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上原因及特征分析针对美国证券场

随着阿里巴巴于2014年下半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中国企业家倾向在海外进行融资募股的行为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因此,有关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话题成为了市场谈论的焦点。对于这种现象,境外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已建立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境内学者以境外体系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将对目前境内外的研究理论进行系统概论综述。经研究分析表明,企业在海外融资上市降低了上市成本,提高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尤其对于通信行业的对比反差较为明显。但是,海外融资缺陷仍然是不可忽略,潜在上市企业主们在选择上市地点时应进行慎重考虑。同时,为了避免更多优质资源的外流,我国应适当降低国内企业上市的成本,提供更优的上市环境。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一、引言4
二、文献概述与评析4
(一) 市场分割假说4
市场分割假说4
流动性假说4
投资者保护假说5
其他假说5
(二) 国内实证研究5
海外融资优势5
(1) 宏观研究5
(2) 微观研究6
海外融资缺陷7
(1) 宏观研究7
(2) 微观研究7
(三) 文献总结与现状评析8
三、企业海外上市特征8
(一) 不同市场上市条件比对8
纽约证券交易所8
NASDAQ证券交易所9
国内主板10
四、实证研究10
描述性统计10
相关性分析13
回归分析13
五、结论14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原因及特征分析
引言
引言
随着中国市场国际化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境外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各行业的领导品牌及2014年下半年在纽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无不揭示着中国企业家对于美国的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偏爱。如今,处在经济蓬勃发展下的中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企业主们对于境外上市的做法跃跃欲试。什么样的企业更适合在境外上市?境外上市的企业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际上,选择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证券交易所远比盲目跟随潮流远赴境外上市更重要。所以,了解分析海外上市公司特征便成为了潜在上市企业家的基本课程之一,亦为本课题的意义所在。
文章通过梳理、总结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理论,比较国内外多个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条件等因素,针对不同证券交易所总结上市企业特征,并进行理论性分析。在理论性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搜集数据,对课题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研究结论和我国实情给出合理的建议以避免优质资源外流的情况。
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对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概述,介绍了本篇论文的研究背景和大环境,为下面的研究做铺垫。第二部分为文献概述与评析,简要概括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成就和理论体系,并结合笔者认知进行总结概括,提出本篇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三部分将对不同市场的上市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比较美国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以及国内主板的上市条件以期从中获取海外上市的部分原因。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其中又分为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部分。在描述性统计部分,将利用数据对国内外共314家公司的特性进行比对,提出假设。根据假设做出相关性分析并利用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最后一部分将对本文研究得出来的结论进行总结工作。
二、文献概述与评析
研究假说
市场分割假说
最早的市场分割说是由卡伯特森于1957年提出。由于不同区域的资本市场存在各种主客观因素差异,导致全球证券市场处于一种分割状态。其中,主观差异包括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偏好以及流动性等;客观差异中含所有权限制、股票投资限制以及市场间物理差异。其中,股票市场的投资限制又可细分为本国投资者进入外国证券市场的限制;境外投资者进入本国资本市场的限制;境外投资者持有本国公司证券比例数目以及资本或红利输出量的限制。这些制度性资本障碍是股票市场分割的“硬分割”因素。“硬分割”下又分为完全分割、温和分割以及完全整合三种不同程度的状态。Karolyi在1998年对在美国上市的飞美国本土企业做了针对市场分割假说的实证研究,主要研究这些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化。其结果表明大部分非美国本土企业在美上市后风险收益明显下降,其海外上市行为所导致的资本成本下降最大峰值为264个基本点。
市场分割理论作为重要的海外上市动因之一,一直被后人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然而,作为市场分割理论的前提,国际资本流动受到限制的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逐步深入,其壁垒作用已逐渐降低。如今,用市场分割理论来解释海外上市行为的原因也日渐显得底气不足。
流动性假说
自20世纪80年代末,流动性假说逐渐作为海外上市动因之一走入学者们的视线中。流动性差异作为区别于“硬分割”以外的“软分割”的代表,将学者们的视线引入对非制度性的障碍的研究中。根据Amihud和Medelson在1986年对流动性假说作出了最早的系统性阐述和说明。经研究发现,企业的股票流动性和企业股权资本成本之间具有相关性。随着股票流动性的上升,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会随之下降并因此提升公司的价值。换言之,企业海外上市增加了股票的流动性,并且降低了交易成本。
投资者保护假说
投资者保护假说亦称为绑定假说,由Stulz(1995)和Coffee(1999,2000) 提出。该假说认为,海外上市使得上市公司主动与上市地的法制规则捆绑在一起。尤其在体制相对十分完善成熟的发达国家中,有针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其增加了潜在投资者的信心和动力并因此降低了融资成本。根据Reese和Weisbach通过对海外上市和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海外上市后公司的股东权益保护做的越好,其融资额就越多。2004年Doidge, Karolyi和Stulz对投资者机会和投资者保护以及企业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得出会计信息披露标准和内部控制人对少数股东权益的侵蚀成反比的结论。因此,具有相对成熟条件的海外市场对于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促进了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潮。
其他假说
除上述热门的三个假说外,信号假说以及获取资本假说同样被视为重要的海外上市原因假说。Cantale在1996年研究提出,一个企业如果其本国的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投资者保护相关法律不够完善,当它去到一个更为成熟完善的海外市场进行上市融资的时候就会产生所谓的“信号效应”,换言之则为公司海外上市的行为本身就能够证明其品质的优异性。获取资本假说则认为在一个封闭的市场,尤其针对小规模的资本市场中进行融资,会产生难以满足公司需求的情况。而海外上市此时就成为了公司获得额外资本的渠道,换言之就是投资机会越好的公司从上市中获得的收益越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