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企业减负和社会分工
营改增企业减负和社会分工[20200105130259]
本文从营改增的定义及其相关理论出发,围绕我国当前营改增的现状,对营改增对企业减负和社会分工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营改增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探讨,从而提出相关对策。 全文主要分五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来说,第一部分主要为引言部分,概括论述了营改增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营改增的基本概念;第三部分是营改增对企业减负、增负和社会分工的作用;第四部分阐述营改增的利弊分析;最后一部分主要对营改增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营改增,企业减负,社会分工,税负
目 录
1 引言1
2 营业税、增值税及营改增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研究1
2.1 营业税的基本概念1
2.2 增值税的基本概念2
2.3 营改增的基本概念2
2.4 营改增的相关研究
3 营改增对企业减负、增负和社会分工的作用3
3.1 营改增对企业减负的作用3
3.2 营改增对企业增负的作用4
3.3 营改增对社会分工的作用5
4 营改增利弊分析6
4.1 营改增政策之利6
4.2 营改增政策之弊7
5 营改增的对策及建议8
5.1 营改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8
5.2 对策建议10
结论 12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鉴于我国的经济水平正在飞速增长,国内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必然需要经过一定的完善过程。同时我国国际化的趋势也正呈现出强烈的矛头,在此经济时代背景之下,为了使我国与国际化水平达到吻合亦或者是接近,就一定要加快我国税收体制的改革。不尽如人意的是,我国税收体制存在着不可否认的问题,而且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性。为了寻求解决办法,我国财政部与税制局对于现代交通运输业与部分服务行业开启了“营改增”试验试点。“营改增”是指原本企业对于所赚取的营业额而要交纳的营业税,转变为对于增值服务所收取的增值税,在一定的情况之下,可以减少企业的税负,也可使重复纳税的现象得到改善,获得一个健康的税制环境。“营改增”是国家对于结构性减税所采取的措施,并不是普遍性减税,对于各个不同的行业,所起的主导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政策的实施必然需要有一定的计划,我国的“营改增”也具有三个步骤,第一步,选择我国部分地区、部分行业进行“营改增”试点。众所周知,在2012年1月1日,上海就作为第一个实验据点开启了我国税制改革的里程。第二步,则是针对我国国内市场的特定行业进行“营改增”实验。早在2013年初,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与部分服务类行业就采用了新型税收制度而展开了大规模的改革。第三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营改增”,也就是将增值税完全代替营业税,这是此次税制改革的核心,也是最终目的,从而使我国企业的市场环境得到改善。而凡事都有利有弊,对于“营改增”政策所带的问题与矛盾,本文也会逐步针对进行研究,并且给予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2 营业税、增值税及营改增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研究
2.1 营业税的基本概念
营业税,就是指在我国境内,提供劳务,或者销售货物与不动产所获得营业收入所要收取的税收,也可以这么说,一件商品销售多次,即使没有产生多余的增值服务,也要多次交纳营业税,而不是仅仅一次就够了。
2.2 增值税的基本概念
与营业税进行对比,增值税,就是对于提供劳务,或者服务所产生的增值服务所收取的增值税额,一件商品经过无数次的流转,并且其中并没有产生任何的增值服务,那么也是不需要交纳增值税,也就避免了重复纳税的现象。
2.3 营改增的基本概念
“营改增”意思就是企业原本要交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更改为增值税进行交纳,把产品和服务,共同划进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给社会造成一种良好的税制循环,并且相对完成的增值税的税率降低了,也可以说是一项减税政策。
2.4 营改增的相关研究
2.4.1 营改增的研究背影[1]
营业税和增值税两者之间的并行,随着矛盾的激化和,其严重的不合理性开始逐步显现出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下实行的税收制度对于经济的优化存在一定的威胁性。其次,在征收的实践环节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营业税与增值税实体概念的混淆,导致重复征税现象发生的高频率性,最终使得我国增值税链条的断裂。营业税对营业额全额征税,并且不存在相应抵扣的购进项,由于在购进服务环节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进项可以抵扣,最终导致没有增值的部分也要征收增值税。这对两种税收之间的定义造成了矛盾和分歧,在这种时代与社会背景之下,“营改增”政策的逐步实行与优化也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是旧体制的淘汰,与新体制的平稳生长间的一种竞争。
2.4.2 营改增与相关行业的研究
