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1.1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本概述 1
1.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2
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背景分析 3
2.1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3
2.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问题分析 5
2. 3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7
3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SWOT分析 8
3.1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优势(S) 8
3.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劣势(W) 9
3.3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新的机遇(O) 11
3.4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T) 12
4 我国未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具体策略 13
4.1 制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 13
4.2 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13
4.3 将生产、研发、营销等多种方式以加工贸易形式融入到全球产品价值链中 13
4.4 优化加工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延长加工贸易境内增值部分 14
4.5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内资企业所占比重 14
4.6 培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发展核心技术 14
4.7 促进产业西移,实现空间突破 15
结 论 16
致 谢 17
参 考 文 献 18
1 引言
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劳动成本价格低,优势大,于是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外资发展我国的密集型产业,以解决我国劳动力问题。国家的这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大举措部分解决了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也推动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无数问题也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而产生。比如产品附加值低使生产消耗资源严重,加工贸易企业依然以外资为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使我国环境遭到了巨大的污染、我国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偏低等。由此可见,要想改变我国现有的贸易环境,加工贸易必须转型升级。作者通过本文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现状和问题、我国加工贸易的SWOT分析并据此制定政策来解决问题。意义就是希望我国通过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本文作者主要采用了以下2点方法来研究我国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1)调查法。主要是通过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从而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2)文献研究法。作者通过收集、阅读、研究与本课题有关的参考文献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战略。本文主要分为4个阶段进行分析,首先,介绍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本含义及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与我国实际联系分析。其次,分析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进而得出我国加工贸易必须转型升级的结论。再次,作者将进一步分析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行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以使我们对我国加工贸易有更深刻的了解。最后,作者将以我国发展背景为条件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1.1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本概述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指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地区为促进自己国家的加工贸易企业加入到世界经济中去,积极的提高自身的技术和引导相关政策的实施。与此同时,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从而争取产品可以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迈进,从而可以从中获取到更多的产品附加利润。
一般意义上来说,为了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加工贸易企业必须要积极参与到全球生产体系当中去才能实现。同样的,我国必须改变产业链一直处于全球低端环节的现况,努力发展位于价值链高端的产业,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就目前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状况显示,我国在经营主体、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自我增值和产业升级。由此可见,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还是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的。
1.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1.2.1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
作为一种特定的国际贸易形式,加工贸易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它的繁荣发展在全国范围甚至是全世界都是完全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个国家在自然禀赋方面都高低不同,而且后天形成的技术水平也有高低之分,所以各国会有生产某种特定商品的比较优势。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将之出口,对于国民缺少的、相对本国比较劣势的产品,那些国家应通过进口来满足本国的消费需要,从而使利益双方都从中获益[1]。
由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新的国际分工模式形成,它的主要特征是加工贸易。由于各国自然禀赋的高低不同,原来对同一产品的比较优势正转换为同一产品生产中不同环节的比较优势。为了更好地融入到世界市场中,不同的国家可以利用各自的自然禀赋,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从而参与到同一产品价值链上不同的生产环节中去。
1.2.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研究
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创新期、成长期、成熟期、标准化期和衰亡期,据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处于创新时期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而创新国一般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其国内的高度熟练的人力资本可以负责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从而在产品销售时处于垄断地位,获取高额的利润;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越来越多的替代品出现在市场上冲击产品的销售,产品的创新市场渐趋于饱和,产品进入标准和成熟化阶段[2]。原先拥有技术垄断的创新国因为价格和成本逐渐成为决定性因素而慢慢的减少直至失去了技术垄断地位。而相对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却在此时逐渐显露出它的成本优势,为减少成本的支出,产品创新企业会逐步放弃其在国内的生产并选择到发展中国家来投资建厂。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其人力资本素质较低,而创新国因为已经拥有了熟练的产品生产技术,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非熟练劳动力会成为创新国的选择,这样不仅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而且创新国还能降低产品的技术投入。
1.2.3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价值链理论研究
价值链理论是指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和发送其产品的活动中按照创造价值的高低不同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由此产生一系列互相紧密联系却又相互独立的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3]。研究开发、品牌经营、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等构成了产业价值链的一系列要素,即产业价值链。劳动力因素等都是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而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下生产要素禀赋是存在诸多差异的,所以各国应该充分挖掘自身的禀赋,与价值链上相应的生产环节对应发挥优势,才能肯定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及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地位。
表2 外资企业占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4年
2.2.3 我国加工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
东部密集、中西部稀疏是我国加工贸易区位分布呈现的主要特点。我国东部地区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加工贸易最繁荣集中的地区,其出口量是全国之最[6]。海关统计显示,2014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432亿美元,增长28%,中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20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4%,而东部地区进出口总值2.70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88%,增长1.2%,可见,虽然西部地区一直在紧追不舍,但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由于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具有自我强化的特征,所以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仍然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
