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政策对民间借贷的影响

2013年的两会上,有关组织向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健康发展的提案。他们认为,民间借贷在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支持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民间借贷又存在着自发性、满目性、逐利性等弊端。本文经研究得出,两会政策颁布后,民间借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规模变大、各地区借贷利率差异缩小、发展方向合法化几方面,并且新政策更好得促进了民间借贷的经济效应,巩固了它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因此我认为当前我国民间借贷问题与机遇并存,需要坚定地按照两会政策走,为民间借贷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2
(一)民间借贷内涵的界定............................................2
(二)民间借贷的组织形式............................................3
(三)民间借贷产生的积极效应和负面效应..............................3
1、民间借贷的积极效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
2、民间借贷的负面效应...............................................3
(四)如何为民间借贷规制出路........................................3
三、最新出台政策....................................................4
四、新政策对民间借贷的影响效果......................................5
(一)新政策对民间借贷规模的影响......................................5
(二)新政策对民间借贷利率的影响......................................5
(三)新政策对民间借贷发展方向的影响..................................5
(四)新政策对民间借贷的促进效果......................................6
(五)新政策巩固了民间借贷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7
五、结论............................................................7
致谢................................................................7
参考文献............................................................8
2013年“两会”政策对民间借贷的影响
金融115 陈峰
引言
我国的市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呈多元化的方向进行了发展,私有制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滞后的金融体制与经济的发展严重不相符。这种经济背景为民间借贷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民间借贷可以弥补现行正规的金融体制的不足,给市场中的中型企业及小型企业提供资金上的帮扶,并推动其发展。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中,民间借贷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发挥了很多大型金融机构发挥不出来的作用,但是,它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方说,由于其自身的规范性不强,造成了金融监管部门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并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在民间借贷服务中,有不少的人提供高利贷等非法的活动,扰乱了民间借贷市场,让民间借贷变了质。但是如果就此取缔民间借贷,那么又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反而使民间借贷的发展方向朝向隐秘的空间进行。所以,在当下,我们既要给予民间借贷一个准确的定位,又要消除它存在的一些不良因素。在2013年的两会上,有关组织向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健康发展的提案。他们认为,民间借贷在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支持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民间借贷又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逐利性等弊端。大部分的民间借贷资金流向了那些短期利益明显的行业,而且很多时候民间借贷的资金配置与国家的政策是处于违背的状态,有些时候限制了国家政策的实施,使政策难以落实。同时,民间借贷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有着很大的风险性。在社会上总能造成一些不良现象和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害社会稳定。那么2013年两会政策对民间借贷产生了什么影响?民间借贷的规模、利率及发展方向等有什么样变化?对民间借贷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将在本文中研究得知。
二、文献综述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资源丰富、操作简捷灵便的融资手段,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显而易见,民间借贷的随意性、风险性容易造成诸多社会问题。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资本的充裕,民间借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更好的探讨2013年“两会”政策对民间借贷的影响效果,我将近年来民间借贷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做出综述如下。
(一)民间借贷内涵的界定
大多数学者认为民间借贷往往与非正规金融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大多数学者将民间借贷的概念界定与(非)正规金融联系在一起。McKinnon R.I.[1]较早关注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二元金融结构的现象并提出了非正规金融的概念。一段时间后,Kropp[2]提出民间借贷和正规金融是同一国家中同时并存、相互割裂的、正规金融处于国家信用和相关金融法律控制下,而民间借贷则在这种控制之外进行运转。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赵泉民[3]解释民间借贷是游离于官方监管之外,实质上是一种处于国家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和规范金融市场之外的民间自发形成的进行中、短期投资或投机的个人金融行为。与赵泉民提出不同意见的是,石丹林、欧阳姝[4]认为民间借贷又称“民间信用”或“个人信用”是指居民个人向集体及其互相间提供的信用。同样的,李世新等[5]也认为民间借贷是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信用行为,泛指存在于民间的企业、个人之间为解决资金需求而发生的资金借贷行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4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