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葡村扶贫政策的绩效评估(附件)
扶贫政策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扶贫政策对现实情况的适应度。科学的扶贫绩效评估系统和量化的评估方式对孟葡村的扶贫政策评估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以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为原则,选择扶贫绩效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确立孟葡村的扶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其评估结果有利于对扶贫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判断,从而检验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和获得效益,为孟葡村更好地推行扶贫政策提供指导,同时为我国扶贫工作的最终攻坚和扫尾阶段提供实践上的参考。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绪论1
(一)应用前景及研究意义2
1.应用前景 2
2.研究意义3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3
(三)研究的目标及内容3
1.研究目标 3
2.研究内容 3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4
1.研究方法 4
2.技术路线 4
二、孟葡村的扶贫政策5
(一)孟葡村的贫困特征5
1.产业扶贫 5
2.健康扶贫 6
3.危房改造 6
(二)对孟葡村扶贫政策的绩效评估6
1.选择评估指标 6
2.建立研究模型 7
(三)进行实证分析 10
三、关于提高孟葡村扶贫政策绩效的建议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表1 孟葡村扶贫政策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层次框架7
表2 各个子系统的主成分对变量的解释7
表3 各个子系统的主成分矩阵8
表4 各子系统历年得分9
表5 年综合扶贫绩效的主成分对变量的解释9
表6 年综合扶贫绩效主成分矩阵10
表7 年综合扶贫绩效得分10
图1孟葡村扶贫绩效评估年综合得分时序图10
图2孟葡村扶贫绩效评估各子系统得分时序图10
孟葡村扶贫政策的绩效评估
农林经济管理 王小雨
引言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我国的扶贫工作已经步入扫尾阶段。客观、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地反映贫困地区的贫困特点,提高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扶贫政策的作用。孟葡村处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缸窑岭镇,其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加上人口文化素质低下,自我发展能力有限。作为长期接受扶贫的对象,孟葡村的扶贫政策绩效具有研究的典型意义。本研究将主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贫困基础、经济文化发展和生存环境发展对孟葡村扶贫政策的绩效进行评估,以期发现扶贫政策中的不足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
一、 绪论
(一)应用前景及研究意义
1.应用前景
贫困是一个国家或地域的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社会保障等各方面落后的总称。它包括多层面内涵:收入贫困、住房贫困、健康贫困和教育贫困等等。在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21世纪,贫困问题依旧存在。世界各国都应该对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进行改善。因此,扶贫工作与各国的社会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各国政府的共同课题。但把扶贫工作当作一项计划,并在长期不间断的实施过程中取得巨大成效的国家,中国可谓是当之无愧。
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人口比重大,中国长期被贫困问题所困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生产力的解放,截至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有2亿多人口的农村人口摆脱了贫困。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经济增长的边际减贫效益开始呈递减趋势。于是政府将扶贫政策瞄准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两个十年的《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相继出台,强调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措施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出台,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转变为“定点滴灌”;2013年,“精准扶贫”这一概念被提出,扶贫工作的核心内容被定位为精准化;2014年,随着建档立卡工作的展开,中国的扶贫工作再次步入了崭新的阶段。
通过长期的不懈奋斗,中国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不断下降,贫困发生率由1978 年的30.7% 下降至2017年年底的4%以下,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稳步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人口的生存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由于不断推进的长期扶贫开发,目前还未能实现脱贫致富的贫困人口大多是扶贫开发攻坚的难点,如今的扶贫工作难度变得更大。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所呈现出的新特点给扶贫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1)贫困人口瞄准困难
由于贫困人口数量的不断下降,其分布渐趋分散。在农村地区渐渐发展为零星分布状。贫困人口变得越来越难以瞄准。
(2)贫困村空心化和老龄化
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留守的老弱妇孺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导致贫困村的发展缺乏动力。
(3)精准扶贫机制存在技术困境
任何扶贫机制都存在信息失真、方法无效、激励偏差、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首先,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有为获取更多的扶贫资源而虚报的利益冲动,获取真实的信息存在一定困难。其次,建档立卡工作中存在着各统计部门对贫困人口的判别指标和方式与基层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分拨到地方的指标数量不足,贫困人口全覆盖困难。再次,精英俘获也对分配扶贫开发资源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这不仅会使扶贫效率下降,甚至会导致农村居民对于地方的治理丧失信心。
(4)致贫原因多样化