营改增对与很多行业都具有很深的影响,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不一样的税收征收制度,比如我国兴起的比较火热的设计行业,设计是一种将规划理想通过视觉的形式来进行传达的过程,是人类通过的自己的思维创造和奇思妙想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从纳税角度而言,设计服务行业属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在我国营改增方针的试验地区,大部分小规模纳税人员原以5%营业税率来计算营业额所应交纳的税款和3%增值税率计算服务类业务产生的增值税,转换为3%的增值税率计征应税服务的税金,这样税制改革所带来的减负作用就显而易见。再例如2014年6月1日实行营改增的电信业,实施之后三大运营商的利润营改增后,电信业的发展就遇到了一定的阻力,随着政策的实施,会导致营业商的收入变低,并且成本的减少小于收入降低的幅度,总的来说也就是利润下降了,并没有真正起到降低税收的作用,从这点上来看,就可以明确地得出一个结论,“营改增”是一把双刃剑。它确实解决了不少中小企业的税负偏重的原因。但也间接地造成了运输业与电信业行业营业额的减少,因为没有多余的购进项可以抵消索所要交纳的高额增值税的税收,他们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之后,还要应对税收政策改革所带来的影响。长期来看,运输业与电信业利润的减少是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为了缓解这层压力,电信业必须制定新型的营销计划,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税收体制。但从我国的总体市场来看,营改增对降低税收,取消了重复征税的现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 营改增对于企业减负、增负和社会分工的作用
3.1 营改增对于企业的减负作用
对于第三产业的中小型企业而言,此次“营改增”政策无疑是给予了他们最直接的税负减少,由原本5%的营业税改编为3%的增值税,这之间的落差为2%,也就是说税收彻底降低了一半。营改增之后大量的资产投入使企业全享受了到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全部好处,让企业发展的更快、更好了。随着增值税抵扣链条打通,纳税人购买成本下降,现代服务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形成良好的产业导向。随着税收的减少,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去进行设备更新,产品创造与研究,也就不需要为了资金链的不充足而担忧,以为购买产品的成本越大,那么所享受的进项抵税额就越多,所得到的优惠也就越大。让企业更新的动力增长,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举例而言,就上海的试点情况看,增值税税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1%和6%两档低税率,分别适用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同时,不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小规模纳税人则按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从原来按3%或5%税率征收营业税改为按3%税率征收增值税,这项改革对于试点范围内的小规模企业而言,是个利好消息。
本文从营改增的定义及其相关理论出发,围绕我国当前营改增的现状,对营改增对企业减负和社会分工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营改增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探讨,从而提出相关对策。 全文主要分五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来说,第一部分主要为引言部分,概括论述了营改增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营改增的基本概念;第三部分是营改增对企业减负、增负和社会分工的作用;第四部分阐述营改增的利弊分析;最后一部分主要对营改增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营改增,企业减负,社会分工,税负
目 录
1 引言1
2 营业税、增值税及营改增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研究1
2.1 营业税的基本概念1
2.2 增值税的基本概念2
2.3 营改增的基本概念2
2.4 营改增的相关研究
3 营改增对企业减负、增负和社会分工的作用3
3.1 营改增对企业减负的作用3
3.2 营改增对企业增负的作用4
3.3 营改增对社会分工的作用5
4 营改增利弊分析6
4.1 营改增政策之利6
4.2 营改增政策之弊7
5 营改增的对策及建议8
5.1 营改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8
5.2 对策建议10
结论 12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鉴于我国的经济水平正在飞速增长,国内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必然需要经过一定的完善过程。同时我国国际化的趋势也正呈现出强烈的矛头,在此经济时代背景之下,为了使我国与国际化水平达到吻合亦或者是接近,就一定要加快我国税收体制的改革。不尽如人意的是,我国税收体制存在着不可否认的问题,而且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性。为了寻求解决办法,我国财政部与税制局对于现代交通运输业与部分服务行业开启了“营改增”试验试点。“营改增”是指原本企业对于所赚取的营业额而要交纳的营业税,转变为对于增值服务所收取的增值税,在一定的情况之下,可以减少企业的税负,也可使重复纳税的现象得到改善,获得一个健康的税制环境。“营改增”是国家对于结构性减税所采取的措施,并不是普遍性减税,对于各个不同的行业,所起的主导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政策的实施必然需要有一定的计划,我国的“营改增”也具有三个步骤,第一步,选择我国部分地区、部分行业进行“营改增”试点。众所周知,在2012年1月1日,上海就作为第一个实验据点开启了我国税制改革的里程。第二步,则是针对我国国内市场的特定行业进行“营改增”实验。早在2013年初,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与部分服务类行业就采用了新型税收制度而展开了大规模的改革。第三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营改增”,也就是将增值税完全代替营业税,这是此次税制改革的核心,也是最终目的,从而使我国企业的市场环境得到改善。而凡事都有利有弊,对于“营改增”政策所带的问题与矛盾,本文也会逐步针对进行研究,并且给予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2 营业税、增值税及营改增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研究
