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职工对于领导风格的偏好的调查研究
关于企业职工对于领导风格的偏好的调查研究[20200428220833]
摘要:根据西方权变管理理论,领导风格的有效性取决于它与周围情境因素的匹配程度,不存在普遍适用的领导风格。在组织的实际运作中,转变领导者的领导风格比改变组织的环境因素更加简单,故企业职工对于领导者的领导风格的喜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工作行为。基于此,本文依据权变理论中的“情境领导”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出了当前社会环境下企业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以及不同职位的员工对于领导风格的偏好。
关键词:领导风格;情境领导;员工偏好
一、绪论 3
(一)研究背景 3
(二)研究意义 3
1.从领导角度 3
2.从职工角度 3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
(四)研究局限 4
二、情境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4
(一)领导理论发展史 4
(二)理论依据的确定 6
(三)情境领导理论 6
(四)情境领导模型 8
三、描述性研究 11
(一)问卷设计 11
1. 问卷设计原则 11
2. 问卷设计过程 11
(二)研究样本和问卷发放 13
1. 研究样本的选择 13
2.问卷发放方式 13
(三)样本描述 13
(四)数据分析 15
1. 分类统计 15
2. 小结 17
四、研究启示、应用与展望 17
(一)研究启示与管理对策 17
(二)后续研究 18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之后,会不断追寻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包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比前后,可以发现“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属于低层次的需求,关注的是物质上的满足,在人与人之间所体现出的差异性相对较弱;而后三种需求却属于高层次的需求,强调精神上的满足,需求情况因人而异,不同个体的差异性较大。这种日益增强的个体需求差异就要求领导者在领导和管理公司或团队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及员工的不同,而改变领导和管理的方式。领导风格的确定将是企业情境因素和下属因素多方面权衡的结果。本文将对下属因素展开调查研究。
(二)研究意义
从在上世纪30年代,勒温提出三种风格领导方式开始,对于领导风格的研究就一直持续不断,职工与领导是面对面的,所以职工对其领导的风格喜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领导成功与否。
1.从领导角度
社会的变革对领导者的行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领导者需要采用不同的领导风格以应对社会的挑战。通过本文研究,领导可以运用最合适的领导方式应对的不同的职工,以达到最好的领导与管理的效果;还可以通过不同领导风格的领导者组成风格互补的领导班子,以形成较强的工作合力。
2.从职工角度
现代社会中,企业需要关注职工的各个层次的需求,而不仅仅是薪水。因此,领导者的风格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一种适合职工的领导风格,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更能增加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忠诚度,对公司的领导与管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力求将描述性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从定性的角度对情境领导风格的偏好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在对领导风格、情境领导理论进行分析、推演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的数据分析结果作为情境领导风格偏好的实际依据,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领导与促进领导风格有效性的优化建议。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样本情况,获取管理者领导风格与员工偏好相关关系的客观材料,在对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归纳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对领导风格的偏好。描述与理论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文献分析法:以已有的理论、实证研究文献等资料作为分析对象,对领导风格的演变历程及情境领导理论进行翻译、归纳,对与管理者领导风格进行定位。
(2)问卷调查法:结合文献分析出的领导风格类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设计领导风格倾向问卷,以情境领导理论的两个维度,即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以及个人信息,最终形成本研究所需的调查问卷。利用问卷对企业职工进行调查、回收,对数据进行编码后录入计算机,以便统计分析使用。
(3)描述性分析法:通过统计的数据,绘制表格对数据的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不同个体情况的企业员工的领导风格偏好,进一步反映当前社会的企业职工对于领导者的风格偏好情况。
(四)研究局限
情境领导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互动过程,本研究关于领导风格的偏好仅从企业员工方面收集,欠缺对于管理者及企业现状信息的考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研究的完整性。此外,由于条件、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本研究样本数仍有进一步增加的空间,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的调查样本,相信能够使数据分析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另外,由于情境领导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尚不广泛,缺乏有代表性的标杆样本,因此,本研究缺乏对特定企业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根据西方权变管理理论,领导风格的有效性取决于它与周围情境因素的匹配程度,不存在普遍适用的领导风格。在组织的实际运作中,转变领导者的领导风格比改变组织的环境因素更加简单,故企业职工对于领导者的领导风格的喜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工作行为。基于此,本文依据权变理论中的“情境领导”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出了当前社会环境下企业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以及不同职位的员工对于领导风格的偏好。
