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小额信贷供给与需求研究
摘要:小额信贷是一类以城镇低收入阶层作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金融服务业,是农村金融类创新的产物的一类,小额信贷从最初的引入至今已发展的小有规模,它作为一种扶贫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在世界上,小额信贷主要分为福利主义小额信贷和制度主义小额信贷,这两种类型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不同。福利主义小额信贷侧重于政策性扶贫和促进农村经济在发展,制度主义小额信贷则注重于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盈利性。本文所讲的农户小额信贷主要属于福利主义范畴,但随着它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商业化也非常严重。本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通过对农户小额信贷近年来在我国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分析,来对我国小额信贷的供需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 3
一 导言4
二 文献综述 4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4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5
三 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供给分析 6
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供给现状 6
1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供给增长缓慢7
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小额信贷供给的主要驱动力7
3主要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小额信贷供给不足 8
影响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供给的因素 10
四 我国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分析 11
(一)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需求现状 11
(二)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需求类型 11
(三)影响我国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因素12
(四)小结12
五 解决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供需矛盾的建议12
加快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改革与创新 12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13
加快农村市场化建设 13
加强对小额信贷的监管,健全小额信贷法律体系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供给与需求研究
引言
一 导言
从1970年开始,小额信贷机构开始出现,它的目的是为城乡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小额贷款。小额信贷机构的出现为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近乎倒闭的问题带来了新的曙光。小额信贷机构不仅能给农村的中低收入人口解决贷款困难的问题,还能在扶农助农的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小额信贷不仅是辅助农村贫穷家庭改善生产和生活现状并且扶持低收入家庭的一个重要方法,还能有效的消除贫困,拉低城乡间的差距。一方面,通过发放小额贷款给穷人,使金融激励机制发挥作用,使贫困者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达到解决贫穷的问题。另一方面,小额信贷也能够激励金融机构的改进,以更高的水平办理回收贷款,通过更高策划增加收入、减少支出,达成收支平衡和稳健发展,为农村的中低收入人群更好的提供资金支持。但绝大多数的结果是,贷款很多时候不能按时偿还,成了坏账,从而本金亏损而尝试失败。另一种成功的概率是相当大的,这主要是有非盈利组织参与,鉴于很差的贷款人提供的非担保贷款,也属于小额信贷。
在世界上,小型金融多数是指对经济困难的人群和小型公司所供给的金融经济类服务,当今中国的小额信贷机构一般提供小额贷款服务,所以小型金融在中国称为小额信用贷款。小额信贷所服务的对象大都是中低收入人群和乡镇中小企业,为他们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包含小额的存贷汇,还有保险产品以及其他金融服务产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民贷款困难的问题一直都是困扰着实践的人。1993年,我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次设立了小额信贷机构,后来,我国政府当局又引进了小额信贷的模式。2001年时,我国的农信社可以有小额信贷业务可以办理。2005年时,我国又在5个省设立了新型小额信贷试点。中国的小额信贷发展很快,在消除贫困和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果,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是国家长期和平、良好的政府和人类生存的基础,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产品信贷资金的需求量将继续上升。相较于欧美国家而言,我国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属于小农生产,农户平均土地较少,尽管土地自由流转的限制逐渐地放开,但我国大部分农户仍然只是耕种自家的土地,故而我国针对农业的贷款主要集中为小额贷款。我国小额信贷模式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不仅要剖析小额信贷市场的供需情况,并且要按照供需现状,建立完善的金字塔体系,为我国小额信贷的健康创造条件。
本文通过对我国十余年来农村小额信贷进展现状的介绍,来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供给与需求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影响农户小额信贷机构供需的各种要素,寻找技术和系统的支柱来支持小额信贷系统。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世界上最早的小额信贷公司出现在意大利。1462年,世界上第一家家官办典当银行开业了,为了对付社会上的高利贷势力,这类典当行在当时就具备了小额货款的特点。当前,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小贷项目主要在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地理、民风、风俗习惯等成分的不同在世界各国都产生各具特点的运作形式。
