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理财现状分析以江都区仙女镇为例
随着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和财富的增长以及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影响到家庭的各种行为,家庭理财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以江都区仙女镇为例,实地调研了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财现状,利用调研数据,对比已有研究成果,发现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理财意愿增加,方式呈现多样化,同时理财目的不够明确,规划不够完整,合理性存在较大欠缺。本文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理财合理性的政策建议和方法。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财意愿研究 2
(二)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财方式研究 2
(三)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财误区研究 3
三、调查设计 4
(一)中等收入家庭的定义 4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
四、统计结果与分析 4
(一)统计结果 4
(二) 家庭理财合理性分析 8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附录
我国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理财现状分析
——以江都区仙女镇为例
金融112:尤 嘉
引言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生产力长足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完成了“生存型—温饱型—小康型”的三级跳跃,居民家庭资产也从少到多,并以各种形式的资产表现出来,居民的家庭资产也已经成为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其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亮点之一,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中国从国富到民富的转折点”。中等收入阶层的建立和扩大,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同时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也为居民理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务提供了更加良好环境。
同时,经历过2008年次贷危机和2010年股市震荡后,我国居民的危机防范意识得到提高,对家庭理财的关注和重视得到增加,但是目前我国城镇中产阶层居民对家庭理财的认识还局限于随意购买各种理财产品和工具,例如,单一地进行银行储蓄,可能收益的增速还追不上通货膨胀率,存在贬值的风险;或者投资股票市场,承担了相对高的风险,又可能未能得到相对应的收益,并未能根据自身处于的生命周期需要而对家庭理财进行整体合理的规划。
目前,国内对于中等收入家庭理财的研究处于定性分析阶段,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尝试分析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理财现状的影响因素并剔除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 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财意愿
对于家庭理财意愿的研究,我国虽然比西方起步晚,但目前为止也有一定的成果。
李红(2013)对江苏太仓的城镇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收入情况对理财与否有显著的影响,收入越低,越少进行投资理财,收入越高,投资理财活动进行的越多。不同年龄段的理财意愿也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投资理财的意愿也逐步增长。2011年中国家庭理财状况调(2011)查显示,在中等收入家庭中,59%的家庭正在或者曾经进行投资理财。18%的家庭从未进行过投资理财,但未来半年会考虑进行投资理财。还有23%的家庭存在拒绝理财的情况,这些家庭从没有进行过投资理财,并且在可预的未来半年内也不会考虑进行投资理财。在有过投资理财经验的家庭当中,45%的家庭只是随机的进行理财,并未有明确的目标,相对有21%家庭有比较明确的理财目标,更有15%的家庭已将理财视为生活的乐趣。
而对于选择不理财的家庭,有一半的家庭是由于“对投资理财不了解”而拒绝理财,其他原因包括钱不多、风险大、没时间等。汇丰银行(2012)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选择进行理财的家庭中,有67%的中等收入家庭目的是财富增值。从细项来看,占比较高的是提高生活质量(43%),其次是抵御物价上涨(33%)和担心未来养老问题(30%)
(二)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财方式
在理财方式方面,因为缺少全国范围的数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具有较大地域限制,因此本文采用两份较为具有代表性的理财状况调查,调查显示了城镇中等收入家庭进行理财的主要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
2011年中国家庭理财状况调查显示,在中等收入家庭理财中,股票、基金和投资型保险是首选品种。追求投资乐趣的家庭中,投资股票的家庭比例相对略多,投资保险和理财产品的家庭比例相对略低。注重筹划未来的家庭中,对投资型保险的选择比其他家庭略多。
在汇丰银行2012年进行的调查中,调查人员通过综合分析受访者在家庭理财中,风险承受、投资期限、产品品种、投资方式等各种因素,将家庭理财风格分为六种类型。从风险取向可分出保守、稳健和激进型;其余人群根据投资期限取向、操作取向还可分成跟随型、长线操作型和短期型;每种类型的占比比较接近,从1522%不等。根据受访家庭在2010年的投资状况,调查人员比较了不同投资风格家庭所承受的风险和获取的收益:稳健型、长线操作型投资风格,在承受同等风险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率;短期型和激进型投资风格,在获得同等收益的情况下,需要承受更高的风险;跟随型和保守型风险收益配比较为平衡。
(三)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财误区
理财的效率与工作的繁忙程度是没有必然联系的。Paul.Smith(2007)提出,工作繁忙的人与清闲的人盈利可能性均为50%,并没有出现显著差异,说明工作繁忙程度并不会影响家庭理财的盈利,工作相对较繁忙的城镇中等收入家庭不应以此借口拒绝理财。
Marylin M. Helms(2004)认为相对于投资,理财更需要规划。李向斌(2007)认为,理财并不完全等于投资,理财注重的是财富的积累与保障,是人生规划;而投资注重的是收益率,范围要比理财小得多。跟风注重短期收益,忽略长期趋势与风险也是很常见的误区。石晓燕(2006)提出家庭理财需要良好的长期规划,张展(2012)也认为,中等收入家庭理财需要有生命周期的规划,按照家庭成员的生命周期与消费需求,合理理财。陈红玲(2008)提出,家庭理财越早越好,并不需要等到家庭状况稳定下来后再考虑,而是在组建家庭之初就做好决定。随着年龄不同,理财目的也应该有所不同。年纪越轻,越需要重视财富增值,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消费欲望、或者累积资金创业。而年纪越大,就可以把投资理财视作乐趣。而处于中间层的3545岁的人,相对其他人群更需要关注筹划未来。
由于缺少较大范围的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对于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理财现状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且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很难像国外那样提出较为完备的、适合不同地域的中等收入家庭理财方案,因此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查统计。
