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科技型初创企业融资风险分析
科技型初创企业融资风险是指其在融资过程中遭遇的潜在的对企业的可持续性经营存在威胁的部分。科技型初创企业在经济社会中起着增强经济活力和实力的作用,然而因为社会认知以及政策变动等原因,以及科技型以及初创阶段两方面的特点,使企业相比于进入其他阶段的其他类型企业面临着更高的风险。因此,本文针对四种科技型初创公司常用的融资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其科学地认定各自的风险。本文所涉及的融资方法有互联网金融、政府扶持资金、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正文部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用图形与表格,形象地展现出各方法的特点与使用现状。通过对融资方法进行分析,然后综合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发掘出四种方法存在的风险,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对策。
目 录
1.绪论 1
1.1课题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2.1研究目的 2
1.2.2研究意义 2
2.相关理论基础 3
2.1科技型初创企业的界定 3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2.2.1国内研究现状 4
2.2.2国外研究现状 5
3.科技型初创企业融资渠道风险分析 8
3.1互联网金融风险 8
3.1.1互联网金融概述 8
3.1.2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8
3.2政府扶持资金风险 9
3.2.1政府扶持资金概述 9
3.2.2政府扶持资金风险分析 10
3.3股权融资风险 12
3.3.1股权融资概述 12
3.3.2股权融资风险分析 13
3.4债权融资风险 14
3.4.1债权融资概述 14
3.4.2债权融资风险分析 14
4.科技型初创企业风险防范方式 16
4.1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16
4.2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和严格披露以防范政府扶持资金风险 18
4.3加强财务把控和尝试专利质押贷款以防范债权融资风险 19
4.4谨慎选择投资者以防范股权融资风险 19
5.总结语 21
参考文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
致谢 24
1.绪论
1.1课题背景
科技型公司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市场经济活力的重要主体。互联网深入普及的当下,我国科技型初创公司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这些年,我国政府一直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很多科技企业利用不断的资金输送实现爆发性增长,但也由此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质量也良莠不齐,其可持续经营的可能性存在疑问,甚至出现了专为骗取政府补贴而设立科技型企业的现象,又如科技型初创公司无法控制融资风险而宣告失败等。如何更好地筹资以及合理配置资金,确保风险控制与健康稳定引导并存,是其从初创期向成长期乃至成熟期过渡的需要重点把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于科技型初创公司更为困难的原因在于其高风险性、高投入的特点,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其正常运营。
从全球范围看,普遍的经济放缓使投资人对科技型初创公司盈利信心下降,全球科技股抛售潮;在国内,中国科技业内亦正在经历资本寒冬,曾经的中国科技型初创企业炙手可热,如今发现投资者的心理越发理智谨慎,获得融资越发困难。从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进入发展的拐点,其大背景下的投资活跃度渐趋平稳,投资者逐渐回归理性。科技型公司在初创阶段可能需要经历种子轮到C轮甚至更多轮的融资,而公司领导需要有策略地支配手头的资金,并在此期间完成相应阶段的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进步,否则效益的低下可能无法使公司迎来下一轮融资。国内外背景下融资的不足对于科技型初创公司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但即使解决资金问题,从企业自身的各种疏漏来看,也会因种种风险无法得到控制,导致初创公司无法成功过渡到稳定期而告失败,这样的情况相当常见。因此本文以科技型初创公司的传统和创新融资渠道作为研究对象,探求并列举潜在风险,提供一些对策。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以规避初创期融资风险为出发点,通过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几种融资方式的分析比较,探讨当前科技型初创公司融资的缺陷和风险。因地适宜,与时俱进,探索有利于帮助中国科技型初创公司的融资方式,以满足既达到风险规避,又能够实现初创期稳定资金带来稳步成长提升的目的。
1.2.2研究意义
(1)文章分析科技型初创公司相关融资风险,提前探测迹象,规避风险,试图深入探析当下国内外高速变化发展背景下科技型初创公司的各种融资方式背后的风险,为科技型初创公司从初创期向成长期转变以及增强我国科技型企业的竞争实力提供一定意义的指导,以减少盲目的融资方式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2)倡导初创企业以风险控制为目标的融资理念。中国创新环境虽然在不断改善,对科创企业的各项支持的景象也十分繁荣,但许多企业只挥霍资金而不管控资金配置,资金得不到最好的发挥,无法真正做到融资为发展服务。为此,初创企业必须将控制风险作为其融资的要求之一,推进企业长远的发展。
(3)可以为我国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政府扶持政策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借鉴。
2.相关理论基础
2.1科技型初创企业的界定
2017年4月28日,中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38号,以下简称“38号文”),本文沿袭其对初创科技型企业(被投资企业)的界定:
(1)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成立、实行查账征收的居民企业
(2)接受投资时,从业人数不超过200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数不低于30%;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均不超过3000万元
(3)接受投资时设立时间不超过5年(60个月,下同);
(4)接受投资时以及接受投资后2年内未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
(5)接受投资当年及下一纳税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0%。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型初创企业司与原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再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的要求存在区别,初创科技型企业从业人数须不超过200人、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均须不超过3000万元,而原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中小”的要求是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不超过2亿元,相比起来,科技型初创公司的标准均更为严格,即初创科技型企业较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应处于创立的更早期阶段(初创科技型企业的条件中也要求其接受投资时设立时间不超过5年)。
