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国菇业发展食用菌产品营销策略研究(附件)

摘 要随州自古以来就有“汉东之国”的称号,在其辖域范围内有着丰富的物产,其中,香菇、木耳等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中部地区食用菌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裕国菇业大力开展食用菌产品的生产、研发以及销售,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在随州地区现代化农业中发挥出重要的带头作用。在生产、销售食用菌上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且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多极化的发展,裕国菇业基于以往的出口优势取得了一定得口碑。然而,目前严重的贸易壁垒和农产品利润空间挤压,给公司日常经营带来较多的不便,加之产品线、产品组合及生产设计和技术的不完善,裕国菇业面临的挑战加剧,国内外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因此,本文以随州裕国菇业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营销环境分析方式对其进行全面研究,从而深入了解其食用菌产品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基于此探讨裕国菇业食用菌产品开展营销的策略,推动营销方式的转变,促使市场份额的最大化,从而加快其发展速度,继而为随州地区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
1.3.2 国外研究现状 2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2 相关理论基础 4
2.1 市场营销理论 4
2.1.1市场营销理论的基础 4
2.1.2市场营销理论的创新 4
2.1.3 STP营销战略 4
2.2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5
3 裕国菇业食用菌产品营销现状 6
3.1裕国菇业概况 6
3.2裕国菇业食用菌产品营销现状 6
3.2.1产品 6
3.2.2价格 7
3.2.3渠道 8
3.2.4促销 8
4 裕国菇业食用菌产品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9
4.1宏观环境分析 9
4.1.1政策与法律环境 9
4.1.2经济环境 9
4.1.3社会文化环境 10
4.2微观环境分析 10
4.2.1竞争环境分析 10
4.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市场风险分析 11
4.3行业背景分析 11
4.3.1行业发展概况 11
4.3.2行业技术分析 12
4.3.3目标客户分析 13
5 裕国菇业食用菌产品营销策略 14
5.1 产品策略 14
5.1.1优化产品组合,创新产品策略 14
5.1.2加强品牌建设,发挥禀赋优势 15
5.2 定价策略 15
5.3渠道策略 16
5.4 促销策略 17
5.4.1人员促销 17
5.4.2媒体促销 17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作用之下,我国与世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日渐密切。而农产品作为各国的基础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不可取代。为了扩大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纷纷走上对外进出口之路,在国际竞争舞台上崭露头角。
随州地区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有着浓厚的种植经验和完善的生产链。而裕国菇业是随州市有名的食用菌出口企业,近年来,在随州地区大力推动企业出口业务开展的作用下,裕国菇业的出口业务实现了较快发展,在国内外市场上都表现出较大的活力。但是,即便如此,纵观裕国菇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发展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力不足、产业布局不合理等,严重影响了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表现。因此,要如何扬长避短,在走好国际化香菇贸易发展之路的同时重点转向国内市场以及产品本土化是当前裕国菇业考虑的主要问题。
1.2 研究意义
本文选择裕国菇业食用菌产品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兼具了理论及实践意义。
从理论层面看,本文结合市相关理论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营销理论结构,有利于推动裕国菇业营销业务的科学开展,进而对其他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在实践上,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企业和社会的联动发展。主要表现为:裕国菇业的食用菌产品发展有利于推动随州市乃至整个湖北省农业发展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等,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完善食用菌产品的产业链,增强食用菌乃至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对裕国菇业食用菌产品营销情况做了相关研究,根据营销环境分析结果为裕国菇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术界对农产品营销的研究起步晚,且多停留在对基本理论和国内外农产品营销的异同点研究上。
一方面,对国内外农产品营销差异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现状及流通体制研究展开,继而探讨国内外农产品营销过程中体现的不同状态。其中,陈炳辉(2011)等则主要是国内外市场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农产品流通体系将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进行分类,将北美国家的市场类型为市场化,欧盟国家为一体化,东亚国家则为计划模式。陆建飞(2011)等通过欧盟与东亚国家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对比,提出了我国农产品企业营销体系的创新模式,推动了产销直挂营销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对农产品营销理论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对国外先进理论的归纳总结,继而与我国实践结合起来进行优化。姚普康(2009)认为营销能力对于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至关重要。朱锡刚(2010)认为农业经营必须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同时,还有部分学者对农民素质提出了要求,认为要优化农产品营销必须学习市场营销学,如此才能更好的建立农产品品牌,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代表学者有刘建刚(2011)、陆国庆(2013)。
1.3.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专家、学者自上世纪初就已经展开了对农产品营销问题的研究。而最早提出农产品营销观念的学者是约翰富兰克林克罗威尔。随后,不同的学者纷纷对农产品营销进行了研究。其中,维尔德(1916)则从营销渠道效率的角度对农产品营销进行了研究,其认为中间商的存在能够大幅度提升农产品营销的效率和收益。Barldston(1964)认为经济效率是营销渠道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首要因素。
杰罗姆麦卡锡(1960)提出“4P”的营销理论,并运用到实践活动之中,企业运用各种策略在竞争中凸显自身优势,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市场营销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先后出现“6Ps”、“7Ps”、“4Ps+3Rs”、“10Ps”等,但是这些都是以“4Ps”为基础的,内容核心也基本相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尽可能的以满足目标市场需求为最终目的。而这些理论也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90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