2.1 营业税的基本概念
营业税,就是指在我国境内,提供劳务,或者销售货物与不动产所获得营业收入所要收取的税收,也可以这么说,一件商品销售多次,即使没有产生多余的增值服务,也要多次交纳营业税,而不是仅仅一次就够了。
2.2 增值税的基本概念
与营业税进行对比,增值税,就是对于提供劳务,或者服务所产生的增值服务所收取的增值税额,一件商品经过无数次的流转,并且其中并没有产生任何的增值服务,那么也是不需要交纳增值税,也就避免了重复纳税的现象。
2.3 营改增的基本概念
“营改增”意思就是企业原本要交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更改为增值税进行交纳,把产品和服务,共同划进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给社会造成一种良好的税制循环,并且相对完成的增值税的税率降低了,也可以说是一项减税政策。
2.4 营改增的相关研究
2.4.1 营改增的研究背影[1]
营业税和增值税两者之间的并行,随着矛盾的激化和,其严重的不合理性开始逐步显现出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下实行的税收制度对于经济的优化存在一定的威胁性。其次,在征收的实践环节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营业税与增值税实体概念的混淆,导致重复征税现象发生的高频率性,最终使得我国增值税链条的断裂。营业税对营业额全额征税,并且不存在相应抵扣的购进项,由于在购进服务环节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进项可以抵扣,最终导致没有增值的部分也要征收增值税。这对两种税收之间的定义造成了矛盾和分歧,在这种时代与社会背景之下,“营改增”政策的逐步实行与优化也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是旧体制的淘汰,与新体制的平稳生长间的一种竞争。
2.4.2 营改增与相关行业的研究
营改增对与很多行业都具有很深的影响,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不一样的税收征收制度,比如我国兴起的比较火热的设计行业,设计是一种将规划理想通过视觉的形式来进行传达的过程,是人类通过的自己的思维创造和奇思妙想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从纳税角度而言,设计服务行业属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在我国营改增方针的试验地区,大部分小规模纳税人员原以5%营业税率来计算营业额所应交纳的税款和3%增值税率计算服务类业务产生的增值税,转换为3%的增值税率计征应税服务的税金,这样税制改革所带来的减负作用就显而易见。再例如2014年6月1日实行营改增的电信业,实施之后三大运营商的利润营改增后,电信业的发展就遇到了一定的阻力,随着政策的实施,会导致营业商的收入变低,并且成本的减少小于收入降低的幅度,总的来说也就是利润下降了,并没有真正起到降低税收的作用,从这点上来看,就可以明确地得出一个结论,“营改增”是一把双刃剑。它确实解决了不少中小企业的税负偏重的原因。但也间接地造成了运输业与电信业行业营业额的减少,因为没有多余的购进项可以抵消索所要交纳的高额增值税的税收,他们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之后,还要应对税收政策改革所带来的影响。长期来看,运输业与电信业利润的减少是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为了缓解这层压力,电信业必须制定新型的营销计划,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税收体制。但从我国的总体市场来看,营改增对降低税收,取消了重复征税的现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 营改增对于企业减负、增负和社会分工的作用
3.1 营改增对于企业的减负作用
对于第三产业的中小型企业而言,此次“营改增”政策无疑是给予了他们最直接的税负减少,由原本5%的营业税改编为3%的增值税,这之间的落差为2%,也就是说税收彻底降低了一半。营改增之后大量的资产投入使企业全享受了到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全部好处,让企业发展的更快、更好了。随着增值税抵扣链条打通,纳税人购买成本下降,现代服务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形成良好的产业导向。随着税收的减少,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去进行设备更新,产品创造与研究,也就不需要为了资金链的不充足而担忧,以为购买产品的成本越大,那么所享受的进项抵税额就越多,所得到的优惠也就越大。让企业更新的动力增长,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举例而言,就上海的试点情况看,增值税税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1%和6%两档低税率,分别适用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同时,不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小规模纳税人则按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从原来按3%或5%税率征收营业税改为按3%税率征收增值税,这项改革对于试点范围内的小规模企业而言,是个利好消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