国外对于小额信贷的概念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概念突出小额信贷的服务功能,并且认为小额信贷和小额贷款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国外学者Morduch将小额信贷定义为一种利率比普通贷款高、额度相对较小的、不用资产抵押的、直接将自己贷给低收入人群的新型金融产品,而低收入人群是指那些正规金融机构不提供金融服务的贫困人口或单位,小额信贷为他们提供诸如存款、保险、养老金及支付等一系列金融服务;第二种概念突出小额信贷的政策功能,即对贫困人群的扶持功能。世界银行扶贫组等研究单位或学者对小额信贷的看法是“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诸如存款贷款和保险等金融服务的”,但小额信贷又跟单纯的扶贫资金有一定差别,小额信贷需要保持盈利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
由于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贷款抵押贷款,利率决策机制,目标客户定位,组织形式,运作的主体,等等,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运作机制。2004年Global Resource Centre for Microfinance的一份调查通知表明,目前从事小额信贷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一共有225家,此中部分已经得到较高回报,乃至超过本国银行业行业平均水平。1990年后,小额信贷在新的发展战略中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这将使非正规部门经过投资产生就业,增长资本累积,增加就业收入还有消费,这种作用可以用标准的借贷模型来加以解释。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小额信贷在扶贫和发展经济的层面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从在我国出现以来,国内对小额货款的研究挺多。我国的学者姚先斌和程恩江觉得小额信贷在定义上是一种小规模金融服务,它主要服务于城乡低收入阶级。林志斌和工海民觉得农户小额信贷跟一般性的商业信用贷款有很大区别,它是以信用贷款为方式来达到救贫的目的,强调对贷款资本采用的技术支持。杜晓山把小额信贷的概念界定为在一定范围内,在特定制度的实行下,根据特定的目标向中低收入人群供给贷款的一种特殊信贷模式。它被何广文、李莉莉定义为一个由扶贫小额信贷制度发展而来,针对中低层收入人群的信用模式和金融服务。吴国宝主张不按照收入的多少来划分贫穷和富有,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去理解贫穷。他提出一个"经济穷人”的概念。经济穷人是就着福利穷人来说的,并为这部分人供给一些特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叫做小额信贷。在小额信贷供需关系研究方面,韩俊通过调查发现,农户借贷的规模和用途与其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东部地区农户的借贷行为主要为生产性借贷,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同时农民在中西部地区的借贷行为都有生产性借贷和生活性贷款,且贷款比例不低。同时,韩俊认为对农户借贷行为产生影响的也会有农户自身的因素在里边,比如农民的年龄,学历等情况。卢颖、刘昌用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区的农户进行调查,认为大部分农户都有着借贷需求和想法,只是表露的不那么明显。但由于小额贷款申请程序繁琐、还款周期不合理以及贷款额度偏小等原因不愿向农信社等信贷机构申请贷款。张敏认为,小额信贷资金供给严重短缺。原因是自1996以来,农业银行开始经营转型,将重心转移到城市,乡镇网点大量合并。金融服务很难延伸到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而农村地区营业网点较多的邮政储蓄银行的“只存款、不贷款”的原则使农村资金大量外流,资金供给不足现象加剧。唐丽娟的观点是,农户小额信贷如果缺乏资金就会导致流动性的不足,根本不能有效满足农民的需求。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 3
一 导言4
二 文献综述 4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4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5
三 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供给分析 6
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供给现状 6
1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供给增长缓慢7
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小额信贷供给的主要驱动力7
3主要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小额信贷供给不足 8
影响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供给的因素 10
四 我国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分析 11
(一)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需求现状 11
(二)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需求类型 11
(三)影响我国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因素12
(四)小结12
五 解决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供需矛盾的建议12
加快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改革与创新 12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13
加快农村市场化建设 13
加强对小额信贷的监管,健全小额信贷法律体系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供给与需求研究
引言
一 导言
从1970年开始,小额信贷机构开始出现,它的目的是为城乡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小额贷款。小额信贷机构的出现为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近乎倒闭的问题带来了新的曙光。小额信贷机构不仅能给农村的中低收入人口解决贷款困难的问题,还能在扶农助农的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小额信贷不仅是辅助农村贫穷家庭改善生产和生活现状并且扶持低收入家庭的一个重要方法,还能有效的消除贫困,拉低城乡间的差距。一方面,通过发放小额贷款给穷人,使金融激励机制发挥作用,使贫困者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达到解决贫穷的问题。另一方面,小额信贷也能够激励金融机构的改进,以更高的水平办理回收贷款,通过更高策划增加收入、减少支出,达成收支平衡和稳健发展,为农村的中低收入人群更好的提供资金支持。但绝大多数的结果是,贷款很多时候不能按时偿还,成了坏账,从而本金亏损而尝试失败。另一种成功的概率是相当大的,这主要是有非盈利组织参与,鉴于很差的贷款人提供的非担保贷款,也属于小额信贷。
