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
摘 要 农业作为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有农业的支持,“三农”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在经过了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农村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变的越来越好,但是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同样也有很多问题在不断暴露。不断被拉大的城乡差距,农村经济发展还是很慢,农民比较低的收入,严重制约我国社会和谐和全面的发展。只有我国农村金融有了全面的发展,中国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主要结合了我们国家的农村金融的历史,根据现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情况,从国情出发,归纳出阻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障碍,借鉴那些发达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农村对于农村金融成功改革的经验,找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有利的道路,提出解决对策,扫清阻碍中国金融发展的障碍,促进中国农村的金融发展。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第二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2
2.1新常态下农村金融的现状 2
2.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5
第三章 案例分析——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借鉴 7
3.1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发展 7
3.2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发展 8
3.3 小结 8
第四章 完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10
4.1 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原则 10
4.2 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具体建议 10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多,中国的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阶段。“新”是“不同于旧”;“常态”便是经常常发生的状态,事物。新常态便是不同以前的、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不可逆的状况,这就意味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朝着另一个与过去30年高速增长有所不同的阶段迈去。新常态的指向是人民的生活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平有所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得到提升,就业相对比较稳,民生保障的更加完善。但是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发展还是出现了诸多的难题。与其他产业相比,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经过短暂的快速增长后却陷入低速增长的怪圈,城乡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的被拉大。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较低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和谐。农业、农村、农民作为现代农村金融发展的核心,关系着“三农”问题能否有效的得到解决,是党和国家全面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如今,农村金融发展是我们国家金融体系中最最薄弱的部分,发展还很落后,农民和农业贷款难等问题十分的突出。农村信贷需求依然不能有效的解决,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还是发挥的不够充分。在新常态的形式下,我国的农村金融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不停加强农村金融的变革创新,使得农村金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持续研究。
1.2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逐步显现,但是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还是面临了很多严峻的问题,如:不够完善的金融体系、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不够、金融供给供不应求。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的经济增长,也阻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我国农村的金融体制变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因此,大力发展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可以有利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可以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发展,对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也有利于补充我们国家的农村金融理论。现在我们国家关于农村金融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研究银行方面的金融机构,而忽略了非金融机构的研究。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解决我国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具有一定的作用,也有利于推动农村金融多元化的发展。对于国家新农村建设有直接的帮助,对于我国社会和谐、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2.1新常态下农村金融的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逐渐告别了高速增长、高投资、高污染、高能耗的特点,逐渐向新常态发展。现在我国逐渐向新常态转变,我国的金融体系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也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的发展也变的越来越好、城镇化建设也已经进入了重要的时期、农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总体上已进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阶段。农村金融对现在农村经济能否得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农村金融得到了支持,农村的农业才能得到发展、农村地区才可以逐步繁荣、才能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就越来越好。
这些年,国家出台种种富农惠农方面的政策以便农村经济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现在在改革方面农村金融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金融能够服务的地区变的越来越广,金融机构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农民,使得农村的经济变的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这些还是还远远不够,还不能够符合我国在“三农”方面的发展要求,现在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相对而言还是非常的薄弱的。主要体现在,农村,金融服务供不应求。现在,我们比较落后的还是人民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问题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很多的地区存在着金融服务盲区这一现象,甚至很多的地区出现服务空白,连最基本的都不能得到。农村贷款难问题需要我们重点去解决,要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还有工业化得发展,需要我们的农村金融机构做的与时俱进。现在随着先进服务工具的不断出现,可是我们国家的农民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却不深,甚至不了解,两者之间的矛盾也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加强宣传的力度,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去了解新的金融工具,使用金融工具,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民接受新的事物,然而这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间。
商业性银行、政策银行、合作金融机构还有非正规性金融机构共同组成了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21: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组织结构图
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在实践中具有单一性、垄断性和低效率的特点,金融供给也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下面几点:①虽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比较快,然而作用却相对有限;②农村的一般资金需求以及农户的信贷需求仍然得不到解决;③中国邮政储蓄长期并不能解决贷款业务,只是只存不贷;④农信社农村金融市场“一家独大”。
图22:20122014年“三农”贷款余额变化(单位:万亿元)
