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
县域金融协调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江苏42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16年的相关数据,在收集整理了江苏42个县域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地区生产总值这三个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金融相关比率这一指标测算江苏县域金融发展水平,然后使用测算标准差这种方法来确定江苏县域金融发展水平是否协调,根据上文的具体测算中可以看出江苏县域金融发展水平不协调,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越来越不协调的趋势,本文最后提出影响江苏县域的金融协调发展的具体因素,并根据问题指出解决方法和手段。本文为总分结构,围绕县域金融协调发展展开论述和分析,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对江苏县域的金融发展水平是否协调进行了充分具体的论述。关键词 金融协调发展,金融相关比率,标准差
目 录
1 绪论 1
2 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 1
2.1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内涵 1
2.2 金融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2
2.3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路径 3
3 江苏县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 3
3.1 县域金融发展的测度方法 3
3.2 县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具体测试 4
4 江苏县域金融协调发展水平测算 6
4.1 金融发展水平协调度测算方法 6
4.2 以2012年为例计算其标准差 6
5 江苏县域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
5.1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8
5.2 监管协调机制方面 9
5.3 金融机构协调发展方面 9
5.4 金融协调生态环境薄弱 9
6 如何推动江苏县域金融协调发展 10
6.1 完善江苏各县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10
6.2 完善区域金融监管体系 11
6.3 金融机构协调发展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大致经历了效率优先的区域不均衡发展、缩小地区间差距的区域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这三个阶段,直到在“十二五”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划中,又进一步明确为以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为中心的区域发展。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又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从这些政策中可以看出,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升级转型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金融整体全面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迫切需要推动金融的协调发展,它是实现资源在区域内更好流通的必要保障,也是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手段。
江苏省有13个地级市,22个县级市,19个县,55个市辖区,它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江苏地区依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先进的科学技术、深厚的文化内涵,金融以及经济水平都迅猛发展。江苏县域的内外部发展条件都很不错,如果能不断加强区域间的沟通和联系,江苏地区经济一体化便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金融发展具备一定规律,以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而定,会影响金融行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能决定区域金融资金的分配,更甚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此产生的有关区域金融协调发展问题,也是当前各行业、各阶层都关心和在研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2 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
2.1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内涵
区域金融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分布状态在金融结构和空间层面运行的表现,简单来说就是具有不同形态、包含不同层次以及金融活动较为集中的一些金融区域。金融协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金融制度,金融商品,货币及资本等各种金融要素间的协调,是金融与经济同步发展之间的协调,是金融发展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之间的协调。该种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一种全新的金融发展观,可以被概括为:在片区域内,金融主体和经济主体,都要按照区域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来发展,在金融机构、政策法律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要采取相同的手段,通过相互合作,共同管理和调节金融运行,这可以帮助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最终实现区域金融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
本文认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的是某区域的整体金融或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区域金融的发展水平对确定该区域的财政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以上对金融发展理论的梳理之后,本文所做的研究分析将具有必要的理论支撑、指导和帮助。
尹优平认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既意味着区域金融业本身的协调和优化,也意味着区域之间金融发展上的合理分工,实质是金融资源在区域性协调配置的效率与程度,核心是区域金融功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张婧、沈玉芳等人认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区域经济主体和金融主体以区域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为基础,在金融机构、金融政策以及金融运行机制等方面采取相同的步骤和措施,通过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达到协同干预、管理与调节金融运行并提高其运行效率的目标。[]
田霖认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不仅意指金融系统自身的协调,也涵盖了金融、经济和社会系统的互动协调发展,是金融与经济力、文化力、劳动力、科技力、设施力、开放力、聚集力和环境力的交互作用与动态适应过程。[]
鲁钊阳认为从城乡金融存贷款、城乡金融资产总量、城乡经济金融化水平、城乡金融中介及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等维度考察了我国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的状况,我国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的因素极为复杂,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距、经济市场化水平差距、固定资产投资额差距等,实际利用外资的差距不会导致金融发展非均衡化的形成。[]