同时也要区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初创公司的区别。初创科技型企业一定是可以依法享受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企业。但是初创科技型企业不一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果初创科技型企业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可以依法享受更加优惠的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参考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下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
目 录
1.绪论 1
1.1课题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2.1研究目的 2
1.2.2研究意义 2
2.相关理论基础 3
2.1科技型初创企业的界定 3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2.2.1国内研究现状 4
2.2.2国外研究现状 5
3.科技型初创企业融资渠道风险分析 8
3.1互联网金融风险 8
3.1.1互联网金融概述 8
3.1.2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8
3.2政府扶持资金风险 9
3.2.1政府扶持资金概述 9
3.2.2政府扶持资金风险分析 10
3.3股权融资风险 12
3.3.1股权融资概述 12
3.3.2股权融资风险分析 13
3.4债权融资风险 14
3.4.1债权融资概述 14
3.4.2债权融资风险分析 14
4.科技型初创企业风险防范方式 16
4.1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16
4.2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和严格披露以防范政府扶持资金风险 18
4.3加强财务把控和尝试专利质押贷款以防范债权融资风险 19
4.4谨慎选择投资者以防范股权融资风险 19
5.总结语 21
参考文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
致谢 24
1.绪论
1.1课题背景
科技型公司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市场经济活力的重要主体。互联网深入普及的当下,我国科技型初创公司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这些年,我国政府一直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很多科技企业利用不断的资金输送实现爆发性增长,但也由此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质量也良莠不齐,其可持续经营的可能性存在疑问,甚至出现了专为骗取政府补贴而设立科技型企业的现象,又如科技型初创公司无法控制融资风险而宣告失败等。如何更好地筹资以及合理配置资金,确保风险控制与健康稳定引导并存,是其从初创期向成长期乃至成熟期过渡的需要重点把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于科技型初创公司更为困难的原因在于其高风险性、高投入的特点,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其正常运营。
从全球范围看,普遍的经济放缓使投资人对科技型初创公司盈利信心下降,全球科技股抛售潮;在国内,中国科技业内亦正在经历资本寒冬,曾经的中国科技型初创企业炙手可热,如今发现投资者的心理越发理智谨慎,获得融资越发困难。从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进入发展的拐点,其大背景下的投资活跃度渐趋平稳,投资者逐渐回归理性。科技型公司在初创阶段可能需要经历种子轮到C轮甚至更多轮的融资,而公司领导需要有策略地支配手头的资金,并在此期间完成相应阶段的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进步,否则效益的低下可能无法使公司迎来下一轮融资。国内外背景下融资的不足对于科技型初创公司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但即使解决资金问题,从企业自身的各种疏漏来看,也会因种种风险无法得到控制,导致初创公司无法成功过渡到稳定期而告失败,这样的情况相当常见。因此本文以科技型初创公司的传统和创新融资渠道作为研究对象,探求并列举潜在风险,提供一些对策。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以规避初创期融资风险为出发点,通过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几种融资方式的分析比较,探讨当前科技型初创公司融资的缺陷和风险。因地适宜,与时俱进,探索有利于帮助中国科技型初创公司的融资方式,以满足既达到风险规避,又能够实现初创期稳定资金带来稳步成长提升的目的。
1.2.2研究意义
(1)文章分析科技型初创公司相关融资风险,提前探测迹象,规避风险,试图深入探析当下国内外高速变化发展背景下科技型初创公司的各种融资方式背后的风险,为科技型初创公司从初创期向成长期转变以及增强我国科技型企业的竞争实力提供一定意义的指导,以减少盲目的融资方式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2)倡导初创企业以风险控制为目标的融资理念。中国创新环境虽然在不断改善,对科创企业的各项支持的景象也十分繁荣,但许多企业只挥霍资金而不管控资金配置,资金得不到最好的发挥,无法真正做到融资为发展服务。为此,初创企业必须将控制风险作为其融资的要求之一,推进企业长远的发展。
(3)可以为我国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政府扶持政策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借鉴。
2.相关理论基础
2.1科技型初创企业的界定
2017年4月28日,中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38号,以下简称“38号文”),本文沿袭其对初创科技型企业(被投资企业)的界定:
(1)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成立、实行查账征收的居民企业
(2)接受投资时,从业人数不超过200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数不低于30%;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均不超过3000万元
(3)接受投资时设立时间不超过5年(60个月,下同);
(4)接受投资时以及接受投资后2年内未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
(5)接受投资当年及下一纳税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0%。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型初创企业司与原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再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的要求存在区别,初创科技型企业从业人数须不超过200人、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均须不超过3000万元,而原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中小”的要求是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不超过2亿元,相比起来,科技型初创公司的标准均更为严格,即初创科技型企业较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应处于创立的更早期阶段(初创科技型企业的条件中也要求其接受投资时设立时间不超过5年)。
同时也要区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初创公司的区别。初创科技型企业一定是可以依法享受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企业。但是初创科技型企业不一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果初创科技型企业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可以依法享受更加优惠的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参考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下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