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我国推行“十三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对外贸易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山东省作为对外贸易大省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呈现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特点,同时也存在具有自身特殊性的问题和优势。为了提高山东对外贸易的实力,推动山东贸易的科学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等方法梳理了山东省的对外贸易历史和现状特点,总结当前山东省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势和缺点,同时发现山东省对外贸易的最大问题在贸易结构方面,因此对山东对外贸易的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出山东对外贸易结构存在结构、分布以及方式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因此,本文结合时代发展的特殊有利背景,从商品结构、市场结构、方式结构以及环境结构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山东对外贸易结构的可行性建议,以实现优化山东省对外贸易结构及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1
三、山东省对外贸易总体结构以及贸易方式 3
(一)山东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3
(二)山东省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 4
(三)山东省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分析 5
(四)山东省对外贸易市场主体分析 6
四、山东省对外贸易结构缺陷分析 7
(一)对外贸易出口商品结构失衡 7
(二)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失衡 8
(三)出口贸易方式贡献失衡 10
五、山东省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对策 11
(一)以科技手段提高产品附加值,来优化商品结构 11
(二)借国际环境与贸易合作促发展,优化市场结构 12
(三)统筹生产创新实现方式多元化,优化方式结构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凭借改革开放的契机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对外贸易作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对整个国际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山东作为对外贸易大省,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因此城市发展史其实就是港口为始的发展史,这就决定了对外贸易在山东整个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而从整个城市发展水平和效果来看,目前,山东对外贸易尽管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贸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出口稳定性、民营企业贸易进出口自主性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同时面临着贸易进出口失衡、对外贸易高科技技术竞争力较弱、对外贸易结构方式不科学等方面来自国际市场和自身发展需要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出于对山东整体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基于以基于山东的对外贸易历史背景和特点出发,对山东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相关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山东凭借得天独厚的对外贸易地理优势,有着较为悠久的对外贸易历史,对外贸易基础和状况相对良好,但是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又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当代对外贸易的发展的通病,并且因为山东本省的地理、历史和现实等原因,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强有力的举措和理论方法指导。本文从山东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理论、数据和历史文献等相关信息借助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现状特点、结构优化等方面内容作了全面分析,既总结了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也指出了当下山东对外贸易的问题以及结构缺点,从而解释了结构优化的必要性,并且将山东对外贸易结构优化进行详细的分类论述,依托实践和理论提出可行性建议,对于补充当前山东应对对外贸易发展的挑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山东省进一步制定更有效的策略促进山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对外贸易优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外贸易结构方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喻春娇、喻美辞(2005)以1992—2003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分别从出口、进口、进出口和净出口四个方面运用实证分析了2O世纪90年代以后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闫国庆、陈丽静(2005)系统计算了我国的加工贸易增值系数以及对经济增长拉动程度。此外,部分专家、学者以某一地区为研究对象也进行了相对应的研究,杨嵩利、俞海山(2009)借助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利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以及加工贸易对于浙江省的GDP的整体拉动度,以实证分析来呈现分析结果;在李秀娥、孔庆峰(2011)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山东省整体的加工贸易与由它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就具体数据对比发现这种关系呈现的是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从细节处着眼不难发现,整体的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相比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小。
对山东省的相关研究较少,盛科荣,孙威(2012)以山东半岛济南—青岛双核结构为例,对规模经济、对外贸易与区域双核结构模式进行探讨。陈卿(2010)机遇商品结构的上东升对外贸易发展进行了综合研究,梳理了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深入探讨了商品结构对于对外贸易发展的作用。理论基础方面,国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分析总结整个对外贸易领域的发展规律。亚当斯密作为古典贸易理论研究者的代表,在《国富论》中对国际分工与其他的环境因素和领域状况之间相互影响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后得出结论:国家和地域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在某种产业的发展中凭借此优势而获得绝对有利的条件,当然这种优势是没有办法去彻底取代,或者说是凭借技术革新等来制造和获得的,所以区域经济贸易的发展首先应当明确自身的绝对优势,实现自身优势的专业化市场化,以此来推动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而赫克歇尔所以出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则在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的基础上,为我们在国际贸易中除了绝对优势以外我们应当关注的“比较优势”,而这种比较优势被他称为“要素禀赋”,这一要素禀赋说指出,要素禀赋会直接决定要素供给,而要素供给关系会绝对要素价格,而要素价值有直接与成本比率挂钩,因此会直接影响物品在市场上的市场价格,可以说指出了再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之上,有效地利用好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关系的重要性。
国外学者多以对外贸易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对于对外贸易发展的必要性和具体结构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多,如0xley(1993)将葡萄牙从1866年至1986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借助时间序列模型来比对,得出了该国 GDP 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同时也发现了该国的经济增长依赖于贸易出口的拉动。Liu和Parker早在1999年就对中国从1980年到1997年的制成品贸易进行了比较,并且发现中国制成品贸易的优势会对中国的贸易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分析之后还总结了规律,运用一些具体指标,将指标进行了量化体现。Richardson则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时间序列和部门截面数据计算方式计算了这些国家和地区贸易比较优势以及区域显性比较优势,并借助这些信息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具体贸易结构分析及比较优势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Kevin.Chen和Yufeng Duan(1999)通过分析中国19801996年农产品的成本及效益关系及国际竞争力,指出政府在这一时期内推行的贸易政策改革反而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颓势加剧。Krijin J.Poppe(2007)等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力、整体经济实际增加值等指数来分析了欧盟及美、加、澳等贸易大国食品出口竞争力及制约机制。Zolin和Callaghan(2013)利用出口增长率和标准贸易差等统计指标得出韩国-欧盟自贸区将会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及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山东省对外贸易总体结构以及贸易方式