在世界上,小型金融多数是指对经济困难的人群和小型公司所供给的金融经济类服务,当今中国的小额信贷机构一般提供小额贷款服务,所以小型金融在中国称为小额信用贷款。小额信贷所服务的对象大都是中低收入人群和乡镇中小企业,为他们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包含小额的存贷汇,还有保险产品以及其他金融服务产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民贷款困难的问题一直都是困扰着实践的人。1993年,我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次设立了小额信贷机构,后来,我国政府当局又引进了小额信贷的模式。2001年时,我国的农信社可以有小额信贷业务可以办理。2005年时,我国又在5个省设立了新型小额信贷试点。中国的小额信贷发展很快,在消除贫困和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果,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是国家长期和平、良好的政府和人类生存的基础,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产品信贷资金的需求量将继续上升。相较于欧美国家而言,我国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属于小农生产,农户平均土地较少,尽管土地自由流转的限制逐渐地放开,但我国大部分农户仍然只是耕种自家的土地,故而我国针对农业的贷款主要集中为小额贷款。我国小额信贷模式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不仅要剖析小额信贷市场的供需情况,并且要按照供需现状,建立完善的金字塔体系,为我国小额信贷的健康创造条件。
本文通过对我国十余年来农村小额信贷进展现状的介绍,来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供给与需求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影响农户小额信贷机构供需的各种要素,寻找技术和系统的支柱来支持小额信贷系统。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世界上最早的小额信贷公司出现在意大利。1462年,世界上第一家家官办典当银行开业了,为了对付社会上的高利贷势力,这类典当行在当时就具备了小额货款的特点。当前,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小贷项目主要在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地理、民风、风俗习惯等成分的不同在世界各国都产生各具特点的运作形式。
国外对于小额信贷的概念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概念突出小额信贷的服务功能,并且认为小额信贷和小额贷款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国外学者Morduch将小额信贷定义为一种利率比普通贷款高、额度相对较小的、不用资产抵押的、直接将自己贷给低收入人群的新型金融产品,而低收入人群是指那些正规金融机构不提供金融服务的贫困人口或单位,小额信贷为他们提供诸如存款、保险、养老金及支付等一系列金融服务;第二种概念突出小额信贷的政策功能,即对贫困人群的扶持功能。世界银行扶贫组等研究单位或学者对小额信贷的看法是“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诸如存款贷款和保险等金融服务的”,但小额信贷又跟单纯的扶贫资金有一定差别,小额信贷需要保持盈利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
由于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贷款抵押贷款,利率决策机制,目标客户定位,组织形式,运作的主体,等等,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运作机制。2004年Global Resource Centre for Microfinance的一份调查通知表明,目前从事小额信贷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一共有225家,此中部分已经得到较高回报,乃至超过本国银行业行业平均水平。1990年后,小额信贷在新的发展战略中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这将使非正规部门经过投资产生就业,增长资本累积,增加就业收入还有消费,这种作用可以用标准的借贷模型来加以解释。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小额信贷在扶贫和发展经济的层面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从在我国出现以来,国内对小额货款的研究挺多。我国的学者姚先斌和程恩江觉得小额信贷在定义上是一种小规模金融服务,它主要服务于城乡低收入阶级。林志斌和工海民觉得农户小额信贷跟一般性的商业信用贷款有很大区别,它是以信用贷款为方式来达到救贫的目的,强调对贷款资本采用的技术支持。杜晓山把小额信贷的概念界定为在一定范围内,在特定制度的实行下,根据特定的目标向中低收入人群供给贷款的一种特殊信贷模式。它被何广文、李莉莉定义为一个由扶贫小额信贷制度发展而来,针对中低层收入人群的信用模式和金融服务。吴国宝主张不按照收入的多少来划分贫穷和富有,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去理解贫穷。他提出一个"经济穷人”的概念。经济穷人是就着福利穷人来说的,并为这部分人供给一些特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叫做小额信贷。在小额信贷供需关系研究方面,韩俊通过调查发现,农户借贷的规模和用途与其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东部地区农户的借贷行为主要为生产性借贷,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同时农民在中西部地区的借贷行为都有生产性借贷和生活性贷款,且贷款比例不低。同时,韩俊认为对农户借贷行为产生影响的也会有农户自身的因素在里边,比如农民的年龄,学历等情况。卢颖、刘昌用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区的农户进行调查,认为大部分农户都有着借贷需求和想法,只是表露的不那么明显。但由于小额贷款申请程序繁琐、还款周期不合理以及贷款额度偏小等原因不愿向农信社等信贷机构申请贷款。张敏认为,小额信贷资金供给严重短缺。原因是自1996以来,农业银行开始经营转型,将重心转移到城市,乡镇网点大量合并。金融服务很难延伸到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而农村地区营业网点较多的邮政储蓄银行的“只存款、不贷款”的原则使农村资金大量外流,资金供给不足现象加剧。唐丽娟的观点是,农户小额信贷如果缺乏资金就会导致流动性的不足,根本不能有效满足农民的需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