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
分支机构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绩效的提高对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某地区支行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了该支行的经营状况,利用财务指标法,从规模、综合收益、发展能力、风险和流动性控制能力四个方面分别选取指标对该支行的绩效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资本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多元线性模型定量分析,利用微观数据评估影响支行绩效的相关因素,发现存款数量、不良贷款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对支行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支行绩效的建议和方法。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商业银行绩效的测度方法 2
(二)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2
三、中国工商银行某地区支行绩效的变动情况分析 4
(一)规模状况分析 5
1、总资产变动情况 5
2、存款总额变动情况 5
3、贷款总额变动情况 5
(二)综合收益情况分析 6
1、净利润变动情况 6
2、资产利润率变动情况 7
3、成本费用率变动情况 7
4、净利差率变动情况 8
(三)发展潜力分析 8
1、盈利结构变动情况 8
2、 利润增长率变动情况 9
(四)风险和流动性控制能力分析 10
1、不良贷款率变动情况 10
2、存贷比变动情况 10
四、商业银行支行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说明 11
(二)模型假设 11
(三)变量定义与模型选取 11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2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某支行
引言
当今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也是未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作为重中之重,银行是金融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外资银行的引入、民营银行的成立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面对一系列的改革的稳步推行,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不再明显,商业银行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存贷利差来提高其绩效。
商业银行绩效是其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直接关系到金融资源在社会中的配置,是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前提之下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的持续提高。研究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商业银行积极寻求有效的提高绩效的方式,有效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金融改革中屹立于不败之地。但目前关于商业银行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商业银行整体的层面上,对分支机构的研究较少,主要原因是分支机构的数据难以获得。而分支机构作为商业银行与客户接触的直接桥梁,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分支机构绩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的整体绩效是其分支机构绩效的总和,只有提高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绩效,才能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绩效,继而提高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
(一)商业银行绩效的测度方法
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之一,因此关于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商业银行研究的侧重点。已有研究对于银行的绩效测度研究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法,另一类是前沿分析法。
采用财务指标法对银行绩效进行测度的文献很多,有些学者采用单要素指标,主要是选择ROA,即总资产收益率作为绩效的测度指标。他们认为ROA综合反映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实力,其值越高说明其资产利用效率越高,即绩效越高。典型的文献有,陈仲常、刘佳(2011)[1]的关于银行绩效的研究,段军山、周伟卫(2011)[2]关于债券市场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等。
另外有些学者认为,单一指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银行的绩效,准确地评价方法应该从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等角度出发,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银行的绩效进行评价。典型的有辛立秋、李旭(2013)从内部资本效率、发展能力、运营能力、规模和安全性四个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了测度。[3]
前沿分析法是目前国际上银行绩效测度的主流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样本银行与处在效率前沿面上的银行的偏离程度来测量的,而处在效率前沿面上的银行是指在外部条件和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那些能够实现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银行。目前我国已有研究中,数据包络法(DEA)应用得很广泛。
(二)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除了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测评,国内外学者还对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因素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国外对银行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关的文献很多。Berger和Mester(1997)对银行规模、组织形式、市场集中度、资本化程度等因素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作了研究。[16]Young等(1998)研究了美国银行业1984—1993年的技术进步、效率及生产率变化。认为银行规模、集中度、不良贷款率、人均营业费用、股权结构等都对美国银行的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17]
由于我国的特殊的国情,金融业起步较晚,有关银行绩效的研究起步也较晚,但近年来,此类研究发展较迅速,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熊延忠、孙涛(2010)以20042007年17家银行作为样本,构建Tobit模型。得出产权结构、创新程度、总资产收益率和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总资产规模、成本收入比、股权集中度与绩效显著负相关,其中总资产收益率对银行绩效影响最大。[4]李滟(2014)以中国16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发现资产收益率、存贷比率、资产费用率以及创新能力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显著影响,其中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系数最大。[5]
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应对挑战,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产权结构作为股份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对银行的绩效具有重要影响。高正平、李仪简(2010)建立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6]王擎、潘李剑(2012)的实证结果却表明,股权越集中,银行的绩效越低,并且城市商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国有性质、控制能力和股权集中度对其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7]
