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与绩效的实证研究
摘要:华安创新投资基金作为我国的首个开放式基金,引领了开放式基金的迅速发展,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开放式基金渐渐占领了基金业的主体地位。随着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关于基金规模对基金绩效的研究就体现出重要的意义,是否规模越大的基金的绩效就越好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引言1
一、研究概况2(一)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2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2
1.研究的内容2
2.研究的方法2
(三)文献综述2
1.国外研究情况2
2.国内研究情况2
二、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的方法3
(一)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的传统方法3
1.基金资产净值法3
2.基金增长率法3
(二)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的现代方法3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3
2.资本市场线(CML)3
3.证券市场线(SML)4
4.证券特征线(CL)4
5.指标选取4
三、开放式基金绩效的评价5
(一)样本的选取和数据的计算5
1.样本的选取5
2.数据的计算5
(二)季单位净值增长率6
(三)风险调整后的增长率9
四、开放式基金绩效与规模的关系10(一)基金规模指标选取与分类10
1.基金规模指标选取 10
2.基金规模分类 10
(二)基金绩效与规模的实证分析12
1.绩效与规模的相关性分析12
2.单因素方差分析12
研究结论 13
结论一 13
结论二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附表一 16
附表二 18
附表三 20
附表四 22
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与绩效的实证研究
引言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证券投资基金即基金,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它具有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特点。为了达到分散风险,节省成本,增加效率的目的,基金管理公司帮助投资者进行资金的管理。不断发展的开放式基金,其不断扩大的规模引起了大众对开放式基金规模与绩效关系的关注。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是否适合运作规模较大的基金以提高其绩效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本文过对已有文献的进行整理,与有关理论分析相结合,选取合适的计量模型和最新的样本数据,利用EXCEL和SPSS对2014年至2015年50只开放式基金的规模和其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明显相关关系不存在于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与绩效之间的结论。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股改进程的逐步完成,中国 A 股的潜在价值逐渐为广大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所认同,连续改善的市场也为基金市场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到 2015年 12月 31 日,所有发行的基金共有 2686 只,基金的净值规模也增至84062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566只,股票型基金的规模7695.77亿元;混合型基金1223只,混合型基金的规模22918.44亿元;债券型基金537只,债券型基金的规模7079.26亿元;货币式基金215只,货币式基金的规模44831.75亿元;QDII型基金98只,QDII型基金的规模556.77亿元;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47只,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的规模979.85亿元。
从总体来看,无论是基金的数量还是基金的规模都在持续扩张。基金的规模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投资者,这影响到投资者对基金的选择;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这影响到管理者是否该扩大规模;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这影响到监管方式的制定和实施。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研究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绩效与规模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内容
本文的研究样本以2014年01月0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的50只开放式基金的数据为主,用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对样本的绩效表现进行分析,样本以规模大小分为5类,通过对各类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得出绩效与规模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再具体检验绩效与规模之间的相关关系。
2.研究的方法
本文对基金的绩效分析主要运用基金季单位净值增长率,特瑞纳指数,夏普指数和詹森指数对开放式基金的绩效进行分析评价。本文在用这些指标衡量了基金的绩效之后,再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样本的绩效与规模的相关性进行考察。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情况
我国的开放式基金起步晚于发达国数年,在基金规模和数量上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基金管理模式。国外关于基金规模同基金绩效之间关系的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于分析中国的基金规模状况有很不错的借鉴价值。Grinblatt and Titman(1989)认为美国基金总体的回报随着基金规模的变大而减少,但基金的净回报的减少和增加与基金规模的大小无关。Perold和Sofomon(1991)的研究发现,随着基金规模扩大,规模扩大会对价格产生影响,规模不经济会因为此影响而出现。Lowenstein(1997)认为基金规模不宜过大的原因是规模大的基金流动性不足。 Clark(2003)得出基金规模与绩效没有明显的关系的结论通过研究了美国2001年之前十年间的数据。
2.国内研究情况
门庆兵,祝卫华(2000)研究证明大多数的基金成本对基金资产的弹性都远远的不足1,因此认为在基金的管理中存在规模经济效应。晏艳阳,刘振坤,席红辉(2003)认为如果只看计算结果,那么对于规模不一样的基金,计算出的各指标是不一样的,但如果从统计检验方面来看,基金的绩效和规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邓超和蔡奕奕(2005)认为基金的规模存在一个最优规模,即绩效与基金之间呈现出倒U曲线关系,绩效关于规模会出现一个峰值,随后下降。寻明辉、沈或(2006)认为在基金分类基础上,分红次数、区间收益率、A股指数和国债全价指数波动率与开放式基金规模变化显著相关。操桂芳(2009)认为基金的绩效与规模之间存在在统计上有明显差异的倒U型曲线关系。
