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背景下的移动支付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电子货币和移动支付的发展日益加快,电子货币的存在形式日益多样化。然而,正在飞速发展的电子货币和移动支付领域目前也在发展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整理了国内外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阐述了我国电子货币和移动支付的基本情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并对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本文得出影响移动支付的主要问题包括消费数字化问题、移动支付优势不明显、支付软件的安全及操作问题、商家移动支付的普及问题、网络质量问题、支付软件发展规模差距较大、产业链合作问题和金融监管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关于电子货币背景的研究2
(二)关于移动支付的研究3
三、我国电子货币和移动支付的基本情况4
(一)移动支付的支付方式和支付种类 4
1.支付方式4
2.支付种类4
(二)移动支付的现状 5
四、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6
(一)问卷数据分析 6
(二)移动支付的制约因素 13
五、结论与建议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6
附录A 关于我国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情况的调查18
我国电子货币背景下的移动支付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21世纪以来,电子货币的发展越发的迅速,从借记卡、信用卡的广泛使用,到腾讯公司的Q币,再到如今各类软件之中的虚拟货币等等,电子货币的存在形式日益多样化。同样,移动支付的手段也在飞速发展。从最初的支付宝、微信钱包,到现在类似的APP日益增多,甚至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公司之一的APPLE公司都自己研发了针对iPhone、iPad的支付方式APPLE PAY。
截止到2016年年底,中国的银行卡正在使用的发卡数目达到了61.25亿张,同比增加12.54%。其中,借记卡正在使用的发卡数目56.60亿张,同比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加12.96%;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正在使用的发卡数目共计4.65亿张,同比增加7.60%。借记卡正在使用的发卡数目与信用卡正在使用的发卡数目之间的比例约为13.46:1,较上年年底有所上升。截止到2016年年底,中国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数目为4.47张,同比增加11.83%。
但是目前,仍然有一部分人在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和使用电子货币的支付结算方式间徘徊不定,对电子货币的安全性问题存在着一些顾虑。这部分人对于使用电子货币结算的态度相对保守,基本只在小额的支付交易中使用,一旦遇到大金额交易的时候,仍然选择使用传统的支付方式来回避电子货币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
而对比国外的发展,可以看出,在韩国,移动支付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欢迎。韩国目前国内有11种移动支付服务。韩国的移动支付能飞速发展并得到世界的认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技术的革新。韩国政府致力于积极推动建设大型信息化项目,还出台了很多相关的计划政策来鼓励移动支付的发展。除此之外,韩国在移动支付上具有较快速的技术发展,并且每一次的技术改革都促使了移动支付的用户数量有一次较为快速的增长。日本移动支付服务的发展则不同于其他国家,处于领导者地位的是移动通信的运营商,而非银行或者是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日本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商与银行的合作,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同时,日本为了减少在移动支付发展上的重复投资,将多家公司联合起来,宣布统一移动支付平台,所有参与的公司联合使用数据库和读写终端。为保证移动支付交易信号的安全,日本还对交易信号进行多重加密工作,并且交易流程中使用银行之间的专线网络,因此移动支付在日本成为消费者最常使用的支付手段。凭借着移动支付更加的个性化、生活化,美国的移动支付行业吸引了海量的消费者。例如,美国合众银行在2013年3月向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移动支付服务:消费者仅需要使用移动终端拍摄账单,就能从账单中获取支付所需要的交易信息,进而完成支付。另一方面,美国的移动支付厂商也不局限于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越来越多的商家作为移动支付的服务提供商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来。他们通过在自己专属的移动支付软件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优惠来获得更多用户。
可以看出,在全球的大环境中,移动支付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我国也在大力推进移动支付的发展。但是,正在飞速发展的移动支付领域目前也遇到了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本文围绕我国的电子货币背景下的移动支付现状,对国内外学者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了解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总结出我国移动支付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移动支付发展提出一些改革建议。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讲述电子货币和移动支付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分析我国移动支付的基本情况;第四部分分析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制约因素;第五部分是结论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电子货币背景的研究
孙宝文、王智慧、赵胤钘(2008)认为电子货币是一种全局货币,具有无限支付的能力,具备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充值而获得的网络虚拟货币不可以作为交易媒介,在性质上不是真正的货币,只是一种具有局限性的单向支付工具;而类似人大经济论坛币这样的虚拟货币在其自身的经济系统中,具有双向支付的能力,可以作为交易媒介,具有有限支付的能力,但是一旦离开了它的虚拟经济系统,就不再作为交易媒介,还会成为被倒买倒卖的对象。