三、调查设计
本文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各中等收入家庭的分布情况,选取各小区城镇中等收入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对比已有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财意愿研究 2
(二)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财方式研究 2
(三)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财误区研究 3
三、调查设计 4
(一)中等收入家庭的定义 4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
四、统计结果与分析 4
(一)统计结果 4
(二) 家庭理财合理性分析 8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附录
我国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理财现状分析
——以江都区仙女镇为例
金融112:尤 嘉
引言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生产力长足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完成了“生存型—温饱型—小康型”的三级跳跃,居民家庭资产也从少到多,并以各种形式的资产表现出来,居民的家庭资产也已经成为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其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亮点之一,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中国从国富到民富的转折点”。中等收入阶层的建立和扩大,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同时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也为居民理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务提供了更加良好环境。
同时,经历过2008年次贷危机和2010年股市震荡后,我国居民的危机防范意识得到提高,对家庭理财的关注和重视得到增加,但是目前我国城镇中产阶层居民对家庭理财的认识还局限于随意购买各种理财产品和工具,例如,单一地进行银行储蓄,可能收益的增速还追不上通货膨胀率,存在贬值的风险;或者投资股票市场,承担了相对高的风险,又可能未能得到相对应的收益,并未能根据自身处于的生命周期需要而对家庭理财进行整体合理的规划。
目前,国内对于中等收入家庭理财的研究处于定性分析阶段,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尝试分析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理财现状的影响因素并剔除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 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财意愿
对于家庭理财意愿的研究,我国虽然比西方起步晚,但目前为止也有一定的成果。
李红(2013)对江苏太仓的城镇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收入情况对理财与否有显著的影响,收入越低,越少进行投资理财,收入越高,投资理财活动进行的越多。不同年龄段的理财意愿也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投资理财的意愿也逐步增长。2011年中国家庭理财状况调(2011)查显示,在中等收入家庭中,59%的家庭正在或者曾经进行投资理财。18%的家庭从未进行过投资理财,但未来半年会考虑进行投资理财。还有23%的家庭存在拒绝理财的情况,这些家庭从没有进行过投资理财,并且在可预的未来半年内也不会考虑进行投资理财。在有过投资理财经验的家庭当中,45%的家庭只是随机的进行理财,并未有明确的目标,相对有21%家庭有比较明确的理财目标,更有15%的家庭已将理财视为生活的乐趣。
而对于选择不理财的家庭,有一半的家庭是由于“对投资理财不了解”而拒绝理财,其他原因包括钱不多、风险大、没时间等。汇丰银行(2012)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选择进行理财的家庭中,有67%的中等收入家庭目的是财富增值。从细项来看,占比较高的是提高生活质量(43%),其次是抵御物价上涨(33%)和担心未来养老问题(30%)
(二)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财方式
在理财方式方面,因为缺少全国范围的数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具有较大地域限制,因此本文采用两份较为具有代表性的理财状况调查,调查显示了城镇中等收入家庭进行理财的主要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
2011年中国家庭理财状况调查显示,在中等收入家庭理财中,股票、基金和投资型保险是首选品种。追求投资乐趣的家庭中,投资股票的家庭比例相对略多,投资保险和理财产品的家庭比例相对略低。注重筹划未来的家庭中,对投资型保险的选择比其他家庭略多。
在汇丰银行2012年进行的调查中,调查人员通过综合分析受访者在家庭理财中,风险承受、投资期限、产品品种、投资方式等各种因素,将家庭理财风格分为六种类型。从风险取向可分出保守、稳健和激进型;其余人群根据投资期限取向、操作取向还可分成跟随型、长线操作型和短期型;每种类型的占比比较接近,从1522%不等。根据受访家庭在2010年的投资状况,调查人员比较了不同投资风格家庭所承受的风险和获取的收益:稳健型、长线操作型投资风格,在承受同等风险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率;短期型和激进型投资风格,在获得同等收益的情况下,需要承受更高的风险;跟随型和保守型风险收益配比较为平衡。
(三)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财误区
理财的效率与工作的繁忙程度是没有必然联系的。Paul.Smith(2007)提出,工作繁忙的人与清闲的人盈利可能性均为50%,并没有出现显著差异,说明工作繁忙程度并不会影响家庭理财的盈利,工作相对较繁忙的城镇中等收入家庭不应以此借口拒绝理财。
Marylin M. Helms(2004)认为相对于投资,理财更需要规划。李向斌(2007)认为,理财并不完全等于投资,理财注重的是财富的积累与保障,是人生规划;而投资注重的是收益率,范围要比理财小得多。跟风注重短期收益,忽略长期趋势与风险也是很常见的误区。石晓燕(2006)提出家庭理财需要良好的长期规划,张展(2012)也认为,中等收入家庭理财需要有生命周期的规划,按照家庭成员的生命周期与消费需求,合理理财。陈红玲(2008)提出,家庭理财越早越好,并不需要等到家庭状况稳定下来后再考虑,而是在组建家庭之初就做好决定。随着年龄不同,理财目的也应该有所不同。年纪越轻,越需要重视财富增值,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消费欲望、或者累积资金创业。而年纪越大,就可以把投资理财视作乐趣。而处于中间层的3545岁的人,相对其他人群更需要关注筹划未来。
由于缺少较大范围的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对于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理财现状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且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很难像国外那样提出较为完备的、适合不同地域的中等收入家庭理财方案,因此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查统计。
三、调查设计
本文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各中等收入家庭的分布情况,选取各小区城镇中等收入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对比已有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