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险现状研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2012年江苏省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养老保险合并施行。江苏省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政府比较关注“三农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被提上了议程。本研究在对比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差异以及实施基础上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农村养老保险发展不平衡、参保率不高、农保效率不高等问题,据此针对性的提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软件和人员配备等对策。关键词 江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差异,不平衡,参保率,效率
目 录
1 引言 1
2 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分析1
2.1 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总体实施现状1
2.2 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数据分析4
3 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6
3.1 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发展不平衡6
3.2 宣传力度不足,不到位导致农民对新农保认识有偏差7
3.3 农民参保意愿不高导致参保率不高 8
3.4 政府投入不足导致财政补贴跟不上8
3.5 服务资源不足导致农保效率不高9
4 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对策9
4.1 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9
4.2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参保人数 10
4.3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家庭收入10
4.4 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府责任 11
4.5 完善软件和人员配备,提高办事效率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图1 江苏省个年龄组人口数 2
表1 江苏省各市生产总值 4
表2 2015年江苏省各市农村人均收入、个人缴纳能力 5
表3 2014年江苏省各市财政收入,个人,政府集体承担缴费数额 6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布,人口老龄化现象越发的严重。我国在2005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10055万人,占总人口的7.7%,2010年至2015年期间,65岁及以上人口数从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894万人增加到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8.9%增长到10.5%。大约以600万的人口数逐年增加。老年人口数越发庞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增长过快,社会经济发展跟不上,再加上生产力水平相比落后,使得矛盾冲突日益明显[1]。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比重较高,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约占全国的78%左右。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在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排在前列。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经济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城乡差距没有以前那么明显。在政府的三农政策扶持下,农民的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农民有多余的钱参与养老保险。因此,农民会更多的关注农村养老保险,随之而来的便是农村养老保险带来的问题。
2 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2.1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总体实施现状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比较突出。如图1所示,2000年,江苏省65岁以上人口已达到645.84万人,2010年更是高达855.86万人。而江苏省农村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90年代以来,由于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经济较好的部分村民纷纷成为城镇户口,在城镇居住,这使得江苏省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加大,老年人口数比城镇地区高了许多。
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自1992年起步,且于2000年之后加快了进程,经历了尝试、摸索和发展三个阶段。1992年至1997年,处于尝试阶段,95%的县市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机构,并于1997年8月颁发了《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办法》,标志着江苏的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起步。1998年至2002年属于摸索阶段。1999江苏省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进入了整顿阶段,使养老保险工作细则更加规范。2003至2011年处于发展阶段,经历老农保向新农保过渡的阶段。2010年底在全国率先使得新农保制度覆盖范围达到各个市及乡镇。2012年江苏省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施行,将两者统称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015年末江苏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17.79万人,其中领取基础养老金的有1024.56万人;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2014年的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5元。从2016年1月1日起,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05元提高到115元。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6
图1 江苏省各年龄组人口数(万人)
2.1.1 苏南地区
2003年以来,江苏省各地开始逐渐探索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苏州市作为第一个发布了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城市,是江苏省第一个在农村养老保险中采取政府补助政策的城市。苏州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时间还是比较早的,于2003年4月起就已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核心坚持“个人负担、政府补贴”的准则,缴费基数参照各县、乡镇上一年农民纯收入确定,参保农民缴纳一部分,各级财政机构负担一部分。截至2012年苏州已基本完成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并轨,逐步使城乡分离的情况得到缓解,城乡养老保险发展逐步向一体化靠拢。2012年底苏州最后的12.7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已全部加入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队伍中。
无锡建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结合了三方筹资、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形成了主要由个人、集体和公共财政三方共同筹集资金的新制度,政府补贴是一致的。2014年年底,全市参与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已达到78万人,其中有56万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老年农民,可以获得大约上一年纯收入的14%的养老金。无锡市基本建立了覆盖范围面广、层次比较分明的城乡共同发展的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纯农业基本养老保险以及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三种保险的统筹实施[2]。
2.1.2 苏中地区
目 录
1 引言 1
2 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分析1
2.1 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总体实施现状1
2.2 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数据分析4
3 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6
3.1 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发展不平衡6
3.2 宣传力度不足,不到位导致农民对新农保认识有偏差7
3.3 农民参保意愿不高导致参保率不高 8
3.4 政府投入不足导致财政补贴跟不上8
3.5 服务资源不足导致农保效率不高9
4 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对策9
4.1 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9
4.2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参保人数 10
4.3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家庭收入10
4.4 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府责任 11
4.5 完善软件和人员配备,提高办事效率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图1 江苏省个年龄组人口数 2
表1 江苏省各市生产总值 4
表2 2015年江苏省各市农村人均收入、个人缴纳能力 5
表3 2014年江苏省各市财政收入,个人,政府集体承担缴费数额 6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布,人口老龄化现象越发的严重。我国在2005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10055万人,占总人口的7.7%,2010年至2015年期间,65岁及以上人口数从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894万人增加到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8.9%增长到10.5%。大约以600万的人口数逐年增加。老年人口数越发庞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增长过快,社会经济发展跟不上,再加上生产力水平相比落后,使得矛盾冲突日益明显[1]。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比重较高,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约占全国的78%左右。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在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排在前列。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经济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城乡差距没有以前那么明显。在政府的三农政策扶持下,农民的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农民有多余的钱参与养老保险。因此,农民会更多的关注农村养老保险,随之而来的便是农村养老保险带来的问题。
2 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2.1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总体实施现状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比较突出。如图1所示,2000年,江苏省65岁以上人口已达到645.84万人,2010年更是高达855.86万人。而江苏省农村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90年代以来,由于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经济较好的部分村民纷纷成为城镇户口,在城镇居住,这使得江苏省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加大,老年人口数比城镇地区高了许多。
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自1992年起步,且于2000年之后加快了进程,经历了尝试、摸索和发展三个阶段。1992年至1997年,处于尝试阶段,95%的县市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机构,并于1997年8月颁发了《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办法》,标志着江苏的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起步。1998年至2002年属于摸索阶段。1999江苏省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进入了整顿阶段,使养老保险工作细则更加规范。2003至2011年处于发展阶段,经历老农保向新农保过渡的阶段。2010年底在全国率先使得新农保制度覆盖范围达到各个市及乡镇。2012年江苏省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施行,将两者统称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015年末江苏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17.79万人,其中领取基础养老金的有1024.56万人;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2014年的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5元。从2016年1月1日起,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05元提高到115元。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6
图1 江苏省各年龄组人口数(万人)
2.1.1 苏南地区
2003年以来,江苏省各地开始逐渐探索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苏州市作为第一个发布了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城市,是江苏省第一个在农村养老保险中采取政府补助政策的城市。苏州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时间还是比较早的,于2003年4月起就已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核心坚持“个人负担、政府补贴”的准则,缴费基数参照各县、乡镇上一年农民纯收入确定,参保农民缴纳一部分,各级财政机构负担一部分。截至2012年苏州已基本完成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并轨,逐步使城乡分离的情况得到缓解,城乡养老保险发展逐步向一体化靠拢。2012年底苏州最后的12.7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已全部加入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队伍中。
无锡建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结合了三方筹资、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形成了主要由个人、集体和公共财政三方共同筹集资金的新制度,政府补贴是一致的。2014年年底,全市参与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已达到78万人,其中有56万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老年农民,可以获得大约上一年纯收入的14%的养老金。无锡市基本建立了覆盖范围面广、层次比较分明的城乡共同发展的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纯农业基本养老保险以及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三种保险的统筹实施[2]。
2.1.2 苏中地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