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的因素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与特点 1
2.1 摩擦保护频率日益加大,保护手段不断增多1
2.2 美国的保护政策更加明显 2
2.3 中美贸易摩擦由传统领域延伸到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领域3
2.4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焦点3
3 产生贸易摩擦的理论分析 3
3.1 比较优势理论 3
3.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
4 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的因素分析5
4.1 商品结构互补型在减少,趋同性在增加5
4.2 中美两国不对称相互依存,中国对美国市场依赖大8
4.3 美对华巨额贸易逆差易引发贸易摩擦10
4.4 美国“重振制造业”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易引发贸易摩擦10
4.5 政治因素与贸易摩擦12
4.6 中国政府的相关出口政策及产能过剩使企业低价竟销现象严重12
5 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12
5.1 优化产业与商品出口结构,促进外贸市场多元化13
5.2 扩大内需,降低出口依赖性13
5.3 对企业低价竟销现象的治理14
5.4 积极发展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绕开贸易壁垒14
5.5 对美国利益集团的巧妙利用15
5.6 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建立摩擦预警机制,培养谈判专家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18
图1 2
图2 6
图3 6
图4 7
图5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图6 8
表1 2
表2 9
表3 9
表4 10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各国经贸关系也得到快速发展。但因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国与国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各国为了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利益相互之间进行博弈,导致贸易摩擦不断。中美两国作为当前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甚至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着重大影响。自建交以来,中美在经贸领域展开了频繁的交流与合作,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较快,近年来更是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使双方相互成为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目前,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更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建交时的25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5590亿美元。但与此同时,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国内政府为了转嫁危机,再加上来自国内利益集团和工会的压力,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采取了很多新的限制自由贸易的措施,引起了很多贸易摩擦和纠纷,除此之外,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美国持续对华巨额贸易逆差,使得中美贸易摩擦不断。[1]因此,分析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的因素,将有利于我们发现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消除或减少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以提升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形象。
2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与特点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各国的贸易纠纷不断。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领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其中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成为焦点。因为美国的经济正在复苏,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且体现在许多方面。现阶段,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的领域逐步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汇率问题、知识产权和投资领域,贸易摩擦的焦点已经从单个产品扩展到整个行业,最后,甚至涉及政策和制度层面,同时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案所涉及的金额也越来越大。[2]具体表现如下:
2.1摩擦频率日益加大,保护手段不断增多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副局长余本林在2012年广交会上透露:从2008年至今,美国共发起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73宗,而同期中国与全球20个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救济调查仅112宗,美国对华贸易摩擦占1/3,涉及中国出口商品103亿美元,中美贸易摩擦占全球总数的16.8%。2012年,美国发起的“337调查”中涉及中国大陆的为18起,占美国“337调查”总数的比重为45.0%,居第一位。[3]并且对涉案产品所征收的惩罚性关税税率更是愈来愈高,可见其贸易保护的高强度。不仅如此,美国很少使用的特殊保障措施也被用于贸易制裁。如轰动一时的2009年9月发生的“输美轮胎特保案”。受此案的影响,美国某些相关利益群体纷纷要求政府对我国输美相关产品征收特别关税,这些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随后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不断,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加大。此外,“337调查”也成为美国常用的保护手段,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遭遇337调查最多的国家。
表1:2003-2012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统计
年份 反倾销 反补贴 双反 337调查
2003 9 0 0 8
2004 6 0 0 10
2005 4 0 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8
2006 3 1 1 13
2007 12 7 7 21
2008 10 5 5 13
2009 12 10 10 15
2010 4 3 3 32
2011 5 4 4 27
2012 5 3 3 18
合计 70 33 33 165
图1:2003-2012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统计
数据来源: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2.2美国的保护政策更加显性
在美国历史上,有很多种类的贸易保护法案,近年来又新制定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等,这些法案又完善了美国的贸易保护体系,成为了新的法律依据。这些法案从立法上赋予了美国政府对其他贸易伙伴国实施贸易制裁和限制的特权,其主要目的就是美国试图通过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和系统化[4] 。除此之外美国要求修订《1930年关税法》法案,但是在这次要求修订的法案中仍然保留了美国商务部对中国等国获得政府补贴的商品征税的权力。这些法案无不表明美国现在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制度化、合法化。
2.3摩擦由传统产业领域延伸到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从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所涉及的产品领域来看,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的对象已经上升到更高的层次,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全球贸易摩擦研究报告(2010)》,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调查中增长较为快速的有知识产权、技术性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比如,世界各国对新能源市场的争夺。因为新能源产业是美国实现“再工业化”和重塑美国竞争优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中国也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新能源领域也加大了投入,这就导致了2012年持续了近半年的中美光伏“双反”博弈。此外,中国风电塔在美国遭遇双反调查,这表明中美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博弈已经开始了。[5]同时还有美国对中国原材料出口违规的诉讼,华为中兴在美遭受安全方面调查等,这些都表明中美贸易摩擦领域已逐步上升到更高的领域,甚至从产品领域延伸到了宏观经济政策方面 [6] 。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4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