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2 电子商务及中小企业的基本理论 1
2.1 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 1
2.2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4
3 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6
3.1 基础设施 6
3.2 资本投入 7
3.3 交易规模 7
4 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7
4.1 增加中小企业获取商业信息的机会 7
4.2 为中小企业拓宽市场增强竞争性 7
4.3 改变中小企业的营销方式 8
4.4 改善中小企业的生产方式 8
5 实证研究 9
5.1 指标说明 9
5.2 样本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0
5.3 构建模型 11
5.4 模型检验 12
5.5 实证结论 13
6 政策与建议 14
6.1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 14
6.2 电子商务发展人才培养 14
6.3 充分利用移动电子商务 14
6.4 起步阶段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 14
结论 15
致谢 15
参考文献16
图1 自变量与因变量线性图 11
图2 回归分析结果 12
图2 模型检验分析 12
表1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衡指标 9
表2 变量相关系阵 11
1 引言
从20世纪末至今,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改变,以互联网为主体的电子商务应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而生。电子商务以其效率高、成本低、规模广的特点,在商业活动中所占的比重与日俱增,成为了现代商业的关键组成和主要贸易交流的方式。
电子商务在我国起始于1997年,电子商务这个理念比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更早出现,因为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电子商务技术在国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吸引了我国国内企业的目光。引入电子商务后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至于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在市场份额、客户数量、资金投入方面都处于弱势,但是互联网能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营销方面有着更低的门槛和更大的灵活性,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可以拓展全国乃至全球的新市场,开创新的销售手段、节约更多通信费用,参与到大企业的竞争中来。然而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社会到政府,从企业到消费者等等,部分中小企业在启用电子商务前,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成熟,在资金、技术、人才、硬件设备上难以跟上大企业的步伐。
本文将先使用定性分析法研究中小企业与电子商务的定义与相关性,再用定量分析法研究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作用,通过对电子商务水平和中小企业成长状况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分析,为中小企业谋求更大的生存几率与更好的发展前景。
2 电子商务及中小企业的基本理论
2.1 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
2.1.1 电子商务的内涵
通常人们都认为IBM是对电子商务最早的定义者,其将电子商务定义为从信息管理到销售和市场的所有过程的一种数字化商务的活动,而不仅仅是采用互联网进行的商业活动,其中包含了企业的内部网、企业的外部网以及电子商务即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网络,这三部分的层次是:只有先建设好优良高效的企业内部网络,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度标准和各种相关的信息基础设施,才能顺利继续发展企业外部网,最后延伸到利用电子商务完成交易是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的最终目标。
在按照欧盟给出的对电子商务的定义:电子方式的商务活动就是电子商务。其中涵盖的活动范围很广,有商品电子贸易和服务电子贸易、网络数据传输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电子证券交易等。
方美琪(2002)提出,电子商务以广域网或局域网为基础,网络特征十分鲜明,一般涵盖了企业从销售到资料管理的全过程。[1]
钱亮亮(2013)将电子商务简述为,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商务活动,通过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支付和结算,双方在互联网上洽谈后完成交易,从而呈现出的一种崭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2]
李丹(2013)认为,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执行的一系列商业活动。有网络宣传广告、预定商品、在线支付、客服服务和发货等售前和售后一系列便捷的活动,还有按照研究市场分布、审核财务状况以及计划产品生产等项目的综合评估来推动的商务活动。但总体来看,电子商务最主要的还是利用网络来传输和解析商务信息。[3]
王丞昊明(2013)认为,电子商务在国际上的定义为,用电子形式开展商务活动,交易的参与者需要借助电子工具来进行商务信息的共享,执行管理、交易、售后等各种活动。[4]
尽管各研究者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电子商务指的是买卖双方运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包含了网络上发布广告、磋商、订购、产品的电子函件传送、销售以及售后的跟踪服务等,买方最终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而卖方也可以获得有需求的客户,双方各取所需。而广义的电子商务是除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之外,还有产品管理、市场分析、企业资源管理等等,与企业内部管理不可分离。
本文采用狭义的电子商务定义,因为一般来说,电子商务更侧重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交易过程,而企业的内部电子化管理流程则属于信息管理范畴。在广义电子商务中,企业利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进行企业内部、供应商和客户三者间信息共享,配合企业内部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来提高生产能力、库存和资本等各部分效率,这些都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力求以最少的费用获得最大的效益,对于已有稳定市场的大型企业更为有效。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中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开发新市场、吸引新客户的动机大于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动机,只有通过互联网的便捷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多客户资源和发展空间才是利用电子商务的最终目的。根据《2014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48.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59.6%的企业把了解市场状况当做市场与营销最重要的详细需求,这说明了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目标都集中在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上。狭义的电子商务定义更为明确地指出了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
2.1.2 电子商务的分类
“商务模式”在20世纪末出现于电子商务领域的研究中,这项研究不仅能明确电子商务的分类,也能总结概括出有利于增加企业收益的经营模式。为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建立一个包含所有可能因素的分类框架,能够加强对其的理解,因此电子商务模式分类研究逐渐深入,从不同视角来分析实践中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有许多研究对电子商务进行了分类,同一类电子商务通常有一些共同的性质,但根据不同的判别标准和分类对象。现有的研究结果中就出现了以下几种不同的电子商务分类方式。
在传统的经营方式下,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市场信息滞后,无法及时获得最新的市场走向或最先争取到洽谈机会,这一点始终阻碍着传统中小企业的发展。但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中小企业获得了更多有利的条件,例如通过互联网的各种途径得到最新商业信息,开辟新的销售领域或者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市场需求正在向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的时候,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高低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电子商务的应用缩小了与大型企业之间的差距,使中小企业在获取商业信息上机会相同。
