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及其提升策略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及其提升策略[20191212132702]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竞争更多的集中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一国或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在其所在市场上占据份额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或地区在其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中的话语权与主动性。因此如何提高自身的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成为各国或地区提高综合实力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研究对象,较为详细的分析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状况及其性质,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研发与贸易现状;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法、出口贸易竞争指数(TC)法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IS)法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与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广东、上海、浙江三个省市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深入剖析影响江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并给出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为国家范围内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与贸易提供借鉴经验。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相关研究综述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3
1.3.1研究思路 3
1.3.2研究方法 3
1.4相关概念界定 4
1.4.1高新技术产品相关概念界定 4
1.4.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内涵 4
1.4.3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的方法 5
第2章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析 5
2.1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分析 5
2.1.1 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不同地区分布情况 5
2.2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特点 8
2.2.1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体情况 8
2.2.2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 9
2.2.3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品结构 11
2.2.4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分析 12
第3章 出口竞争力分析——与粤、浙、沪三省对比 14
3.1出口竞争力分析的指标 14
3.1.1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14
3.1.2 贸易竞争指数(TC) 14
3.1.3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IMS) 15
3.2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15
3.2.1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 16
3.2.2出口贸易竞争指数(TC)分析 17
3.2.3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IMS)分析 18
3.2.4小结 19
第4章 影响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素 20
4.1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面临的机遇与优势 20
4.1.1国家对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的优惠政策 20
4.1.2国外市场上江苏高新技术产品的优势 20
4.1.3人才资源丰富,研发实力雄厚 21
4.2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制约因素 21
4.2.1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结构问题 21
4.2.2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自身问题 21
4.2.3出口环境日趋复杂 22
第5章 提升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策略与建议 23
5.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科技自主创新 23
5.2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品牌 23
5.3进一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 23
5.4加大科技与知识投入,提高企业研发与市场营销水平 25
5.5进一步强化市场多元化和产品多元化策略 25
5.6发展电子商务,拓宽贸易渠道 25
结束语 25
参考文献 26
附录 28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国际市场的竞争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而变得日益激烈,这些竞争着重突出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尤其是高新技术的竞争。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已然成为各国扭转经济局势的重头产业,同时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高新技术 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在国家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江苏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成为拉动其外贸商品出口的新动力源和新生力量。
虽然江苏省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诸如产业升级加快、技术梯度形成等积极成效,但仍不能忽视这种迅速发展背后隐藏的问题,产品的核心技术仍主要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高新技术产业关联效应较差,增加值偏低;尤其是在国际竞争方面,出口产品的组成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出口市场单调,抗风险能力弱。因此,着重分析影响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主导权劣势、竞争力相对低下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各项阻碍因素提出针对性、可行性较强的对策建议,对有效地带动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提高其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相关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迈克尔·波特提出“在产业竞争中生产要素非但不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其价值也在快速消退中”,“规模经济理论有它的重要性,但该理论并没有回答我们关心的竞争优势问题”。这些理论认为传统经济理论无法解释产业竞争力的来源。波特将研究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定位在行业(产业)和企业,把“国家”作为影响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竞争力有赖于它的产业创新与升级能力,而国家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是国家刺激产业改善和创新的关系”。【1】
格鲁贝尔提出,高新技术产品具有产业内贸易特征。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水平提升与制作工艺改良,同质产品间的差异性逐步明显,各自的比较优势与市场垄断地位促使产业内贸易形成与发展。【2】
1.2.2.国内研究现状
