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研究__以江苏制造业为例

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研究__以江苏制造业为例[20200101191937]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根本。制造业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前途。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强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省份,成为国际分工的参与者。江苏产业布局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而形成了江苏省在产业选择上以高耗能、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为主。同时江苏制造企业也存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阻碍因素,文章在阐述江苏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从内因和外因角度阐述了江苏制造业升级的必要性。指出江苏自身的潜能和良好的宏观环境为制造业调整提供有力保障,说明江苏省制造业升级的可行性。以汽车制造为例论证如何进行产业链整合,以创意产业融合传统制造业。就创意产业园的布局提出相关对策来更好实现制造业升级,以此进一步实现江苏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产业结构,制造业,创意产业园
目 录
1 引言 1
2 产业结构现状 1
2.1 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 1
2.2 国际分工下的江苏产业布局 2
3 江苏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4
3.1 制造企业迁离 4
3.2 与其他经济体的差距 5
3.3 江苏制造企业生存困境 7
4 江苏产业结构优化的可行性 8
4.1 江苏制造业潜能 8
4.2 宏观环境稳定 10
5 江苏制造业优化路径研究 10
5.1 制造业产业链整合 10
5.2 创意产业融合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16
图1 江苏省1990年—2012年产业贡献 2
图2 1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千克石油) 7
图3 20113年我国沿海各省市GDP总值的比例 9
图4 以汽车制造产业链整合为例 11
图5 创意产业融合制造业传导图 12
表1 2009-2012年江苏省主要产业FDI分布 3
1 引言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自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以来,国内学者就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众说纷纭,35年的改革开放,22年的市场机制运转,让这个年轻又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国家生生不息。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变化呈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中国作为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及时做出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更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江苏省作为我国贸易大省,有着其一定的经济地位。但是江苏制造业存在着与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以东南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这些差距是存在消除的空间的,江苏省制造业利用产业升级的可行性,积极促进产业链整合并为制造业注入创意元素,那么,江苏省制造业就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 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给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倒逼的力量。中国作为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江苏省又是中国经济的大省之一,所以国际产业转移决定了江苏省经济的产业结构。分析产业转移对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有着重要的启示。江苏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调整产业结构是江苏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必然抉择。
2.1 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国家间发生的产业移动,大都是较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形式。随着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产业转移现今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
2.1.1 产业转移主体多元化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产业转移发生在由美国向西欧、日本等地区转移,再到20世纪60-80年代由西欧、日本转移到韩国、中国大陆等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现今转移区域已不局限从发达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域,演变为不同区域互相转移即发达到发展中、发达到发达、甚至出现发展中到发达国转移 。以奥巴马上台时间为例,原先作为耐克等制造加工主要国的中国,至2013年陆续在大陆关闭了300多家加工工厂,这些工厂并非是因为我国消费市场疲软而倒闭的,只是转向定居在墨西哥等新兴发展体。再如,富士康关闭在中工厂在美国设立分厂等由发展中转移到发达地区的现象。资本永远流向成本低廉收益高效的地方,诚然,这些经济现象折射出我国已经面临着劳动力成本增加,土地租金增长等对传统制造业不利的因素。
2.1.2 产业转移新趋势
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分工的载体。跨国公司把不同类型的产品,工序、服务分配到各个国家,即各国生产工厂构成全球生产产业格局。产业升级的模式过度到混合型模式,不同工序遍布全球形成混合形式的分工模式呼唤着分工,参与国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更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1]。
2.2 国际分工下的江苏产业布局
2.2.1 江苏第一、二、三产业动态布局
图1.江苏省1990年—2012年产业贡献率
注: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数据来源:1990—2013年江苏省统计年鉴
1990年以来,江苏省的产业结构遵循产业结构高度化变动的一般规律。由“二一三”到“二三一”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经历了波动的过程,但总体稳定在50%—60%之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增加值从1978年的14.46%上升至2012年39.7% 。从图1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呈此消彼长的状态。第一产业明显已经影响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第二产业在2003年以后达到在60%的稳定地位,第三产业在2007年以来也稳定在40%的水平[6]。
2.2.2 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为主
江苏省作为我国沿海省地区,借以自身有利的地理位置优势和长期开放政策的庇护,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其中FDI在江苏经济中占有很大比例,研究FDI的数额及内部组成对研究江苏省制造的境况有着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2013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高达357.5956亿美元,占全国总额1117.16亿美元的32.01%。由此可见,江苏省经济发展中FDI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量外资涌入的背后理性看待入资企业的产业类型。
表1. 2009-2012年江苏省主要产业FDI分布 单位:亿美元
2009 2010 2011 2012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设备 30. 12 34. 18 28. 38 24.78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4.36 26.51 29.18 29.03
专用设备制造业 12.07 17.54 18.59 17.41
通用设备制造业 17.56 20.46 18.13 32.0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1.69 11.91 13.13 23.01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1.09 13. 08 11.2 9.4
橡胶塑料制造业 6.38 4.91 7.53 7.2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3.16 13.37 14.36 22.79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6.12 5.41 6.32 6.7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97 1.55 2.21 2.72
数据来源:2010-2013年江苏统计年鉴
表1指示出2009—2012年江苏省主要产业FDI的分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江苏省吸引外资较多的聚集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等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而身为高附加值、人性化的现代服务业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却相对吸引外资较少。目前来说江苏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还处在低端的位置,产业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类型企业。众所周知,单纯的产品制造本身不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以及品牌建立,制造企业长期满足代加工的低收益严重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创新意识,因此中国走上的是一条以单纯产品制造为主的制造业发展之路。然而正是由于产品制造的低技术复杂度和贴牌代工的生产模式,这样江苏省落在整个全球产业链中利润最小的环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58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