祁明(2014)认为电子货币对互联网金融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相应的治理策略来防范其问题与风险,结合“云管理”与“大数据监管”构建一个包括“监管中心层面”、“货币运行交易层面”和“用户层面”三个维度的电子货币管理体系,才能发挥电子货币作为网络交易媒介的正向作用,促进互联两金融、网络经济更加健康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关于电子货币背景的研究2
(二)关于移动支付的研究3
三、我国电子货币和移动支付的基本情况4
(一)移动支付的支付方式和支付种类 4
1.支付方式4
2.支付种类4
(二)移动支付的现状 5
四、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6
(一)问卷数据分析 6
(二)移动支付的制约因素 13
五、结论与建议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6
附录A 关于我国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情况的调查18
我国电子货币背景下的移动支付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21世纪以来,电子货币的发展越发的迅速,从借记卡、信用卡的广泛使用,到腾讯公司的Q币,再到如今各类软件之中的虚拟货币等等,电子货币的存在形式日益多样化。同样,移动支付的手段也在飞速发展。从最初的支付宝、微信钱包,到现在类似的APP日益增多,甚至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公司之一的APPLE公司都自己研发了针对iPhone、iPad的支付方式APPLE PAY。
截止到2016年年底,中国的银行卡正在使用的发卡数目达到了61.25亿张,同比增加12.54%。其中,借记卡正在使用的发卡数目56.60亿张,同比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加12.96%;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正在使用的发卡数目共计4.65亿张,同比增加7.60%。借记卡正在使用的发卡数目与信用卡正在使用的发卡数目之间的比例约为13.46:1,较上年年底有所上升。截止到2016年年底,中国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数目为4.47张,同比增加11.83%。
但是目前,仍然有一部分人在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和使用电子货币的支付结算方式间徘徊不定,对电子货币的安全性问题存在着一些顾虑。这部分人对于使用电子货币结算的态度相对保守,基本只在小额的支付交易中使用,一旦遇到大金额交易的时候,仍然选择使用传统的支付方式来回避电子货币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
而对比国外的发展,可以看出,在韩国,移动支付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欢迎。韩国目前国内有11种移动支付服务。韩国的移动支付能飞速发展并得到世界的认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技术的革新。韩国政府致力于积极推动建设大型信息化项目,还出台了很多相关的计划政策来鼓励移动支付的发展。除此之外,韩国在移动支付上具有较快速的技术发展,并且每一次的技术改革都促使了移动支付的用户数量有一次较为快速的增长。日本移动支付服务的发展则不同于其他国家,处于领导者地位的是移动通信的运营商,而非银行或者是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日本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商与银行的合作,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同时,日本为了减少在移动支付发展上的重复投资,将多家公司联合起来,宣布统一移动支付平台,所有参与的公司联合使用数据库和读写终端。为保证移动支付交易信号的安全,日本还对交易信号进行多重加密工作,并且交易流程中使用银行之间的专线网络,因此移动支付在日本成为消费者最常使用的支付手段。凭借着移动支付更加的个性化、生活化,美国的移动支付行业吸引了海量的消费者。例如,美国合众银行在2013年3月向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移动支付服务:消费者仅需要使用移动终端拍摄账单,就能从账单中获取支付所需要的交易信息,进而完成支付。另一方面,美国的移动支付厂商也不局限于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越来越多的商家作为移动支付的服务提供商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来。他们通过在自己专属的移动支付软件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优惠来获得更多用户。
可以看出,在全球的大环境中,移动支付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我国也在大力推进移动支付的发展。但是,正在飞速发展的移动支付领域目前也遇到了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本文围绕我国的电子货币背景下的移动支付现状,对国内外学者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了解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总结出我国移动支付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移动支付发展提出一些改革建议。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讲述电子货币和移动支付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分析我国移动支付的基本情况;第四部分分析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制约因素;第五部分是结论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电子货币背景的研究
孙宝文、王智慧、赵胤钘(2008)认为电子货币是一种全局货币,具有无限支付的能力,具备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充值而获得的网络虚拟货币不可以作为交易媒介,在性质上不是真正的货币,只是一种具有局限性的单向支付工具;而类似人大经济论坛币这样的虚拟货币在其自身的经济系统中,具有双向支付的能力,可以作为交易媒介,具有有限支付的能力,但是一旦离开了它的虚拟经济系统,就不再作为交易媒介,还会成为被倒买倒卖的对象。
祁明(2014)认为电子货币对互联网金融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相应的治理策略来防范其问题与风险,结合“云管理”与“大数据监管”构建一个包括“监管中心层面”、“货币运行交易层面”和“用户层面”三个维度的电子货币管理体系,才能发挥电子货币作为网络交易媒介的正向作用,促进互联两金融、网络经济更加健康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