在理论研究方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黄先海、钟雪芳认为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主要有三种模式:创新推动型模式、学习模仿推动型模式和外国直接投资(FDI)推动型模式。这三种模式在会因国家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组合,但绝大多数有一种主导模式。分析得出外国直接投资(FDI)推动型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的主导模式,他们建议在此基础上采用所谓复合型模式来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即一方面继续发挥FDI在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中的作用,另一方则进一步增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学习能力、借鉴能力、自主研发创新能力;【3】经济管理学院宋新刚、陈霞在对2001至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进行分析后指出,江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比重不高、产品结构组成失衡、缺乏核心技术、“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不明显、加工贸易比重过大等问题。
在实证研究方面,浙江大学卢向南等分别采用竞争力系数法和临界点法比较了浙江省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得出浙江省与国内其它经济发达省份相比,高新技术产品中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及生命科学技术有较强竞争力,而其他类别产品的竞争优势不稳定,并且利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影响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四大要素逐一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提升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4】武汉理工大学梁娟、王斌采用竞争力系数法、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IMS)以及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指标以江苏省2003年至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为对象进行了比较,得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中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在国内外均具有一定竞争力,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在江苏省全部出口商品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份额;【5】南京海关陈勇、徐雪莹等通过对江苏省2002年至2011年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近年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逐渐由一个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其出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国际竞争力依然较弱,竞争力系数数偏低。【6】
本文认为上述国内的研究都各有利弊,有些只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分析,而有些又仅指出了提升其竞争力的对策,本文则综合采用了数据分析及论述,对提升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1.3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以大量统计资料与文献记录为基础,按内容分类整理,梳理前人研究成果,明确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在从中得到启发与借鉴的同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与逻辑结构。
1.3.2研究方法
1.3.2.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通过搜集详实、客观的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数据,以不同竞争力衡量指标从多角度定量分析,力求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同时在不同角度间定性的进行论证探究,从而得出一般性、普遍性结论。
1.3.2.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高新技术产品及其贸易出现与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以经济现状角度对它展开研究是必要与必须的。通过分析论证、借助理论指导对外贸易的实践活动、辅之以相关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从而揭示江苏省乃至我国其他省份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竞争力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在研究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问题时,需要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有机结合。
1.3.2.3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不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或转换成可比指数加以比较,在横向与纵向对比中分析江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以及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过程中的比较优势与问题等,对其国际贸易地位与分工层次产生更加客观科学的了解,从而为日后发展思路与途径设计提供依据。
1.3.2.4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
前者是对某一时间层面状况进行分析;后者则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为分析对象,对其发展变化进行时间序列的分析,从动态上把握其变化趋势。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脉络、梳理发展历程,在比较中掌握其运动发展规律。
1.4相关概念界定
1.4.1高新技术产品相关概念界定
高新技术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使用,这一概念曾在美国国家科学院1971年发表的《技术和国家贸易》中被提到。用来衡量高新技术的三项指标分别为:由研发费用占产品销售额比重、科技人员占雇员比重、产品技术复杂程度这,当他们超过标准值时,则视为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作为一个动态概念,是建立在当代尖端技术上的技术群,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具有较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商业价值,其“高新”也随着时代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产生相对变化。
高新技术产品一般具较高的技术含量、良好的经济效益(利税率应高于20%)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是指产生于高新技术基础上,且符合国家和省高新技术重点范围、技术领域和产品参考目录的全新型产品,或省内首次生产的换代型产品、国内首次生产的改进型产品、创新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一般具有前期研发投入大,时间长,推广难度大、开发成功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高、短期内难以代替或超越的诸多特征。
1.4.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内涵
1.4.2.1出口竞争力
出口竞争力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大体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产业结构 、生产率等综合国力 的体现,根据产业国际竞争力 的定义推断,出口竞争力的概念为:指依据现有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在国外市场上以较低的产业(服务)成本和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特性来取得最佳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出口竞争力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即为一国商品或劳务如何发挥优势在国外市场立足并占逐渐领国外市场。
1.4.2.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是一个由多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产业内产品竞争优势的集合;同时也是一国或地区的特定产业在国际或区域市场渠道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的生产力。
综合国内外现有关联研究,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下,在既定的时段内,同其它国家或地区同类产业相较所能够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综合能力。一国或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竞争力,则其会以较他国或地区更高的生产力创造价值。更深入地说,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生产率上升的差异,体现了该产业综合实力与发展潜力的强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4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