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的方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引言1
一、研究概况2(一)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2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2
1.研究的内容2
2.研究的方法2
(三)文献综述2
1.国外研究情况2
2.国内研究情况2
二、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的方法3
(一)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的传统方法3
1.基金资产净值法3
2.基金增长率法3
(二)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的现代方法3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3
2.资本市场线(CML)3
3.证券市场线(SML)4
4.证券特征线(CL)4
5.指标选取4
三、开放式基金绩效的评价5
(一)样本的选取和数据的计算5
1.样本的选取5
2.数据的计算5
(二)季单位净值增长率6
(三)风险调整后的增长率9
四、开放式基金绩效与规模的关系10(一)基金规模指标选取与分类10
1.基金规模指标选取 10
2.基金规模分类 10
(二)基金绩效与规模的实证分析12
1.绩效与规模的相关性分析12
2.单因素方差分析12
研究结论 13
结论一 13
结论二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附表一 16
附表二 18
附表三 20
附表四 22
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与绩效的实证研究
引言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证券投资基金即基金,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它具有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特点。为了达到分散风险,节省成本,增加效率的目的,基金管理公司帮助投资者进行资金的管理。不断发展的开放式基金,其不断扩大的规模引起了大众对开放式基金规模与绩效关系的关注。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是否适合运作规模较大的基金以提高其绩效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本文过对已有文献的进行整理,与有关理论分析相结合,选取合适的计量模型和最新的样本数据,利用EXCEL和SPSS对2014年至2015年50只开放式基金的规模和其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明显相关关系不存在于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与绩效之间的结论。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股改进程的逐步完成,中国 A 股的潜在价值逐渐为广大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所认同,连续改善的市场也为基金市场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到 2015年 12月 31 日,所有发行的基金共有 2686 只,基金的净值规模也增至84062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566只,股票型基金的规模7695.77亿元;混合型基金1223只,混合型基金的规模22918.44亿元;债券型基金537只,债券型基金的规模7079.26亿元;货币式基金215只,货币式基金的规模44831.75亿元;QDII型基金98只,QDII型基金的规模556.77亿元;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47只,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的规模979.85亿元。
从总体来看,无论是基金的数量还是基金的规模都在持续扩张。基金的规模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投资者,这影响到投资者对基金的选择;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这影响到管理者是否该扩大规模;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这影响到监管方式的制定和实施。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研究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绩效与规模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内容
本文的研究样本以2014年01月0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的50只开放式基金的数据为主,用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对样本的绩效表现进行分析,样本以规模大小分为5类,通过对各类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得出绩效与规模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再具体检验绩效与规模之间的相关关系。
2.研究的方法
本文对基金的绩效分析主要运用基金季单位净值增长率,特瑞纳指数,夏普指数和詹森指数对开放式基金的绩效进行分析评价。本文在用这些指标衡量了基金的绩效之后,再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样本的绩效与规模的相关性进行考察。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情况
我国的开放式基金起步晚于发达国数年,在基金规模和数量上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基金管理模式。国外关于基金规模同基金绩效之间关系的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于分析中国的基金规模状况有很不错的借鉴价值。Grinblatt and Titman(1989)认为美国基金总体的回报随着基金规模的变大而减少,但基金的净回报的减少和增加与基金规模的大小无关。Perold和Sofomon(1991)的研究发现,随着基金规模扩大,规模扩大会对价格产生影响,规模不经济会因为此影响而出现。Lowenstein(1997)认为基金规模不宜过大的原因是规模大的基金流动性不足。 Clark(2003)得出基金规模与绩效没有明显的关系的结论通过研究了美国2001年之前十年间的数据。
2.国内研究情况
门庆兵,祝卫华(2000)研究证明大多数的基金成本对基金资产的弹性都远远的不足1,因此认为在基金的管理中存在规模经济效应。晏艳阳,刘振坤,席红辉(2003)认为如果只看计算结果,那么对于规模不一样的基金,计算出的各指标是不一样的,但如果从统计检验方面来看,基金的绩效和规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邓超和蔡奕奕(2005)认为基金的规模存在一个最优规模,即绩效与基金之间呈现出倒U曲线关系,绩效关于规模会出现一个峰值,随后下降。寻明辉、沈或(2006)认为在基金分类基础上,分红次数、区间收益率、A股指数和国债全价指数波动率与开放式基金规模变化显著相关。操桂芳(2009)认为基金的绩效与规模之间存在在统计上有明显差异的倒U型曲线关系。
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的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777.html