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改组与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发生了转变,在绩效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谭鹏万(2006)以33家商业银行19972004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降低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削弱了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8]宋玮、李值(2009)选取赫芬达尔指数(HHI)作为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用各银行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作为各银行市场占有率计算HHI。实证研究表明,市场份额越大、市场集中度越高,银行整体绩效越低。[9]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商业银行绩效的测度方法 2
(二)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2
三、中国工商银行某地区支行绩效的变动情况分析 4
(一)规模状况分析 5
1、总资产变动情况 5
2、存款总额变动情况 5
3、贷款总额变动情况 5
(二)综合收益情况分析 6
1、净利润变动情况 6
2、资产利润率变动情况 7
3、成本费用率变动情况 7
4、净利差率变动情况 8
(三)发展潜力分析 8
1、盈利结构变动情况 8
2、 利润增长率变动情况 9
(四)风险和流动性控制能力分析 10
1、不良贷款率变动情况 10
2、存贷比变动情况 10
四、商业银行支行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说明 11
(二)模型假设 11
(三)变量定义与模型选取 11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2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某支行
引言
当今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也是未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作为重中之重,银行是金融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外资银行的引入、民营银行的成立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面对一系列的改革的稳步推行,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不再明显,商业银行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存贷利差来提高其绩效。
商业银行绩效是其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直接关系到金融资源在社会中的配置,是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前提之下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的持续提高。研究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商业银行积极寻求有效的提高绩效的方式,有效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金融改革中屹立于不败之地。但目前关于商业银行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商业银行整体的层面上,对分支机构的研究较少,主要原因是分支机构的数据难以获得。而分支机构作为商业银行与客户接触的直接桥梁,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分支机构绩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的整体绩效是其分支机构绩效的总和,只有提高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绩效,才能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绩效,继而提高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
(一)商业银行绩效的测度方法
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之一,因此关于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商业银行研究的侧重点。已有研究对于银行的绩效测度研究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法,另一类是前沿分析法。
采用财务指标法对银行绩效进行测度的文献很多,有些学者采用单要素指标,主要是选择ROA,即总资产收益率作为绩效的测度指标。他们认为ROA综合反映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实力,其值越高说明其资产利用效率越高,即绩效越高。典型的文献有,陈仲常、刘佳(2011)[1]的关于银行绩效的研究,段军山、周伟卫(2011)[2]关于债券市场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等。
另外有些学者认为,单一指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银行的绩效,准确地评价方法应该从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等角度出发,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银行的绩效进行评价。典型的有辛立秋、李旭(2013)从内部资本效率、发展能力、运营能力、规模和安全性四个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了测度。[3]
前沿分析法是目前国际上银行绩效测度的主流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样本银行与处在效率前沿面上的银行的偏离程度来测量的,而处在效率前沿面上的银行是指在外部条件和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那些能够实现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银行。目前我国已有研究中,数据包络法(DEA)应用得很广泛。
(二)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除了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测评,国内外学者还对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因素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国外对银行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关的文献很多。Berger和Mester(1997)对银行规模、组织形式、市场集中度、资本化程度等因素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作了研究。[16]Young等(1998)研究了美国银行业1984—1993年的技术进步、效率及生产率变化。认为银行规模、集中度、不良贷款率、人均营业费用、股权结构等都对美国银行的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17]
由于我国的特殊的国情,金融业起步较晚,有关银行绩效的研究起步也较晚,但近年来,此类研究发展较迅速,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熊延忠、孙涛(2010)以20042007年17家银行作为样本,构建Tobit模型。得出产权结构、创新程度、总资产收益率和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总资产规模、成本收入比、股权集中度与绩效显著负相关,其中总资产收益率对银行绩效影响最大。[4]李滟(2014)以中国16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发现资产收益率、存贷比率、资产费用率以及创新能力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显著影响,其中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系数最大。[5]
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应对挑战,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产权结构作为股份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对银行的绩效具有重要影响。高正平、李仪简(2010)建立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6]王擎、潘李剑(2012)的实证结果却表明,股权越集中,银行的绩效越低,并且城市商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国有性质、控制能力和股权集中度对其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7]
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改组与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发生了转变,在绩效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谭鹏万(2006)以33家商业银行19972004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降低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削弱了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8]宋玮、李值(2009)选取赫芬达尔指数(HHI)作为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用各银行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作为各银行市场占有率计算HHI。实证研究表明,市场份额越大、市场集中度越高,银行整体绩效越低。[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