1 引言 1
1.1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本概述 1
1.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2
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背景分析 3
2.1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3
2.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问题分析 5
2. 3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7
3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SWOT分析 8
3.1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优势(S) 8
3.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劣势(W) 9
3.3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新的机遇(O) 11
3.4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T) 12
4 我国未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具体策略 13
4.1 制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 13
4.2 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13
4.3 将生产、研发、营销等多种方式以加工贸易形式融入到全球产品价值链中 13
4.4 优化加工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延长加工贸易境内增值部分 14
4.5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内资企业所占比重 14
4.6 培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发展核心技术 14
4.7 促进产业西移,实现空间突破 15
结 论 16
致 谢 17
参 考 文 献 18
1 引言
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劳动成本价格低,优势大,于是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外资发展我国的密集型产业,以解决我国劳动力问题。国家的这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大举措部分解决了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也推动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无数问题也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而产生。比如产品附加值低使生产消耗资源严重,加工贸易企业依然以外资为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使我国环境遭到了巨大的污染、我国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偏低等。由此可见,要想改变我国现有的贸易环境,加工贸易必须转型升级。作者通过本文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现状和问题、我国加工贸易的SWOT分析并据此制定政策来解决问题。意义就是希望我国通过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本文作者主要采用了以下2点方法来研究我国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1)调查法。主要是通过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从而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2)文献研究法。作者通过收集、阅读、研究与本课题有关的参考文献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战略。本文主要分为4个阶段进行分析,首先,介绍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本含义及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与我国实际联系分析。其次,分析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进而得出我国加工贸易必须转型升级的结论。再次,作者将进一步分析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行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以使我们对我国加工贸易有更深刻的了解。最后,作者将以我国发展背景为条件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1.1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本概述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指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地区为促进自己国家的加工贸易企业加入到世界经济中去,积极的提高自身的技术和引导相关政策的实施。与此同时,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从而争取产品可以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迈进,从而可以从中获取到更多的产品附加利润。
一般意义上来说,为了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加工贸易企业必须要积极参与到全球生产体系当中去才能实现。同样的,我国必须改变产业链一直处于全球低端环节的现况,努力发展位于价值链高端的产业,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就目前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状况显示,我国在经营主体、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自我增值和产业升级。由此可见,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还是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的。
1.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1.2.1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
作为一种特定的国际贸易形式,加工贸易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它的繁荣发展在全国范围甚至是全世界都是完全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个国家在自然禀赋方面都高低不同,而且后天形成的技术水平也有高低之分,所以各国会有生产某种特定商品的比较优势。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将之出口,对于国民缺少的、相对本国比较劣势的产品,那些国家应通过进口来满足本国的消费需要,从而使利益双方都从中获益[1]。
由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新的国际分工模式形成,它的主要特征是加工贸易。由于各国自然禀赋的高低不同,原来对同一产品的比较优势正转换为同一产品生产中不同环节的比较优势。为了更好地融入到世界市场中,不同的国家可以利用各自的自然禀赋,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从而参与到同一产品价值链上不同的生产环节中去。
1.2.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研究
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创新期、成长期、成熟期、标准化期和衰亡期,据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处于创新时期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而创新国一般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其国内的高度熟练的人力资本可以负责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从而在产品销售时处于垄断地位,获取高额的利润;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越来越多的替代品出现在市场上冲击产品的销售,产品的创新市场渐趋于饱和,产品进入标准和成熟化阶段[2]。原先拥有技术垄断的创新国因为价格和成本逐渐成为决定性因素而慢慢的减少直至失去了技术垄断地位。而相对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却在此时逐渐显露出它的成本优势,为减少成本的支出,产品创新企业会逐步放弃其在国内的生产并选择到发展中国家来投资建厂。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其人力资本素质较低,而创新国因为已经拥有了熟练的产品生产技术,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非熟练劳动力会成为创新国的选择,这样不仅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而且创新国还能降低产品的技术投入。
1.2.3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价值链理论研究
价值链理论是指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和发送其产品的活动中按照创造价值的高低不同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由此产生一系列互相紧密联系却又相互独立的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3]。研究开发、品牌经营、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等构成了产业价值链的一系列要素,即产业价值链。劳动力因素等都是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而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下生产要素禀赋是存在诸多差异的,所以各国应该充分挖掘自身的禀赋,与价值链上相应的生产环节对应发挥优势,才能肯定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及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地位。
表2 外资企业占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4年
2.2.3 我国加工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
东部密集、中西部稀疏是我国加工贸易区位分布呈现的主要特点。我国东部地区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加工贸易最繁荣集中的地区,其出口量是全国之最[6]。海关统计显示,2014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432亿美元,增长28%,中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20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4%,而东部地区进出口总值2.70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88%,增长1.2%,可见,虽然西部地区一直在紧追不舍,但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由于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具有自我强化的特征,所以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仍然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