(一)山东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1
三、山东省对外贸易总体结构以及贸易方式 3
(一)山东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3
(二)山东省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 4
(三)山东省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分析 5
(四)山东省对外贸易市场主体分析 6
四、山东省对外贸易结构缺陷分析 7
(一)对外贸易出口商品结构失衡 7
(二)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失衡 8
(三)出口贸易方式贡献失衡 10
五、山东省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对策 11
(一)以科技手段提高产品附加值,来优化商品结构 11
(二)借国际环境与贸易合作促发展,优化市场结构 12
(三)统筹生产创新实现方式多元化,优化方式结构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凭借改革开放的契机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对外贸易作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对整个国际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山东作为对外贸易大省,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因此城市发展史其实就是港口为始的发展史,这就决定了对外贸易在山东整个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而从整个城市发展水平和效果来看,目前,山东对外贸易尽管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贸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出口稳定性、民营企业贸易进出口自主性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同时面临着贸易进出口失衡、对外贸易高科技技术竞争力较弱、对外贸易结构方式不科学等方面来自国际市场和自身发展需要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出于对山东整体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基于以基于山东的对外贸易历史背景和特点出发,对山东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相关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山东凭借得天独厚的对外贸易地理优势,有着较为悠久的对外贸易历史,对外贸易基础和状况相对良好,但是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又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当代对外贸易的发展的通病,并且因为山东本省的地理、历史和现实等原因,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强有力的举措和理论方法指导。本文从山东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理论、数据和历史文献等相关信息借助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现状特点、结构优化等方面内容作了全面分析,既总结了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也指出了当下山东对外贸易的问题以及结构缺点,从而解释了结构优化的必要性,并且将山东对外贸易结构优化进行详细的分类论述,依托实践和理论提出可行性建议,对于补充当前山东应对对外贸易发展的挑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山东省进一步制定更有效的策略促进山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对外贸易优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外贸易结构方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喻春娇、喻美辞(2005)以1992—2003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分别从出口、进口、进出口和净出口四个方面运用实证分析了2O世纪90年代以后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闫国庆、陈丽静(2005)系统计算了我国的加工贸易增值系数以及对经济增长拉动程度。此外,部分专家、学者以某一地区为研究对象也进行了相对应的研究,杨嵩利、俞海山(2009)借助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利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以及加工贸易对于浙江省的GDP的整体拉动度,以实证分析来呈现分析结果;在李秀娥、孔庆峰(2011)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山东省整体的加工贸易与由它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就具体数据对比发现这种关系呈现的是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从细节处着眼不难发现,整体的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相比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小。
对山东省的相关研究较少,盛科荣,孙威(2012)以山东半岛济南—青岛双核结构为例,对规模经济、对外贸易与区域双核结构模式进行探讨。陈卿(2010)机遇商品结构的上东升对外贸易发展进行了综合研究,梳理了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深入探讨了商品结构对于对外贸易发展的作用。理论基础方面,国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分析总结整个对外贸易领域的发展规律。亚当斯密作为古典贸易理论研究者的代表,在《国富论》中对国际分工与其他的环境因素和领域状况之间相互影响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后得出结论:国家和地域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在某种产业的发展中凭借此优势而获得绝对有利的条件,当然这种优势是没有办法去彻底取代,或者说是凭借技术革新等来制造和获得的,所以区域经济贸易的发展首先应当明确自身的绝对优势,实现自身优势的专业化市场化,以此来推动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而赫克歇尔所以出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则在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的基础上,为我们在国际贸易中除了绝对优势以外我们应当关注的“比较优势”,而这种比较优势被他称为“要素禀赋”,这一要素禀赋说指出,要素禀赋会直接决定要素供给,而要素供给关系会绝对要素价格,而要素价值有直接与成本比率挂钩,因此会直接影响物品在市场上的市场价格,可以说指出了再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之上,有效地利用好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关系的重要性。
国外学者多以对外贸易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对于对外贸易发展的必要性和具体结构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多,如0xley(1993)将葡萄牙从1866年至1986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借助时间序列模型来比对,得出了该国 GDP 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同时也发现了该国的经济增长依赖于贸易出口的拉动。Liu和Parker早在1999年就对中国从1980年到1997年的制成品贸易进行了比较,并且发现中国制成品贸易的优势会对中国的贸易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分析之后还总结了规律,运用一些具体指标,将指标进行了量化体现。Richardson则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时间序列和部门截面数据计算方式计算了这些国家和地区贸易比较优势以及区域显性比较优势,并借助这些信息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具体贸易结构分析及比较优势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Kevin.Chen和Yufeng Duan(1999)通过分析中国19801996年农产品的成本及效益关系及国际竞争力,指出政府在这一时期内推行的贸易政策改革反而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颓势加剧。Krijin J.Poppe(2007)等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力、整体经济实际增加值等指数来分析了欧盟及美、加、澳等贸易大国食品出口竞争力及制约机制。Zolin和Callaghan(2013)利用出口增长率和标准贸易差等统计指标得出韩国-欧盟自贸区将会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及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山东省对外贸易总体结构以及贸易方式
(一)山东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