农民的自然资本经常受到各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如在有风险时缺少转换性、金融资本也缺乏流动性、以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不足,所有这些都导致农民陷入贫困。 扶贫工作的展开必须因具体人群而异。
(5)“因病致贫”现象突出
贫困地区的医疗条件落后,社会保障机制缺失,贫困人口的低下收入难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得生病对于一个贫困家庭的打击是致命的。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绪论1
(一)应用前景及研究意义2
1.应用前景 2
2.研究意义3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3
(三)研究的目标及内容3
1.研究目标 3
2.研究内容 3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4
1.研究方法 4
2.技术路线 4
二、孟葡村的扶贫政策5
(一)孟葡村的贫困特征5
1.产业扶贫 5
2.健康扶贫 6
3.危房改造 6
(二)对孟葡村扶贫政策的绩效评估6
1.选择评估指标 6
2.建立研究模型 7
(三)进行实证分析 10
三、关于提高孟葡村扶贫政策绩效的建议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表1 孟葡村扶贫政策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层次框架7
表2 各个子系统的主成分对变量的解释7
表3 各个子系统的主成分矩阵8
表4 各子系统历年得分9
表5 年综合扶贫绩效的主成分对变量的解释9
表6 年综合扶贫绩效主成分矩阵10
表7 年综合扶贫绩效得分10
图1孟葡村扶贫绩效评估年综合得分时序图10
图2孟葡村扶贫绩效评估各子系统得分时序图10
孟葡村扶贫政策的绩效评估
农林经济管理 王小雨
引言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我国的扶贫工作已经步入扫尾阶段。客观、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地反映贫困地区的贫困特点,提高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扶贫政策的作用。孟葡村处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缸窑岭镇,其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加上人口文化素质低下,自我发展能力有限。作为长期接受扶贫的对象,孟葡村的扶贫政策绩效具有研究的典型意义。本研究将主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贫困基础、经济文化发展和生存环境发展对孟葡村扶贫政策的绩效进行评估,以期发现扶贫政策中的不足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
一、 绪论
(一)应用前景及研究意义
1.应用前景
贫困是一个国家或地域的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社会保障等各方面落后的总称。它包括多层面内涵:收入贫困、住房贫困、健康贫困和教育贫困等等。在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21世纪,贫困问题依旧存在。世界各国都应该对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进行改善。因此,扶贫工作与各国的社会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各国政府的共同课题。但把扶贫工作当作一项计划,并在长期不间断的实施过程中取得巨大成效的国家,中国可谓是当之无愧。
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人口比重大,中国长期被贫困问题所困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生产力的解放,截至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有2亿多人口的农村人口摆脱了贫困。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经济增长的边际减贫效益开始呈递减趋势。于是政府将扶贫政策瞄准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两个十年的《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相继出台,强调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措施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出台,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转变为“定点滴灌”;2013年,“精准扶贫”这一概念被提出,扶贫工作的核心内容被定位为精准化;2014年,随着建档立卡工作的展开,中国的扶贫工作再次步入了崭新的阶段。
通过长期的不懈奋斗,中国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不断下降,贫困发生率由1978 年的30.7% 下降至2017年年底的4%以下,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稳步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人口的生存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由于不断推进的长期扶贫开发,目前还未能实现脱贫致富的贫困人口大多是扶贫开发攻坚的难点,如今的扶贫工作难度变得更大。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所呈现出的新特点给扶贫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1)贫困人口瞄准困难
由于贫困人口数量的不断下降,其分布渐趋分散。在农村地区渐渐发展为零星分布状。贫困人口变得越来越难以瞄准。
(2)贫困村空心化和老龄化
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留守的老弱妇孺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导致贫困村的发展缺乏动力。
(3)精准扶贫机制存在技术困境
任何扶贫机制都存在信息失真、方法无效、激励偏差、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首先,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有为获取更多的扶贫资源而虚报的利益冲动,获取真实的信息存在一定困难。其次,建档立卡工作中存在着各统计部门对贫困人口的判别指标和方式与基层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分拨到地方的指标数量不足,贫困人口全覆盖困难。再次,精英俘获也对分配扶贫开发资源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这不仅会使扶贫效率下降,甚至会导致农村居民对于地方的治理丧失信心。
(4)致贫原因多样化
农民的自然资本经常受到各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如在有风险时缺少转换性、金融资本也缺乏流动性、以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不足,所有这些都导致农民陷入贫困。 扶贫工作的展开必须因具体人群而异。
(5)“因病致贫”现象突出
贫困地区的医疗条件落后,社会保障机制缺失,贫困人口的低下收入难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得生病对于一个贫困家庭的打击是致命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