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 要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市场上资金脱离金融中介完成体外流通这一过程,是直接金融市场深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商业银行一直是中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投资和融资渠道的主体,在金融脱媒的过程中,主营的存款和贷款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金融脱媒成因、现状以及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经营结构分析,利用社会融资规模历年数据、P2P平台成交数据、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以及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分析金融业金融脱媒程度的变动趋势,然后进一步研究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存贷业务的影响,探讨商业银行存贷业务运作方式,针对如何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负效应,向商业银行提出对策、建议,为银行业反脱媒愿望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
目 录
1. 引 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1国外研究综述 2
1.3.2国内研究综述 2
1.4研究内容及方法 3
1.4.1研究内容 3
1.4.2研究方法 4
2.金融脱媒相关概述 5
2.1金融脱媒定义 5
2.2金融脱媒成因 5
2.2.1政府对直接融资的政策鼓励 5
2.2.2金融创新进程的加速 5
2.2.3居民投资理念的改变 5
2.3金融脱媒现状 6
2.3.1社会融资结构增量变化 6
2.3.2 P2P发展状况 8
3.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影响分析 9
3.1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概述 9
3.2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影响 10
3.2.1有利影响 10
3.2.2不利影响 11
4.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应对金融脱媒的对策及建议 19
4.1保持经营稳定 19
4.2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19
4.3获得竞争优势 19
4.4实现业务转型 20
结束语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金融脱媒现象的出现始于美国处于高通胀、高失业的经济状况,高通胀加速了利率上升,针对这个情况美国政府实施了Q条例,在资本逐利的驱动下,居民存款脱离银行系统从货币市场向自由资本市场转移,这一现象被定义为“金融脱媒”。
我国主要由于政府长期实行利率管制、对金融机构业务活动形成了限制,通常以低廉的成本为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政策支持,相比之下,中小微企业由于担保能力不够,很难从中获得支持,从而导致金融市场受到抑制,经济形势低迷。存款业务方面表现为资金来源被其他手段分流,使得居民存款绕开商业银行转向投入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业务方面表现为企业借助金融市场上其他融资中介获得资金,银行中长期贷款增长率有显著提高。为应对金融脱媒,维持稳健经营,越来越丰富的银行理财产品,信贷服务方式多样化,标志着商业银行“反脱媒”技术日益成熟。
虽然人民币贷款近几年有一定的回升,与此同时,直接融资特别是企业债券的融资占比在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此外,融资渠道多元化进一步深化,金融脱媒仍然深刻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麦金农在对本国金融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金融抑制理论通常可以理解为发展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过多从而导致对金融发展的抑制。这些政策对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不良影响,银行经营效率低下,金融体系风险增加,金融市场缺少创新动力。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降低金融业进入门槛,发展证券市场,建立合理的税制结构以避免政府由于赤字而进行抑制的冲动、放松汇率管制等,金融市场中复杂多样化的融资产品的出现,导致了金融脱媒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存贷业务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存贷业务的数量结构变化,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基于现有的文献,笔者发现,国内有关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影响的研究并不多,国内学者对金融脱媒的内涵、表现、效应有一定深入的探讨,而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较少作具体分析,因此,本文的研究探讨具有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综述
Patric H. Hendershott(1971)、Jonathan B.Welch(1980)从宏观金融体系、微观互助存款银行视角定义金融脱媒。从监管和成本两方面的因素分析美国金融脱媒的成因。
R.Schmidt,Hackethal and Tyrell(1997)基于对英国、法国、德国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法国、英国、德国金融脱媒程度呈依次递减的结论,并推断,金融脱媒将使全球混业经营成为必然趋势。认为商业银行中心地位没有被弱化,只是有一部分功能、结构被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替代实行了。[2]
Mishkin F.S.(2001)从金融脱媒的成因角度定义,人们为了追求高收益,社会上的资金流向证券、保险的现象。
Roldos(2006)认为金融脱媒是政府对金融监管力度放松,经济不断创新的背景下,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实现优化配置的现象,并将新兴银行与传统银行进行了比较,并认为金融脱媒推动了银行间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3]
Fonte(2013)手机银行的发展和在线支付方式的使用已经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
RW Mburu(2016)金融脱媒实质是银行被取消了作为储户和借款人之间的融通中介地位。
1.3.2国内研究综述
秦国楼(2002)认为金融脱媒具体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资金与银行分离,另一种是资金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分离。也就是说,只要资金供需双方不通过融资中介直接解决融资问题,就可以称之为金融脱媒。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4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