1 引言 1
2 电子商务及中小企业的基本理论 1
2.1 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 1
2.2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4
3 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6
3.1 基础设施 6
3.2 资本投入 7
3.3 交易规模 7
4 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7
4.1 增加中小企业获取商业信息的机会 7
4.2 为中小企业拓宽市场增强竞争性 7
4.3 改变中小企业的营销方式 8
4.4 改善中小企业的生产方式 8
5 实证研究 9
5.1 指标说明 9
5.2 样本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0
5.3 构建模型 11
5.4 模型检验 12
5.5 实证结论 13
6 政策与建议 14
6.1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 14
6.2 电子商务发展人才培养 14
6.3 充分利用移动电子商务 14
6.4 起步阶段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 14
结论 15
致谢 15
参考文献16
图1 自变量与因变量线性图 11
图2 回归分析结果 12
图2 模型检验分析 12
表1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衡指标 9
表2 变量相关系阵 11
1 引言
从20世纪末至今,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改变,以互联网为主体的电子商务应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而生。电子商务以其效率高、成本低、规模广的特点,在商业活动中所占的比重与日俱增,成为了现代商业的关键组成和主要贸易交流的方式。
电子商务在我国起始于1997年,电子商务这个理念比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更早出现,因为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电子商务技术在国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吸引了我国国内企业的目光。引入电子商务后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至于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在市场份额、客户数量、资金投入方面都处于弱势,但是互联网能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营销方面有着更低的门槛和更大的灵活性,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可以拓展全国乃至全球的新市场,开创新的销售手段、节约更多通信费用,参与到大企业的竞争中来。然而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社会到政府,从企业到消费者等等,部分中小企业在启用电子商务前,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成熟,在资金、技术、人才、硬件设备上难以跟上大企业的步伐。
本文将先使用定性分析法研究中小企业与电子商务的定义与相关性,再用定量分析法研究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作用,通过对电子商务水平和中小企业成长状况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分析,为中小企业谋求更大的生存几率与更好的发展前景。
2 电子商务及中小企业的基本理论
2.1 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
2.1.1 电子商务的内涵
通常人们都认为IBM是对电子商务最早的定义者,其将电子商务定义为从信息管理到销售和市场的所有过程的一种数字化商务的活动,而不仅仅是采用互联网进行的商业活动,其中包含了企业的内部网、企业的外部网以及电子商务即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网络,这三部分的层次是:只有先建设好优良高效的企业内部网络,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度标准和各种相关的信息基础设施,才能顺利继续发展企业外部网,最后延伸到利用电子商务完成交易是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的最终目标。
在按照欧盟给出的对电子商务的定义:电子方式的商务活动就是电子商务。其中涵盖的活动范围很广,有商品电子贸易和服务电子贸易、网络数据传输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电子证券交易等。
方美琪(2002)提出,电子商务以广域网或局域网为基础,网络特征十分鲜明,一般涵盖了企业从销售到资料管理的全过程。[1]
钱亮亮(2013)将电子商务简述为,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商务活动,通过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支付和结算,双方在互联网上洽谈后完成交易,从而呈现出的一种崭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2]
李丹(2013)认为,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执行的一系列商业活动。有网络宣传广告、预定商品、在线支付、客服服务和发货等售前和售后一系列便捷的活动,还有按照研究市场分布、审核财务状况以及计划产品生产等项目的综合评估来推动的商务活动。但总体来看,电子商务最主要的还是利用网络来传输和解析商务信息。[3]
王丞昊明(2013)认为,电子商务在国际上的定义为,用电子形式开展商务活动,交易的参与者需要借助电子工具来进行商务信息的共享,执行管理、交易、售后等各种活动。[4]
尽管各研究者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电子商务指的是买卖双方运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包含了网络上发布广告、磋商、订购、产品的电子函件传送、销售以及售后的跟踪服务等,买方最终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而卖方也可以获得有需求的客户,双方各取所需。而广义的电子商务是除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之外,还有产品管理、市场分析、企业资源管理等等,与企业内部管理不可分离。
本文采用狭义的电子商务定义,因为一般来说,电子商务更侧重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交易过程,而企业的内部电子化管理流程则属于信息管理范畴。在广义电子商务中,企业利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进行企业内部、供应商和客户三者间信息共享,配合企业内部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来提高生产能力、库存和资本等各部分效率,这些都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力求以最少的费用获得最大的效益,对于已有稳定市场的大型企业更为有效。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中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开发新市场、吸引新客户的动机大于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动机,只有通过互联网的便捷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多客户资源和发展空间才是利用电子商务的最终目的。根据《2014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48.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59.6%的企业把了解市场状况当做市场与营销最重要的详细需求,这说明了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目标都集中在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上。狭义的电子商务定义更为明确地指出了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
2.1.2 电子商务的分类
“商务模式”在20世纪末出现于电子商务领域的研究中,这项研究不仅能明确电子商务的分类,也能总结概括出有利于增加企业收益的经营模式。为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建立一个包含所有可能因素的分类框架,能够加强对其的理解,因此电子商务模式分类研究逐渐深入,从不同视角来分析实践中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有许多研究对电子商务进行了分类,同一类电子商务通常有一些共同的性质,但根据不同的判别标准和分类对象。现有的研究结果中就出现了以下几种不同的电子商务分类方式。
在传统的经营方式下,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市场信息滞后,无法及时获得最新的市场走向或最先争取到洽谈机会,这一点始终阻碍着传统中小企业的发展。但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中小企业获得了更多有利的条件,例如通过互联网的各种途径得到最新商业信息,开辟新的销售领域或者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市场需求正在向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的时候,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高低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电子商务的应用缩小了与大型企业之间的差距,使中小企业在获取商业信息上机会相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