2.2 金融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周芳蕾采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金融相关比率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进行了解析,其中,金融相关比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包括: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金融部门和二级金融交易中介发行的金融工具(如通货与活期存款、居民储蓄、保险单等)等。[]
目 录
1 绪论 1
2 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 1
2.1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内涵 1
2.2 金融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2
2.3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路径 3
3 江苏县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 3
3.1 县域金融发展的测度方法 3
3.2 县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具体测试 4
4 江苏县域金融协调发展水平测算 6
4.1 金融发展水平协调度测算方法 6
4.2 以2012年为例计算其标准差 6
5 江苏县域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
5.1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8
5.2 监管协调机制方面 9
5.3 金融机构协调发展方面 9
5.4 金融协调生态环境薄弱 9
6 如何推动江苏县域金融协调发展 10
6.1 完善江苏各县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10
6.2 完善区域金融监管体系 11
6.3 金融机构协调发展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大致经历了效率优先的区域不均衡发展、缩小地区间差距的区域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这三个阶段,直到在“十二五”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划中,又进一步明确为以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为中心的区域发展。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又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从这些政策中可以看出,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升级转型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金融整体全面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迫切需要推动金融的协调发展,它是实现资源在区域内更好流通的必要保障,也是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手段。
江苏省有13个地级市,22个县级市,19个县,55个市辖区,它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江苏地区依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先进的科学技术、深厚的文化内涵,金融以及经济水平都迅猛发展。江苏县域的内外部发展条件都很不错,如果能不断加强区域间的沟通和联系,江苏地区经济一体化便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金融发展具备一定规律,以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而定,会影响金融行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能决定区域金融资金的分配,更甚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此产生的有关区域金融协调发展问题,也是当前各行业、各阶层都关心和在研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2 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
2.1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内涵
区域金融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分布状态在金融结构和空间层面运行的表现,简单来说就是具有不同形态、包含不同层次以及金融活动较为集中的一些金融区域。金融协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金融制度,金融商品,货币及资本等各种金融要素间的协调,是金融与经济同步发展之间的协调,是金融发展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之间的协调。该种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一种全新的金融发展观,可以被概括为:在片区域内,金融主体和经济主体,都要按照区域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来发展,在金融机构、政策法律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要采取相同的手段,通过相互合作,共同管理和调节金融运行,这可以帮助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最终实现区域金融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
本文认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的是某区域的整体金融或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区域金融的发展水平对确定该区域的财政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以上对金融发展理论的梳理之后,本文所做的研究分析将具有必要的理论支撑、指导和帮助。
尹优平认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既意味着区域金融业本身的协调和优化,也意味着区域之间金融发展上的合理分工,实质是金融资源在区域性协调配置的效率与程度,核心是区域金融功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张婧、沈玉芳等人认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区域经济主体和金融主体以区域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为基础,在金融机构、金融政策以及金融运行机制等方面采取相同的步骤和措施,通过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达到协同干预、管理与调节金融运行并提高其运行效率的目标。[]
田霖认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不仅意指金融系统自身的协调,也涵盖了金融、经济和社会系统的互动协调发展,是金融与经济力、文化力、劳动力、科技力、设施力、开放力、聚集力和环境力的交互作用与动态适应过程。[]
鲁钊阳认为从城乡金融存贷款、城乡金融资产总量、城乡经济金融化水平、城乡金融中介及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等维度考察了我国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的状况,我国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的因素极为复杂,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距、经济市场化水平差距、固定资产投资额差距等,实际利用外资的差距不会导致金融发展非均衡化的形成。[]
2.2 金融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周芳蕾采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金融相关比率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进行了解析,其中,金融相关比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包括: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金融部门和二级金融交易中介发行的金融工具(如通货与活期存款、居民储蓄、保险单等)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