到控制信用风险的目的,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减少不良贷款余额和防止存量各项贷款中出现裂变、迁徙。
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不仅仅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转型时期的制度壁垒和制度创新,尤其是金融体系壁垒。黄益平(2018)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之一在于经济需要转型,但金融部门没有转过来,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决策靠历史数据和抵押资产,另一方面是压低利率;这导致中小企业被挤出正规市场,从而非正规金融的利率被推高。
近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怎样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主要包括要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对中小企业的“放管服”改革,实行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同时,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首先是要将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完善,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并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在监管方面,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进一步释放商业银行投放小微企业贷款的经济资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