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影响研究(附件)【字数:11514】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阶段,经济下行伴随着金融体系危机显著,为稳定金融秩序,2015年5月1日正式出台《存款保险条例》,代表着酝酿了22年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正式落地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监管“三道防线”之一,对于树立储户信心、优化市场退出机制和稳定金融市场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是维护中国金融体系安全的重要制度。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惩罚机制弱化以及权力和义务的失衡等原因,存款保险制度容易引发道德风险。本文利用中国内地和香港在宏观经济下的经济发展同步性,使用2008年至2017年中国大陆和香港主要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估计法,从贷款过度增长率和风险加权资产比率两个角度衡量道德风险,剔除银行特异性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实证检验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影响。整理结论并依据本国国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完善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设计,为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监督提供参考。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3
第二章 各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现状 5
2.1存款保险制度概述 5
2.2.国外存款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5
2.3国内存款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8
2.4存款保险制度、市场约束和道德风险的传导路径 10
第三章 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影响实证分析 12
3.1模型构建 12
3.2 数据选择 12
3.3 数据说明及描述 17
3.4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18
3.5稳健性分析 20
3.6模型的进一步扩展 22
3.7结论 24
第四章 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26
结束语 27
致 谢 28
参考文献 29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末期以来,一系列的金融危机使金融安全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政府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银行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金融体系中始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现代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不封。而银行承担着调节社会资金供给的重要责任。
存款保险制度的诞生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商业银行脆弱的体系,以此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行可以提高银行体系在公众心中的信心,另一方面,在制度的保护下,一些银行也可能借此从事高风险业务的经营,这样就会一步步的加剧银行业的道德风险,脆弱的银行体系可能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作为“保护伞”的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也会收到广泛质疑。
2015年5月开始,国务院正式开始施行《存款保险条例》,在经过大约22年的酝酿下,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在当今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体制下存款保险制度会如何对具体的银行业各种业务产生何种影响还都是未知数,道德风险到底和银行业之间存在哪些联系也无从知晓,然而这些问题却始终牵动着中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影响进行评价,提出针对性意见对策完善适度设计,同时规范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存款保险制度可有效减少存款挤兑现象防止银行破产(Diamond et al,1983),促进金融秩序稳定。但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将会导致银行道德风险,(Laeven,2008)。DeLong(2011)认为大多数银行没有很好的降低风险,反而加强了风险敞口。Vasso(2010)觉得银行作为这项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可能利用同等的存款资本采取更具风险的行为。Glenn et al(2015)发现大多数国家没有及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而当经济危机等问题发生后才匆忙启用的存款保险制度因为制度设计不完善、监管制度不全面或金融市场环境恶劣等原因更容易导致严重的道德风险。
在现行存保制度下,研究者不得不考虑银行定期存款数额和不合规的风险贷款问题。当实际利率上升,汇率贬值和货币紧缩出现时,金融危机更容易在已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地区或国家中爆发。更完善的监管体系使得银行信用评级越高,其对过度的风险暴露的补救更为及时,有效降低道德风险可能性。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发展开始于20世纪末期,存款保险基金设立第一次被提及是在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正是这个时候,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开始迈入设计阶段。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三大保障之一,诸多学者认为存保制度可以有效稳定金融长效机制,稳定金融秩序。国内专家张桥云(1993)认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很好的保障存款人的利益提高银行的安全性。李宁(1998)认为存保制度是稳健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存款保险制度也需要强调其监管者的作用。这一观点明确的指出了存款保险制度不能仅仅是保护存款人利益而存在,还需要在金融风险的防范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算是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设计历史中的一项重大突破。
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使得银行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被一再提及,而其影响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制度的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夏斌、范建军(2004)明确提出我国需要建立显性存款保险,他们认为我国长期采用的隐性存款保险存在着强化金融企业道德风险这一隐患;之后范建军(2012)又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利润空间将会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而不断压缩,并且少数银行可能会面临着破产清算的风险。尹杞月(2012)认为制度应充分考虑道德风险,建议采用差别保险费率,将保险费率与银行风险程度挂钩。存款保险机构的资本金来源应多样化,抑制商业银行转移风险。国内学者贾曼莉(2012)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其实一直是在鼓励着银行主动承担更大的风险。谢雪燕(2013)分析了美国存保制度法案,认为应该通过提高资本充足率,推行以风险为基础的保费制度等风险规避措施。
综上所述,我国众多学者对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及对银行风险影响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由于之前国内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时日尚短,现有的数据不足以支撑分析影响变化结论。所以大部分研究对已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多个国家特征进行分析,数据多来源于多是很早期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或是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在经济体量和市场竞争方面都和我国相差甚远。本文考虑到经济增长以及应对宏观因素变化的同步性,对比中国内地和香港近10年的GDP增长率及CPI数据,选取香港为对照组,利用双重差分模型,以分析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影响,根据模型结果可以提出更具适用性的风险规避策略。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将从分析现状出发,对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进行分析,随后借助数据和实证给出本文所要研究的关于制度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之间的联系,结合实证,找出解决对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6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