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敏感性分析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摘 要:利率市场改革化自1996年开始,到目前经历了十多年,在这个进程里面,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利率的市场化有利有弊,利率的不断变动导致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显露出来,利率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利率风险的度量,即利率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了解商业银行目前的利率风险状况并合理地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本文通过利率敏感性缺口度量十家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对商业银行目前的利率风险状况进行评估与分析,指导商业银行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应对利率风险,实施稳健经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综述 2
(二)国内研究综述 3
三、商业银行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4
(一)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4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 4
1.商业银行竞争更为激烈 4
2.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环境变得复杂 4
3.自主定价能力对商业银行提出挑战 5
4.度量期限不匹配 5
5.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相对单一 5
6.我国商业银行采用收益分析的方法 5
(三)度量模型的选择 5
四、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实证分析 6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简介 6
(二)数据的选择与计算 6
(三)对十家商业银行的分析如下 7
1.关于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分析 7
(1)年份比较 7
(2)各自比较 8
(3)规模比较 9
2.关于利率敏感性偏离度的分析 10
(1)年份比较 10
(2)各自比较 11
(3)规模比较 12
3.关于缺口率的分析 12
(1)年份比较 12
(2)各自比较 13
(3)规模比较 13
4.总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
五、对商业银行管理的建议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6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敏感性分析
基于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引言
引言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利率变动频率越来越高、波动幅度也越来越大,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加强了国内外金融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就使得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利率水平的波动。商业银行的资产和利率都会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在一定的时间里面,利率不可预见的波动性促使商业银行增加了利率风险的可能。市场利率的波动对商业银行有利有弊,利率的变动对商业银行有利的时候,银行相对的利润就会增加,而不利的时候,对应的就会导致商业银行利润的减少。从小的层面来讲,对商业银行不利的因素就属于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里面如果遭遇到了利率风险,那么其银行的成本与收益就会发生很大的偏离,最终导致银行的损失,由此可见利率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十分重要。
利率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利率风险的度量,即利率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了解商业银行目前的利率风险状况并合理地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本文的研究正是围绕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这一焦点问题,通过利率敏感性缺口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防范的相应对策和建议。这对建立适应我国商业银行实情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能更好的应对利率风险,实施稳健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都对如何度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做了许多的研究,以下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国外学者分别提出了利率敏感性分析、久期分析、VAR 分析法、模拟分析以及压力测试等多种管理模式。
早在 1938 年,麦考利久期的概念最先由麦考利提出,但在 1970 年之前由于国外国家保持相对稳定的利率,久期并没有大规模应用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实践中。
J.P.摩根公司(1983)最先提出了利率敏感性缺口度量方法,将资产和负债分为不同的期限,得到各自的净利率敏感性,随即得到了缺口的概念,对度量重新定价风险也起了较大的帮助。
1988 年考夫曼证明债券价格与收益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提出了凸度的概念。即只有在利率变动较小时,麦考利久期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利率变化对债券价格的影响,而利率变化越大,久期对债券利率风险的反映就越不准确。久期与凸度结合使用能很好地衡量债券的利率风险。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建模成为可能。九十年代后,创新出利率风险管理更先进的技术,银行开始尝试模拟利率变动对银行净收入的影响。
Madu Bae (1992)通过对不同期限的正常利率变化和未预期到的利率变化进行检验,认为未预期到的的敏感性要比正常利率变化的敏感性显著。
Donald R Fraser, Jeff Madura, Robert A. Weigand (2002)对 19911996年银行股票的敏感性随利率波动的情况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影响该敏感性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银行股票回报率与利率变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银行基本财务报表信息所反映出银行特点能够对这种负相关的变动关系做出解释,因此银行管理人员可以由此对其相对利率风险进行估量。
(二)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国内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发展还很不完善。还无法真正做到对利率风险的系统、科学管理。但我国学者在近年来也对银行利率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持久性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刘胜、谢赤(1998)对银行类经营机构利率风险防范的流程和机制,风险的识别和计量以及风险的控制逐步展 分析,并对传统的风险计量方法和风险管理工具进行比较分析。