关键词:领导风格;情境领导;员工偏好
一、绪论 3
(一)研究背景 3
(二)研究意义 3
1.从领导角度 3
2.从职工角度 3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
(四)研究局限 4
二、情境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4
(一)领导理论发展史 4
(二)理论依据的确定 6
(三)情境领导理论 6
(四)情境领导模型 8
三、描述性研究 11
(一)问卷设计 11
1. 问卷设计原则 11
2. 问卷设计过程 11
(二)研究样本和问卷发放 13
1. 研究样本的选择 13
2.问卷发放方式 13
(三)样本描述 13
(四)数据分析 15
1. 分类统计 15
2. 小结 17
四、研究启示、应用与展望 17
(一)研究启示与管理对策 17
(二)后续研究 18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之后,会不断追寻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包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比前后,可以发现“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属于低层次的需求,关注的是物质上的满足,在人与人之间所体现出的差异性相对较弱;而后三种需求却属于高层次的需求,强调精神上的满足,需求情况因人而异,不同个体的差异性较大。这种日益增强的个体需求差异就要求领导者在领导和管理公司或团队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及员工的不同,而改变领导和管理的方式。领导风格的确定将是企业情境因素和下属因素多方面权衡的结果。本文将对下属因素展开调查研究。
(二)研究意义
从在上世纪30年代,勒温提出三种风格领导方式开始,对于领导风格的研究就一直持续不断,职工与领导是面对面的,所以职工对其领导的风格喜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领导成功与否。
1.从领导角度
社会的变革对领导者的行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领导者需要采用不同的领导风格以应对社会的挑战。通过本文研究,领导可以运用最合适的领导方式应对的不同的职工,以达到最好的领导与管理的效果;还可以通过不同领导风格的领导者组成风格互补的领导班子,以形成较强的工作合力。
2.从职工角度
现代社会中,企业需要关注职工的各个层次的需求,而不仅仅是薪水。因此,领导者的风格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一种适合职工的领导风格,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更能增加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忠诚度,对公司的领导与管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力求将描述性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从定性的角度对情境领导风格的偏好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在对领导风格、情境领导理论进行分析、推演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的数据分析结果作为情境领导风格偏好的实际依据,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领导与促进领导风格有效性的优化建议。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样本情况,获取管理者领导风格与员工偏好相关关系的客观材料,在对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归纳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对领导风格的偏好。描述与理论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文献分析法:以已有的理论、实证研究文献等资料作为分析对象,对领导风格的演变历程及情境领导理论进行翻译、归纳,对与管理者领导风格进行定位。
(2)问卷调查法:结合文献分析出的领导风格类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设计领导风格倾向问卷,以情境领导理论的两个维度,即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以及个人信息,最终形成本研究所需的调查问卷。利用问卷对企业职工进行调查、回收,对数据进行编码后录入计算机,以便统计分析使用。
(3)描述性分析法:通过统计的数据,绘制表格对数据的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不同个体情况的企业员工的领导风格偏好,进一步反映当前社会的企业职工对于领导者的风格偏好情况。
(四)研究局限
情境领导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互动过程,本研究关于领导风格的偏好仅从企业员工方面收集,欠缺对于管理者及企业现状信息的考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研究的完整性。此外,由于条件、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本研究样本数仍有进一步增加的空间,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的调查样本,相信能够使数据分析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另外,由于情境领导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尚不广泛,缺乏有代表性的标杆样本,因此,本研究缺乏对特定企业的调查与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