2014年3月底,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财务公司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17.92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末低1.3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3.7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9331亿元,同比多增1062亿元;农户贷款余额为100万元,同比增长24.3%,增速较前一年下降0.1个百分点,贷款增速高于同期10.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981亿元,同比多增502亿元;农业贷款的余额为3.1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1.3%,增速比上年末低了0.3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了1552亿元,同比少增149亿元。 表21 :2014年金融机构涉农不良率(单位:%)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第二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2
2.1新常态下农村金融的现状 2
2.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5
第三章 案例分析——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借鉴 7
3.1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发展 7
3.2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发展 8
3.3 小结 8
第四章 完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10
4.1 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原则 10
4.2 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具体建议 10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多,中国的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阶段。“新”是“不同于旧”;“常态”便是经常常发生的状态,事物。新常态便是不同以前的、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不可逆的状况,这就意味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朝着另一个与过去30年高速增长有所不同的阶段迈去。新常态的指向是人民的生活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平有所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得到提升,就业相对比较稳,民生保障的更加完善。但是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发展还是出现了诸多的难题。与其他产业相比,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经过短暂的快速增长后却陷入低速增长的怪圈,城乡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的被拉大。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较低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和谐。农业、农村、农民作为现代农村金融发展的核心,关系着“三农”问题能否有效的得到解决,是党和国家全面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如今,农村金融发展是我们国家金融体系中最最薄弱的部分,发展还很落后,农民和农业贷款难等问题十分的突出。农村信贷需求依然不能有效的解决,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还是发挥的不够充分。在新常态的形式下,我国的农村金融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不停加强农村金融的变革创新,使得农村金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持续研究。
1.2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逐步显现,但是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还是面临了很多严峻的问题,如:不够完善的金融体系、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不够、金融供给供不应求。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的经济增长,也阻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我国农村的金融体制变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因此,大力发展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可以有利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可以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发展,对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也有利于补充我们国家的农村金融理论。现在我们国家关于农村金融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研究银行方面的金融机构,而忽略了非金融机构的研究。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解决我国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具有一定的作用,也有利于推动农村金融多元化的发展。对于国家新农村建设有直接的帮助,对于我国社会和谐、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2.1新常态下农村金融的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逐渐告别了高速增长、高投资、高污染、高能耗的特点,逐渐向新常态发展。现在我国逐渐向新常态转变,我国的金融体系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也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的发展也变的越来越好、城镇化建设也已经进入了重要的时期、农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总体上已进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阶段。农村金融对现在农村经济能否得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农村金融得到了支持,农村的农业才能得到发展、农村地区才可以逐步繁荣、才能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就越来越好。
这些年,国家出台种种富农惠农方面的政策以便农村经济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现在在改革方面农村金融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金融能够服务的地区变的越来越广,金融机构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农民,使得农村的经济变的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这些还是还远远不够,还不能够符合我国在“三农”方面的发展要求,现在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相对而言还是非常的薄弱的。主要体现在,农村,金融服务供不应求。现在,我们比较落后的还是人民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问题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很多的地区存在着金融服务盲区这一现象,甚至很多的地区出现服务空白,连最基本的都不能得到。农村贷款难问题需要我们重点去解决,要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还有工业化得发展,需要我们的农村金融机构做的与时俱进。现在随着先进服务工具的不断出现,可是我们国家的农民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却不深,甚至不了解,两者之间的矛盾也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加强宣传的力度,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去了解新的金融工具,使用金融工具,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民接受新的事物,然而这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间。
商业性银行、政策银行、合作金融机构还有非正规性金融机构共同组成了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21: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组织结构图
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在实践中具有单一性、垄断性和低效率的特点,金融供给也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下面几点:①虽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比较快,然而作用却相对有限;②农村的一般资金需求以及农户的信贷需求仍然得不到解决;③中国邮政储蓄长期并不能解决贷款业务,只是只存不贷;④农信社农村金融市场“一家独大”。
图22:20122014年“三农”贷款余额变化(单位:万亿元)
2014年3月底,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财务公司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17.92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末低1.3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3.7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9331亿元,同比多增1062亿元;农户贷款余额为100万元,同比增长24.3%,增速较前一年下降0.1个百分点,贷款增速高于同期10.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981亿元,同比多增502亿元;农业贷款的余额为3.1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1.3%,增速比上年末低了0.3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了1552亿元,同比少增149亿元。 表21 :2014年金融机构涉农不良率(单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