黄金老(2001)首创性地提出了利率市场化风险分类的新标准,依据该标准将其划分为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并对利率风险的管理提出了具有建树性的意见,例如,要求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并加强风险识别,建议监管机构兼用弹性和标准化的利率调控机制等。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综述 2
(二)国内研究综述 3
三、商业银行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4
(一)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4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 4
1.商业银行竞争更为激烈 4
2.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环境变得复杂 4
3.自主定价能力对商业银行提出挑战 5
4.度量期限不匹配 5
5.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相对单一 5
6.我国商业银行采用收益分析的方法 5
(三)度量模型的选择 5
四、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实证分析 6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简介 6
(二)数据的选择与计算 6
(三)对十家商业银行的分析如下 7
1.关于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分析 7
(1)年份比较 7
(2)各自比较 8
(3)规模比较 9
2.关于利率敏感性偏离度的分析 10
(1)年份比较 10
(2)各自比较 11
(3)规模比较 12
3.关于缺口率的分析 12
(1)年份比较 12
(2)各自比较 13
(3)规模比较 13
4.总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
五、对商业银行管理的建议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6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敏感性分析
基于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引言
引言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利率变动频率越来越高、波动幅度也越来越大,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加强了国内外金融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就使得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利率水平的波动。商业银行的资产和利率都会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在一定的时间里面,利率不可预见的波动性促使商业银行增加了利率风险的可能。市场利率的波动对商业银行有利有弊,利率的变动对商业银行有利的时候,银行相对的利润就会增加,而不利的时候,对应的就会导致商业银行利润的减少。从小的层面来讲,对商业银行不利的因素就属于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里面如果遭遇到了利率风险,那么其银行的成本与收益就会发生很大的偏离,最终导致银行的损失,由此可见利率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十分重要。
利率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利率风险的度量,即利率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了解商业银行目前的利率风险状况并合理地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本文的研究正是围绕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这一焦点问题,通过利率敏感性缺口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防范的相应对策和建议。这对建立适应我国商业银行实情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能更好的应对利率风险,实施稳健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都对如何度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做了许多的研究,以下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国外学者分别提出了利率敏感性分析、久期分析、VAR 分析法、模拟分析以及压力测试等多种管理模式。
早在 1938 年,麦考利久期的概念最先由麦考利提出,但在 1970 年之前由于国外国家保持相对稳定的利率,久期并没有大规模应用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实践中。
J.P.摩根公司(1983)最先提出了利率敏感性缺口度量方法,将资产和负债分为不同的期限,得到各自的净利率敏感性,随即得到了缺口的概念,对度量重新定价风险也起了较大的帮助。
1988 年考夫曼证明债券价格与收益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提出了凸度的概念。即只有在利率变动较小时,麦考利久期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利率变化对债券价格的影响,而利率变化越大,久期对债券利率风险的反映就越不准确。久期与凸度结合使用能很好地衡量债券的利率风险。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建模成为可能。九十年代后,创新出利率风险管理更先进的技术,银行开始尝试模拟利率变动对银行净收入的影响。
Madu Bae (1992)通过对不同期限的正常利率变化和未预期到的利率变化进行检验,认为未预期到的的敏感性要比正常利率变化的敏感性显著。
Donald R Fraser, Jeff Madura, Robert A. Weigand (2002)对 19911996年银行股票的敏感性随利率波动的情况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影响该敏感性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银行股票回报率与利率变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银行基本财务报表信息所反映出银行特点能够对这种负相关的变动关系做出解释,因此银行管理人员可以由此对其相对利率风险进行估量。
(二)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国内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发展还很不完善。还无法真正做到对利率风险的系统、科学管理。但我国学者在近年来也对银行利率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持久性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刘胜、谢赤(1998)对银行类经营机构利率风险防范的流程和机制,风险的识别和计量以及风险的控制逐步展 分析,并对传统的风险计量方法和风险管理工具进行比较分析。
黄金老(2001)首创性地提出了利率市场化风险分类的新标准,依据该标准将其划分为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并对利率风险的管理提出了具有建树性的意见,例如,要求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并加强风险识别,建议监管机构兼用弹性和标准化的利率调控机制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